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步骤_第1页
文言文断句步骤_第2页
文言文断句步骤_第3页
文言文断句步骤_第4页
文言文断句步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言文断句文言文断句, 就是根据语段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对提供考查的语段进行语 意和语气上的停顿。文言文断句考查对实、虚词的理解能力,对句式的判断能力和对语气的分析 能力。考查方式有两种:一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如:2014年的新课标全国卷 I新课标全国卷H、湖南卷、广东卷),二是直接给指定句子或段落断句(如:2014 年的湖北卷、北京卷、浙江卷、重庆卷、四川卷 )。下面我们为考生提供几种常用的文言文断句方法,以期对考生文言文断句能力的提高,给予指导和帮助。步骤一 通文意,语感断句,由易到难1 .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如一遍读完不能理解,可连续读上二至 三遍,直至理解。2 .根据文章

2、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 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先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3 .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 加上恰当的标点。4 .通读全文,进行检查,对个别疑难之处,可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断。步骤二 抓标志,沿波讨源,当断则断(一)虚词标志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它们固定的位置和作用。1 .句首虚词:夫、惟、盖、凡、窃、请、敬、即、苟、若、纵、纵使、至若、若 夫、于是、且夫、向使、虽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 开。2 .句中虚词:于、以、而、者等。往往用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一般不断句。3 .

3、句尾虚词:也、乎、哉、矣、耶、耳、焉等。常常用于陈述句和疑问句末尾, 在它们后面一般要断开。这些分类只是相对的,如“也”有时作句中语气功词,“者”也可作分句末 的停顿语气词,等等。【应用体验】1.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自仲尼之亡,六经之道,遂散而不可解。盖其患在于责其义之太深而求其法 之太切夫六经之道惟其近于人情是以久传而不废而世之迂学乃皆曲为之说虽其 一 义之不至于此者必强牵合以为如此故其论委曲而莫通也(选自苏轼文集诗论)【解析】要给画线部分文字断句,可以先寻找作为断句标志的虚词: 盖、于、而、 夫、惟、是以、乃、虽、者、故、也;再确定所列虚词所处位置: “盖、而、夫、

4、惟、是以、乃、虽、故”属于句首虚词,“者、也”属于句尾虚词,“于”属于 句中虚词。由此,就可以准确断句。【参考答案】盖其患在于责其义之太深/而求其法之太切/夫六经之道/惟其近于人 情/是以久传而不废/而世之迂学/乃皆曲为之说/虽其义之不至于此者/必强牵合以 为如此做其论委曲而莫通也【参考译文】自仲尼去世以后,六经的事理,就散失而不能让人理解了。其弊端 大概在于后人对于意义的探求太深,对于理法的探究又太急切。六经的事理,就 是因为它贴近人的性情,所以才能流传很久而没有遭废弃。而社会上那些迂腐之 士,却都曲解立说,即使它的本义不是这样的,也一定牵强附会硬认为是这样, 因此它阐释的事理不流畅透彻。(

5、二)实词标志1 .名词、代词作标志文言文中的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和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 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 予、余(表示“我”卜尔、汝(女卜公、卿、君、若(表示“你”卜其、彼、止匕、 之等。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断句;如果作宾语,那 么它的后面也可能断句。【应用体验】2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之左右日君之 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 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日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 者败之如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取材于战国策秦策)【解析

6、】短文中“扁鹊”(包括“医扁鹊”卜“武王”(包括“秦武王”)、“左 右”、“君”等,这些名词或代词或在句首,或在句尾,它们的前后有可能需要 断句。再借助对话标志 "曰",以及虚词“也” “之”等,基本上可正确断句。【参考答案】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之/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 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 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如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参考译文】医生扁鹊去见秦武王,武王把他的病情告诉了扁鹊,扁鹊希望为他 医治。国君的近臣说:“君王的病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未必能治好,弄 不好反而

7、会使耳朵听不清,眼睛看不到。”武王把这话告诉了扁鹊,扁鹊很生气, 扔掉他手中的石针,说:“君王同懂医术的人商量治病,又同不懂医理的人一道 讨论,破坏治疗。凭这一点就可以了解秦国的内政,如此下去,君王的一个举动 随时都会有使国家灭亡的危险。”2 .对话中的标志动词:曰、道、云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日” “云”为标志。不过,一定要分清对话、 转述及引用等不同情况。【应用体验】3 .请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冷斋夜话云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又复易之故唐末之诗近于鄙俚【解析】文段中表明对话、引文的“云” "日"可以看作断句的标志。

