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中的情绪依存性._第1页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中的情绪依存性._第2页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中的情绪依存性._第3页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中的情绪依存性._第4页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中的情绪依存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中的情绪依存性王大伟1刘永芳2(11山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山东济南250014;21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上海200062)摘要,。文章介绍了认知心理学和情绪记忆的关系,记忆的理解,主观情绪经验关系的本质。关键词A文章编号167220040(2002)0620102204,比如,婴儿的出生或亲人的丧失等这些事情都搀杂着复杂的情感。一生中对某一事件的记忆可能会燃起我们同样的情绪经历。更确切地说,在完全不同的条件下,经历相同的情绪可能会使我们不可预料地回想起某些特殊事件。情绪和记忆的密切关系给我们提出了几个有趣的问题:情绪和记忆怎样互相影响?在什么条件下情绪怎样引发对先前事件的回忆?

2、掺有其他环境线索(比如,特殊的香味)的情绪怎样使我们想起先前的经历?情绪在这里可能作为一种提取线索影响着记忆,这一研究以前主要集中在外显记忆方面,比如回忆和再认等。外显记忆所涉及的只是被试明确地意识到的,并且能够直接提取出来的信息,1而近来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即内隐记忆的研究成为热点,这扩大了我们理解情绪和记忆关系的范围。一、认知心理学和情绪记忆许多心理学家很早就提出研究认知和情绪的关系非常重要。但是由于缺少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客观的测量工具,使他们的研究陷于了困境。后来Gardner把情绪作为认知功能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他们2将其复杂

3、化了。认知心理学家Mandler在总结了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指出情绪首先是一种特殊的内部状态体验,其次与一种关联信息的特殊情绪装置(包括词汇、语法和概念知识等)相联系。针对这一观点,心理学家用两种方法对此展开研究:一种主要集中在情绪计划的影响上。这一方法主要是指个体倾向于回忆与当前的情绪具有一致性的信息,即情绪一致性记忆。Gilligan和Monteiro对此展开了深入地研究,提出了他们的经典实验。在实验中要求两组被试分别阅读两个人的故事,一个是高兴的,另一个是悲伤的。然后用催眠暗示法引导被试在阅读故事时也感到高兴或悲伤。当被试情绪稳定时,让他们自由回忆该故事。阅读故事过程中,感到悲伤的被试会带

4、有悲伤主人公的特征,回忆更多的是关于他们悲伤的事件,而感到高兴的被试更多带有高兴主人公的特性,记住的是他们最高兴的事情;另一研究集中在情绪记忆效果和状态依存性上。在该研究中,个体的记忆主要依赖于当前的情绪,情绪在事件的编码以及收稿日期2002207220作者简介王大伟(1978-),男,山东诸城人,山东师范大学心理系硕士研究生,从事认知心理学研究。102对过去事件的提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情绪依存性记忆非常明显。二、情绪依存性记忆是否存在1970年以前对情绪依存性记忆几乎没有研究。Bower以后,Gilligan和Monteiro通过催眠暗示法对其进行了研究,表明情绪依存性记忆是一种可靠

5、的现象,并推论情绪生成的特殊场合可能会影响随后信息的提取。在后来的几年里,研究者发现用同样的方法证明情绪的依存性有很大的困难,几乎找不到证据。Bower和Mayer对此也作了评论,认为虽然这反复无常的现象令人迷惑,但实际上每一个理论家3都认为记忆的场合依存效应已预示了情绪依存性的存在。场合依存记忆主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1)研究任务和记忆测验要在场合相关过程中完成,特殊的过程依靠的场合不同。(2)场合可能通过重建过程影响内隐和外显记忆测验的成绩,场合依存性在特殊、可靠的记忆线索缺少的条件下更明显。Badde2ley的关系联想概念、Tulving的编码特殊性原则、Morris和Frank的迁移恰

