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种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及启示-CNKI_第1页
六种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及启示-CNKI_第2页
六种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及启示-CNKI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种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及启示王位(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北京, 100120)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大学国际化逐渐成为现代大学发展的重要趋势, 也成为我国大学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发展过程中的重大课题。本文选取目前国际上具有较强代表性的六种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对其评价方式、评价类型、指标构成及特性等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对我国未来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若干启示,提出了一些具有创新性的建议。关键词:大学;国际化;评价;评估;指标体系;国际比较Comparative Study on Six Assessment Criteria for

2、 University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the Enlightenment for ChinaWang Wei(Higher Education Evaluation Center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Beijing, 100120)Abstract: In a global economy,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rend of the moder n uni versity developme nt, and is a

3、 major concern for the three orie ntati ons (i.e., making education geared to the needs of modernization, of the world and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compares and an alyzes six typical assessme nt criteria for uni versity in ternatio nalizatio n in terms of assessmentapproaches, types,

4、 criteria composition and features. Based on this comparison, some en lighte nment is resulted and some inno vative opinions are in itiated for the desig n of the evaluati on criteria for Chin ese uni versity intern ati on alizati on.Kew Words: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ization; Assessment; Evaluatio

5、n; Criteria; International Comparis on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院校的国际交流合作日益扩大,并逐渐成为高校发展和提升质量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中外高校之间的文化交流、学生流动、教师进修及培训、合作研究、合作办 学等项目方兴未艾。但在总体上,我国的大学国际化存在发展不平衡、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建 立对大学国际化的科学评价体系,是引导其向着健康有益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其进行鉴别、诊断和风险预测等活动的前提条件。近年来,已有很多国际组织、学术团体、专业评估机构 和高等院校推出了各自的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选取六种国际上具有较强代表性的指标体系,从评

6、价方式、类型、指标构成及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寻找出其中值得借鉴的共通 点和对我国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启示,并提出一些创新性的建议。二、六种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情况介绍目前,国际上较为常见的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大致可分为四类:由国际组织牵头研制,作为具有一定普适性的、可用于指导全球范围内大学提高国际化水平和质量的指针性工具(如经合组织高等教育机构管理委员会、国际教育者联合会、欧洲高等教育联合会等);由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学术团体或高校联合会牵头研制,作为帮助其所在国家/地区的大学提高国际化水平、进而争取国际化发展所需经费支持的建议性文件(如美国教育理事会、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德

7、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心、日本学术振兴会等);由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专业质量保障/评估机构牵头研制,作为对其权限区域内大学国际化水平进行外部评价的标准依据(如澳大利亚大学质量署、日本大学评价与学位授予机构、社团法人台湾评鉴协会等);由高校根据自身的国际化发展战略目标研制而成,用于自身国际化水平的自我评价 (如大阪大学、南安普顿大学、德州大学圣安东尼分校等)。以下,分别对经合组织高等教育机构管理委员会(Institutional Management Higher Education ,简称IMHE/OECD )、美国教育理事会国际化与全球参与中心(ACE s Center for Internation

8、alizationand Global Engagement,简称 ACE-CIGE )、日本学术振兴会(Japan 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Scienee,简称 JSPS)、日本大学评价与学位授予机构(National Institution for Academic Degrees andUniversity Evaluation,简称NIAD-UE )、澳大利亚大学质量署/高等教育质量与标准署(AustralianUniversity Quality Agency/Tertiary Education Quality and Standards Agen

9、cy,简称 AUQA/TEQSA )、社团法人台湾评鉴协会(Taiwan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Association,简称 TWAEA )等 6 家机构出台的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介绍。1. OECD/IMHE 的 国际化质量评审”指标体系 本文中的评价指标体系指的是广义的指标体系,文字表述上可能是评价标准(Standard)、指标(Criteria/Indicators)、观测点体系(Viewpoints System)、扌旨针(Guideline )、大纲(Outline)、工具(Instrument/Toolkit )、模型(Model)等。1995年

