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准备基本功_第1页
课前准备基本功_第2页
课前准备基本功_第3页
课前准备基本功_第4页
课前准备基本功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前准备基本功怎样进行中学化学教材的分析与研究 教材是根据教育目的与学科任务编写和组织的、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体系。教材主要指教科书而言,还可以包括教科书以外的教学文字材料、教学音像资料以及学科图表等教学资料。 中学化学教材的分析与研究,是中学化学教师把握、领会和组织教材以便有助于教学展开的一种实践活动,它是教学准备的首要工作。它对于教学“计划实施评价”的内容及过程,对于每个年级以至每课的准备,对于讲授内容的精选和处理,对于学生课业负担的控制以及教具的选择与研制等,都是十分重要的。 化学教师要经常对章、单元、节或每课的教材进行分析与研究。 中学化学教材的分析与研究的主要步骤

2、包括:认识和理解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本文拟对这几项工作做一些归纳与探讨。 一、认识和理解中学化学教材 认识和理解教材是教材分析与研究的第一步。认真阅读教材,熟悉本段教材的章、节名称,主要内容和段落,达到能概述内容的要点、编写层次与顺序的程度,为认识和理解教材奠定基础。 认识和理解教材,通常应该做以下几项工作: (一)识别教材的内容 中学化学教材的内容,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角度大致划分为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础理论、描述性化学知识、化学用语、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六大部分。认识和理解教材,首先要明确教材的内容属于哪部分知识或技能。还要研究本段教材中各个具体内容分别属于哪部分知识、

3、技能,以便依据不同类别知识、技能的特点和教学规律,择定适当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二)把握知识、技能的要点或知识点 分析知识、技能的要点或知识点,是认识和理解教材的重要任务,也是实施教学设计和落实教学目标的前提之一。教师应结合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认真分析教材的内容,仔细区别哪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哪些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而安排的背景材料、例证或过渡性练习,准确地找出教材内容的要点或知识点。 (三)理解教材编写的思路与内容的逻辑关系 思路往往不是教材外显的部分,内容的逻辑关系也容易被忽视,对此,教师在认识和理解教材时应该特别给予重视。 要分析本段教材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表达方式和程

4、序,研究素材、例证、练习与知识、技能穿插编排的意图,从中领悟出教材提供的教与学的过程和方法,明确教材的思路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以此作为理解教材的一个重要方面和设计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 (四)明确教材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掌握新旧知识、技能的联系,是搞好新知识、技能教学和实现知识系统化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教材内容中的新知识和前后教材中知识的关系,发掘新知识、技能的“生长点”,以实现知识、技能的正迁移。还要分析教材中新内容与相关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不断将新知识归纳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努力构建各类知识、技能的网络,从全局上更好地把握和使用教材。 认识和理解教材示例: 现以“盐类的水解

5、”一节为例,讨论怎样认识和理解教材。 1识别教材的内容 从总体看,盐类的水解是电解质理论的组成部分,它属于化学基础理论知识。本节教材中盐的水解规律是理论知识,在教学中要突出系统性和论证性。盐类水解的概念是化学基本概念知识,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其内涵和外延的揭示与领会。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则是化学用语的技能,在教学中要强调书写的依据和规范要求,并加强书写训练。 2知识、技能的要点或知识点 知识、技能的要点:盐类水解的概念;两类盐水解的一般规律;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可从知识、技能的要点中分解出知识点:盐类水解的概念;强酸弱碱的盐水解的规律;强碱弱酸的盐水解的规律;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判断正盐

6、(弱酸弱碱生成的盐除外)水溶液的酸碱性。 教材用较大篇幅分析两种盐水解的过程和介绍盐类水解的利用,这些内容是研究盐类水解规律的背景材料与应用例证,不属于知识、技能的要点。 3教材编写的思路与内容的逻辑关系 “盐类的水解”教材内容依次包括三个部分:建立盐类水解的概念;探讨盐类水解的规律;运用盐类水解的知识。其中,盐类水解的概念是基础,旨在揭示盐类水解的实质,并为研究盐类水解规律提供依据。盐类水解的规律是核心,它是盐类水解原理的具体化,并使盐类水解一般概念得以直接应用。盐类水解的利用,则是通过具体的情境及实例,促进对盐类水解及其规律的理解、巩固和深化。 为落实好“盐类的水解”教材的内容,教师要突出

