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疲劳综合征与亚健康状态_李卫彬_第1页
慢性疲劳综合征与亚健康状态_李卫彬_第2页
慢性疲劳综合征与亚健康状态_李卫彬_第3页
慢性疲劳综合征与亚健康状态_李卫彬_第4页
慢性疲劳综合征与亚健康状态_李卫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1年7月中华中医药学刊CHINESEARCHIVES OF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Vol29No7Jul2011中华中医药学刊慢性疲劳综合征与亚健康状态李卫彬,程羽,袁萌,何裕民(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摘要:追溯了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起源及该病的多种潜在的病因,明确了该病的临床表现;亚健康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往往会有多种不适的感觉但是又不能诊断为疾病。亚健康状态和慢性疲劳综合征在概念、范畴、流行病学等方面有显著的区别,不能混淆二者。关键词:慢性疲劳综合征;亚健康;病因;流行病中图分类号:R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

2、37717(2011)07152203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and Sub-health StateLI Wei-bin ,CHENG Yu ,YUAN Meng ,HE Yu-min(College of Basic Medicine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1203,China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we reviewed the origin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and some pote

3、ntial pathogeny ,described its clinical feature ;Sub health is a state between health and diseasePeople at this state often feel uncomfortable but cant be diagnosed as diseaseNow we know sub health and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have clearly difference in defini-tion ,content and epidemiology ,we shou

4、ld not confuse thenKey words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sub-health ;pathogeny ;epidemiology收稿日期:20110211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06BAI13B01)作者简介:李卫彬(1981),男,河南延津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亚健康研究。通讯作者:何裕民(1952),男,浙江义乌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质学说和亚健康研究。严格地讲,亚健康和慢性疲劳综合征之间是有明确的界限的,但是由于其在症状上有较多的相似,在国内,很多情况下混淆彼此概念及范围。基于这种背景,本

5、文就慢性疲劳综合征和亚健康状态做详细描述并指出其不同,以示区别。1慢性疲劳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CFS )1985年由Jones1和Straus2等首先报导。1988年CDC 把其命名为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CFS )并于制定了诊断标准3:(1)排除其它疾病的情况下疲劳持续6个月或者以上。(2)至少具备以下症状中的4项:短期记忆力减退或者注意力不能集中;咽痛;淋巴结痛;肌肉酸痛;不伴有红肿的关节疼痛;新发头痛;睡眠后精力不能恢复;体力或脑力劳动后连续24h 身体不适。流行病学研究:尽管CDC 制订

6、了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但是由于在具体诊断的时候很大程度上依赖患者的主观感受以及医生的个人经验判断,因此对本病的流行病学研究也只能得出一个相对的数字。现在一般认为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病率在0002% 25%之间4,这一数值随着调查对象的不同也会有很大的波动。依照英国牛津大学的CFS 诊断标准,英国的发病率在06%左右;而在日本,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病率为15%。11CFS 的病因学目前的研究提示CFS 与肌纤维痛,肠应激综合征,颞下颌关节综合征等有着相类似的病理生理学机制56。起初对CFS 病的研究主要倾向于急性的病毒感染或者是精神性疾病。随后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研究更进一步细化,主要集中在:大

7、脑的结构和功能,神经内分泌系统,睡眠结构,免疫系统,病毒学,运动能力及发散心理特征的研究7。尽管这些研究都多多少少发现了一些差异,指出了CFS 可能的病因,但都过于局限,没有综合分析多重因素,因此其结果不能全面解释CFS 的发病机制。12神经影像学一些MRI 的研究发现CFS 患者皮层下白质与健康人相比较存在异常,还有人发现CFS 患者的脑血流量比正常人少,存在灌注不足现象8,但后来的研究表明这种现象并非是CFS 特异性的改变。13神经心理学尽管85%的CFS 患者认为自己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但实际情况并不如患者自我感觉的那么严重,他们仍处于正常的认知和全面思维的能力之内9,因此不能认定CFS

8、 会导致患者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14神经内分泌学研究表明,CFS 患者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 轴)发生了改变,其中1/3的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这一症状起源于中枢神经系统而非肾上腺,同时这也是造成患者紧张的因素10。15微生物学EB 病毒、人类疱疹病毒6、B 簇萨科奇病22512011年7月中华中医药学刊CHINESEARCHIVES OF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Vol29No7Jul2011中华中医药学刊毒、人类T 淋巴细胞病毒、丙肝病毒及肠道病毒等都曾认作为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原微生物,但最终都因缺乏有力证据而被否定。16细胞及基因学Takuya Sa