10、,经合组织(OECD)下设的 高等教育机构管理委员会”(IMHE )与 学术合作协会”(ACA)联合启动了一项名为国际化质量评审程序 ”(lnternational Quality Review Process ,简称IQRP)的项目,围绕两个主题进行研究:一是大学国际化的质量评价与保障;二是大学的国际化战略和活动对整体高等教育质量产生的影响和贡献。该项目由两位高等教育国际化权威专家多伦多大学的简 奈特(Jane Knight)与阿姆斯特丹大学的汉斯德维特(Hans De Wit)主持 进行。第一阶段(1995-1997年),初步研制出一套评价大纲( Assessment Outline),并

11、在芬兰赫 尔辛基大学、美国波士顿本特利学院、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 3所高校进行了试点评审(Review),采取SWOT方法进行分析;第二阶段(1997-1998年),对评价工具进行了完善修正,并在更广 泛的地域和文化背景下选取了墨西哥国立大学、波兰华沙经济学院、 爱沙尼亚塔图大学、 肯尼亚莫伊大学、马来西亚理科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技术学院等6所高校进行试点评审。在两轮试点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一套包含7项一级指标,18项二级指标,87个引导性问题的指针性标准。一、二级指标详见表 1。表1 OECD/IMHE的国际化质量评审”指标体系中的一、二级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1.背景概况1.1所在国/地区

12、高等教育体系概述1.2院校基本情况概述2.国际化政策与战略1.3院校开展国际化的国家/国际背景2.1国际化政策与战略3.组织与支持结构3.1组织与结构3.2计划与评估4.学术项目/课程/专业与学生3.3财政支持与资源分配3.4支持服务与设施4.1课程的国际化4.2本国学生5.研究与学术合作4.3外国学生4.4海外学习及学生交换项目5.1研究与学术合作6.人力资源管理6.1人力资源管理7.协议合同与服务7.1合作伙伴与网络联盟7.2海外教育项目7.3发展援助7.4对外服务与项目2. ACE-CIGE的 全美校园国际化调查”及 全面国际化模型”指标体系美国教育理事会(ACE )于2001年启动了

13、全美校园国际化调查 (Mapping Internationalizationon U.S. Campuses,简称MIUSC )项目,调查范围覆盖卡内基分类体系中的各类院校。ACE制定了校园国际化:用户指南,用于帮助高校加强国际化建设, 并先后于2001年(755所)、2006 年(1074所)和2011年(1041所)对全美高等院校进行了三轮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基于对调查 SWOT分析法:从能力(Strengths)、弱点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 )、威胁Threa四方面进行分析结果的分析和研究,ACE先后于2003年、2008年和2012年出版了全美校园国际化调

14、查报告 第一轮调查结束后,ACE发现不同规模和类型的高校发展国际化的途径和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因此,从第二轮开始采取了分类调查的方式,分综合型大学、研究型大学、文理学院、社区学院 四类调查并分别发布评测报告(Measuring Report)。在ACE发布的报告中,不会对各类高校的国际化程度进行排名,但会根据每一维度中的具体要求,分别列出有多少百分比的高校达到了要求,并对高校做出 高度积极”或不太积极”的分类,高校可据此来判断自身在全美高校中所处的此外,2011年ACE还成立了 国际化与全球参与中心”(CIGE),专门负责大学国际化方面的调查与研究,同时明确提出了 全面国际化模型(或称工具盒)”

15、(Comprehe nsiveInternationalization Model/ Toolkit ),共包括6项一级指标,24项二级指标,每个二级指标下都对具体要求有详细说明2。一、二级指标详见表2。表2 ACE-CIGE的全面国际化模型”指标体系中的一、二级指标 项目。项目采取指导学校自评并组织外部专家组进校实地考察的形式对东京大学、大阪大学等一级指标1.明确表述的国际化承诺2.组织结构及职员3.课程、联合课程及学习成果4.教师政策及实践措施5.学生流动6.合作及合作伙伴关系二级指标1.1战略规划1.2国际化委员会1.3学校利益相关者1.4评估2.1高层管理者2.2国际办公室(处、部)3

