DYJ 41-200X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电信宽带网络终端接收系统 第1部分:通用要求_第1页
DYJ 41-200X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电信宽带网络终端接收系统 第1部分:通用要求_第2页
DYJ 41-200X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电信宽带网络终端接收系统 第1部分:通用要求_第3页
DYJ 41-200X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电信宽带网络终端接收系统 第1部分:通用要求_第4页
DYJ 41-200X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电信宽带网络终端接收系统 第1部分:通用要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DYJ/T 4.1-200X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领导协调小组发布××××-××-××实施××××-××-××发布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电信宽带网络终端接收系统 第1部分:通用要求(征求意见稿)DYJ/T 4.1-200X 的 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规范性技术文件11目 次前 言II引 言I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13.1 术语、定义13.2 缩略语34 终端接收系统总体结构34.

2、1 体系结构34.2 逻辑结构55 终端接收系统功能65.1 功能65.1.1 接收65.1.2 转换75.1.3 分发75.1.4 存储75.1.5 播放75.1.6 回放85.2 扩展功能86 承载网要求86.1 带宽要求86.1.1 省市县播出平台带宽要求86.1.2 接收站点带宽要求96.2 接收站点接入线路要求97 安全要求97.1 内容安全97.2 终端接入安全97.3 网络设施安全107.4 数据安全107.5 系统接地与防雷108 中文特性10前 言DYJ/T 4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电信宽带网络终端接收系统总标题下,预计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1部分:通用要求;第2部分

3、:省市县播出平台技术规范;第3部分:省市县播出平台工程安装规范;第4部分:省市县播出平台检测验收规范;第5部分:省市县播出平台运行维护管理规范; 第6部分:接收站点技术规范;第7部分:接收站点安装规范;第8部分:接收站点检测验收规范;第9部分:接收站点运行维护管理规范; 第10部分:电信宽带机顶盒规范。本部分为DYJ/T 4的第1部分。请注意本规范性技术文件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规范性技术文件的发布机构不应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部分由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办公室、信息产业部提出。本部分由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河南省农村党员干部现

4、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办公室、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郑州威科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立建、梅宝富、朱鸣、李翔、祝晓康、张军奇、田莉、郑洪仁、徐冬梅、黄家英、李森、吴州、李克利、雷宇、徐全平。引 言本技术文件是在2003-2006年12个省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基础上,遵照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办公室2003年12月17日印发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技术方案、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前端播出平台技术方案、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技术方案、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辅助教学中心网站技术方案和农村党

5、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资源库技术方案等文件,以国家标准和有关行业标准为主体,参考相应的国际标准,并结合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的特点,满足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结合农村信息化需求,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进行编制的。本技术规范涵盖三种模式:电信宽带网络模式、有线电视网络模式和卫星网络模式。三种模式的选择应遵循技术性、经济性、安全性和可维护性等原则,各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建设。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电信宽带网络终端接收系统第1部分:通用要求1 范围DYJ/T 4的本部分规定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电信宽带网络终端接收系统的系统总体结构、系统功能、承载网要求和安全要求。

6、本部分适用于电信宽带网络模式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系统的系统规划、设计、建设和维护。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DYJ/T 4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 2887-2000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DYJ/T 4.2-200X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电信宽带网络终端接收系统 第2部分:省市县播出平台技术规范DYJ/T 4.6-200X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

7、教育工程 电信宽带网络终端接收系统 第6部分:接收站点技术规范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3.1 术语、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性技术文件的所有部分。3.1.1 IP课件 IP courseware是指教育材料,是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教学的课件,按IP打包供计算机用。3.1.2 IP信息 IP information按IP打包、以网页方式浏览的信息。3.1.3 IP流媒体 IP streaming media按照MPEG-4编码压缩、IP协议打包的音视频流。3.1.4 视频直播系统 live video system用于为接收站点用户提供直播服务的软硬件系统。3.1.5 多媒体资产管理

