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放参数测试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3/f027533b-967b-47e0-a881-fc05ac6093b8/f027533b-967b-47e0-a881-fc05ac6093b81.gif)
![运放参数测试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3/f027533b-967b-47e0-a881-fc05ac6093b8/f027533b-967b-47e0-a881-fc05ac6093b82.gif)
![运放参数测试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3/f027533b-967b-47e0-a881-fc05ac6093b8/f027533b-967b-47e0-a881-fc05ac6093b83.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传输特性及输出电压的动态范围的测试运算放大器输出电压的动态范围是指在不失真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幅度。为了测试方便,在一般情况下就用其输出电压的最大摆幅Uop-P当作运算放大器的最大动态范围。输出电压动态范围的测试电路如图1(a)所示。图中Ui为100Hz正弦信号。当接入负载Rl后,逐渐加大输入信号 Ui的幅值,直至示波器上显示的输出电压波形为最大不失真波 形为止,此时的输出电压的峰峰值Uop-p就是运算放大器的最大摆幅。若将u输入到示波器的X轴,uo输入到示波器的 Y轴,就可以利用示波器的X Y显示,观察到运算放大器的传输特性,如图1 (b)所示,并可测出 Uo p-p的大
2、小。(a) 运算放大器输岀电压动态范围的测试电路,Rf= 20k)图 1 (图中:R1 = R2 = 1.2kUop-p与负载电阻Rl有关,对于不同的Rl , Uop-p也不同。根据表1,改变负载电阻的阻值,记下不同 Rl时的Uop-p,并根据Rl和Uop-p,求出运算放大器输出电流的最大摆幅I op-p = U op-p /Rl,填入表1中。表1RlU op-p1 op-p = U op-p / R LRl =Rl = 1 kRl = 100运算放大器的Uop-p除了与负载电阻 Rl有关外,还与电源电压以及输入信号的频率有关。 随着电源电压的降低和信号频率的升高,Uop-p将降低。如果示波器
3、显示出运算放大器的传输特性,即表明该放大器是好的, 可以进一步测试运算放大器的其它几项参数。2.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输入失调特性及其测试方法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电路是差分放大器。由于电路的不对称性必将产生输入误差信 号。这个误差信号限制了运算放大器所能放大的最小信号,即限制了运算放大器的灵敏度。 这种由于直流偏置不对称所引起的误差信号可以用输入失调电压Uq、输入偏置电流Ib、输入失调电流Iio及它们的温度漂移来描述。(1) 输入失调电压 U io的测试一个理想的运算放大器,当两输入端加上相同的直流电压或直接接地时,其输出端的直流电压应等于零。但由于电路参数的不对称性,输出电压并不为零, 这种现象
4、称为运算放大器的零点偏离或失调, 为了使放大器的输出端电压回到零,必须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上一个电压来补偿这种失调。所加电压的大小称为该运算放大器的失调电压,用Uio表示。显然Uio越小,说明运算放大器参数的对称性越好。分析表明,运算放大器的Uio主要取决于输入级差分对管 Ube的对称性,Uio 般R1Rf为 0.5 5mV。+15V失调电压的测试电路如图2所示。用万用表(最好是数字万用表)测出其输出电压U。,则输入失调电压 Uio可由下式计 算:图2输入失调电压测试电路UioUoRiRf(1)(图中:Ri=100 ,Rf = 100k )两输入端基极电流的平均值,即:(2)输入失调电流的测试输