16、.1总体教育要求3.2各学科中国际化的课程3.3联合课程3.4学生的学习成果3.5技术4.1终身教授制及晋升政策4.2教师聘用指导方针4.3教师流动4.4校内职业/专业发展5.1学分转换政策5.2财政资助及经费5.3迎新介绍会及入学指导活动5.4针对国际学生的持续性支持及相关项目6.1战略计划6.2合作伙伴的选择6.3正式协议6.4评估6.5合作伙伴协议执行情况的追踪20所日本国内的高水平大学 进行了评审。另外还对 234所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 192份。在此基础上,JSPS先后于2007年和2010年发布了题为 推动日本大学国际化的创新模 式的中期报告和题为全球背景下日本大学国际

17、化发展建议的终期报告,对各大学的国际化优秀实践”(Good Practices)进行了总结,并对如何提高大学国际化水平提出了指导性建议。JSPS采用的指标体系被称之为检查清单(Checklist),在制定时很大程度上参考了大阪大学的国际化评估指标(Indicators)。共包括9项主题(Theme)亦即一级指标,每个主题下均有对该主题 内涵的详细说明JSPS的 大学国际化战略本部强化事业”评审指标体系2005至2010年,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受日本文部省(MEXT )委托,联合日本科学技 术国际交流中心(JISTEC)成立大学国际化战略委员会”,共同开展了 大学国际化战略本部强 化事业”

18、(Strategic Fund for Establishing International Headquarters in Universities ,简称 SiH) 评审,详见表3。表3 JSPS的大学国际化战略本部强化事业”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只有一级)一级指标1. 组织体制与管理2. 目标设定、行动计划与评价体制3. 有关国际教育及科研的外部资金获得4. 国际合作伙伴关系及校际联合体5. 在具体跨国研究项目基础上的国际活动拓展6. 管理人员的培养与队伍稳定7. 不断改善对国外研究者的服务与支持8. 不断扩增本国青年研究者赴海外学习和研究的机会9. 海外基地的建立与运作4. NIAD-UE

19、的 院校可选式评估:教育国际化”指标体系日本大学评价与学位授予机构(NIAD-UE )按照日本学校教育法第 109条第2款中的规定,对高校进行 鉴定式评估与认证 ”(Certified evaluation and accreditation );此外还开展 大学 职能可选式评估 (Institutional Optional Evaluation on the functions of Universities ),重点考察大学 某些特定方面的职能水平。为了以评估手段促使日本大学加强国际化建设,提升国际化水平,同时也是为了响应文部省倡导的SiH项目,NIAD-UE于2012年6月新出台了 院

20、校可选式评估 C:教育国际化 ”(Optional Evaluation C: Internationalization for Education )方案和指标,年内在若干 所高校中试点,并将自2013年起正式启动此项评估。目前在试点阶段采用的评估指标体系被称之为观测点体系(Viewpoints System),分为3个一级指标和10个二级指标,详见表4。按照各高校目标达成的情况将其评定为优秀、良好、满 意、不满意四个等级,并在最终的评估报告中分优秀实践”、需改进的部分”、整改发展建议”等几部分进行阐述。值得注意的是,该体系中也出现了标准”(Standard) 词,容易产生混淆。 20所高校

21、(排名不分先后):北海道大学、东北大学、东京大学、东京外国语大学、东京工业大学、一桥大学、新泻大学、名古屋大学、京都大学、大阪大学、神户大学、鸟取大学、广岛大学、长崎大学、九州大学、会津大学、庆应义塾大学、早稻田大学、东海 大学、日本自然科学研究机构(类似我国的中科院大学)。 大阪大学(Osaka University)于2006年颁布的 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被认为是日本国内比较权威、科学的一套指标体系,包括8项一级指标:大学的使命、目标与计划;结构和职员;预算和实施;研究活动的国际化维度;支持系统、信息提供和基础设施;多层次多种类的国际化联盟;大学课程的国际化;与国境外机构的联合项目(学术交流