8、系统 multimedia assert management system用于存储和管理经检测合格的教学课件的软硬件系统。3.1.6 节目分发系统 program distribution system 用于将需要的教学课件分发到媒体服务器的软硬件系统。3.1.7 节目格式转换系统 program format conversion system用于制作供接收站点点播用的教学课件并对课件进行后期编辑处理的软硬件系统。3.1.8 节目点播系统 program on demand system 用于为接收站点用户提供点播服务的软硬件系统。3.1.9 节目检测系统 program test sys

9、tem用于对制作完成的课件质量和内容安全性进行检测的软硬件系统。3.1.10 播出管理系统 programming management system用于完成用户界面管理、鉴别(authentication)管理、访问策略管理、点播信息统计汇总、直播采集和直播转发、流媒体服务等功能的软硬件系统。3.1.11 卫星接收系统 satellite receiving system用于接收IP流媒体、IP课件、IP信息和卫星电视信号的软硬件系统。3.1.12 教学管理系统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用于提供教学计划管理、学习管理、统计管理等功能的软硬件系统。3.1.13 电信

10、宽带网络模式 telecommunication broadband network schema终端接收系统采用电信宽带网络作为传输媒体,向接收站点提供交互式教学点播、直播和电视图文服务的模式。3.1.14 电视图文网站 teletext website 为接收站点用户提供适合电视显示的图文信息服务的软硬件系统。3.1.15 播出平台 transmission platform为终端接收站点用户提供点播、直播、图文信息服务及其配套管理的整套软硬件系统。3.2 缩略语AES:高级加密标准(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GB:千兆字节(Giga Byte)MAC:媒体

11、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TB:太字节(Tera Byte)4 总体结构4.1 体系结构电信宽带网络终端接收系统采用分布式体系结构,分为省平台、市平台、县平台和接收站点四个部分,如图1所示。图1 终端接收系统体系结构整个系统分为资源及教学管理和内容播出及承载网络两个部分,资源管理、教学管理由组织部电教中心负责管理,内容播出、承载网络等由电信运营商负责管理。组织部电教中心资源管理平台由卫星接收系统、节目格式转换系统、节目检测系统、网络安全系统(包括防火墙、防病毒服务器、防入侵设备等,为各系统共享,不再单独描述)、多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和节目分发系统组成;教学管理平台由教学管

12、理系统和教学管理系统客户端组成。资源及教学管理平台分别在省、市、县三级部署。运营商内容播出平台由电视图文网站、网管系统、播出管理系统、节目点播系统和节目直播系统组成。播出平台分别在省网、市网和县网上部署。系统依托电信宽带网络建设和运行。省平台、市平台、县平台共同构成播出平台,向接收站点传输中央及本地音视频节目和电视图文信息,接收站点通过宽带接入网接收并播放,同时可通过遥控器或遥控键盘等输入设备对播放过程进行控制,并和省市县播出平台进行信息交互。注1:鉴于市平台卫星接收系统(视频直播) ,在保证省到每个市20M的直播传输带宽的条件下,即可在省平台部署一套卫星接收系统(视频直播)。地市部署直播转发

13、服务器。对于终端站点分布较少,如每个地市不满1000个行政村的情况,可以简化、共用一个市平台,但是必须保证节目的传输质量以及本地节目的上传和管理。对于直辖市,如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可采用两级结构,省、市平台合一。资源及教学管理平台宜采用B/S架构设计,可以通过客户端浏览器进行远程管理。对于未采用B/S结构的系统,若托管在运营商机房,应提供远程管理工具或手段。注2:图1中省级辅助教学网站是全国远程办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各个省平台的组成部分,这两个系统依照全国远程办相关规范建设。电视图文网站(系统)应能自动获取省级辅助教学网站指定栏目的信息并自动转换为电视图文显示格式供接收站点用户浏览

14、;教学管理系统应能自动上报年度、地市、区县、乡镇、具体位置、站点传输方式、站点类型、站点名称等相关信息给省级信息管理系统。4.2 逻辑结构系统逻辑结构与体系结构相对应,也由省平台、市平台、县平台和接收站点四层组成,如图2所示。图2 终端接收系统逻辑结构4.2.1 省平台省平台包括下列系统:卫星接收系统;节目格式转换系统;节目检测系统;多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省节目分发系统;教学管理系统;电视图文网站。上述各系统技术要求见DYJ/T 4.2-200X中5.1的规定。4.2.2 市平台市平台包括下列系统:卫星接收系统;节目格式转换系统;节目检测系统;节目分发系统;播出管理系统;教学管理客户端。上述各系

