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一级建筑师《建筑设计》必背知识点解析_第1页
2015一级建筑师《建筑设计》必背知识点解析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室内环境要求( 一 ) 采光、通风1. 各类用房采光标准除按计算及单项设计规范确定外, 浴厨等辅助用房的窗地比不 小于 1/10 ,楼梯间、走道不小于 1/14 。2. 内走道长度小于或等于 20m 时至少应有一端采光, 大于 20m 时应两端采光,大于 4 0m 时应增加中间采光口,否则应采用人工照明。3. 有效采光面积离地面高度在 0.50m 以下的采光口不应计入有效采光面积。采光口上部有宽度超过 1.0m 的外廊、 阳台等遮挡物时, 其有效采光面积可按采光口 面积的 70%计算。水平天窗有效采光面积可按采光口面积的 3 倍计算。4. 自然通风的开口面积与地板面积之比:居住用房、浴厕等不小

2、于1/20 ,厨房不小于 1/10 ,并不得小于 0.8m2。5. 严寒地区的居住用房,严寒及寒冷地区的厨房,无直接自然通风的浴厕均应设自 然通风道或通风换气设施。 自然通风道净截面面积及排风口有效面积不应小于 0.015 m2, 并应设于窗户或进风口相对的一面。( 二 ) 保温、防热1. 保温要点:避风、向阳、日照 ; 外表面积与建筑体积比值较小 ; 外墙、屋顶与不采暖楼梯间隔墙应做热工验算 ;接缝、混凝土嵌入体构成的热桥做保温处理; 严寒、寒冷地区不应设开敞的楼梯间和外廊,出入口宜设门斗或其他防寒措施;窗不宜过大并减少缝隙,加强密闭。2. 防热要点:绿化环境,加强通风、遮阳及围护结构隔热等

3、综合措施,平剖面设计 要有利于组织穿堂风 ; 东西向不宜布置主要房间,否则应采取遮阳措施 ; 屋顶、东西向外 墙要验算内表面温度,并保证不大于当地夏季室外计算最高温度。3. 空调要点:设置空调的建筑物,外表面与体积比宜取小值,外表面宜用浅色; 窗不宜过大并密闭、隔热、遮阳 ;空调房间宜集中布置,且不与高温房间相邻;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 间歇使用,内侧采用轻质围护结构 ; 连续使用,内侧 采用重质围护结构。( 三 ) 隔声1. 各类房间的允许噪声级 (A)dB :卧室 昼: 50 ,夜: 40,一般: 55;有语言清晰要求: 50;有音质要求: 40。2. 大板、大模

4、建筑应对附着于墙体和楼板的声源进行隔振。3. 有噪声和振动设备的房间不应在主要用房的直接上层或贴邻,并对设备、管道减 振、消声。4. 安静房间有吊顶时,隔墙应砌至楼板底,采用轻质墙时应提高其隔声性能。建筑物设计( 一 ) 室内净高应按地面至吊顶或楼板底面的垂直高度计算; 当楼板或屋盖下悬构件影响有效使用空间时,按结构下缘计算。各种用房室内净高应按单项建筑设计规范规定执行。地下室、贮藏室、局部夹层、 走道及房间最低处净高 2m。( 二 ) 楼梯、台阶、坡道、栏杆 要考虑防火安全疏散、日常交通人流通过、搬运物件、轮椅或病床车通行需要以及 防滑跌、防坠落措施。1. 楼梯净宽按每股人流 0.55m+(

5、00.15m)汁算,并不应少于 2 股人流。(2) 梯段改变方向时,平台扶手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净宽,有搬运大型物件需要 时适量加宽。(3) 每个梯段踏步一般不应超过 18 级,不应少于 3 级。(4) 楼梯平台上下过道处净高不应小于2m,梯段处净高不应小于 2.2m。(5) 楼梯至少一侧设扶手,三股人流时两侧设扶手,四股人流时加中间扶手。(6) 扶手高不宜小于 0.9m,梯井一侧水平扶手长度超过0.5m 时,高度不应小于 1m(7) 有儿童使用的楼梯,梯井净宽大于 0.2m 时要采取安全措施 (防坠落同栏杆 )。(8) 弧形楼梯离内侧扶手 0.25m 处踏步宽不应小于 0.22m。2. 台

