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税收法律责任_第1页
论税收法律责任_第2页
论税收法律责任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税法是通过设定相关主体的权利义务来规制征纳双方的税收活动的,但如果法定的征纳义务 得不到履行,不仅国家税收无法保证,纳税人的权利也不能实现,公平有序的税收秩序就很 难建立。为了保证税法的有效实施,规范和监督税收征纳活动,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税 收 法律 责任就成为税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和必备要素, 这是法学作为一种责任之学所使然。 从 理论 上说,法律责任是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共同的一项要素,即无论是税收实体违 法行为还是税收程序违法行为,都应当承担法律责任。但在狭义上,我们一般将税收实体法 的要素界定为纳税义务(税收债务)成立的要件,同时实体税法的实施和实体纳税义务的履 行要通过税收征纳程

2、序活动来实现,因此,税收程序法上的法律责任要素不仅包括违反税收 程序法的法律责任,而且包括违反税收实体法的法律责任,即法律责任要素在税法上统一于 税收程序法要素中,这是税法 方法 论的要求。另外,税收法律责任在广义上包括征税主体 的法律责任和纳税主体的法律责任、 税收行政法律责任和税收刑事法律责任。 1 但在税收征 纳程序中,多是追究有关主体的行政责任,特别是我国追究刑事责任不适用行政程序,这使 得狭义上的税收法律责任要素中常常不包括税收刑事责任。不过需要强调指出的是,税收法 律责任不仅指纳税主体的法律责任,征税主体因违反税法时同样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特别是 在税收程序法律责任中,征税主体还成为

3、承担程序违法责任的主要对象。在追究税法主体的 法律责任时,必须明确其违法行为,只有税法主体实施了税收违法行为并予以正确认定时, 才能运用法定的处罚形式使其承担相应的责任。 一、税收违法行为 (一)税收违法 行为的含义和构成要件。 税收违法行为是税收法律关系主体违反税收法律规范、侵害了 为税法保护的税收关系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因此,税收违法行为包括下列含义和特征:一 是税收违法行为的主体是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它不仅包括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还包括其 他主体, 如征税委托主体、 征税协助主体、 税务代理人等, 即他们都具有税法主体的 “身份” 特征。二是税收违法行为必须是某种违反税收法律规范、侵害了

4、为税法保护的税收关系的行 为。即当事人必须实施了某种作为或不作为的行为,这种行为违反的法律规范是税法,这种 行为侵害了为税法所保护的税收关系 (是一种破坏税收秩序的危害 社会 的行为)。三是税收 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是承担税收法律责任。实施税收违法行为必须要承担某种不利的法律后 果,如追究违法主体的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四是税收违法行为包括税收行政违法行为(狭 义上) 和税收犯罪行为 (广义上)。 认定某一行为是否为税收违法行为, 关键看其是否具 备税收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按照处罚法定主义的要求,税收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与法律效 果应由法律具体规定。 但在理论上, 大多数学者主张狭义上的税收违法行为

5、应具备三个要件: 一是行为人具有相关的法定义务。税收违法行为实际上就是税法主体不履行法定的义务,因 此,行为人具有相关的税法义务是税收违法行为的前提。 例如征税主体具有依法征税的职责, 纳税主体有依法足额及时缴纳税款的义务,没有这些职责和义务,就无所谓失职或违法。二 是行为人有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行为。即行为人没有按照税法的要求来实际履行其法定义务, 包括实施了税法禁止的作为行为或怠于履行法定的义务。例如日本、德国、 台湾 地区和我 国均规定, 认定偷税行为不仅要有 “伪装及其他的不当行为” 、而且必须造成不缴、 少缴税款 或谋取不合理的税收优惠等结果为条件。三是行为人主观上一般要有过错。关于行政

