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器具的选择原则_第1页
计量器具的选择原则_第2页
计量器具的选择原则_第3页
计量器具的选择原则_第4页
计量器具的选择原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3.2 验收极限与计量器具的选择原则 第3节 计量器具的选择二、验收极限与计量器具的选择原则1、验收极限与安全裕度A 适用:  普通计量器具  车间现场检测且只测量1次,不作出修正即作判断  基本尺寸500,IT8IT6,也适用于一般公差尺寸 原则:宁可误废不误收 验收极限:  方法一:公差带内收A:  a)上验收极限最大极限尺寸A  b)下验收极限最小极限尺寸A 数值A:按尺寸和精度等级查表 4-4 优先选档,没有量具再依次考虑、档   方法二:公差带不变:A = 0选择原则: 

2、 配合尺寸、包容尺寸、<IT8非配合尺寸时,用方法一  工艺能力系数Cp>1时  a)非配合尺寸,用方法二  b)配合尺寸(轴的最大极限尺寸、孔的最小极限尺寸),用方法一  偏态形分布的尺寸尺寸偏向的一边用方法一  非配合和一般尺寸用方法二2、 计量器具的选择原则 类型、规格选择:与工件外形、位置、尺寸、被测参数特征相适应 精度选择:计量器具的不确定度u测量不确定度的允许值u1 例:测,请确定验收极限并选择适当的计量器具 解: 分析:该尺寸是外尺寸 应选测外尺寸的量具该尺寸是包容尺寸 应用方法一 确定验收极限 a

3、) 查出该尺寸的上下偏差:es = 0,ei = 0.062mm b) 算出最大最小极限尺寸:最大极限尺寸MML= 350 = 35mm c) 最小极限尺寸LML= 350.062 = 34.938mm d) 查课本表4-4,选档,得A = 0.0062mm f) 算验收极限:上验收极限 = 350.0062 = 34.994mm g) 下验收极限 = 34.938 + 0.0062 = 34.944mm 选择量具  查课本表4-4(p143),选档,得u 1 = 5.6m = 0.0056mm  查课本表4-5(p144),得分度值为0.01的外径千分尺的不确定度u =

4、0.004mm  比较:u < u1 ,所以该量具可用首先,解释一下概念。测量误差是测量结果减被测量的真值。其次,分辨率只是衡量量具性能的一个指标,它从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量具的精度,但却不能说成是量具的精度,量具的精度可以用不确定度或示值误差来表示。第三,测量误差包括了量具的误差,也包括环境条件、基准件、测量方法、对准、读数、测量力等带来的误差,但量具误差是测量误差的主要部分。我们在计算测量能力指数时,往往假定量具不确定度为测量不确定度的90。可见,量具的误差整个测量误差中起了决定性作用,所以,我们选择计量器具往往根据被测量的公差来确定。第四,选择量具实际上是根据被测对象和被测量

5、的特性和被测量公差来选择。对长度量来说,在车间现场,可以按GB/T31771996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来选择。如果没有标准,则应使所选用的计量器具的极限误差约占被测量公差的1/101/3。对低精度的,采用1/10,对高精度的采用1/3,甚至1/2。也可以通过计算测量能力指数来确定所选择的量具是否合适,我这里就不介绍了。至于QS9000的msa可能要求测量能力指数在35之间,这时误判(包括误收和误废)率为0.20.16。最后,说明一下,楼主这个例子里,过程要求为-0.005mm+0.005mm,说明公差是0.010mm,不是0.005mm。公差等于上偏差减下偏差。计量基础理论知识 &#

6、160;    1.1 测量方法分类在实际工作中,可按不同的特征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1.1 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直接测量:测量有关量,并通过一定的数学关系式求得欲测量之值。例如有一种铁路轮工件尺寸。特点:直接测量的测量过程简单,其测量准确度只与这一测量过程有关;间接测量的测量准确度不仅取决于有关量的测量准确度,还与计算的准确度有关。间接测量通常用于直接测量时其准确度得不到保证或由于被测件结构限制或测量器具限制而无法进行直接测量的场合。1.1.2 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绝对测量:是指被测量和标准量直接比较后得到被测量绝对值的测量。例如:千分尺测量工件尺寸。相对测量(比较测量