6、阶室内台阶踏步数不应少于 2 级。3. 供轮椅使用的坡道坡度不应大于 1:12,且两侧应设 0.65m 高扶手,地面应防滑。4.防护栏杆高度不应小于1.05m, 离楼面或屋面 0.1m 高度内不应留空。有儿童活动场所栏杆应采用不易攀登构造,垂直杆件净距不应大于 0.1lm 。( 三 ) 电梯、自动扶梯均不得计作安全出口。1. 电梯(1) 电梯井不宜被楼梯环绕。(2) 以电梯为主要交通的,每栋建筑物或建筑物的每个服务区内乘客电梯不宜少于2台。(3) 电梯不应在转角处紧邻布置,单侧排列不应超过 4 台,双侧布置不应超过 8 台。(4) 候梯厅深度:单台或单侧排列时,住宅电梯) B其他电梯1.5B多

7、台双侧排列时,相对电梯月之和并4.5m(客梯)B- 轿厢深度。供轮椅用候梯厅不小于 1.5mxl.5m ,不包括穿越候梯厅的走道宽度。(5) 井道机房不宜与主要房间贴邻,否则应隔振、隔声。(6) 机房应专用,其围护结构应保温隔热,室内应通风、防潮、防尘; 不应在机房顶板上直接设置水箱及在机房内直接穿越水管或蒸汽管。2. 自动扶梯起止平台深度应满足安装尺寸,留足人流等候及缓冲面积。扶手与平行墙面间、扶手与楼板开口边缘、相邻两平行梯扶手间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4m。( 四 ) 屋面、楼地面1. 屋面最小坡度:平屋面1 : 50瓦屋面无望板基层 1 : 2 瓦屋面望板油毡 1 : 2.5 石棉瓦 1

8、: 3 波形金属瓦 1 :4压型钢板 1 : 72.10m 以上建筑无上屋面楼梯时应设上屋面人孔或外墙爬梯。3. 闷顶应设通风口,并有通向闷顶的人孔,闷顶内应有防火分隔。4. 筑于基土上的地面应根据需要采取防潮、防基土冻胀、防不均匀沉陷等措施。5. 存放食品、食料或药物等房间,其存放物有可能与地面直接接触者,严禁采用有 毒塑料、涂料或水玻璃等做面层材料。( 五 ) 门窗1. 开向公共走道的窗扇, 其底面高度不应低于 2m 外窗窗台低于 0.8m 时应采取防护措施。2. 双面弹簧门应在可视高度部分装透明玻璃。3. 旋转门、电动门和大型门的邻近应另设普通门。4. 开向疏散走道及楼梯间的门扇,开足时

9、不应影响走道及楼梯平台的疏散宽度。5. 天窗应采用防破碎的透光材料或安全网,并应有防冷凝水产生或引泄冷凝水的措 施。( 六 ) 墙身、地下室1.砖墙-0.06m 处设连续水平防潮层。室内相邻地面有高差时应在墙身侧面加设防潮层。2,设计最高地下水位低于地下室底板0.3 0.5m 时,且基地内土壤及回填土无形成滞水可能时,可采用防潮做法。3. 地下室应在一个或若干个地面较低点设集水坑并预留排水泵电源及排水管路。地 下管道、地漏、窗井等处应有防止涌水、倒灌的措施。( 七 ) 厕所、浴室1. 不应布置在餐厅、食品加工、食品贮存、变配电等有严格卫生要求或防潮要求用 房的直接上层。2. 楼地面略低于走道,

10、并有不小于 0.5%的坡度坡向地漏或水沟。3. 厕所应设前室或有遮挡措施。4. 厕浴隔间平面最小尺寸:厕所隔间:外开门 0.9mxl.2m ,内开门 0.9mxl.4m;淋浴隔间:外开门 1.0mXl.2m ,带更衣 1.OmX (1.0+0.6)m 。5. 卫生设备间距:洗脸盆或盥洗槽水嘴中距不小于0.7m,距墙不小于 0.55m。小便器中距不小于 0.65m。单侧隔间至对面墙或小便器外沿及双侧隔间之间的净距,内开门时不小于1.1m ,外开门时不小于 1.3m。单侧洗脸盆或盟洗槽至对面墙净距不小于1.25m,双侧洗脸盆或盥洗槽之间净距不小于 1.8m 。( 八 ) 烟道、风道应伸出屋面,伸出