6、违法行 为在构成上是否需要以主观过错为要件,在理论和实践上是有分歧的。我国行政法上比较有 代表性的观点是主张行政违法行为适用客观违法原则作为归责原则,即只要行为人客观上违 反了行政法律规范, 就构成行政违法, 而不必再过问主观是否有过错。 2 我国台湾地区以前 在实务上曾规定行政罚不以故意或过失为责任要件, 但 1980 年的司法解释改采过失责任主义, 认为:“人民违反法律上之义务而应受行政罚之行为, 法律无特别规定时, 虽不以出于故意为 必要,仍需以过失为其责任要件。但应受行政罚之行为,仅须违反禁止规定或作为义务,而 不以发生损害或危险为其要件者,推定为有过失,于行为人不能举证证明自己无过失

7、时,即 应受处罚。” 3 本文认为是否以主观过错为要件反映了立法者在维护行政效率与人民权利二种价值上的权衡。 实际上这两种价值并非绝对对立, 而是可调和与平衡, “折衷说” 不失为一 种平衡的方法, 即对法律明确规定需具备故意或过失要件的 (如偷税、 骗税等),应以过错责 任为要件,以满足保障人民权利的要求;另一方面,对违反税法义务而不以发生损害或危险 为其要件的, 采取“过失推定主义” ,允许当事人举证其无过失而免责, 以兼顾征税效率。 4 关于税收犯罪行为的构成,在我国是由刑法统一规定,其构成要件与一般的犯罪行为一样, 都必须具备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和犯罪客体四个要件。在其

8、他国家,有 关税收的犯罪多是由税法特别规定的,其与刑法的关系是特别法与普通法的关系,即除非税 法对税收犯罪另有规定,刑法总则的规定适用于违反税法的犯罪行为。在日本,二战前理论 上认为税收处罚应视为因债务不履行而承担的损害赔偿,对税收犯罪的处罚实行财产刑主义 和定额刑主义,刑法总则的规定对税收犯罪几乎不适用。但二战后,日本已改采用 目前 的 刑法总则的规定也一般地适用于税收犯罪。因此,对税收犯罪的处罚,仅以行为人主观上有 故意为限,对过失犯罪,只在法律有规定时才予以处罚。 (二)税收违法行为的分类。 ( 1 )征税主体的违法行为和纳税主体的违法行为。 这是根据实施税收违法行为的主体的类型 所作的

9、分类。征税主体的违法又叫税收行政违法,即征税机关和其他行使征税权的组织实施 的违法征税行为。 由于征税主体是代表国家行使征税权, 并且征税主体还负有多方面的职能, 在强调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以及强化税收行政的权威和效率的理念下,长期以来 我国有关征税主体的法定义务及其实施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的规定不够,这不符合依法治税 和保护纳税人权益的要求。我国新税收征管法在这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加大了对征税主体违 法行为的制裁力度, 这对于规范和监督征税行为将起到重要作用。5 因此, 将制裁征税机关的违反税法行为纳入税收制裁制度论的 研究 范围,是建立统一完善的税收法律责任制度不 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征

10、税主体的税收违法行为又可根据违法行为的具体 内容 分为:征税越 权、征税滥用职权、 征税不作为、 事实与证据上的错误、 适法错误、 程序违法、 征税侵权等。 纳税主体的税收违法行为是纳税人和其他纳税主体实施的不履行法定的税法义务,侵害国家 税收管理秩序的行为,这一直是各国税收法律责任制度的中心内容。纳税主体的违法行为根 据其是否与应纳税额的确定与征收直接相关,可分为违反税款征收制度的行为和违反税收管 理制度的行为两类。违反税款征收制度的行为是指纳税主体违反税款申报缴纳义务,直接侵 害国家税收债权的行为,如偷税、骗税、逃税、欠税、抗税等。这种违法行为在日本包括征 收附带税的各种违法行为(又叫脱税

11、行为) ,如滞纳税行为、过少申报行为、不申报行为、不 交纳行为、各种以隐蔽和伪装手段的逃避纳税行为等,但征收利息税的延期纳税行为不属于 税收违法行为。 我国台湾地区把对这种侵害税捐秩序行为的处罚称为 “漏税罚”。违反税收管 理制度的行为是指纳税主体违反有关税务登记、账薄凭证管理、发票管理、接受调查等税法 规定的协力义务,妨碍了国家税收确定权和征收权的正常行使,通常不以直接发生应纳税款 的减少为结果要件的行为,如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未依法设置或保管账薄、未按期办 理纳税申报等。这种违法行为在日本叫税收危害行为,我国台湾地区把对这种侵害税捐秩序 行为的处罚称为“行为罚” 。 ( 2)税收实体违

