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概述_第1页
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概述_第2页
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概述_第3页
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概述_第4页
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报告格式 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概述 第一章 序言:简单叙述读图作业的目的要求,所读图幅的名称、比例尺、图区地形轮廓、以及完成的工作量。第二章 地层:介绍区内地层总体特征,包括地层时代、地层的分布、地层接触关系。第三章 构造:报告的重点部分,注意层次、重点突出、条理清晰。 首先应介绍构造的总体特征,再按构造层进一步展开。褶皱:先介绍褶皱的总体特点,再重点描述两个典型褶皱。断层:总体特征,再重点描述逆冲断层,概括其组合形式;正断层组合;平移断层。岩浆岩:介绍岩体产出部位,规模,类型,与围岩的关系,与构造的关系。第四章 构造发展史:把全区构造事件列成一个序列。简述各构造阶段的构造活动特点,如构造运动

2、性质,构造作用方向,方式,强度以及岩体活动。第五章 结束语:简述综合作业的重要性、感受和认识,以及自己的收获。目录第一章 序言3第二章 地层3第三章 构造分析4第四章 地质构造演化史5第五章 结语6附件:1、金山镇地质图2、金山镇地区A-B剖面图3、金山镇地区构造纲要图第一章 序言金山镇地质剖面图和纲要图的绘制,是在前几次构造实习的基础上的综合实习,它要求我们比较全面地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我们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构造的几何形态、组合型式、形成机制和演化进程,探讨产生这些构造的作用力的方向、方式和性质。金山镇地质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没有等高线

3、,从河流的分布和流向判断,金山镇地区西高东低,河流两岸多是山峰。图区有3条较大的逆断层4条平滑断层4条正断层及7个向斜背斜,并且有一个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有一小块花岗岩和斑岩。在图的东南方向有条较大的河。第二章 地层地质图上出现地层的地质年代从D2至K2,中间缺失T1和侏罗纪J的一整套地层,地层走向基本为北东南西向,倾向随构造的变化而有不同。白垩统K1、K2和中泥盆统D2为砂岩,分别分布西北角和北部略偏东以及河北村正断层系一带;上泥盆统D3为页岩,集中分布于河北村正断层系一带;C1至T3均为灰岩广泛分布于金山镇地区。东北角陵庄出现岩浆岩,即斑岩和花岗岩。最老的地层D2出现在东南角河北村地区,最新

4、的岩层则出现在西北角(K1、K2)和北部略偏东(K2)两处,为水平岩层,这两处水平岩层和下面的倾斜岩层形成角度不整合。从地质界限的行迹以及地层产状可以看出T2与P2形成平行不整合。第三章 构造分析褶皱构造:1、河北村金山镇线性背斜褶皱:该褶皱分布于河北村至金山镇一带,核部为D2,翼部由D3、C1、C2、C3组成,两翼走向北东南西,倾角45度,中间低并向两边扬起,轴面竖直略向北西倾,枢纽倾伏,两翼夹角约110度。2、孤峰陵庄向斜褶皱组:由孤峰和陵庄两处向斜褶皱组成,核部均为T3,翼部由T2、P2组成,两翼走向北东南西,北西翼倾角80度,南东翼倾角40度,中间低并向两边扬起,由此可恢复原转折端形态

5、,即圆弧形态,轴面竖直略向北西倾,两翼夹角约60度。孤峰处呈现短轴褶皱状态。3、五里河、诸岭短轴倒转背斜褶皱组:两处短轴背斜的核部均为C1,翼部由C2、C3、P1组成,北西翼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北西,倾角45度;南东翼为倒转岩层,走向北东南西,倾角80度。中间低并向两边扬起,由此可恢复原转折端形态,即圆弧形态,轴面向北西倾,两翼夹角约35度。4、奇峰雨峰短轴背斜褶皱:核部均为C1,翼部由C2、C3组成,北西翼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北西,倾角45度;南东翼为倒转岩层;走向北东南西,倾角75度,但是由于此处的逆冲推覆构造导致南东翼被剥蚀得所剩无几。中间低并向两边扬起,由此可恢复原转折端形态为圆弧形态,轴

6、面倾向北西。5、李家背斜与向斜组:背斜核部C1向斜核部P1,翼部由C2C3组成,两翼走向北西南东,北西翼倾角60度,南东翼倾角45度,轴面略向北西倾,转折端成圆弧状。金山镇地区总体的组合形式为背向斜的组合,背向斜的交替出现,整个区域中所有褶皱的轴迹平行,是平行是排列褶皱,反映了垂直于褶皱延伸方向的挤压应力场。断裂构造1、河北村正断层系:五个正断层面的走向垂直于河北村褶皱的枢纽,延伸11.5千米。延枢纽方向从北东至南西向每个断层面的倾向依次为北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在第一二个断层面中间形成地垒,在第四五个断层面中间形成地垒,两地垒中间形成地堑。2、奇峰雨峰逆冲断层:位于奇峰和雨峰之东侧近山