11、高度应根据屋面形式、排出口周围遮挡物高度、距离及积雪深度等因素来确定,但至少不应小于0.6m,顶部应有防倒灌措施。建筑总平面( 一 ) 建筑布局1. 总平面设计应根据设计任务书和城市规划的要求,对建筑布局、竖向、道路、绿 化、管线和环境保护等进行综合考虑。2. 建筑布局和间距应综合考虑防火、日照、防噪声、卫生等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 建筑间距应符合防火要求 ;(2) 有日照要求的建筑,应符合当地规划部门制定的日照间距 ;(3) 建筑布局应考虑夏季通风、冬季防寒及防风害侵袭,高层建筑布局应避免形成高 压风带和风口 ;(4) 采取综合措施防止或减少环境噪声 ;(5) 建筑与各种污染源的距离

12、应符合卫生保护标准。3. 日照标准住宅应每户至少有一个居室,宿舍应每层至少有半数以上的居室能获得冬至日满窗 日照不少于lh 。托儿所、幼儿园和老年人、残疾人专用住宅的主要居室,医院、疗养院至少有半数 以上的病房和疗养室应能获得冬至日满窗日照不少于 3h,( 二 ) 道路1. 基地内应设道路与城市道路相连接。道路应能通达建筑物的各个安全出口及建筑 周围应留的空地。2.长度超过 35m的尽端式车路应设回车场,供消防车使用的回车场不应小于12mx12 m。3。基地内车行量较大时,应另设人行道。的通路宽度不应小于 3.5m,人行通路宽度不应小于 1.5m。5,基地内车行路边缘至相邻有出人口的建筑物的外

13、墙间的距离不应小于3m。( 三 ) 竖向1. 基地地面坡度不应小于 0.3%; 地面坡度大于 8%时应分成台地,台地连接处应设挡 土墙或护坡。2. 基地车行道纵坡不应小于 0.3%,亦不应大于 8%,个别路段可不大于 11%,但其长 度不应超过 80m,且路面应有防滑措施;路面横坡宜为 1.5%-2.5%。3. 基地人行道纵坡不大于 8%,否则应设踏步或有防滑措施的、 坡度15%的局部坡道。 人行道路面横坡宜为 1.5% 2.5%。4. 基地内应有排除地面及路面雨水至城市排水系统的设施,排水方式据城市规划要 求确定。5. 建筑物底层地面应高出室外地面至少 0.15m。( 四 ) 绿化、管线1

14、,绿化面积指标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的规定,绿化与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和管线 之间的距离应符合有关规定。2. 各种管线的敷设不应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并防止管线受腐蚀、沉陷、振动、荷载 等影响而损坏。管线应根据其不同特性和要求综合布置。对安全、卫生、防干扰等有影 响的管线不应共沟或靠近敷设。管线应从建筑物向道路方向由浅至深敷设。管线布置应 短捷,尽量少转弯。管线与管线、管线与道路应尽量减少交叉。各种管线间水平、垂直 净距及埋深应符合有关规定。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要求( 一 ) 建筑基地1. 道路红线道路红线是城市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 基地通常应与道路红线相连接,一

15、般以道路红线为建筑控制线。如因城市规划需要,主 管部门可在道路红线以外另定建筑控制线。建筑物一般不得超出红线或建筑控制线建造。2. 相邻基地边界线的建筑与空地(1)建筑物与相邻基地边界线之间应按防火要求留出空地或通路。当建筑前后各自留 有空地或通路,并符合防火规定时,相邻基地界线两边的建筑可毗邻建造。4. 考虑机动车与自行车共用的通路宽度不应小于4m 双车道不应小于 7m。消防车用(2) 建筑高度不影响邻地建筑最低日照要求。(3) 除城市规划确定的永久性空地外,紧接基地边界线的建筑不得向邻地方向设洞 口、门窗、阳台、挑檐、废气排出口及排泄雨水。3. 基地通路出口位置(1) 车流量较多的基地 (