7、个别与一般的辩证关系,帮助学生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要依据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鲜明的盐类水解的实验事实,深入探讨产生宏观现象的微观本质,以形成盐类水解的概念。要依据教材的典型实例,运用归纳法揭示几类盐水解的规律。然后,要运用演绎法,将规律应用于解决盐类水解利用的实际问题,加深对盐类水解及其规律的认识。 4教材内容在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中化学教材中的电解质理论主要包括两项基本内容:一是研究电解质的电离,建立强电解质的概念和弱电解质及其电离平衡有关的概念;二是研究电解质的化学变化,主要讨论离子互换反应(酸、碱、盐间的复分解和盐类的水解)与电化学反应(原电池反应和电解)的一般条件与规律

8、。 “盐类的水解”一节教材安排在离子反应和强弱电解质之后,使盐类水解过程和规律的探讨能在电离和强弱电解质概念的指导下进行,还可以通过与已有离子反应知识的比较、辨析帮助理解。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些已有知识,并从中发掘出盐类水解新知识的“生长点”。此外,在本节教材学习结束前,应该通过适当方式对离子反应的知识集中整理、小结,并把这些知识纳入到电解质理论知识网络中去。4、哲理整小数与哲理整性质:(1)、哲理整小数:我们把小数0.5,-0.5,1.5,-1.5,2.5,-2.5,3.5,-3.5,4.5,-4.5,5.5,-5.5, ,以及它们哲理整性质统称为哲理整小数,哲理整性质为奇数能被2哲理整除提供科

9、学依据,哲理整小数具有相互矛盾的双重性质:其一是哲理整性质,其二是普通小数的性质,不要被它小数性质的现象、假象所困惑和迷惑;(2)、哲理整小数的数学、哲学意义:即其他普通小数绝对值比哲理整小数绝对值更零散,换言之,哲理整小数绝对值比其他普通小数绝对值“整装”,这一相比较而言而得到的“整装”性质与整数整装性质形成异中之同、差异中共性和同一性,我们将其哲学上的同一性与差异中共性称之为哲理整性质,尽管二者是相对而言的,然而亦是客观存在,分数有分数单位,1/2是最大分数单位,则0.5是一个最大小数单位,最大小数单位0.5,亦为哲理整小数自身具有哲理整性质提供科学依据,简言之,奇数与偶数对立统一、奇数能

10、被2哲理整除就是哲理整小数哲学与数学意义,其他普通小数小数单位均小于0.5,所以其他普通小数绝对值比哲理整小数数值更零散、不具有哲理整性质;哲理整小数、奇数能被2哲理整除是数学真理最新发现之一,它的确十分难以理解与接受,这是世界观认识问题,它呼唤当代数学家、哲学家的勇气和智慧,更加呼唤地球人类的勇气和智慧(以此类推哲理整分数:普通分数的绝对值比哲理整分数绝对值更零散,换言之哲理整分数的绝对值比普通分数的绝对值整装,拥有哲理整性质)。5、广义整数:我们把整数和哲理整小数统称为广义整数,即我们把0,0.5 ,-0.5,1 ,-1,1.5,-1.5 2,-2,2.5,-2.5,3,-3,3.5,-3

11、.5,4,-4,4.5,-4.5,5,-5,5.5,-5.5,统称为广义整数;我们把偶数能被2整除、奇数不能被2整除确着实能被2哲理整除统称为整数能被2 广义整除, 2是数学首要公理,整数和哲理整小数差异中有共性,或者我们把整数与哲理整分数统称为广义整数,。6、有限循环小数与有限不循环小数:有限循环小数:我们把无限循环小数有限个循环节小数(小数点右边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数字循环节)称之为有限循环小数,如:0.1616,0.161616,0.666,0.666666,有无限循环小数必然有有限循环小数;有限不循环小数:我们把无限不循环小数有限数字(小数点右边至少有两位或两位以上不循环数字小数)称之

12、为有限不循环小数,如:3.1415,3.141592,3.1415926,1.4142,1.41421356,有无限不循环小数必然拥有有限不循环小数,在数值逻辑中,有限不循环小数与潜无限不循环小数拥有替代无理数数值的巨大意义与作用;有限小数中的小数再如此细致地划分出有限循环小数、有限不循环小数,才更切合实际,在数值逻辑公理系统中会发现:有限循环小数与有限不循环小数客拥有客观存在性,这是一个认识问题。7、有理数:我们将广义整数与分数统称为有理数,广义整数包含着整数与哲理整分数(哲理整小数)、分数包含着哲理整分数(哲理整小数)与普通分数(普通小数),。8、广义整数、广义数论、广义集合论、广义数学真