22、、实习实训及其他)。 该指标体系尚未在NIAD-UE网站上公布,原始资料由 NIAD-UE代表团2012年6月访问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时提供。此 标准”并非 指标”而是指对上述观测点进行评价时所参考的四方面原则”包括:大学根据自身国际化的目标,制定了符合该目标的计划和具体政策方针;基于上述计划的举措及活动得到充分适切地实施;这些举措及活动的绩效及学生满意度能够体现出它们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为改善和提高国际化水平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表4 NIAD-UE的院校可选式评估:教育国际化”指标体系中的一、二级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1.国际化的教学和1.1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国际化(外语授课课程的开设和教学、

23、国际通用的高质量课程的开设和教学等)学习环境的打造1.2适应国际化的组织和人员体制(国际交流中心或海外办事处的设立、国际师资的配备、具备外语授课能力师资的配备等)2.1国际学生数2.国际学生的2.2课程设置和教学方面的有效措施招收录取2.3对国际学生的支持服务2.4国际性的招生宣传活动2.5派出学生数3.本国学生的2.6课程设置和教学方面的有效措施海外派遣学习2.7对出国学习学生的支持服务2.8留学相关信息的提供5. AUQA/TEQSA 的 国际化主题审核”指标体系2008年至2011年,澳大利亚大学质量署( AUQA )采取 主题审核”模式(Thematic Audit) 对其国内的42所

24、自行认证高校(SAIs)进行了第二轮审核。其中,国际化(In ternatio nalization)是AUQA规定每所高校均必须接受审核的主题。国际化审核采取的是从波多里奇卓越绩效模式 中引进并改良的 OADRI模式,并基于此设计了一系列审核工具,主要包括院校自查手册”、风险评估框架”审核标准框架及支撑证据 ”等。审核指标体系包括 7项一级指标和25项二级指标, 并针对各项二级指标设置了相应的指示性成果和措施”(Indicative Outcomes & Measures)。一、二级指标详见表5。审核并不对高校做出通过与否的结论,而是一份包括赞扬(Commendations )、肯定(Aff

25、irmations )、建议(Recommendations)三部分内容的审核报告。值得注意的是,澳大利亚联邦教育、就业及劳动关系部 (DEEWR )于2011年7月在AUQA的基础上成立了高等教育质量与标准署(TEQSA )。此后,TEQSA将其工作重心转移至澳大利亚联邦高等教育质量标准框架(门槛标准)的研制和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机构国家注册系统”的构建与实施上来,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不再延续AUQA时期的审核工作。这主要是考虑到旧的审核标准与最新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框架有诸多不一致;此外,也考虑到如并行开展国家注册”和质量审核,将给各高校造成较大负担,有违监管必要性原则”和 适度均衡原则”。表5

26、 AUQA/TEQSA的国际化审核”指标体系中的一、二级指标 OADRI 模式:目标(objective)途径(approach)实施(deployment)结果(result)改进(improvement) 作者于2011年10月由单位派遣作为观察员参与了对塔斯马尼亚大学的国际化主题审核。这是TEQSA成立后第一次、或许也将是唯一的一次国际化主题审核活动。1. 途径/理念2. 质量保障3. 课程4. 合作伙伴/跨国教育(包括教学和研究)5. 本土项目/专业/课程6. 学生流动7. 海外校友会1.1战略及国际化规划,包括财政规划1.2目标设定和财政收入及学校声誉的风险管理机制2.1学位项目/专

27、业的国家及国际认证要求2.1对教师进行学术及跨文化培训和支持以满足教授不同背景学生的需求(本土及离岸)3.1课程的国际化3.2针对澳大利亚本土及国际学生的课程教材的开发3.3课程及评价材料的翻译(如采取非英文授课)3.4师生的英文能力能够确保课程内容顺利教授3.5学校的信息系统能够确保课程内容顺利教授3.6对澳大利亚本土及国际学生具有一致性的评价方式和标准(本土及离岸,无论哪种模式)3.7教育和确保澳大利亚本土及国际学生遵守学术诚信标准的政策和程序的公开透明4.1学校与伙伴高校间有全面完整的合同式协议4.2对学校及伙伴高校各方面职责的明确表述,包括学生、教师、课程材料、评价等4.3对学校及伙伴