16、 包括出租车站、车场 ) 其通路连接城市道路的位置应距大中城 市主干道交叉口自红线交点量起不小于 70m;(2) 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建筑出人口不小于20m。4. 人员密集建筑的基地 ( 影剧院、文娱、商业中心、博览 )(1) 至少一面直接临接城市道路, 该路应有足够宽度, 以保证疏散时不影响正常交通 ;(2) 基地沿城市道路的长度应按建筑规模或疏散人数确定,至少不小于基地周长的 1 /6;(3) 基地应有两个以上不同方向通向城市道路的出口 ( 包括以通路连接的出口 );(4) 基地或建筑物主要人口应避免直对城市主要干道交叉口 ;(5) 建筑物主要出人口前应有供人员集散用的空地,其面积与

17、长度尺寸应按使用性质 和人数确定 ;(6) 绿化面积和停车场面积应符合当地规划规定。绿化布置不应影响集散空地的使 用,并不应设置围墙、大门等障碍物。5,停车空间应按建筑面积或使用人数计算,并经规划部门确定,在建筑物内或同一 基地内或统筹建设的停车场 ( 库) 内设置停车空间。( 二 ) 建筑突出物I.不允许突人道路红线的突出物有:(1) 台阶、平台、窗井(2) 地下建筑及建筑基础(3) 除基地内连接城市管线以外的其他地下管线2. 允许突人道路红线的突出物有:(1) 在人行道上空1)2m 以上的窗扇、窗罩 (突出 0.4m)2)2.5m 以上的活动遮阳篷(突出 人行道宽减 Im,并3m)3)3.

18、5m 以上的阳台、凸形封窗、雨篷、挑檐 (突出4)5m 以上的雨篷、挑檐(突出 人行道宽减 Im,并3m)(2)在无人行道的道路路面上空1)2.5m 以上的窗扇、窗罩(突出0.4m)2)5m 以上的雨篷、挑檐 (突出 1m)(3)所有突出物均应牢固,不得向道路排泄雨水。(4)属于公益需要的和临时的建筑,骑楼、过街楼、悬挑建筑突入红线建造应经当地 规划主管部门批准或按统一规定确定。( 三 ) 建筑高度下列地区建筑应按规划和有关专业部门规定限制高度:1 .城市总体规划有要求的城市各用地分区按区控制建筑高度 ;2. 市、区中心临街建筑按面临路宽控制建筑高度 ;3. 航空港、电台、电信、微波通信、气象

19、台、卫星地面站、军事要塞工程等周围建 筑,当其处在各种技术作业控制区范围时,应按有关净空要求控制建筑高度。局部突出屋面的楼梯间、机房、水箱间、烟囱等,在城市一般地区可不计入控制高 度,但突出部分的高度和面积比例应符合当地规划实施条例规定(如北京市规定突出高度以 4m 为限,面积比例以 20%为限);当处在历史、文化、文物、风景保护区建筑控制地带 及上述有净空要求的技术作业控制区时,上述突出部分仍应计入建筑控制高度。设计图纸平面图a. 承重墙、柱及其定位轴线和轴线编号,内外门窗位置、编号及定位尺寸,门的开 启方向,注明房间名称或编号 ;b. 轴线总尺寸 ( 或外包总尺寸 ) 、轴线间尺寸 ( 柱

20、距、跨度 ) 、门窗洞口尺寸、分段尺寸;c. 墙身厚度 ( 包括承重墙和非承重墙 ) ,柱与壁柱宽、深尺寸 ( 必要时 ) ,及其与轴线 关系尺寸 ;d. 变形缝位置、尺寸及做法索引 ;e,主要建筑设备和固定家具的位置及相关做法索引,如卫生器具、雨水管、水池、台、橱、柜、隔断等f. 电梯、自动扶梯及步道 (注明规格 )、楼梯 (爬梯 )位置和楼梯上、下方向示意和编 号索引 ;g,主要结构和建筑构造部件的位置、尺寸和做法索引,如中庭、天窗、地沟、地坑、 重要设备或设备机座的位置尺寸、各种平台、夹层、人孔、阳台、雨篷、台阶、坡道、 散水、明沟等 ;h. 楼地面预留孔洞和通气管道、管线竖井、烟囱、垃