8、注意要分 清第二个"日"不是对话标志,是转述的内容,那么此处不能按对话来处理。“则” “故”是句首虚词。由此,可以进行断句。【参考答案】冷斋夜话云/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问日/解否/妪日解/则录之/ 不解/则又复易之做唐末之诗/近于鄙俚【参考译文】冷斋夜话说:白乐天每写成一首诗,一定叫他家的老妇人读读, 问她能理解吗,老妇人说理解了,就存录下来。(如果老妇人)不能理解,就又重新更改。所以唐朝末期的诗,风格上趋于粗野庸俗。(三)句式标志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的句式,如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等,都可以作为断 句的切入点。判断句,如“者,也”等;反问句,如“不亦乎” “孰 与乎

9、” “得无乎” "无乃乎”等;被动句,如“为 所” ”见于”等;还要掌握一些文言文常见的固定结构,如“如何” "奈何” "若何” "与其孰若”。此外,文言文 中常常会碰到省略的情况,阻碍正确断句,必须依据语境补出省略的内容,才能 做出判断。【应用体验】4 .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的画线处断句。及去周,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者送人以言。吾虽不能富贵,而窃仁者之号,请送子以言乎:凡当今之士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讥议人者 也博辩闵达而危其身者好发人之恶者也无以有己为人子者无以恶己为人臣者孔 子曰敬奉教自周反鲁道弥尊矣。远方弟子之进,盖三千焉。(

10、选自孔子家语,有删改)【解析】文段中有固定句式“无以者”,可作为断句的标志,然后根据主语、 对话关系和句首句末语气词进行断句即可。【参考答案】凡当今之士 /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讥议人者也/博辩闵达而危其身 者/好发人之恶者也/无以有己为人子者/无以恶己为人臣者/孔子曰/敬奉教/自周反 鲁/道弥尊矣。【参考译文】等到离开周国时,老子去送他,说:“我听说富贵者拿财物送人,仁者用言语送人。我虽然不能富贵,但私下用一下仁者的称号,请让我用言语送 你吧!凡是当今的士人,因聪明深察而危及生命的,都是喜欢讥讽议论别人的人; 因知识广博喜好辩论而危及生命的,都是喜好揭发别人隐私的人。作为人子不要 只想着自己

11、,作为人臣要尽职全身。”孔子说:“我一定遵循您的教诲。”从周 国返回鲁国,孔子的道更加受人尊崇了。从远方来向他学习的,大约有三千人。(四)修辞标志1.以“顶真”确定句读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 中又作了主语。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按 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应用体验】5.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1)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2)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左传襄公十五年)【解析】(1)句中紧密相连的相同词语是 “臣”,(2)句中类似

12、的词语是“子罕” 和“玉人”,可以根据顶真这一修辞来考虑断句。【参考答案】(1)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2)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 献之。【参考译文】(1)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于是)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2)宋国有人得了块玉,拿去献给当权的大官子罕。子罕不 接受。献玉的人说:“给做玉器的师傅看过,说是件宝物,才敢进献的。”2.以“排偶”确定句读排比、对偶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 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应用体验】6.请用斜线(

13、/)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以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 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星之光辉 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闵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 问乎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解析】文段中的“其积于中者”与“其发于外者”,“其清音幽韵”与“其雄 辞闵辨”是对偶句;“浩如江河之停蓄” “烂如日星之光辉” “凄如飘风急雨之 骤至" “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是对偶句和排比句。根据语言特点,确定句读也 就容易了。【参考答案】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

14、外者/烂如日星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 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闵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参考译文】先生具有深厚的气质,高远的见识,加以精微的学术功力,因此作 为文章,发为议论,豪放、强劲,英俊、奇伟,神奇、巧妙、灿烂、美好。在心 胸中的才力,浩大有如江水的积储;发为文章,明亮有如日月的光辉。那清亮幽 雅的韵调,凄凄切切如急雨飘风的突然来到;雄伟宏广的文辞,明快敏捷如轻车 骏马的奔驰。世上的学者,不问他是否熟识先生,只要读到他的著作,就能知道 他的为人。【“文言文断句”专项强化练】(时间:40分钟 满分:45分)题组一客观选择题组(18分)1 .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完成文后题目。都超与谢玄不善。

15、待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 人间颇有异同之论。惟超曰:“是必济事吾苴尝与共在恒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 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一。一 ”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选自世说新语识鉴)对文段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B.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C.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D.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

16、/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解析:选C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 推之,容必能立勋。参考译文:都超与谢玄不友好。待坚将要侵犯晋国,在像狼一样吞噬了梁、岐之后,又像虎一 样盯住了淮阴。当朝中讨论派谢玄向北讨伐的事时,大臣中间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只有都超说: “这个人北伐一定成功。我曾和他同在桓宣武府做事,见他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即使是平民也得到适合他们的工作。由此推论,任用他一定能使他立功。”北伐大功告成,当时人们都感叹都超有先见之明,又推重他不因为个人爱憎而抹杀别人的优点。2 .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完成文后题目。