12、法行为和税收程序违法行为。这是根据税 收违法行为的性质所作的分类。税收实体违法行为又称为实质上的税收违法行为,是征纳主 体违反税法规定的实体权利义务的行为,对征税主体来说,主要是违法多征、少征或越权开 征、停征税收;对纳税主体来说,主要是实施各种逃避纳税义务的行为。税收程序违法行为 又称为形式上的税收违法行为,是指征纳主体违反法定的税收程序,即违反了法定的征纳税 行为必须遵循的方式、 步骤、时限和顺序的行为。 法定的税收程序不仅是税收征纳活动 科学 、 高效进行的重要保证, 而且对规范和监督征税权合法行使, 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有重要意义。 因此,加大对程序违法行为的制裁力度,是税收法律责任制度

13、的重要内容。税收程序违法行 为从主体上讲,既可以是征税主体也可以是纳税主体,但主要是征税主体,因为税法上有关 程序性义务的规定主要是为征税主体设定的。税收程序违法的对象是法定的税收程序,即法律、法规、规章中有关税收程序的规定,此外还包括税收程序法的基本原则。税收程序违法 行为的样态在内容上主要包括说明理由程序违法、听取陈述及申辩程序违法、税收信息公开 程序违法、回避程序违法、告知程序违法、时效程序违法等;税收程序违法行为的样态在税 收程序的过程上主要包括管辖程序违法、委托程序违法、受理程序违法、检查程序违法、协 作程序违法、决定程序违法、执行程序违法等。 6( 3)抽象税收行为违法和具体税收行

14、为违法。这是根据税收违法行为的对象所作的分类。抽象税收行为违法是指有关机关制定 税收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活动违法,包括主体违法、形式和程序违法、目的违法、内 容违法等。例如税收征收管理法第 84 条规定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 收的开征、停征或者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及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的 行为,即属于抽象税收行为违法。为了贯彻税收法定原则,保护国家的税收利益和纳税人的 权益,维护税收秩序,规范税收抽象行为、依法制裁抽象税收行为违法十分必要。具体税收 行为违法是指税法主体在进行各种具体的征纳税活动时的行为违法,这是税收违法行为的最 常见、最主要的类型。( 4

15、)内部税收行为违法和外部税收行为违法。这是根据税收违法行为的范围及其与纳税主体的关系所作的分类。内部税收行为违法是指征税主体内部的税收 行为违法, 它一般不直接涉及纳税主体, 如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 76 条规定的税务机关违反 规定擅自改变税收征收管理范围和税款入库预算级次的行为。外部税收行为违法是指征纳主 体之间的行为违法,它直接涉及到相对方的权益,是主要的税收违法行为。( 5)一般税收违法行为和税收犯罪行为。这是根据税收违法行为的程度和性质所作的分类。一般税收违 法行为是违反税收法律规范、尚不构成犯罪的行为,这是狭义上的税收违法行为,其承担的 法律责任形式为行政责任。税收犯罪行为是违反税收法

16、律规范、触犯刑律的严重税收违法行 为,其承担的法律责任为刑事责任。我国刑法在分则的第三章第六节专门规定了危害税 收征管罪,包括偷税罪、抗税罪、逃避追缴欠税罪、骗取出口退税罪以及各种危害发票的犯 罪,在其他章节还规定了征税人员的职务犯罪。 此外,税收违法行为还可分为不作税收 违法行为和作为税收违法行为、单一税收违法行为和共同税收违法行为、单方税收违法行为 和双方税收违法行为等。 二、税收法律责任 任何主体实施了税收违法行为都必须承 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否则税法义务就得不到履行,税收法治就无法建立。税收法律责任就是 指税法主体因违反税法义务,而由专门的国家机关依法追究或由其主动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 后