9、iki 等11采用DNA 芯片技术,比较分析了受试者外周血中1467段与应激有关的基因,发现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有12段基因的mRNA 表达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在这12段基因中,证实有9段基因编码的蛋白参与T 细胞、NK 细胞的激活(GZMA ),能量调节器(ATP5J2,COX5B 和DBI ),蛋白酶亚基(PSMA3和PSMA4),假定蛋白激酶C 抑制剂(HINT ),GTP 酶(AR-HC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5A (STAT5A )。SUZANNE HNIBLETT 等12分析了CFS 患者的外周血及尿液情况,结果表明,CFS 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下降,血小板平均体积、中性粒细胞计数

10、、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升高。17其他对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研究还包括运动学、睡眠结构、躯体障碍、精神系统疾病、焦虑症、抑郁症等多个方面。18临床症状从该病症的名字上也可以看出来,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最主要症状就是疲劳。起初病人最常见的症状是乏力,严重的疲劳感,类似流感前症状。疾病继续发展,病人劳累感加重,同时会伴有食欲下降,恶心,盗汗,眩晕以及不能耐受酒精及其他药物等一系列中枢神经症状13。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会感到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明显受到了影响,其中1/3的患者完全不能工作,还有1/3的患者则只能工作部分时间。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女性以及没有工作的患者一旦患上CFS ,其症状严重程度远远大于

11、男性和有工作的患者14。2亚健康状态相对于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亚健康也是一种状态,是指躯体、心理及社会生活方面既不属于健康又不能归为疾病的一种状态。亚健康是相对健康(第一状态)和疾病(第二状态)之间的第三状态,即经过当代医学手段的多方面检查均未发现明显的疾病指标,也不是上面所提到的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上三方面处在完美状态下的健康状态,即是处在既没有发现疾病,但又有许多的不适的不完全的健康状态之中。亚健康状态已经逐渐被认可,模糊地讲,主要指躯体、心理和(或)社会生活方面出现一些明显不适,影响正常的生活,但是依照现代医学评估标准又不能诊断为疾病的一种状态。目前国内对亚健康的研究如火如荼,涉

12、及诊断、治疗、预防等多个方面。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有些研究过于笼统,在没有明确亚健康定义及内涵的情况下,直接提到了亚健康的诊断及治疗。而在临床中也会见到,很多情况下,“亚健康”只是经过医者的主观判断甚或是随口下出来的结论。至于亚健康的定义什么?亚健康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以及如何诊断亚健康,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因此我们觉得,对亚健康的概念、范畴的深入研究很有必要。有学者认为目前所指的亚健康状态已经包括在中医“病”的范围内15。还有学者认为,亚健康状态是指人的身心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低质状态16。也有学者撰文指出,亚健康无临床症状或症状感觉轻微,但已有潜在病理信息。它本身拥有广泛的

13、内涵,是人们在身心情感方面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17。何裕民等18认为亚健康应该包括三条:首先,没有生物学意义上的疾病(尚未发现躯体构造方面的异常)及可明确的精神/心理障碍(这些属于“疾病”之一端);其次,它可以涉及躯体上的不适(如虚弱、疲劳等各种非特异性的,尚找不到可明确的生物学异常,故还够不上疾病,却又偏离了健康的症状或体验);再次,它还可涉及到精神心理上的不适(同样够不上精神医学“障碍”等的明确诊断),以及社会生存意义上的适应不良。人处于复杂的环境之中,各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到人的健康,因此,欲分析研究亚健康状态,必须综合人的躯体健康状况、心理状态以及社会融入性三方面的

14、内容,全面评价。通过大规模的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依据不同人群的症状表现,把亚健康状态归纳为三类19:“多症状群亚健康”、“单一症状群亚健康”和“无症状亚健康”。就躯体(生物)要素而言,毫无异议,所有结果都首先且主要涉及“疲劳”;其次涉及虚弱、免疫失调、消化不良、性功能低下、(泛指的)机能失调(集中在代谢、内分泌及植物神经系统等方面)等等的综合状态,这几类称作“多症状群亚健康。”再次,仅主要表现为诸如睡眠困难、便秘、健忘和(非特指的)疼痛等的单一症状,其它方面并无异常,这些单一症状不仅影响了个体的生存质量,而且也是偏离健康的征兆,长期持续并有可能导致病变。故把它们视作为能反映不同亚健康特点的独立