13、理、深化丰富了毕大哥拉斯先生算术、经典数论以及康托尔先生集合论的数学思想:数学有理数系数值逻辑公理系统:01 12 23 ,(此结构式上下交错不能散开)0.51.5 1.52.5 2.53.5 ,第1环节:101=01,第2环节:201=0.51.5,第3环节:301=12,第4环节:401=1.52.5,第5环节:501=23,符号: 意指派生子集合,数学有理数系数值逻辑公理系统与深刻内涵以及在亚里士多德先生潜无限数学思想指导下形成的数论与集论统称为广义数论和广义集论,构成广义数学真理,因为它们已经不同于经典意义下整数、数论、集论,广义数学真理深化丰富发展了毕达哥拉斯先生算术、经典数论及康托

14、尔先生集合论的数学思想,哲理整小数(哲理整分数)、奇数能被2哲理整除、广义整数、广义数论、广义集合论、广义数学真理等等是辩证数值逻辑推理出来的科学产物,数学的传统逻辑与现代数理逻辑无论如何是无法证明出来和无论如何无法得到的东西,换言之,再好的逻辑均有局限性,。9、关于对引进无理数的方法以及对无理数数值不尽相同的理性看法:我们将无限不循环小数且其数值永远不会终结的小数称之为无理数,如此严格定义无理数方无懈可击,无孔可入,在数学王国里无理数客观存在着,拥有客观存在性,将客观无理数的概念、定义引入数学是非常必要的,根据无理数自身的定义,必须谦卑地说把客观无理数的概念与定义引进数学却引不进任何一个客观

15、的完整的无理数的具体数值,这是因为客观无理数的数值不仅无限不循环且永远不会终结,因此务必把无理数排斥在数值逻辑公理系统之外,只能用潜无限的不循环小数取代客观无理数的数值,这是因为任意一无理数的具体数值无穷无尽,不能与有理数在一个(数值逻辑)公理系统中和谐共处,是性质不同的两类矛盾,一类有公度比、一类无公度比,它们针锋相对互相排斥,无限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包含着有限循环小数、有限不循环小数)、潜无限不循环小数的数值恰好有分数完全的取而代之,此问题不应成为再有争议的,关于无理数及其数值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引进、具体构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对待、特别对待,只能用潜无限不循环小数取代客观无理数数值,潜

16、无限不循环小数依然属于有理数的范畴,这就是无理数的两面性,切莫在数值逻辑公理系统中大谈特谈无理数,这是由于无理数及其数值自身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无公度比、无限不循环小数的数值永远不会终结)所决定的,否则,只有违心的默认现状,因为它只是一个认识问题,关于无理数所存在的问题似乎有理说不清、有理难辨,古今数学思想书中也对引进无理数的方法提出了不同看法和质疑(第四册5051页):“无理数的逻辑定义是颇有些不自然的,从逻辑上看,一个无理数不是简单的一个符号,或一对符号,象两个整数的比那样,而是一个无穷的集合,如康托尔的基本序列或戴金的分割,逻辑地定义出来的无理数是一个智慧的怪物。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希

17、腊人和许多后继的数学家都觉得这样的数难以掌握。”,换言之,一定要理性、辩证地认识、引进无理数与无理数数值,不应有忽悠人的任何因素,例如传统引进无理数及其数值的方法亦仅仅是承认接受了无理数的客观存在性,字母符号并非无理数及其无理数数值的全部意义,总之,一定要遵循无理数数值发展变化着的客观规律性,承认接受了实无限的专家千万莫排斥丢掉了潜无限数学真理,应用数学顺应1+1=2的客观规律,且运用了潜无限的科学方法与手段成功地解决了无数数学矛盾,早已被实践检验证明了是正确的自然科学和真理,数学基础数值逻辑迄今为止依然没有摆脱实无限的困扰与困惑,。10、永无限:在数值逻辑中,我们将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永不枯

18、竭、永不终极、永不终结的无限称之为永无限,永无限是客观存在与科学的认识论,永无限为潜无限提供科学保障,。11、潜无限:在数值逻辑中,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无限且理解为未完成的无限,将其称之为潜无限,潜无限是手段与科学的方法论,本文所提无限(无穷),泛指永无限(永无穷)与潜无限(潜无穷),本文支持亚里士多德、克罗内克、勒贝格、波雷尔、高斯先生潜无限正确的数学思维理念,永无限、潜无限要牢牢把握占据数值逻辑的主导地位,只承认接受潜无限,如果不承认接受无理数的客观存在性,不正确地引入无理数的概念与其数值,其认识论(理论)亦是非完整的;。12、实无限与实数: (1)、实无限: 处在发展变化中的无限且理解为已完成、已终极终结的无限,我们的前人将其称之为实无限,数学专家为了建立数理逻辑,引入了实无限的概念,若不引入实无限的概念,即使一个无理数的完整数值我们人类都构造不完,何谈建立实无限集合、实数系,为了建立数理逻辑,专家引入了实无限、实数系,很显然,实无限是假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