17、果。承担税收法律责任一般要具备下列构成要件: 一是行为人的行为已构成税收违法行为; 二是行为人有责任能力;三是行为人的主观过错程度;四是违法行为的情节与后果。由于违 法行为的主体不同,违法行为的性质不同,对社会的 影响 ,以及责任能力等各不相同,因 此在责任的追究机关和程序、承担责任的方式或处罚的形式上也会有所区别。 (一)征 税主体的法律责任。 征税主体行使征税权力时违反法定的职责和义务,应承担相应的法 律责任。征税主体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是行政责任,在我国可以由权力机关、行政机关、法 院等来追究征税主体的法律责任。征税主体包括作为组织体的征税机关和作为 自然 人的征 税人员,他们在税收法律关

18、系中的地位是不同的,其承担责任的能力和方式也应有所区别, 如行政处分只能由征税人员承担。在我国,征税机关承担法律责任的形式主要有:宣告违法 的征税行为无效或予以撤销;纠正不当的征税行为;补正违法的征税行为;重新作出征税行 为;赔偿因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征税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所造成的损害;履行职责;返还权益; 恢复原状;赔礼道歉、承认错误;恢复名誉、消除影响;通报批评等。征税人员承担法律责 任的形式主要有:通报批评、追偿损失、行政处分。行政处分是征税人员承担税收法律责任 的主要方式,它是由任免机关或行政监察机关依据行政监察法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和税法等的有关规定,对违法失职的征税人员给予的惩戒措施

19、,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 降级、撤职、开除等六种。追偿损失是征税机关承担行政赔偿责任后,依法向有故意或重大 过失的征税人员追偿已赔偿款项的部分或全部。 (二)纳税主体的法律责任。 由于 税收的非对待给付性,纳税主体实施税收违法行为具有直接的动力,因此,制裁纳税主体的 税收违法行为就成为税法的一项重要任务。从各国的规定看,制裁纳税主体税收违法行为的 主要措施是给予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在部分国家这两种处罚在适用对象、追究机关和适用 程序上是有明显界线的,即刑事处罚是由司法机关遵照诉讼程序对税收犯罪行为适用的。但 多数国家,对一般的税收违法行为主要是适用行政处罚这种制裁形式。 从纳税主体的角度看,

20、 行政处罚(主要是罚款)是其承担法律责任的主要形式;从征税主体的角度看,行政处罚是 其代表国家进行税收管理、履行征税职能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即它是一种对纳税主体科以 惩戒性义务的征税行为。 德国税收通则第 377 条第 1 款规定:“税务违法行为(关税税务 违法行为)是指依据税法可处以罚款的违法行为。 ”因此,德国税收处罚的种类主要是罚款, 在法律规定的情形下可以采取没收、充公的附加措施。我国台湾地区税收行政处罚的种类主 要也是罚款(称罚锾),此外还包括停业处分等。 在追究纳税主体违法行为法律责任的制度中, 日本的做法非常有特色。纳税主体有不申报或申报不足的行为,用加算税的方式对其进行制 裁;

21、纳税主体不在法定纳税期限届满前完税的,对其课征滞纳税;对违反税法有关间接税规 定的,对其实施通告处分;对以逃税等方式违反税法的,以刑罚对其进行制裁;对不按规定 提交纳税申报资料的, 适用免予特惠措施方式予以制裁等。 其中,滞纳税、 加算税和利息税、 过怠税等附带债务被统称为附带税, 7 与本税一起征收, 并且构成其征收额 计算 基础的税 额所属的税目列入国税。日本的加算税是以稳定和 发展 申报纳税制度及征收纳税制度为目 的,在申报义务和征收交纳义务未适当履行之时所课征的附带税,它由过少申报加算税、未 申报加算税、 不交纳加算税以及重加算税四种组成, 是对轻微税收违法行为处罚的主要形式, 相当于

