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扬州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检测生物模拟试卷汇总_第1页
2017年扬州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检测生物模拟试卷汇总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2017年扬州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检测生物模拟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 3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7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 意、 。1.2.3.4.5.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所含元素的叙述,错误A. 血红蛋白中含有铁元素C. 脱氧核糖中含有磷元素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 .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的生物大分子B.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C .淀粉、糖原、纤维素和核糖都是生物大分子D. 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碳骨架下列有关原核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 .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B. 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或 RNAC. 细菌细

2、胞中仅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D. 蓝藻可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生物右图是高等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分别是叶绿体和液泡,在植物细胞中均有B. 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但功能有差异C. 是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中心D. 图中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有某兴趣小组为探究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材料,选取了如下细胞:蚕豆叶的表皮细胞 植物的根毛细胞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是B. ATP 中含有氮元素D.甲状腺激素中含有碘元素用盐酸解离的洋葱根尖细胞 根尖分生区细胞。其中能发生质璧分离的一组是()A.B.C.D.下列哪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最能体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A .氧气进入肌细胞B.钾离

3、子出神经细胞C .胰岛素出胰岛 B 细胞D .葡萄糖分子进入红细胞现有三支试管、,先向号、号试管内分别加入2mL 可溶性淀粉溶液,号试管内加入 2mL 蔗糖溶液,再按下图所示步骤操作。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6.7.向)23A 号试管和号试管对照,说明酶具有专一性B 号试管和号试管对照,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C 该实验可用斐林试剂或碘液检测实验现象D 若用斐林试剂检测,号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8.下列有关生命科学发展史的叙述,正确的是()A 施莱登和施旺首次发现细胞并提出了细胞学说B鲁宾和卡门证明了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C 温特提取出胚芽鞘中的生长素并鉴定其为吲哚乙酸D 格里菲思和艾弗里先后进行了

4、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9.图是H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转移的途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产生的H可在中将五碳化合物还原B. H经转移到水中,其过程需 CO 参与C.能形成 ATP 的过程有D.晴天时小麦过程比在阴雨天时旺盛10. 下列有关种子或食物储存的说法,正确的是A 晾晒后的种子贮存时不进行细胞呼吸B.真空包装熟牛肉抑制了微生物的有氧呼吸C 水果保鲜需要采用低氧、低温和干燥的方法D 食品包装上“胀袋勿食”与微生物的乳酸发酵有关11. 右图为细胞周期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时期 5 主要完成 DNA 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B.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主要差异在时期1 和 4C .观察染色体形态

5、的最佳时期是 2D .染色单体出现的时期是 5,消失的时期是 412.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错误A .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分化,细胞种类增多B .衰老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细胞代谢速率减慢C.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有利于个体生长发育D .细胞癌变是抑癌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导致细胞无限增殖13. 下列有关“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 .研磨时加入碳酸钙可防止色素被破坏B.滤纸条最下端色素带呈黄绿色C .常用无水乙醇分离滤液中的色素的是()4D .加入二氧化硅有利于充分研磨514右图为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图解。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6、:)A .两个亲本都是纯合子IB.高茎对矮茎为显性IC .亲本中高茎豌豆作父本或母本实验结果不同D . F2中既有高茎也有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15. 豌豆种子黄色(Y 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R 对皱粒(r )为显性。本与黄色皱粒亲本杂交,后代中黄色圆粒和黄色皱粒的数目分别是82 和 80,据此可推知亲本的基因型是A . yyRr X YYrrB . yyRrX YyRr C. YYRrX YYRRD . yyRRX YYrr16.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下列有关单倍体育种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A .选择合适的亲本进行杂交B.用紫外线照射萌发的幼苗C .用杂交后代的花粉粒进行离体培

7、养D .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幼苗17. 下列有关“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 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A .都设法将 DNA 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它们在遗传中的作用B.都用同位素示踪法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C .都能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D .都选用了结构简单、繁殖快的生物作实验材料18.下列关于双链 DNA 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 . DNA 分子中磷酸和含氮碱基交替排列构成基本骨架B.不同 DNA 分子中(A+G / (T+C)的值不同C . DNA 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核糖核苷酸链盘旋而成D .若一条链的 A: T: G C=1: 2:

8、3: 4,则另一条链相应碱基比为 2: 1: 4: 319.某基因中的一条 DNAS在复制时一个碱基由 G变为A,该基因复制三次后发生突变的基 因占基因总数的A . 100%B. 50%C. 25%20. 下列关于“中心法则”的叙述,错误.的是A .通过过程可以完成基因的表达B.过程也能发生在正常人体细胞中高茎x矮茎高茎高茎:矮茎3 : 1若绿色圆粒亲D. 12.5%6C .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D .以上过程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21. 下列关于基因与染色体、性状、遗传信息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7A .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 非等位基因只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C .基因与性状并非都是

9、一对一的线性关系D .遗传信息蕴藏在基因的碱基对排列顺序中2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二倍体B.单倍体就是体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C .猫叫综合征和先天性愚型都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D .人类基因组计划要测定人类一个染色体组中全部DNA 勺碱基序列23.从某果蝇种群中随机抽取 250 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 AA Aa、aa 的个体分别是 80 只、150 只、20 只。该果蝇种群中,A 与 a 的基因频率分别是()A.65% 35% B. 62% 38% C.95% 5%D. 40% 60%24.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A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

