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病毒核酸型_第1页
各种病毒核酸型_第2页
各种病毒核酸型_第3页
各种病毒核酸型_第4页
各种病毒核酸型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各种病毒核酸型1. 出血热病毒的核酸型是:负链RNA2. 艾滋病病毒的核酸型为两条一样的:单股正链RNA3. 水痘病毒分类丁疱疹病毒科4. 登革病毒属披盖病毒科(Toga-Virus)黄病毒属(FlaVirus),包括I、II、III、IV4个血淸 型。5. 森林脑炎的传染媒介是:吸血观6. 鼠疫的传播媒介是:聂类7. 伤寒和副伤寒抗原成分中的耐热抗原是:O8. 军团菌的重要分类依据是:革兰阴性杆菌9. 幽门螺杆菌的形态特点是:两端有48根鞭毛10. 完成寄生虫的生活史均需中间宿主的是:十二指肠钩虫、卫氏并殖吸虫、链状带绦虫(有些寄生虫完成生活史需要中间宿主或吸血昆虫,即虫体只有在中间宿主或吸

2、血昆虫体内 发育至感染阶段后,才能感染人体。十二指肠钩虫完成生活史必须由中间宿主蚊子完成。链 状带绦虫中间宿主是猪,卫氏并殖吸虫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类蜷科(Thiaridac和黑贝科(Pleuroceridae)中的某些螺,第二中间宿主为甲壳纲的淡水生物。)11完成寄生虫的生活史均不需中间宿主的是:华支舉吸虫、溶组织内阿米巴、班氏丝虫(在完成生活史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如阴逍毛滴虫(TrichomonasVaginalis)、蓝氏贾 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和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等原虫在传播过程 不需要中间宿主。此外,蠕虫中的蛔虫和钩虫

3、,它们的虫卵或幼虫在外界可直接发冇至感染 期而感染人体。在流行病学上将具有此种类生活史的蠕虫称为上源性蠕虫。)12. 破伤风杆菌致病的主要毒素为:溶血素、痉挛毒素13. 肺鼠疫的典型病症是发热、咳痰、胸痛、发纟甘。14. 志贺菌的重要特性有:革兰阴性杆菌、菌体单侧有一根菌毛15. 地方病按北发生原因可包括: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与特定的生产生 活方式有关的疾病16. 判断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消毒效果的评价指标是溶血性链球菌:判断肠道传染病病原体 消毒效果的评价指标是大肠杆菌:判断非呼吸道非传染病病原体消毒效果的评价指标是杂菌 减少率;判断肝炎病毒消毒效果的评价指标是嗜热脂肪杆菌芽抱

4、。17. 流行斑疹伤寒传染源:人;传播媒介:体虱;传播方式: 人虱人;多发季节:冬春季;18地方性斑疹伤寒传染源:鼠;传播媒介:鼠蚤;传播方式: 鼠鼠蚤-人。19. 流行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的病原体均为:立克次 体。(立克次体是一类无荚膜和鞭毛的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原 核细菌,格兰染色阴性,常用吉姆萨及姬姆尼茨染色法。呈 红色。)20. 军团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无荚膜,不形成芽砲,不 产酸,有鞭毛,能运动。水解马尿酸是嗜肺军团菌的特征。 常规治疗用:红霉素,严重的病人加用利福平治疗。21. 军团病最容易通过各种雾化或冷却水传播,对水源消毒处 理,是预防军团病的有效措施。22莱姆病是有伯道疏

5、螺旋体引起的人兽共患病,主要经脾叮 咬人兽二传染。2 3 .埃博拉岀血热。仅发生于匚| E洲;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 为单股负链RNA病毒;有包膜;可通过血液或体液接触传 播,也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24.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属虫媒病毒黄病毒科黄病毒 属,为正链单股RNA,球形,有包膜;主要侵犯大脑,又称 大脑炎,最早在日本发生流行,故又称日本脑炎;通常在蚊 猪蚊之间循环,三带喙库蚊是乙脑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 猪为乙脑病毒的主要扩散宿主;猪是乙脑的主要传染源,儿 童最为易感;显性感染于隐性感染的比例为l:1000o25. 登革热,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正链RNA病毒;登革热 病人、隐性感染

6、者和低等灵长类动物是本病的传染源和宿 主。26. 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是分节段的、单链、负链的RNA; 流行特点:突然爆发、迅速蔓延、涉及面广,具有一定季节 性,一般在34周后自然停顿,发病率高。死亡率低。病人 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和直 接接触传播。27.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属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为不分节段 的单链负链RNAo仅有一个血清型,病毒具有凝血和溶血两 种活性;人是腮腺炎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病人和安康带毒 者是本病的传染源。28. 风疹病毒属披膜病毒科风疹病毒属的唯一成员,为不规那 么球形,为单正链RNA;人是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可通过 呼吸道传播,传染

7、性不如麻疹强。29.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是新型肠道病毒EV70型 和CoxA24型引起。30. 森林脑炎又称脾传脑炎,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为球形颗 粒,有包膜,包膜外表有刺突,包膜内有核依壳,核依壳内 为单股正链RNA;吸血蝉为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有严格的 季节性。31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EV71和CoxA16引起;人为本病 的传染源,病人、隐性感染者和无病症带毒者为本病流行的 主要传染源,;流行期间,病人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人 群间的密切接触传播;急性期(发病早期)的病人传染性最 强。32.水痘病毒(VZV)属疱疹病毒亚科,圆形,核心为线性双 链DNA,细胞核内有嗜酸性包涵体;

