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弱电解质的电离高考点击|> "取新考明考向分析1 .认识弱电解质是存在电离平衡的,并会运用电离度、 平衡常数多角度分析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2 .能运用平衡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 规律。3 .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问 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探究目的,设计探究 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在探究中学会合作,面对“异 常”现象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4 .应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 真理的意识;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具有 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能对与电离平衡有 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1 .重点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
2、移动 和溶液酸碱性的判断,常考查: (1)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移动结果的 判断。(2)酸、碱、能水解的盐溶液中水 电离出c(H 炖c(OH )大小分析。2 .常考查:由Ka或Kb求pH。(2)根据信息计算弱电解质的平衡 常数。(3)中和滴定原理的拓展与应用。高撅考点考点一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Z真题感悟Zhen ti gan wu(课刖)H2A溶液的pH,溶液中的H2A、HA1.(2017全国n卷 1改变0.1mol 可二元弱酸A联的物质的量分数 S(X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S(X)=cX-2-。c H2A +c HA +c A2 J卜列叙述错误的是(D )A. pH =1.2 时,c(H2A)
3、= c(HA )B. lgK 2(H2A) =4.2C. pH =2.7 时,c(HA )>c(H2A) = c(A2 )D. pH = 4.2 时,c(HA )=c(A2 )=c(H + )解析本题考查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8 (X巧溶液pH的对应关系,以及H2A、HA-、A"的浓度与pH的大小关系。从图象中可以看出pH=1.2时,8 (HA)=S (HA ),则 c(H2A) = c(HA ), A 项正确;根据 HAc H+ cA2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pH = 4.2时,S(HA) = c HAH + +A2 ,可确定K2(H2A)=(A ),则 c(H
4、A )=c(A2 ),即lgK2(H2A) =lgc(H+) = -4.2, B项正确;从图象中可以看出pH = 2.7 时,8 (HA )> 8 (HA)= 8(*一),则 c(HA )>c(H2A) = c(A2 ), C 项正确;从图象中可以看出pH = 4.2 时,8 (HA)=8(A),则 c(HA )=c(A2 )=0.05 mol 1% 而 c(H)=10 4.2mol - L1, D 项错误。2. (2015海南)下列曲线中,可以描述乙酸1.4X103)在水中的电离度与浓度关系的是(B(甲,Ka =1.8X10 5)和一氯乙酸(乙,Ka =留 臣 县Sfcrfi;羲
5、 口法度解析因为浓度越大,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越小,因此,随着浓度增大,电离度逐渐减小,C、D不符合题意;等浓度时,弱电解质越弱,电离程度越小(即Ka越小,电离程度越小),则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3. (2018天津 6)LiHPO4是制备电池的重要原料。室温下,LiH 2PO4溶液的pH随c初始(H2PO4)的变化如图1所示,H3PO4溶液中H2PO4的分布分数8随pH的变化如图2所示c H 2PO4上c总含P元素的粒子。下列有关LiH 2PO4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D )A.溶液中存在3个平衡B,含P元素的粒子有 H2P。4、HPO4一和PO3C.随c初始(H2PO4)增大,溶液的pH明显
