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教学设计及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_第1页
《渔歌子》教学设计及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_第2页
《渔歌子》教学设计及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_第3页
《渔歌子》教学设计及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_第4页
《渔歌子》教学设计及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渔歌子教学设计及反思设计理念:1、把握词眼“不须归”,以不同层次的读贯穿课堂,努力营造一个诗意的课堂。2、通过品味词的语言,还原、 丰富词的画面,理解古诗词“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写作特色。3、理解诗词与扩大阅读量相合,采用一篇带多篇的做法,提高课堂实效。如:通过对比诵读张松龄的词,加深体会这首词的写作特色和词人抒发的感情。教学目标:1、认识词中的生字,并会写3 个生字。2、理解渔歌子的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拓展相关诗词进行对比教学,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能力,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习惯。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并描述词中描写的情景。教学难点:体会“青箬笠,绿蓑衣

2、,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所表现出来的词人所追求的生活情趣。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诵读这首词,查阅有关词人的资料,复习有关词的知识。2、制作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活动:说关于颜色和景物的词语)一、话题引入。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欣赏唐朝词人张志和最出名的一首词。说到词,我们开学的时候才学过一首,它是?(忆江南 ) (请生背诵)2、咱们今天要学的这首词,词牌名就叫做(师板题,生齐读,指导“子”的读法)3、像忆江南一样,这个词牌也是这首词的题目,能表示词的内容,那么,根据这题目,你猜一猜这首词大概写了什么内容?(师相机介绍:“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就是垂钓者、打

3、鱼人唱的歌。)二、初读,读通顺。1、 张志和是怎样向我们描绘他的垂钓生活的呢?请大家翻开书本 110 页,仔细地把这首词读上两遍,注意词当中的生字,把词念得字正腔圆,自由地读吧!(生自由读)2、读得很专心、很投入!现在,谁来展示读一下?其他同学注意听 , 听他有没有把生字都念准了。3 读得真不错,你能带大家读读词语吗?(出示生字:西塞山鳜鱼箬笠白鹭)(指名读,师小结指导生字: “塞”、 “蓑”、 “箬的读音,重点指导“鹭”字的书写,让学生写在书上)4、谁再来读一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词句的中间,她是怎么停顿的读得是不是有板有眼。5、有味道!你有没有注意到他在“西塞山前白鹭飞”哪个地方停顿了一下?

4、你还有没有注意到他在“桃花流水鳜鱼肥”的哪个地方停顿了一下?你们都听出来了,这就叫读得有板有眼。来!我们一起读!怎么读呢?请看,每行词的前半部分你们读,后半部分我来读。(出示课件,师生合作朗读完词,)6、好!味道出来了。我们再读一次,现在,前后顺序调换一下,我读前半部分,你们读后半部分。(师生再次合作朗读全词)7、 味道更浓了!我们连起来读,我读题目和作者,你们读词,注意那个节奏,那个味道。(生齐读诗歌)三、品味词中画,体会词的意境。1、 师加动作重复读最后一句,设问: “不须归”是什么意思?(板书)?(指名说)2、都下雨了,为什么还不愿回家呢?(指名说,2-3个)3、哦,你还从这首词中读出了

5、美景,你真会读书!是的,张志和不仅是著名的词人,也是有名的大画家,他常常把画画的技巧融入到写词中。他的好朋友大书法家颜真卿曾经这样夸他,说他写的词词中有画,画中有词。他写的词就像一幅画,里面藏着很多的景物,很多的色彩。读一读,看看他为我们描画了哪些景物?拿上笔,做个记号。可以默读,也可以小声地读。4、那么,通过刚才的朗读,你发现了哪些景物?(指名说,师板画)5、这幅迷人的画卷,色彩也是那么鲜艳,再去读读词,你看到了那些绚丽的色彩了吗?6、 填空: 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这山、这水、 这白鹭、 这桃花,你想填上什么呢?()西塞山()桃花()箬笠和蓑衣流水()鳜鱼()白鹭()()斜风()细雨7

6、、谁能把这首词中省略的词句补充出来,说说这首词的意思吗?8、短短的27 个字,就让我们读出了这么多景物,这么丰富的色彩,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西塞山走进那个让张志和流连忘返的白鹭谷吧!( 配乐寂静山林)能说说你此时的感受吗?9、这美不胜收的湖光山色,就汇成了渔歌子里这样的句子(出示句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你能用朗读为我们展示这份美吗?先自个练练10 、同学们,这仅仅是一幅展现在我们眼前的静止不动的画吗?11、这让你感到是一幅动的画,来,闭上眼睛,让我们静静地走进这幅迷人的画卷,想象此刻的你, 正漫步在西塞山下, 或是徜徉于流水两岸,(播放音乐,课件:流水声、鸟鸣声、蛙鸣)12、

7、远处,连绵起伏的山云雾缭绕,一群白鹭扑腾着翅膀,飞向青天;近处,桃花盛开了,柔和的春风中,花瓣带着晶莹的水珠飘落水中(诵读整首词。)13、来,男孩子们,读出白鹭高飞,鳜鱼欢腾!女孩子们,读出桃花芬芳,流水依依14、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一定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什么。请大家用上“我喜欢这() ,你看”写一写?(师小结:真是如诗如画呀。真是如诗如画呀。此情此景,让我们情不自禁想诵一曲渔歌子,读!)四、品悟词眼,感悟词人心境(一)品读词句,体验意境之美1、孩子们,你们看,这桃花,这流水,不就是细雨桃花水,轻鸥逆浪飞吗?来,咱们对读,你读画面,我读诗句。生:细雨桃花水,轻鸥逆浪飞。师:桃花流水鳜鱼肥。