28、高校开展内部评审及接受澳大利亚或伙伴高校所在国相关质量保障机构外部评审/审核有协议和具体规定4.4市场推广及宣传方面的政策4.5学生支持服务方面的政策和程序4.6跨国教育的规模和性质,如直接面对面教学(密集式块状授课)、课程认证、在线教学、海外校园、混合式教学等5.1中介管理和市场推广方面的政策5.2确保遵守ESOS的程序5.3充分的学生支持服务6.1鼓励学生流动的政策6.2保证学生本国及海外学业一体化的措施7.1对校友的支持政策及对其期待7.2对(所在国)国内运营校友会的法律法规充分理解7.3校友办公室6. TWAEA的 大学校务评鉴:国际化程度 ”指标体系2004至2005年,我国台湾地区

29、的社团法人台湾评鉴协会( TWAEA )开展了 大学校务评鉴 规划与实施”项目,从 教学资源”、国际化程度” 推广服务”、训辅(学生事务)”、通识教 育”、行政支援”6个方面,对九大类76所高校进行了分类评估 (台湾地区用语为 评鉴”)。其中, 对 国际化程度”的评估是整个指标体系中的第2项一级指标,下设18项二级指标,分为11项质性指标和7项量化指标。TWAEA在对高校的评估报告中针对每项一项指标提出优点及特色”和 建议事项”;同时,对每项一级指标进行赋值打分,并根据分数形成一份评比表,呈现出各项 指标表现较佳”及表现较弱”的学校名单(分类、分项进行排名,不跨类比较)。这种评价模式具有一定争

30、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指标体系中专门设置国际化程度”一项,确实对促进高校增加对国际化发展的投入、采取主动性措施提升国际化水平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表6 TWAEA的大学校务评鉴:国际化程度”指标体系中质性和量化指标质性指标量化指标2.1吸引外籍生来校攻读学位的措施与成效2.12招收外国学生的比例(不含华语学习学生)2.2提升学生外语能力的措施2.13开设全英语授课的课程比例2.3近5年交换学生人数及办理情况(含来台及外派两类)2.14学生通过中级英检考试的比例2.4推动外语授课的措施与成效(含聘任外籍教授任课情况)2.15夕卜籍教师比例2.5专任教师受聘赴国外讲学或研究情况2.16平均每位专任

31、教师发表于 SCI、SSCI、AHCI的论文数2.6夕卜籍学者来访情况2.17国际合作计划的件数(含大陆地区)2.7与海外缔结姐妹校的情况及互动成果三、六种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分析1. 评价方式、类型等方面的比较(1)大多采取评审/审查(Review)或审核(Audit )的方式,着重考察高校国际化发展目 标的符合度与达成度情况。(2)当评价对象数量不多且类型较为单一时,往往不进行分类评价;反之,则采取分类评 价的方式。(3)大多注重高校的主体地位,鼓励高校开展自评并提供相应的手册、指南进行指导。(4) 大多不对高校做出判断性的结论(Judgment);即便给出结论,也甚少分等定级或排

32、名。 具体比较情况见表 7。表7六种大学国际化评价的方式、类型等方面的比较评价活动IMHE/OECD国际化质量 评审程序ACE-CIGE全美校园 国际化调查JSPS/JISTEC大学国际化战略 本部强化事业评审NIAD-UE院校可选式评估:教育国际化AUQA/TEQSA大学国际化 主题审核TWAEA大学校务评鉴:国际化程度实施年份1995-1999 年2001年至今2005-2010 年2013年起2008-2011 年2004-2005 年评审/审查(Review)调查及评测评估/评鉴评价方式(Survey &评审/审查(Review)评估(Evaluation)审核(Audit)(Eval

33、uation/Measuring)Assessment)评价类型目标适切型目标适切型目标适切型目标适切型目标适切型基于标准型评价对象9所大学及专业 学院755-1074 所各类高校20所大学各类高校,规模未定42所自行认证 高校(包括大学)76所各类高校是否分类否是否否否是是否自评是否是是是是是否进校是否是是是是是否有具体结论否是否是否是2. 评价指标构成、特性等方面的比较(1)指标体系在名称表述上呈现多样化。(2) 指标大多分为两级,一级指标不超过10项,二级指标10至20项。(3)指标以定性为主,少数兼具定量指标或需量化数据支撑。(4)指标在设计思路上大多基于两大策略:组织策略和活动策略。