6、变小D.用浓度大于1 mol L1的H3PO4溶液溶解Li2CO3,当pH达到4.66时,H3P。4几乎 全部转化为LiH 2PO4解析D对:H3PO4与Li2CO3反应生成 LiH2PO4和LiHCO 3,因为H3PO4浓度大于1 mol - L1,则可得到LiH 2PO4浓度也大于1 mol ”1。根据图1可知:当LiH 2PO4的浓度大于1 mol "时其pH = 4.66;根据图2可知当pH = 4.66时H2P。4的分布分数达到 0.994,即H3P。4几乎全部转化为 LiH2PO4。A错:LiH 2PO4溶液中存在 H2PO4的电离平衡、HP。/的电离平衡、H2P。4的水
7、解平衡、H2O的电离平衡等至少 4个平衡。B错:LiH 2P。4溶液中含P元素的粒子有 H2PO4、HPO4 > PO4和H3P。4。C错:LiH2P。4溶液的pH随着H2P。4初始浓度pH基本的增大逐渐减小,但当 H2P。4的浓度增大到10 1 mol "时,浓度再增大,溶液的不变。R.弱点突破uo dian tu po ''(课堂 )知能补漏1 .图像法理解一强一弱的稀释规律(1)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盐酸、醋酸CH 1c 00"修水)a.加水稀释相同的倍数,醋酸的 pH大。b.加水稀释到相同的 pH,盐酸加入的水多。(2)相同体积、相同pH值的盐酸
8、、醋酸a.加水稀释相同的倍数,盐酸的b.加水稀释到相同的 pH,醋酸加入的水多。2.有关电离平衡常数计算答题模板(以弱酸HX为例)HX起始/(mol L1): c(HX)平衡/(mol A+- L1):c(HX) c(H )c2 H +0十c(H )0十c(H )c HX c H +由于弱酸只有极少一部分电离,c(H+)的数值很小,可做近似处理:c(HX) -c(H )c(HX) o一c2h+, i则 K= 口丫 或 c(H )= VK c HX 。 c HX3.弱电解质平衡移动的“三个不一定”Kw=c(H(1)稀醋酸加水稀释时,溶液中不一定所有的离子浓度都减小。因为温度不变,)c(OH -)
9、是定值,稀醋酸加水稀释时,溶液中的 c(H )减小,故c(OH-)增大。(2)电离平衡右移,电解质分子的浓度不一定减小,离子的浓度不一定增大,电离程度 也不一定增大。(3)对于浓的弱电解质溶液加H2O稀释的过程,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但离子浓度不一定减小,可能先增大后减小。备考验证、中=Be i k a o y a n zh e(F后)1.室温下,将10.00 mL 5.000 0 mol1 醛酸?入100.00 mL蒸储水中,溶液中 c(H+)和温度随着加入醋酸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C )JANW常睡UeIA. ab段,醋酸电离过程为放热过程B. cd段,c(H
10、+)增加,醋酸电离程度增大C. c点时,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 NaOH溶液,则c(Na+) = c(CH3COO )+ c(CH3COOH)D. d 点时,c(H+)>c(CH 3COOH)解析ab段,醋酸电离过程为吸热过程,电解质溶于水,扩散过程(电离)吸热,水合过程(形成水合离子)放热,A错误;cd段,醋酸浓度增大,c(H+)增加,醋酸电离程度 减小,B错误;c点时,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 NaOH溶液,根据物料守恒,有c(Na+)=c(CH3COO 一)+c(CH3COOH) , C正确;醋酸是弱酸,电离是微弱的,在溶液中主要以分子的形式存在, 故 d 点时,c(H+)<c(CH3
11、COOH) , D 错误。2. (2018沈阳二模)常温下,向20 mL某浓度的硫酸溶液中滴入0.1 mol :1L氨水,溶液中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随加入氨水的体积变化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D )A. V=40B. c 点所示溶液中: c(H+) c(OH ) = 2c(NH3 也O)C. NH32O的电离常数K=10 4D. d点所示溶液中:c(NH4) = 2c(SO4 )解析c点水的电离程度最大,说明此时c(NH 4)最大,对水的电离促进程度最大,氨水与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H4)2SO4,氨水体积为0时,水电离出c(H + )=1 X 10 13 mol - L1,水电离出 c(OH
12、 )= 1.0X 10 13 mol - L1,溶液中的 c(H+)=0.1 mol - L1, c(H2SO4)= 0.05 mol - L1,消耗氨水的体积也是 20 mL,即V = 20, A错误;c点所示溶液是(NH4”SO4溶液, 由质子守恒得c(H+)c(OH) = c(NH3 2O), B错误;根据题意,无法判断NH3-I2O的电离 常数的大小,C错误;根据电荷守恒:c(H+)+c(NH4)= 2c(SO4 )+c(OH ),而溶液呈中性 c(OH ) = c(H +),所以 c(NH4) = 2c(SO4 ), D 正确。3.(新题预测)硼酸(H3BO3)溶液中存在如下反应:H