21、圾道等位置、尺寸和做法索引, 以及墙体 (主要为填充墙,承重砌体墙 )预留洞的位置、尺寸与标高或高度等 ;i.车库的停车位和通行路线 ;j.特殊工艺要求的土建配合尺寸 ;k. 室外地面标高、底层地面标高、各楼层标高、地下室各层标高 ;l.剖切线位置及编号 (一般只注在底层平面或需要剖切的平面位置 );m有关平面节点详图或详图索引号;n. 指北针(画在底层平面);o. 每层建筑平面中防火分区面积和防火分区分隔位置示意(宜单独成图,如为一个防火分区,可不注防火分区面积 );p. 屋面平面应有女儿墙、檐口、天沟、坡度、坡向、雨水口、屋脊( 分水线 ) 、变形缝、楼梯间、水箱间、电梯间、天窗及挡风板、

22、屋面上人孔、检修梯、室外消防楼梯及 其他构筑物,必要的详图索引号、标高等 ; 表述内容单一的屋面可缩小比例绘制 ;Q.根据工程性质及复杂程度,必要时可选择绘制局部放大平面图;r. 可自由分隔的大开间建筑平面宜绘制平面分隔示例系列,其分隔方案应符合有关 标准及规定(分隔示例平面可缩小比例绘制 );s,建筑平面较长较大时,可分区绘制,但须在各分区平面图适当位置上绘出分区组 合示意图,并明显表示本分区部位编号 ;t ,图纸名称、比例 ;u. 图纸的省略:如系对称平面,对称部分的内部尺寸可省略,对称轴部位用对称符 号表示,但轴线号不得省略 ; 楼层平面除轴线间等主要尺寸及轴线编号外,与底层相同的 尺寸

23、可省略 ; 楼层标准层可共用同一平面,但需注明层次范围及各层的标高。民用建筑设计总则( 一 ) 建筑耐久年限 ( 以主体结构确定 )一级 100 年以上 适用于重要建筑和高层二级 50-100 年 适用于一般建筑三级 25-50 年 适用于次要建筑四级 15 年以下 适用于临时性建筑( 二 ) 高度与层数的划分住宅见住宅部分。公共及综合性建筑超过 24m(不含单层)为高层建筑。超过 100 m 均为超高层建筑。( 三 ) 全国气候分区:严寒地区(1 区)累年最冷月平均w100C 区寒冷地区(n区)累年最冷月平均,100C,w00C 区温暖地区(川区)累年最冷月平均,0C累年最热月平均280C

24、区炎热地区(区)累年最热月平均280 区( 四 ) 设计基本原则:1. 执行当地城市规划实施条例 ;2. 根据建筑的用途和目的,综合讲求建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3. 合理利用土地和空间,提倡社会化综合开发和综合建筑 ;4. 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在满足当前需要的同时适当考虑将来提高和改造的可能5. 节约建筑能耗,保证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 ;6. 建筑设计的标准化应与多样化结合 ;7. 体现对残疾人、老年人的关怀,为他们生活、工作和社会活动提供无障碍的室内 外环境 ;8. 建筑和环境应综合考虑防火、抗震、防空和防洪等安全措施 ;9. 在国家和地方公布的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文

25、物保护单位和风景 名胜区的各项建设,应按国家或地区的有关条例和保护规划进行。( 五 ) 无标定人数的建筑1. 应按专项建筑的设计规范核算并标明人数。2.公共建筑中的辅助面积接近主体使用部分并有可能与主体部分同时开放它用时, 其疏散口宽度和数量应按两部分人数叠加计算。3.使用人数无控制的公共建筑,应按可能最多人数计算安全出口宽度和数量。1.用磨成细粉烘干后用密度瓶测定其体积的方法测定烧结普通砖的密度2.材料的密度指的是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3.建筑材料按化学组成可分为无机、有机和复合材料4.脆性材料的特征是破坏前无明显变形5.一种材料的孔隙率增大,其表观密度、强度一定下降6.湿润边角B