8、(男女生对读。) 师: 这斜风, 不就是“吹面不寒杨柳风吗。 ”?2、生:吹面不寒杨柳风,风里带着些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花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师:这正是“斜风细雨不须归”啊!(男生读画面,女声读诗句)。师: 这细雨, 也正是生: 雨丝细细的,像牛毛、 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大地全笼着一层轻纱。师:此景此情,情不自禁想吟一曲渔歌子。生:西塞山前白鹭飞3、师:我们似乎忘了什么?是画中的人。青箬笠,绿蓑衣,只留给我们一个背影,此时,你一定看到了他的神情了,是怎样的?师:啊,青箬笠,绿蓑衣里藏着是一份悠闲和自在。虽然湖面上吹着乍暖还寒的风,还下着斜斜的雨,他依然写道青若笠, 绿

9、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他依然写道青若笠, 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二)解读词眼,体会“不须归”的情怀1、师 : 这么美的景色, 你们想回去吗2、师: 你们真是张志和的知音, 张志和自封为烟波钓徒, 他最喜欢这样垂钓的生活. 于是他非常有感情地写下了渔歌子. 可是 ,他的哥哥叫张松龄, 很担心他在外留连忘返, 惹出麻烦. 于是写了一首和答弟志和于赋歌( 课件出示), 这首词也是采用渔歌子的词牌写的. 好 , 你来读 . “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哥哥这首词写什么?你怎么知道的?3、师:这样吧,我当哥哥,你们就是张志和。咱们来一次作诗和诗吧。师:乐是风

10、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若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师:狂风浪起且须还。生:斜风细雨不须归。师:且须还哪!生:不须归呀!师:弟弟啊,为何不归?4、是啊,这么美的风景,怎么舍得回来呢?我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张志和喜欢垂钓,但是,他钓鱼却与众不同鱼钩上从来不设诱饵!5. 说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么?6读诗歌,光想象还不够,如果我们了解词人的生平,会有更多的发现,你了解张志和吗?(生介绍后师补充)张志和,初名龟龄,唐代著名词人和诗人,十六岁时“游大学”,以“明经”耀第,向唐肃宗献策,深受赏识和重用,又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贬官。

11、但他并没有去上任,而是托词亲丧回到了老家,并且从此以后不再作官,长期过着隐逸的生活,悠然徜佯于太湖一带的山水之间。因常以扁舟垂钓,超然不在尘世中,唐肃宗曾派人寻找与他,但是都没有找到。7、你觉得他钓着些什么了?8. 也正是有这样宁静的心态,闲适的心境,眼睛中才有美丽的景色,这首词才能成为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词句。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首词还流传到日本,当时日本天皇、皇亲国戚、学者名流争相效仿渔歌子,从此,日本一些喜爱中国诗歌的人开始学填词,可以说, 这首词宛如架加中日之间的一座桥梁,齐读。五、多种形式诵读,演绎心中的渔歌子1、师:听,在这美丽的景象中,诗人一边垂钓,一边还吟唱着歌呢!孩子们,让我

12、们一起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也来当一回诗人,吟诵吟诵吧!(生吟诵渔歌子)2、这么美的词,你也一定想把他记在心中,就试着背背吧!(同桌互背)3、 此时, 你们就是张志和,你是多么希望能远离世俗的争斗,在这和谐的大自然中自在地生活- 齐读4、此时,你们就是张志和,你是多么希望人们能远离纷争,远离战乱,永远幸福安宁地生活指名读5、此时,你们就是张志和,你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的一片向往,都化在了渔歌子的字里行间齐读6、同学们可能干,我们一起走进了诗人的心中,精妙的古诗词留给了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你们知道吗,古代的词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歌词,不但可以吟诵,还可以唱呢!让我们在渔歌子的歌声中再一次倾听诗人

13、的心声吧!六、总结全词,布置作业回去把这首词乡改编成一个故事,写下来。教学反思:渔歌子是唐朝词人张志和的一首词。这首词描绘了江南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 天空白鹭,两岸桃花,青笠绿蓑,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 1 、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2、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感悟,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词中的意趣。渔翁是中国艺术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人物形象,他们以山为伴,与水为邻,淡泊的情怀、超逸的品格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这样的境界令人神往。引导学生体会词的意境

14、和诗人的内心情感世界是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三种层次的朗读品赏佳句,体味情感,进入情境。“读通”时让学生字正腔圆地读;“读懂”时要学生读出词中蕴涵的景物;“读好”时让学生配上了优美的音乐读出词人的情感。这样循序渐进的层次安排,让学生在理解、深入品悟的基础上学习语言,发展思维,既让学生的独特理解和独特感悟发挥得淋漓尽致,又使学生学到了诗词学习的重要方法。让学生整体感知词句的美感后,最后再次介绍张志和,并且非常自然地引出张志和的哥哥写的一首诗和答弟志和渔父歌,根据词牌的特点,师读哥哥写的词,让学生对照渔歌子和答,进一步体会诗人悠闲自得、陶醉山水间“不须归”的情怀。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