34、具体比较情况见表 &表8六种大学国际化评价的指标体系构成、特性等方面的比较IMHE/OECDACE-CIGEJSPS/JISTECNIAD-UEAUQA/TEQSATWAEA国际化质量全美校园大学国际化战略院校可选式评估:大学国际化大学校务评鉴:评审程序国际化调查本部强化事业评审教育国际化主题审核国际化程度指标名称大纲(Outline)模型(Model)检查清单(Checklist)观测点体系(Viewpoint System)标准(Standards)指标(Criteria)指标级数3级2级1级2级2级1级(2类)指标数量7项一级,18项二 级,87项三级6项一级,24项二 级9项3项一级,

35、10项二级7项一级,25项二 级18项指标性质定性定性(根据符合 程度赋值)定性定性与定量结合定性(部分指标需 定量的“指示性成 果”数据支撑)定性与定量结合3. 核心指标选择方面的比较上述六种指标体系在核心指标(主要指一级指标,也包括某些独立性较强且较为重要的二级指标)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总体而言,都会涉及策略、过程、活动和结果四个方面;具体而言,在政策与战略”、组织结构与管理”、支持与服务”、课程与教学”、研究与学术”、学生流动”、教师与职员”、合作伙伴与联盟”等8个方面共性较强。此外,虽然仅有AUQA/TEQSA 一家在其指标体系中单独设置了 “质量保障”一项,但大多数指标体系都在

36、“政策”、“课程”、“教学”、“流动”等不同项目中突出了 “质量因素”。具体比较情况见表 9。表9六种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中核心指标的比较项目名称核心指标内涵IMHE/OECD国际化质量 评审程序ACE-CIGE全美校园 国际化调查JSPS/JISTEC大学国际化战略 本部强化事业评审NIAD-UE院校可选式评估: 教育国际化AUQA/TEQSA大学国际化 主题审核TWAEA大学校务评鉴:国际化程度背景与概况愿景与使命政策与战略组织结构与管理支持与服务课程与教学研究与学术质量保障学生流动教师与职员合作伙伴与联盟外部经费与资源海外基地校友会四、结论及对我国的启示通过对六种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

37、的比较,可以明显看出,指标体系的设定与评价目的以及国际化目标动因本身息息相关,而后者根植于具体国家/地区、具体社会发展阶段、具体高等教育系统形态的土壤之中。对于那些高等教育蓬勃发展中的非英语国家/地区而言,大学国际化评价往往是由政府主导推动的(如 NIAD-UE评估、TWAEA评鉴),其推动者希望通过评价这一缩小与世界一流大学之间的差距。因手段,来鼓励和促使大学借国际化的行为来提高教育质量,此,其指标体系的适用者和受益者主要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且指标设置中存在较多追赶的因素,具有重科研、重成果、重外在形式、重量化指标的特点。而对于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地区的高校来说,国际化的实质则更多体现为多样化

38、和包容性,其指标也多为描述性的质性指标,更加注重高校在政策与战略上对国际化发展的合理顶层设计,以及学生的国际化学习/科研体验和能够从中实实在在获得的收益。目前,我国尚未采用系统指标在全国范围内对大学国际化水平进行评估, 但在理论上已有很多探讨 ,广东、云南等省份也发布了有关国际化评估的官方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体系有几项显著特点:一是设计较复杂、级数较多;二是以定量为主,很少定性;三是涉及科研和相关成果的指标众多;四是设置权重,进行赋值打分。这与上文中NIAD-UE评估、TWAEA评鉴指标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具有相似性。基于上述比较分析的结果,对我国未来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提出以下建议:1. 指标体系的设计应突出目标性原则对大学国际化的评价应该是审核式的目标导向性评价,即不是将一套外部指定的硬性标准强加于被评高校,而是将其作为一个基本起点来评价高校实现其自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