5、入端偏置电流Ib是指输出端为零电平时,Ib = ( Ib+ +I B ) / 2I B+I IO式中Ib+为同相输入端基极电流,Ib为反相输入端基极电流。当电路参数对称时,=Ib 。但实际电路中参数总有些不对称,其差值称为运算放大器的输入失调电流,用 表示:Iio = I B+ I B显然,Iio的存在将使输出端零点偏离,信号源阻抗越高,失调电流的影响越严重。输入失调电流主要是由于构成差动输入级的两个三极管的值不一致引起的。Iio 一般为10 A,其值越小越好。失调电流的测试电路与图2相同。用万用表分别测量同相端2对地的电压U2,则输入失调电流Iio可由下式计算:1nA3对地的电压U 3及反相
6、端U sU2IIIs-IO BB_RSR2(2)输入失调电压Uio和输入失调电流Iio称为运算放大器的静态性能参数。3. 运算放大器的开环特性及其测试方法反映运算放大器开环特性的参数主 要有:开环电压增益 Au。、输入阻抗Ri、 输出阻抗Ro及增益带宽积。(1)开环电压增益 Auo的测试开环电压增益 Auo是指运算放大器 没有反馈时的差模电压增益,即运算放 大器的输出电压 Uo与差模输入电压 之比值。开环电压增益通常很高,因此 只有在输入电压很小图3开环电压增益的测量电路但在小信号输入条件下测Ui(几百微伏)时,才能保证输出波形不失真。试时,易引入各种干扰,所以采用闭环测量方法较好。测试开环电
7、压增益 Auo的电路如图3所示(图中R1 = Rf= 51k Q,R2 = Rp = 51, R3 = 1kC = 47 卩 F)。选择电阻(R1 + R2)R3,则开环电压增益 Auo为:A L 厶 R1R2Auo'U i U iR2用毫伏表分别测量 Uo及Ui ,由上式算出开环电压增益Auo。测量时,交流信号源的输出频率应小于100Hz,并用示波器监视输出波形,若有自激振荡,应进行相位补偿、消除振 荡后才能进行测量。ui的幅度不能太大,一般取几十毫伏。图4 增益带宽积测量电路(2) 增益带宽积的测试运算放大器可以工作在零频率(即直流),因此它在截止频率fc处的电压增益比直流时的电压
8、增益低3dB,故运算放大器的带宽 BW就等于截止频率fc o增益越高,带宽越窄,增益带宽积 Au。 BW =常数,当电压放大倍数等于 1时, 对应的带宽称为单位增益带宽。增益带宽积的测试电路如图 4所示:其中信号源用来输出Ui = 100mV的正弦波,示波器用来观测放大器的输入与输出波形。首先取表2中第一组阻值 Rf = Ri = 10k ,测量放大器的单位增益带宽。当信号源的输出频率由低逐渐增高时,电压增益Auo = Uo/ U i = 1应保持不变。继续增高频率直到 A uo = 0.707 Auo时所对应的频率就是运算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等 于1时的带宽,即单位增益带宽。再取表中第二、第三
9、组数据,分别测出不同电压增益Auo时的带宽BW,通过计算求出增益带宽积 Auo BW。实验结果表明:增益增加时,带宽减小, 但增益带宽积不变(可能存在测量误差)。因此运算放大器在给定电压增益下,其最高工作频率受到增益带宽积的限制,应用时要特别注意。表2增益带宽积测量值RfR1A uoBWAuo BW110k10k2100k10k31M10k(3) 开环输入阻抗的测试运算放大器的开环输入阻抗Ri是指运算放大器在开环状态下,输入差模信号时,两输入端之间的等效阻抗。开环输入阻抗的测试电路如图5所示。其中信号源为输出电压Us = 1V ,频率fi = 100Hz的正弦波,调节电位器 Rw直到Ui =
10、Us /2时为止。关掉电源, 取下电位器(注意不要碰电位器的滑动 端),测量其阻值 R,则输入阻抗 R =源吸取的电流就越小。(4) 开环输出阻抗的测试运算放大器开环输出阻抗 Ro的测试电路如图6所示,选取适当的Rf、Cf和测试频率使运算放大器工 作在开环状态。先不接入 Rl,测出其输出电压U。;保持Ui不变,然后 接上Rl,再测出此时的 UoL (注意保 持输出波形不失真),按下式求出Ro:Ro若 1 &图6输出阻抗测试电路(图中 Ri = R2 = 51,Rf = 100k, Rl = 100, C = Cf = C f = 47 F)(4)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应取 Rl 欧姆。Ro。运算放大器的输出阻抗(开环)一般为几十至几千4. 共模抑制比的测试集成运算放大器是一个双端输入、 单端输出的高增益直接耦合放大器。因此,它对共模信号有很强的抑制能力,电路参数越对称,共模抑制能力 越强。共模抑制比 CMRR等于运算放 大器的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Aud与共模。 电压放大倍数 Auc之比。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