6、当加工理论(加工说)都充分预示了情绪依存性记忆的存在。如果情绪依存性记忆真的存在并且不是外显的,那么它会在什么条件下出现呢?三、,:情绪对记忆的影响同呈现给被试的任务相关。早在1977年,M(TAP),该理论认为如果记忆测验所要求的加工4,则可以提高测验成绩,否则成绩会相对较差。这与Tulving的类似。运用TAP理论主要是来理解情绪和记忆的交互作用,尤其是情绪依存性记忆,更重要的是鉴别情绪相关过程或情绪影响的认知操作以及在编码和提取任务中的应用。通过这一描述,情绪依存性效应很明显是指在编码阶段情绪影响了认知操作,同样,情绪在提取阶段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影响该操作。对此有人会问:到底是什么组成了相

7、关情绪的加工过程?5一种解释是Bower在1987年提出的,他认为仅仅情绪和目标事件接近并不能使情绪线索和项目匹配,只有当被试觉察到这一事件时,才能引起当前的情绪状态。随后Fernandez和Glenberg的环境场合记忆或位置依存记忆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在他们的研究中,如果被试没有意识到环境是引发事件的一个线索,那么经历一个特殊环境(比如,教室)的事件是不可能同该线索相匹配的。所以Bower的解释充分显示了情绪依存记忆存在的合理性;另一种解释是Erich和Metcalfe在1989年提供的,6他们认为如果通过内隐操作(比如,推理、想象或解释)生成的事件比由外部资源加工生成的事件与当前的情绪

8、联系更紧密,那么事件的编码和提取场合间情绪的变换就会更有益于对内隐事件的记忆,但不利于对外显事件的记忆。同该观点相联系的词汇联想、叙述性建构和人际关系的评估通常是在情绪一致的条件下完成的,并且依赖内隐生成效应的保持力测验(如,自由回忆)比外部线索测验(如,线索回忆、再认记忆等)更能揭示情绪依存性效应。他们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证实了这一假设,这些研究的过程与Slamecka和Graf的著名的研究记忆的生成效应原理相似。即被试要先阅读一个目标项目,并且要与一个类别名相匹配(例如,稀有金属:Silvergold),或在事先准备好开头字母的测验中生成相同的项目(例如,稀有金属:Silverg)。通过这种方

9、式,记忆和相同项目的评定主要同它的资源(内隐生成条件或外显阅读条件)相联系。该实验采取2×2×2×2混合设计,在编码阶段每个被试在经历了愉悦和不愉悦两个维度的情绪状态后,阅读16个目标项目和16个其他项目。在提取阶段,也就是编码的2天后,被试要接受两个保持力的测验:首先是自由回忆,其次是旧新再认记忆。被试做这些测验都是在同样的情绪中,阅读或生成目标项目。通过实验发现:(1)生成项目的再认机率比阅读项目要高。(2)匹配情绪下的被试要比没有匹配的被试再认的项目多。(3)匹配情绪下生成项目的优点要比没有匹配情绪的阅读项目多。(4)以前对回忆事件的研究,无论在生成或阅读项

10、目的再认中都没发现情绪依存性。其后Erich和Metcalfe做了三个实验,得到的结果同上述实验基本相同。通过以上实验,发现在内隐记忆过程中的生成性事件比来自外103部资源的事件更易受情绪的影响,其中内隐事件容易随着情绪的变化而被遗忘。总之,被试在事件编码和提取阶段对情绪非常敏感,情绪会很明显地影响对该事件的记忆。为此,我们重点强调了情绪依存性记忆的迁移恰当加工说,指出当事件的资源来自内部时,情绪相关加工尤其可7能出现。因此,在缺少明显的线索提示的时候,在一定的情境下,回想自己的经历,或者自由回忆事件等,所有这些任务都易受自己的情绪状态影响。如果当前的情绪能使编码和提取阶段的加工有同样的变化,