26、W90的材料称为亲水性材料7.石蜡、沥青均为憎水性材料8.材料吸水后,将使强度和保温性降低9.软化系数越小,表明材料的耐水性越差10. 水的导热系数 0.58W/mK;空气的导热系数 0.023W/mK;11. 通常软化系数大于 0.8 的材料,可以认为是耐水受水浸泡或处于潮湿环境中的重要建筑物所选用的材料,其软化系数大于0.8512. 材料的抗弯强度与试件的受力情况、截面形状及支承条件等有关13. 比强度是衡量材料轻质高强的性能指标14. 岩石按其成因不同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的地质分类包括火成岩、玄武岩和变质岩大理石属于变质岩,耐碱不耐酸15. 石料可用刻痕法或磨耗来测定其硬

27、度金属、木材、混凝土可用压痕法测其硬度石英矿物的硬度应用刻划法测定16. 抗拉强度由低到高依次排列为花岗岩顺纹松木 建筑钢材 17. 冷/年内湿度大,石膏制品的软化系数仅为0.2-0.3 ,且石膏吸湿性强,吸水后再经冻融,会使结构破坏,也使保温性降低石膏的抗压强度比石灰的高石膏及石膏制品宜用于顶棚饰面材料、非承重隔墙板材、剧场穿孔贴面板18. 常用的气硬性无机胶凝材料有石膏、石灰、水玻璃、菱苦土19. 生石灰加水熟化成石灰浆,使用前应在储灰坑中陈伏两周以上,其目的是 消除过火石灰 (后膨胀 )的危害20. 建筑石膏加水凝固时体积不收缩,不开裂,膨胀很小 加水硬化后有很强的吸湿性,耐水性与抗冻性

28、均差制品具有较好的抗火性能,但不宜长期用于靠近65C以上的高温部位适用于室内装饰、绝热、保温、吸音等1. 水玻璃俗称泡花碱,是能溶于水的硅酸盐液体水玻璃在空气中硬化慢,因此需加入促硬剂,如硅氟酸钠 12-15% 耐酸耐热性好、粘结力大、强度高可配制防水剂不能将水玻璃涂刷在粘土砖、水泥混凝土、石膏制品等表面不宜调制水泥防水砂浆用作屋面地面的刚性防水层2.水玻璃耐酸混凝土使用时一般要在10C以上和干燥环境中硬化(禁止浇水)必须经过养护和酸化处理禁止直接铺设在水泥砂浆或普通混凝土基层上耐酸但不耐氢氟酸3.三合土垫层是用石灰、粘土、砂石或炉渣、碎砖等填料拌合而成4.石灰用于用作硅酸盐制品的原料、用作砌

29、筑砂浆5.水玻璃硬化后具有耐热性好、耐酸性好6.水玻璃耐酸混凝土可以选用的骨料和粉料是辉绿岩粉、石英石砂、石灰石7.石灰石是制作硅酸盐混凝土的主要原料之一8.菱苦土不用水调拌,常用氯化镁溶液拌合9.菱苦土碱性较弱,不会腐蚀植物纤维,可用来制作菱苦土木屑地板、地面等有弹 性、防爆、防火、不产生噪声与尘土 ; 但不能用于潮湿的地方/410.影响硅酸盐水泥凝结硬化的因素有熟料矿物成分含量、水泥细度、用水量、环 境温湿度、硬化时间、石膏掺入量11.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不宜采用硅酸盐水泥12. 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有 6 个, 42.5 、42.5R、52.5 、52.5R、62.5、62.5R;R 为早 强型水泥 (3 天强度高 )13. 普通硅酸盐水泥 (P.O) 、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以及粉煤灰水泥的强度等级有 6 个, 32.5 、32.5R、42.5 、42.5R、52.5 、52.5R14. 一般硅酸盐通用水泥的有效期从出厂日期起为三个月15. 高铝水泥不可以与硅酸盐水泥混用16. 火山灰水泥的干缩性比普通硅酸盐水泥大17. 矿渣水泥适用于有抗硫酸盐侵蚀要求的混凝土工程18. 水泥强度是指质量比为 1:3 水泥砂浆试块 (40*40*160) 的 28 天的强度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