10、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B. 进化是生物为了适应环境而定向变异的结果C .自然选择可引起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 .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25.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 错误的是()A .血浆中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盐离子含量无关B .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C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网络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D .内环境稳态有利于细胞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26. 图示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 I 代表整个大圆,U 包含 W示关系的是()A .I 体液 U细胞外液 川细胞内液 W 组织液B.I突触 U 突触前膜川突触后膜W突触间隙C .I免疫

11、细胞 U 淋巴细胞 川吞噬细胞 IV T 细胞D .I免疫 U 特异性免疫川非特异性免疫V细胞免疫27.关于人体生命活动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饮水不足时,下丘脑抗利尿激素产生量会增加8B.促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是甲状腺和垂体C .胰岛素主要通过催化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使血糖含量降低D .饮食中缺碘时,血浆中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降低928下图表示机体通过免疫反应清除抗原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的免疫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B B 细胞和 T 细胞都来自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C 抗体能够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抗原一抗体复合物D 效应 T 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导致靶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免疫29 下

12、列有关人类神经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反射弧中,兴奋始终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B 未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C .突触只允许兴奋由树突末端传递到另一神经元的轴突或细胞体D .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可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30.下图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的向光性实验,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31.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4D 涂抹子房,得到的无子番茄果实平均质量见下表。2,4 D 浓度(mg/L)05101520253035无子番茄平均质量(g/个)013.526.246.553.653.743.030.2据表得出的正确

13、结论是(A . 2,4 D 浓度超过 25 mg/L 时,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B. 2,4 D 与生长素的作用特性相同A .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C .生长但不弯曲的是B .生长且向光弯曲的是D .生长且向左弯曲的是2,10C .无子番茄平均质量随着 2, 4-D 浓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D . 2,4 D 促进无子番茄发育的最适浓度范围为 2025 mg/L1133下图表示某种兔迁入新的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第 3 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捉50 只全部标记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共捕获未标志的60 只,标志的20 只。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 K 值约

14、为()A . 150 只B . 300 只厂厂 时觥罷C. 200 只D. 400 只34.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下列选项中,与物理信息相关的是()A .警犬嗅寻毒品B .孔雀开屏C .蝙蝠捕食D .花香引蝶35.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种群、生态系统三个层次B.大自然中生物的观赏价值属于间接价值C .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措施属于就地保护D .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反对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5 小题,共 30 分。36.(6 分)图 1 表示某植物细胞的部分细胞结构和相关代谢情况, af 指的是 Q 或 C

15、Q 图 2 表示在适宜的条件下,环境中的 CO 浓度与 CO 吸收量之间的关系曲线,M 点是能够进行光 合作用的CO 最低浓度。据图回答下列问题:32左下图是世界人口数量从公元纪年开始到组成特点是右下图中的2000 年的变化曲线,在 AB 段世界人口的年龄()12(1) 图 1 中乙结构的名称是 _图 2 中 B 点之前,该植物细胞中 ATP 的合成场所有_。(2) 题中“适宜的条件”主要是指 _。(至少答两点)13(3)_ 图 1 中的 b 物质 (填“能”或“不能”)表示葡萄糖。(4) 当 CO 浓度分别为图 2 中 C 和 N 时,分别对应图 1 中_和_ 。(从 af 中选择)37.(

16、6 分)某同学为了研究植物细胞中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活性,进行了如下实验。1取 5g 新鲜萬笋叶片剪碎放入研钵,加入少量石英砂进行快速充分研磨。2向研磨液中加入 50mL 蒸馏水并搅拌,再用纱布过滤,得到酶提取液。3将萬笋的酶提取液分别用 pH 为 410 的 7 种缓冲液稀释 2 倍,低温保存。4用注射器吸取 5mL 3%勺过氧化氢,将注射器中的气体排出,然后吸入 5mL 酶提取液,将针 口处密封。5室温下记录实验数据。另取新鲜的菠菜、请回答问题:(1)_该实验的自变量为。(2)_酶起催化作用的实质是。(3)_步骤中,稀释酶提取液降低反应体系中酶浓度的目的是 _。稀释的提取液放在低温下保存,为什

17、么不放在咼温下保存 _O(4)_据图分析,相同 pH 条件下 田胞中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如要测得菠菜细胞中过氧化氢酶的最适 pH,下一步的具体做法是 _O38.(6 分)某动物的基因型为 AaBb 下图甲表示该动物产生的一个精细胞中有关基因在染 色体上的分布,乙和丙是该生物体内的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回答:白菜叶片重复上述操作步骤。实验结果如下图14(1)_乙细胞处于_ 期,移向同一极的基因有。(2)_丙细胞的名称是 _ 细胞中染色体数和 DNA 分子数之比为_O乙丙15(3)与图甲精细胞同时产生的精细胞还有 _ ,基因型分别是 _。39.(6 分)下图为某种遗传病患者的家族遗传系谱图(相关基因

18、用B、b 表示)。(1) 该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_ 染色体上,为 _ 性遗传病,2 号个体的基因型为_ 。(2)若 4 号个体不携带该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7 号个体与一正常男性婚配,生育出患病男孩的概率是_。(3) 若 4 号个体携带该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已知该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900,8 号个体与一正常女性婚配,后代患病概率是 _。(4) 测定该遗传病的有关基因,发现正常人与患者的相应部分碱基序列如下:正常人:TCAAGCAGCGGAAA患 者:TCAAGCAACGGAAA据此判断,是碱基对的 _ 导致基因结构改变,产生了致病基因。40.(6 分)如图 A 为碳循环示意图,图 B 为食物网。请据图回答:(1)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主要是以 _ 式进行循环。(2) 图 A 中、代表的生理过程分别是 _ 、_(3)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 B 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