8、人是该病毒的唯一自然 宿主;病人应隔离至疹后6天。33锋利湿疣由人乳头瘤病毒所致,人乳头瘤病毒(HPV)是 一双链闭环的DNAo34非淋性尿道炎是有沙眼衣原体或解腺支原体引起。35性病性淋巴肉芽肿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36. 克里米亚刚果岀血热,属布尼亚病毒科,内-罗华病毒属, 为负链分节RNA;脾是传播媒介,又是储存宿主。37. 禽流感病毒是甲型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分节段的单 股RNA病毒;以H5和H7亚型毒株(H5N1和H7N7)所引 起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对禽类威胁最大。38鼠疫耶尔森菌隶属肠杆菌科,耶尔森菌属,短小杆菌,不 形成芽砲,无动力,格兰染色阴性;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 疾病,主要

9、依靠蚤类传播;链霉素为首选抗生素,氯霉素效 果好,可用于替代链霉素,但可能引起无法治愈的再生障碍 性贫血。青霉素对鼠疫无效。39.霍乱弧菌按菌体O抗原的不同,分为不同血清群;O1群 和0139群是霍乱的致病原菌;O1菌为格兰阴性短小稍弯曲 的杆菌,无芽抱,无荚膜,菌体单端有一根鞭毛,0139群菌 体周围有一层比拟薄的荚膜。40.01群霍乱弧菌又可分为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41 霍乱,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经水和食物是重要的传播途径。细菌别离培养是确定疾病诊 断的最根本手段。42.甲肝(HAV),属嗜肝RNA病毒,无包膜,球形颗粒。甲 肝的特异性血清学诊断室在肝炎的急

10、性期检查早期抗体 IgM,如果抗-HAV IgM达1:1000以上阳性,那么可诊断。43乙肝病毒(HBV),属嗜肝DNA病毒科,为非闭合的双 股环状DNA负链构造;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 阳性),小三阳(HBsAg、抗HBc阳性、而抗HBe可以是阳 性或阴性)oHBsAg阳性提示为急性病人或慢性病人;HBeAg 阳性提示病毒在复制;抗HBc无保护力,和病毒复制并存。44. 丙肝病毒(HCV),属黄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属,为单股 线形正链RNAo45. 丁肝病毒(HDV),属缺陷病毒,需与乙肝病毒或其他嗜 肝DNA病毒的辅助,才能组装成完整病毒。46. 戊肝病毒(HEV),为正链

11、RNA病毒,无包膜的圆形颗粒, 主要在肝细胞浆内复制,经胆汁从大便排出体外。47. 甲肝和戊肝的传染源:急性病人和亚临床型感染者。48. 乙肝和丙肝传染源:急性、慢性病人和慢性病毒携带者。49. 甲肝和戊肝传播途径:粪口途径。50. 乙肝、丙肝和丁肝主要传播途径:经血途径。51 易感人群:甲肝为幼儿和儿童;乙肝为全体新生儿和无抗 体人群;丙肝为受血者、血液透析和静脉吸毒者;戊肝为全 体人群。52.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属的细菌引起,格兰阴性杆菌, 无芽砲,多数有鞭毛,少数有荚膜和包膜,大多数有菌毛; 志贺菌属分为4个血清群(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鲍氏 志贺菌、宋氏志贺菌,又称A、B、C、D群

12、),我国的优势 血清型为福氏志贺菌2A和宋内痢疾1型;志贺菌能产生强 烈的内毒素和外毒素,使宿主致病。53慢性细菌性痢疾,安康带菌者是菌痢的主要传染源。54. 治疗菌痢,慎用抗生素,特别是痢疾志贺菌1型引起的。55. 菌痢的传染源管理:急、慢性患者和带菌者为传染源,急 性患者应隔离治疗,粪便培养阳性的人,应调离岗位,隔离 管理,直到两次大便检查培养阴性方可解除隔离。慢性痢疾 患者,应连续3次(隔周1次)粪便培养为阴性的,方可解 除访视管理。56. 伤寒、副伤寒病原属沙门菌属,无芽抱,有鞭毛,能运动, 多数有菌毛。57伤寒、副伤寒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通过粪口途径传 播。58伤寒、副伤寒确诊以检

13、出致病菌为依据;经典的血清学实 验为肥达试验。治疗首选氟卩奎诺酮类药物。常用氧氟沙星和 环丙沙星。59. 艾滋病,是由HIV病毒引起全球95%是由HIV-1引起), HIV病毒屈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呈球形,是由两条单 股正链RNA、反转录酶、整合酶、蛋白酶和核心蛋白组成。60. HIV病毒对热敏感、一般消毒剂能将其灭活,但对紫外线 不敏感。61. HIV抗体检测:主要检测p24抗体和pl20抗体。62. HIV抗原检测:用ELISA法检测p24抗原。63. 脊髓灰质炎病毒:自然宿主为人,除灵长类动物可以感染 外,无其他宿主;属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为单 股正链核糖核酸(RNA)o64. 脊髓灰质炎传染源:病人、隐性感染者和病毒携带者;病 人自潜伏期末至发病后3-4周都有传染性;大量病毒存在于 病人的脊髓和脑部,主要通过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