11、那么记忆成绩将会提高,否则,记忆成绩会下降,甚至会一落千丈。四、情绪记忆的本质:外显的还是内隐的以前我们总是有意识地回忆先前的事件,研究记忆和情绪的关系也主要集中在外显方面。但当我们8在倾听一段优美的乐曲时,会无意识地回想起看夕阳落山时的优美景色。也就是说,当我们无意识地回忆某一事件时,个体的经验会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记忆也随之产生了。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对某一事件的熟悉感。然后,我们继续搜索影响记忆的线索,结果是情绪而不是其他环境线索(声音、气味等)能提升对先前事件的记忆成绩,它是借助于对事件的熟悉感,。到目前为止,、再认或线索回忆等,被试必须有意识地回忆先前的事件。然而,因为内隐,。

12、如果是这样,情绪不会影响内隐记忆,;另一种观点认为,那么情绪会加强它的影响力。随后相同的情绪经历,部分信息的再加工可能会使整体记忆表征重新组合并且很容易回忆匹配事件。因此,相同的情绪提高了内隐记忆测验的成绩。近来从内隐记忆的情绪依存性的研究(比如,词干补全、10内隐图画辨别测验等)中得到的结果是令人失望的没有发现内隐记忆中的情绪依存性。这也激发了对内隐记忆情绪依存性研究的第三次尝试自传体记忆的研究。结果发现:匹配条件下的被试比没有匹配的被试有更多的启动效应和回忆更多的探测词。其实内隐测验中的启动效应就是情绪依存性。因此,记忆的内隐测量与外显测量对情绪依存效应的敏感性不同。然而测验的性质使内隐测

13、量和外显测量在敏感性上看似相同,尤其情绪依存性通过测验更容易测量。比如,外显方面的测验主要是自由回忆、类别线索回忆等,而内隐方面的测验则是图画辨别、词干补全等。五、情绪、记忆和情绪理论很明显,以往的研究中,认知心理学家主要把情绪作为一个环境线索。大部分的研究者在研究情绪和记忆的时候没有注意情绪和情绪经验的本质。Stein指出不同状态下的两种情绪经历会导致情绪依存性记忆。然而,以前情绪依存性记忆的研究只关心情绪的两个维度:高兴、悲伤,但这两种情绪的本质有11其特殊性是非常可能的。实际上,情绪理论主要是关注各种情绪的不同点。第一种情绪理论是Russell提出来的。为了进一步探讨情绪的本质和理解情绪

14、与认知的关系,Rus2sell提出了他的复合模型。他认为虽然不同条件下的情绪不同,但是所有的情绪都可以被分成两个维度:愉悦不愉悦、高唤醒低唤醒。虽然高兴和悲伤的愉悦水平不同,唤醒水平也不同,但是这两个维度有中度的正相关。情绪的两种基本成分的不同会导致情绪依存性记忆吗?从报告中看出,虽然愉悦不愉悦水平没被测定,但唤醒依存记忆非常明显。愉悦和唤醒水平有很大的变化,情绪依存性记忆会更强烈。在这里,唤醒是情绪和认知实验的一个重要变量,它和愉悦不愉悦水平有交互的、协同的作用。总之,Russell的模型提出了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情绪依存效应存在的可能性。第二种情绪理论提出了一套基本的情绪装置:每一种基本情绪

15、与一定类型的事件相联系,并且情绪与一定的行动模式相联系,这些行动模式包含不同的认知过程。比如,情绪一致性理论为特殊情绪状态下的认知过程的改变提供了证据。第三种情绪理论主要是关于认知的评估和唤醒。这一理论认为,通过认知评估在唤醒水平上引起的104主观经验的心理变化主要依赖情境线索。如果认知成分在生成情绪线索时是重要的,那么一个人可能会在没有主观情绪经验的参与下产生情绪依存效应。另外,如果情绪的某一特殊方面超出了信息的价值,那么主观情绪经验在产生认知效应时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情绪和记忆的关系。本文主要探讨了我们非常感兴趣的情绪和记忆的关系问题。相信这一领域的研究对我们理解情绪的本质以及它对认知心理学的影响非常有益。参考文献89郭力平.,(:365371.10杨治良.记忆心理学M.上海:,.11朱滢.启动效应C.: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37267.(责任编辑李逢超)TheEmotionalDependenceinCovertMemoryandPenetrateMemo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