7、):是指被测量和标准量进行比较后只确定被测量相对于标准量的偏差值的测量。例如轴承检测仪的环规测量就是利用比较测量法来进行的。特点:相对测量时,仪器的零位或起始读数常用已知的标准量(例如量块的尺寸)来调整,仪器读数装置仅指标出被测的量对标准量的偏差值,因而仪器的示值范围大大缩小,有利于简化仪器结构,提高仪器示值的放大倍数和测量准确度。1.1.3 接触测量和非接触测量接触测量:测量装置的敏感元件(测头)与被测对象表面发生机械接触的测量,存在机械作用的测量力。为了保证接触的可靠性,测量力是必要的,但它可能使测量器具或被测对象产生变形,从而造成测量误差,尤其在绝对测量时。对于软金属或薄结构易变形的被测

8、对象,接触测量可能因变形造成圈套的测量误差,也可能划伤被测对象表面。非接触测量:测量装置的敏感元件与被测对象表面不直接接触的测量,因而没有机械作用的测量力。此时,可利用光、气、电、磁等物理量使测量装置的敏感元件与被测对象表面联系。例如干涉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万能工具显微镜影像法测量均属于非接触测量。1.1.4 单项测量与综合测量单项测量:对多参数的同一被测对象上的各被测量分别测量。例如分别测量螺纹单一中径、螺距、半角等。这类方法一般用于量规的检定、工序间的测量,或为了工艺分析、调整机床等目的。综合测量:对被测件的与多个单项参数有关的综合参数所进行的测量。例如用螺纹量规测量螺纹作用中径。1.1

9、.5 静态测量与动态测量静态测量:在测量过程中,被测的量或零件与敏感元件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动态测量:在测量过程中,被测的量或零件与敏感元件处于相对运动状态,或测量过程是模拟零件在工作或加工时的运动状态。试验室中的测量一般属于表态测量,而在线测量一般均属于动态测量。动态测量怀被测量的实际运用状态更接近,更有实用价值,但不易实现。以上测量方法分类是从不同角度考虑的。对一个具体的测量过程,可能兼有几种测量方法的特征。具体的测量方法的选择应考虑零件的结构特点、准确度要求、技术条件及经济效果等。1.2 测量误差来源测量误差基本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一般从测量装置、环境条件、人员及测量方法等四个方面分析

10、。1.2.1 测量装置误差标准器误差:标准器是提供标准量值的器具,如量块、标准电池、标准电阻、标准量规等。使用它们的量值和它们自身表现的客观量值之间有差异值,或者在没胡满足约定真值所需要的条件下复现出某个与约定真值的差异值,这些值即标准器误差。仪器误差:仪器是指将被测的量转换成可直接观测的指示值或等效信息的计量器具。有时可分为转换系统、传输通道和指示系统等,如天平、电桥等比较仪,温度计、秒表、检流计等指示仪器。它们引起仪器误差。附件误差:为测量创造一些必要条件,或为使测量方便进行的各种辅助附件均属测量附件,如电测中的转换开关及电源、热源、联接导线等都会引起附件误差。在测量中此部分的误差很小,或

11、以忽略。测量装置误差有各种表现形式,例如:等臂天平不等臂,量具分度分划质量不好,量块测量面的平行度及平面度误差,由于零件联接间隙产生的隙动等等。这些误差大部分是由于制造工艺和长期使用磨损引起的,属于结构性误差。仪器在使用时没有调整到水平、垂直、平行等理想状态,应当对中的未能对中,方向不准等等,这些属于使用调整性的误差。1.2.2 环境误差由于环境因素与要求的标准状态不一致及其在空间上的梯度与随时间的变化引起的测量装置和被测量本身的变化、机构失灵、相互位置改变等引起的误差。这些因素和温度、湿度、气压(引起空气各部分的扰动)、震动(大地微震、冲击、碰动等)、照明(引起视差)、电磁场等有关。1.2.