22、我国的行政处罚。日本的通告处分是对间接国税犯罪案件适用的,并且在该犯罪行为 较轻微即应处以罚金或罚款时,先于刑事程序进行处罚的一种行政处分。它是由国税局长或 税务署长根据其调查结果,在可以认定为犯罪时,应向犯罪人说明理由,并通知其向指定的 场所交纳相当于罚金或罚款的金额等。在性质上,通告处分是由不经过法院作公正判断而由 行政权科以实质上相当于刑罚的负担, 我们不妨称之为 “准刑罚”。但当事人对通告处分不是 必须履行,当其不履行通告处分时,征税机关必须实施起诉程序,犯罪案件便按刑事诉讼程 序办理。 通告处分由征税机关适用 国税犯则取缔法 规定的简易程序, 节省了时间和开支, 对当事人和国家都十分

23、有利, 对于处理反复、 大量发生的轻微税收犯罪案件起到了积极作用。8 我国追究纳税主体税收违法行为应承担的行政法律责任的主要形式是行政处罚, 它是 由征税机关依据行政程序,对纳税主体的违反税收法律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依法予以 惩戒的一种税收行政行为。 纳税主体承担行政责任的其他形式有责令限期改正、 加收滞纳金、 返还原物等。我国行政处罚法规定的处罚种类有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 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 税收征收管 理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的种类有罚款;停止办理出口退税;没收违法所得;收缴发票或者停 止发售发票等。这些处罚形式,是从人身、财

24、产、行为能力、名誉等方面对纳税主体进行惩 戒,以达到制裁、 教育 和保护的目的。由于税法与财产权联系紧密,因此, 经济 性的处 罚形式在税收法律责任中被运用得最广泛。经济性的处罚形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补偿性责 任,纳税主体在承担法律责任时,必须交清未交的税款,并承担加收滞纳金的附带性的赔偿 责任。我国滞纳金的比率为按日加收滞纳税款的万分之五,相当于年息 18.25 ,可见其主 要性质为补偿性, 兼具适当的处罚性质。 9 另一种是惩罚性责任, 主要是罚款 (在承担刑事 责任中的经济性惩罚主要为罚金) 。在罚款的数额规定上, 我国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 日本的 滞纳税为未纳税额按年 14.6 的比率

25、计算,加算税按不缴或少缴税额的5、 10课征。即使是对使用隐蔽和伪装手段不履行纳税义务而征收的重加算税,加算税也只按计算基础税额 的 30、 35征收,其制裁成份是比较小的。德国在对税收违法行为给予罚款时,一般规定 处多少绝对货币数额以下或者多大幅度的绝对货币数额的罚款(处罚税收犯罪行为的罚金也 同此),从而使得罚款有一个最高限或最低限。 我国(包括台湾地区) 对税收违法行为处以罚 款时,一般区分是直接侵害税款征收的行为还是妨碍税收管理的行为而在罚款的规定上不同。10 对前者,因其不直接侵害税收债权,也不便计算对缴纳税款的影响程度,故采取与其他 国家相同的方式,规定罚款绝对数的区间;对偷逃骗税

26、等直接侵害税收债权的行为,一般规 定按不缴或少缴税款的一定倍数给予罚款,其幅度多为不缴或少缴税款的50 5 倍。相比而下,我国罚款有两个特点:一是处罚比较严重。这不仅表现与制裁程度较小的日本附带税 处罚形式,而且由于实行相对幅度的罚款,当不缴或少缴税款数额大时,最高比率为5 倍的罚款在绝对货币数额上是非常高的,这无疑使我国的税收制裁带有“重罚”或“重刑”的色 彩(我国对税收犯罪处以罚金也采取同样的形式) ,在实际的税收执法中也很难实行。 二是自 由裁量程度较大。 50 5 倍的比率已有较大的变动幅度,如果再按不缴或少缴税款为基数 换算成实际的罚款数额,其处罚幅度在绝对量上将更大,这给征税机关的执法以很大的自由 裁量空间,处罚的随意性太大,违背了税收程序的比例原则,不利于公正执法。应借鉴其他 国家的做法, 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税收处罚制度。(三) 税收程序违法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