7、脊处,断层走向北东南西,两端分别延粗图外,图内全长约18km,断层西倾向北西,倾角2030度。上盘(即下降盘)为组成奇峰和雨峰背斜的石炭系各统地层;下盘(即下降盘)为下二叠统和上石炭统。构成不完整向斜上升盘的石炭系各统岩层逆冲于下二叠统和上石炭统地层之上。地层断层约800km。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一致,为一纵向断层。断层中部为两个较晚期的横断层所错断。断层形成时代与同方向、同性质的桑园五里河逆冲断层相同,即中三叠世(T2)之后,早白垩世(K1)之前,两条断层构成叠瓦式。3、李家逆冲断层:层面走向北东南西,倾角30度,延伸约1.1万米。上盘为李家背斜与向斜组,下盘为奇峰雨峰短轴背斜褶皱。4、陵庄五

8、里河逆冲断层:层面走向北东南西,倾角20度,延伸约1.8万米。上盘为五里河、诸岭短轴倒转背斜褶皱组,下盘为孤峰陵庄向斜褶皱组,根据构造窗和飞来峰可判断该逆冲推覆构造的最小位移位为2.2千米。它是整个地区规模最大的断层。5、五里河与孤峰飞来峰:五里河低洼处只有800米高度,露出了陵庄五里河逆冲断层的下盘,看到下盘的底层P2,该处为构造窗;孤峰高处为1200米,由P2T2两部分组成,可以判断出是陵庄五里河逆冲断层的上盘被剥蚀后留下的,该处为飞来峰。6、雨峰、奇峰走滑断层系:在雨峰、奇峰附近各有一走滑断层(走向北东南西,延伸分别为1.52千米),分别为左行和右行走滑断层,使两端层面中间部分相对两边向

9、北西方向移动。岩浆侵入金山镇地区的岩浆岩主要由花岗岩和斑岩组成,位于东北角面积较小,其构造与岩体边界产状平行。花岗岩侵伏早期岩层,边界线被陵庄五里河逆冲断层切割,由此可以判断花岗岩的形成早于此处逆冲断层的形成,而花岗岩又覆盖于下盘的T3、T2、P2之上,说明花岗岩的形成晚于下盘褶皱的形成;斑岩覆盖与花岗岩之上,其边界线也被K2截断,说明斑岩的形成晚于花岗岩而早于K2。第四章 地质构造演化史构造层是由角度不整合所限定的地层序列,金山镇地区的地层可划分为两个构造层,即D2T2构造层和K1K2构造层,它们代表着不同的地质演化阶段。其中D2T2构造层由于T2与P2的平行不整合面所限定的地层系统和构造系

10、统,可再划分为两个亚构造层,即D2-P构造层与T2构造层。结合所学理论分析地质构造演化如下:1、D2P2构造层包括D2的白垩砂岩和大部分页岩和灰岩,D2的白垩砂岩应该是海洋或是湖泊相沉积,但由于金山镇处在中国地区,因而是中国陆相沉积的湖泊相,D3P2的页岩和灰岩是滨海沉积岩,由此可推知这一构造层形成于浅海沉积环境,可知这段时间地壳有轻微的抬升,幅度很小故而沉积过程稳定。2、T2与P2之间缺失地层T1形成平行不整合,推知T1时段内岩层没有继续接受沉积,地壳开始垄升,但还没有形成褶皱和断裂,只是一次大的造陆运动。3、在T2-T3时段内岩层继续接受沉积,仍形成灰岩,说明此过程也是在浅海沉积环境中。4、在T3-K1过程中,缺失J系,并形成角度不整合,可知在侏罗纪里发生了一次大的造山运动,产生了一系列的大的褶皱和断层,并有岩浆侵入,即花岗岩和斑岩。5、K1-K2之间又开始接受沉积,但沉积的范围不大,形成的砂岩是陆相沉积高地,滨海沉积环境。但在图北部略偏东的位置只沉积了K2而没有沉积K1,说明沉积时发生了海浸。第五章 结语通过本次综合地质作业,使我充分地认识到了地质学的美,领略了构造地质学的魅力,而且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也在这次作业中得到加强和巩固,也提高我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