12、3 人员误差测量人员生理差异和技术不熟练引起的误差。测量者生理上的最小分辨力,感觉器官的生理变化,反应速度和固有习惯引起的误差。如记录某一信号时,测量者滞后和超前的趋向对准标准读数时,始终偏左偏右、偏上或偏下。常表现为视差、观测误差、估读误差和读数误差等等。1.2.4 方法误差由于测量方法或计算方法不完善引起的误差。1.3 测量方法的选择由于任何测量方法都存在测量误差,因此合理地选择测量方法是保证量值正确传递、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选择一个能适应被测对象需要的正确测量方法,需同时考虑测量方法的准确度指标和经济指标。1.3.1 准确度原则测量方法误差决定着测量的准确度,而测量方法

13、允许误差的大小则主要取决于被测对象的准确度要求。从规定的最大实体尺寸和最小实体尺寸分别向被测对象的允许误差范围内移动一个安全裕度(A)来确定验收极限(见图2-1)安全裕度(A)由被测对象的允许误差范围确定。可见,安全裕度上就是被测对象对测量方法提出的准确度要求,即测量不确定度u的允许值。因此,对规定范围内的被测对象尺寸的测量检验,应使测量不确定度u小于或等于安全裕度A。安全裕度A值由被测对象的允许误差值的大小来确定。如表2-1。表2-1 安全裕度及计量器具不确定度允许值工件公差安全裕度A器具不确定度U=0.9A大于至0.0090.0180.0010.00090.0180.0320.0020.0

14、0180.032 0.0580.0030.00270.058 0.1000.0060.00540.100 0.1800.0100.00900.180 0.3200.0180.0160.320 0.5800.0320.0250.580 1.0000.0600.0541.000 1.8000.1000.0901.800 3.2000.1800.160安全裕度A相当于测量中总的不确定度,它包括计量器具的不确定度u1(u1=0.9A,是选择计量器具的依据) 和由温度、被测对象形状误差及接触测量时的压陷效应等因素引起的不确定度在一般情况下,采用常用计量器具进行测量时这几方面的误差都不进行修正,且测量多为

15、一次测量。选用计量器具时,所选计量器具的不确定度应等于或略小于表2-1中的u1值。在计量器具的准确度中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已经对测量极限误差作了明确规定,这就应使测量方法的极限误差小于或等于允许的测量极限误差;另一种情况是仅规定计量器具的允许误差,这时为了使测量误差不明显影响测量结果,测量方法极限误差应取器具允许误差的1/3至1/10。1.3.2 经济原则一个正确的测量方法除了应满足被测对象的准确度要求外,还必须是低成本的、容易实现的。例如:测量应有一定的效率,计量器具结构简单可靠、操作方便、容易维护,测量和辅助工作的时间应短,测量者的人数要少而且对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要求尽可能低些。1.4 计

16、量器具的选择选用计量器具需综合考虑准确度指标、适用性能和检测成本三方面的要求,要经济可靠。其中准确度指标是选用计量器具的主要因素。在选择计量器具时,既要考虑计量器具的计量学指标,又要考虑经济学指标。为此,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1.4.1 计量器具的测量范围及标尺的测量范围,能够适应被测对象的外形、位置,被测量的大小以及其他要求。计量器具的示值误差、稳定性、回程误差等也是选用计量器具的因素。如果被测量对稳定性或回程误差有要求时(如测跳动、形状误差等),应根据要求选择相应的计量器具。1.4.2 按被测对象的尺寸公差来选用计量器具时,为使对象的实际尺寸不超出原定的公差尺寸范围,必须考虑计量器具的测量极限误差而给安全裕度,按对象极限尺寸双向内缩一个安全裕度数值得出验收极限,按验收极限判断对象尺寸是否合格。1.4.3 按被测对象的结构特殊性选用计量器具。如对象的大小、形状、重量、材料、刚性和表面粗糙度等都是选用时的考虑因素。对象的大小确定所选用计量器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