15、统技术要求见DYJ/T 4.2-200X中5.2的规定。4.2.3 县平台县平台包括下列系统:节目点播系统;视频直播系统。上述各系统技术要求见DYJ/T 4.2-200X中5.3的规定。4.2.4 接收站点接收站点技术要求见DYJ/T 4.6-200X的规定。5 功能5.1 基本功能5.1.1 接收电信宽带网络模式终端接收系统接收功能应包括:a) 省平台应能接收IP流媒体、IP课件和IP信息等中央教学资源;b) 市平台应能接收中央直播教学节目;c) 省、市、县平台应能接收省、市插入的本地教材。5.1.2 转换电信宽带网络模式终端接收系统转换功能应包括:a) 省平台应能将中央IP课件及省级教材转

16、换为特定的媒体格式;b) 市平台应能将市级本地教材转换为特定的媒体格式;c) 省平台应能将中央IP流媒体转换为特定直播的媒体格式;d) 省平台应能将中央IP信息转换为实现电视浏览网页的显示格式。5.1.3 分发电信宽带网络模式终端接收系统分发功能应包括:a) 省平台应能将经检测的中央教学课件和省级教学课件分发到地市平台;b) 市平台应能将省平台分发下来的教学课件及市级教学课件分发到县平台。5.1.4 存储电信宽带网络模式终端接收系统存储功能应包括:a) 省平台多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宜具备2.8TB以上视频教学课件存储能力,用于存储中央教学课件和省级教学课件;b) 市平台播出管理系统宜具备2.8TB

17、以上视频教学课件存储能力,用于存储省平台分发下来的教学课件以及市级个性化教学课件;c) 县平台节目点播系统宜具备600GB以上视频教学课件存储能力,用于存储点播率较高的中央或地方教学课件。5.1.5 播放电信宽带网络模式终端接收系统播放功能应包括:a) 接收站点应能播放省、市、县播出平台传输的中央或地方音视频点播类教学课件;b) 接收站点应能播放省、市、县播出平台传输的中央或地方直播教学课件;c) 接收站点应能浏览IP信息及辅助教学网站等图文信息。5.1.6 回放接收站点应能反复播放省、市、县播出平台传输的中央或地方音视频教学课件;在收看过程中应能进行暂停、快进、快退、选时播放等操作。5.2

18、扩展功能除了基本功能外,电信宽带网络终端接收系统还宜具备信息浏览、信息检索、信息发布、信息定制、信息推送、信息配对、信息审核等扩展功能。详见DYJ/T 4.2-200X中 5.1.7.2。6 承载网要求6.1 带宽要求6.1.1 省市县播出平台带宽要求省市县播出平台各个系统的接入带宽要求见表1。表1 省市县播出平台各系统接入带宽要求平台系统名称接入带宽要求对应的服务器省平台多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千兆及以上媒体资源库服务器省节目分发系统千兆及以上一级节目运营服务器教学管理系统百兆及以上教学管理服务器电视图文网站百兆及以上电视图文WEB服务器市平台市节目分发系统百兆及以上二级节目运营服务器播出管理系统千兆及以上门户服务器千兆及以上中心媒体服务器百兆及以上直播采集服务器百兆及以上直播转发服务器千兆及以上信息采集服务器县平台节目点播系统千兆及以上边缘媒体服务器节目直播系统千兆及以上直播服务器6.1.2 接收站点带宽要求接收站点下行速率应在1.5Mbit/s以上。6.2 接收站点接入线路要求接收站点宽带接入线路应采用双绞铜线或数据传输能力高于铜线的介质入户。接收站点对网络延时和抖动的要求为:延时抖动上限为50ms(IPDV),丢包率上限为1/1000(IPL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