17、未一日,风浪大作,舟中人咸归咎.于先生,请弃柩,先生不可,而风益暴,求者益众。先 生曰:“汝曹可为设祭,吾祝告死者以不得已之意。”众舁柩至船头,为陈设祭品。先生衣冠 而出,登木而坐,谓众曰:“速投之海。”众愕然,请先生下,先生曰:“吾不下矣,吾与俱 投于海耳。”众大惊,争前挽先生,先生叱曰:二何地然五忘,史爰青以二柩故累尔众人丕投之一 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正相持问,风浪亦息,先生笑曰:“舟平如常,汝曹何纷纭乃尔? ”于是仍舁柩下。而自此风恬波静,安抵粤东。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

18、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 死者/吾意决矣。B.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 者/吾意决矣。C.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 者/吾意决矣。D.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 死者/吾意决矣。解析:选D 解答本题运用排除法。由“以故”可排除A、B项;由最后一句“吾意决矣” 推知第二句也应为“吾意决矣”,由此得到答案。语句可标点为:“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 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

19、吾意决矣。”参考译文:船起航不到一天,风浪汹涌,船上的人都把罪过归在高先生身上,请求丢掉灵柩, 高先生不同意,可是风刮得更猛,请求的人更多。高先生叹息着说:“你们可以给我安排祭祀, 我向死者祷告,把不得不这样的意思告诉他。”众人把灵柩抬上船头,替高先生陈设祭品。高 先生穿衣戴帽走出来,登上灵柩,坐在上面,对众人说:“快把灵柩丢到海里。”众人都很吃惊,请高先生下来,高先生曰:“我不下去了,将我跟灵柩一起投进海里吧。”众人大惊,争 着上前拉高先生下来,高先生大声呵斥:“你们怎么敢这样!我打定主意了。我因为一副灵柩的缘故,连累你们众人,不把灵柩投进海里对不起活着的人,不过我不与灵柩一起投到海里, 又

20、用什么去面对死者?我打定主意了。 ”正在相持不下的时候,海上的风浪也平息了,高先生 笑着说:“船航行平稳如常,你们怎么这样啰嗦?”于是依然把灵柩抬下船舱。而大海从此风 平浪静,船安全抵达粤东。3 .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完成文后题目。予闻之,戏曰:“上更_忖荡也如林辞七名为其工不幽又逐以上之H圉为.以管以久迪 之文债可乎”生笑曰:“此所谓一茎草化丈六金身也,何不可之有? ”时天寒,语从游者呵笔 书之。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B.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

21、/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C.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D.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解析:选B做此题时首先可以根据语气词“也”排除A项与D项,再结合语意与语境选出答案。 参考译文:我听完这些,开玩笑说:“你真是乡村里的人啊,这么真切地了解乡村的情况,我 学识不够丰富,就用您的话为这图作记,来偿还我欠了很久的文债,可以吗? ”他笑着说:“这 就是(佛祖)所说的,借一株草,化作六丈金身,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当时天冷,我口授跟随我一起出游的人,他们用嘴呵着笔将这些写了下来。4 .

22、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完成文后题目。出知益州,时李顺构乱,王继恩、上官正总兵攻讨,顿师不进。咏以言激正,勉其亲行, 仍盛为供帐饯之。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 里。(选自宋史 张咏传,有删节)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B.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C.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D.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

23、恩信/使各归田里 解析:选A 对照四个选项,关键是“时”和“咏”,“时”如和前面连接,就解释为“ 的时候”,与后面相连,就理解为“当时”或“这时”,根据上下文显然应该与后者相连顺畅; “咏”应指张咏,根据上下文,百姓并不是被张咏胁迫,所以“咏”应该属于后一句的主语。参考译文:(张咏)出任益州知州,当时李顺叛乱,王继恩、上官正统领兵马讨伐,却让军队停 滞不进。张咏用言语激励上官正,劝勉他亲自前进,并且隆重地设宴为他饯行。上官正因此决 定出兵深入,大多克敌制胜。当时叛军侵犯劫掠的时候,老百姓多数被胁迫跟随(参加叛军),张咏发一道文书把朝廷的恩德和信义告诉百姓,让他们各自回去种田。5 .阅读下面文言

24、文,然后完成文后题目。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共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韭止坯公法 损直姓纵事未发闻工心岂丕赏惧?恐惧既多, 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 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卿等官深思此言。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B.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C.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D.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解析:选B "若非”是假设复句,因此,各分句之间宜停顿;“坏公法”与“损百 姓”都是做“非止”的宾语,中间应该停顿;“中心”陈说对象转换,也要断开。参考译文:古人说:“如果明智贤良的人钱财多了会影响他奋发向上的志向;如果愚笨的人有很多的钱财,那只会增加他们去犯错的机会。”这话可以深以为戒。如果徇私贪污,不但是破 坏国法,伤害百姓,即使事情没有败露,心中怎能不常怀恐惧呢?恐惧多了也有因此而导致死 亡的。大丈夫难道能为了贪求财物,而害了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