15、因子,并称作为“单一症状亚健康。”此外,还有一类仅仅体现为某些生理参数或检查有所偏离,却不符合临床疾病诊断标准或尚不够亚临床标准,对此称为“无症状亚健康”。3讨论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可以看出,亚健康与慢性疲劳综合征是有明确区别的。首先,两者的性质不同,亚健康是一种状态,是一种与健康、疾病对等的状态,而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种疾病,既然是疾病,那就从属于疾病状态。其次,两者所包含的人群范围有很大的区别。去除健康和疾病状态,所余都可归为亚健康状态,占人群的60%以上;而慢性疲劳综合征只是疾病状态中的一个病种,在总人群中发病率约占1%。还有,两者的临床表现区别也很大,亚健康涉及躯体、心理

16、及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疲劳只是一个构成项目;而依据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主要集中在躯体表现方面,尤其是疲劳,并伴随有一些其他症状,较少涉及到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性方面的内容,因此,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个躯体性疾病。如果要比较亚健康的疲劳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疲劳,我们可以说,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疲劳程度远大于亚健康状态下的疲劳。参考文献1Jones ,LF ,et alAnn ,Tntern ,Med ,1985,1202:172Strauss ,SE ,et alAnn ,Tntern ,Med ,1985,102:7163Holmes ,GP ,et alAnn ,Med ,1988,108:38

17、73893251收稿日期:20110215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治未病科研专项(200712)作者简介:陈小芳(1978),女,福建福州人,护师,学士。4Jason LA ,Richman JA ,Rademaker AW ,et alA community based study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J Arch Intern Med ,1999,159:212921375Wysenbeek A ,Shapira A ,Leibovici LPrimary fibromyalgia andthe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J

18、 Rheumatology Int ,1991,10:2272296Goldenberg D ,Simms R ,Geiger A ,et alHigh frequency of fi-bromyalgia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fatigue seen in a primary care practice J Arthritis Rheum ,1990,33:3813877Komaroff AL ,Buchwald DS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an up-date J Annu Rev Med ,1998,49:1138Natelson

19、 BH ,Cohen JM ,Brassloff I ,et alA controlled studyofbrai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patients with fatiguing ill-nesses J J Neurol Sci ,1993,120:2132179Moss Morris R ,Petrie KJ ,Large RG ,et alNeuropsychologicaldeficits in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artifact or reality J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

20、atry ,1996,60:47447710Scott LV ,Svec F ,Dinan TA preliminary study of dehydroepi-androsterone response to low dose ACTH in chronic fatiguesyndrome and in healthy subjects J Psychiatry Res ,2000,97:212811Takuya Saiki ,Tomoko KawaiIdentification of Marker Genes for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Chronic Fat

21、igue Syndrome J M O L M E D ,2008,14(910):59960712SUZANNE HNIBLETT ,KATRINA EKING ,RHUGH DUNSTANHematologic and Urinary Excretion Anomali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J Exp Biol Med ,2007,232:1041104913Komaroff AL ,Fagioli LR ,Geiger AM ,et alAn examination ofthe working case definiti

22、on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J Am J Med ,1996,100:566414Jason LA ,Taylor RR ,Kennedy CL ,et al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sociodemographic subtypesin a community based sam-ple J Eval Health Prof ,2000,23:24626215刘保延,何丽云亚健康状态的概念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11):80180216王琦调治亚健康状态是中医学在2l 世纪对人类的新贡献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3、,2001,24(3):1417赵瑞芹,宋振峰亚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2,19(1):101318何裕民,沈红艺,倪红梅,等亚健康的范畴研究J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29(1):24第29卷第7期2011年7月中华中医药学刊CHINESEARCHIVES OF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Vol29No7Jul2011中华中医药学刊颈椎病预防依从性的调查分析陈小芳,王素文,孙海燕,郑立升,杨巧玉,陈斌,徐珊宁(福州市中医院,福建福州350001)摘要:目的:调查不同人群的颈椎病预防依从性情况并分析原因,以采取恰当的措施降低高危

24、人群颈椎病的发病率。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100例颈椎病高危个体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对预防保健相关知识掌握不同程度及不同的年龄、职业的调查对象颈椎病预防依从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的调查对象颈椎病预防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大中医“治未病”思想宣传力度,普及保健知识,有助于提高人们预防保健依从性。关键词:颈椎病;预防;依从性;调查分析中图分类号:R681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717(2011)07152403Investigate Analysis of the Precaution Compliance against Cervical Vertebra DiseasesCHEN Xiao-fang ,WANG Su-wen ,SUN Hai-yan ,ZHENG Li-sheng ,YANG Qiao-yu ,CHEN Bin ,XU Shan-ning(Fuzhou Hospital of TCM ,Fuzhou 350001,Fujian ,China )A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