13、3BO3(aq) + H2O(l)B(OH) 4 (aq)+ H + (aq)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化学式电置常数(298 K)硼酸K=5.7X10 10碳酸Ki=4.4X 10 7K2=4.7X 10 11醋酸K= 1.75X 10 5A .将一滴碳酸钠溶液滴入硼酸溶液中一定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B.将一滴醋酸溶液滴入碳酸钠溶液中一定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C.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碳酸溶液和硼酸溶液比较,pH:前者后者D.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碳酸溶液和醋酸溶液比较,pH:前者后者解析 由电离常数可知酸性:CH3COOH>H2CO3>H3BO3>HCO3°A项中应生成 HCO3;
14、 B项中CH3COOH少量,也只生成 HCO3;C项中碳酸溶液 pH小;D项中CH3COOH比H2CO3 易电离,故醋酸溶液 pH小。考点二溶液的酸碱性7真题感悟H八用品、Zhen ti gan wu (果目)1. (2016 全国 I 卷 12)298 附,在 20.0 mL 0.10 mol 1氨水中滴入 0.10 mol Z1 的盐 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0.10 mol I1氨水的电离度为1.32%,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D )A .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酬:作为指示剂B. M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 20.0 mLC. M 点处的溶液中 c(NH4)= c(Cl
15、 ) = c(H+)= c(OH )D. N点处的溶液中pH<12解析该题考查了酸碱中和7定过程中溶液 pH变化和对平衡的分析,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图象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当恰好完全中和时,生成NH4C1,而NH4C1溶液呈酸性,酚酬:的变色范围为pH = 8.210.0,甲基橙的变色范围为pH = 3.14.4,故应选甲基橙作指示剂,A项错误;当V(盐酸)=20.0 mL时,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酸性,B项错误;M点时由溶液中电荷守恒知c(NH;)+c(H+)=c(C)+c(OH),而溶液呈中性,即 c(H+)=c(OH ),则 c(NH 4)=c(Cl ),但 c(N
16、H 4)=c(Cl )? c(H +)=c(OH ), C 项错 误;该温度下,0.10 mol Q1 一元强碱溶液的pH=13,若0.10 moli1 一元弱碱溶液的电离 度为10%,则其pH=12,而0.10 mol 氨水的电离度小于 10%,故溶液的pH<12 , D项 正确。2. (2016上海跳证明乙酸是弱酸的实验事实是(B )A. CH3COOH溶液与Zn反应放出H2B. 0.1 mol/L CH 3COONa 溶液的 pH 大于 7C. CH3COOH溶液与Na2CO3反应生成 CO2D. 0.1 mol/L CH 3COOH溶液可使紫色石蕊变红解析A.只能证明乙酸具有酸性
17、,不能证明其酸性强弱,错误; B.该盐水溶液显 碱性,由于NaOH是强碱,故可以证明乙酸是弱酸,正确; C.可以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 强,但不能证明其是弱酸,错误; D.可以证明乙酸具有酸性,但是不能证明其酸性强弱, 错误。3 .(2017全国I 2茄选)下列事实中,不能比较氢硫酸与亚硫酸的酸性强弱的是_D_(填标号)。A .氢硫酸不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而亚硫酸可以B.氢硫酸的导电能力低于相同浓度的亚硫酸C. 0.10 mol 11的氢硫酸和亚硫酸的 pH分别为4.5和2.1D.氢硫酸的还原性强于亚硫酸解析根据较强酸制备较弱酸原理,氢硫酸不和碳酸氢钠反应,亚硫酸与碳酸氢钠反应,说明亚硫酸、碳
18、酸、氢硫酸的酸性依次减弱,A项正确;相同浓度,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总浓度有关,相同浓度下, 氢硫酸溶液导电能力弱,说明氢硫酸的电离能力较弱,即电离出的氢离子数较少, B项正确;相同浓度下,亚硫酸的pH较小,故它的酸性较强,C项正确;酸性强弱与还原性无关,酸性强调酸电离出氢离子的难易,而还原性强调还原剂失电 子的难易,D项错误。弱点突破厂(课堂)Ruo dian tu po4 .溶液中H+或OH的来源分析溶液为酸的溶液。溶液中的OH全部来自水的电离, 水电离产生的 c(H+)=c(OH)。如pH=2的盐酸中,溶液中的 c(OH)=(Kw/io 2)mol - 1= 10 12 mol -i1,即
19、由水电离出的 c(H+)=c(OH )= 10 12 mol11。(2)溶质为碱的溶液。溶液中的H+全部来自水的电离, 水电离产生的c(OH)=c(H+)。如pH=12的NaOH溶 液中,溶液中的c(H + )= 10 12 mol ”,即由水电离出的 c(OH ) = c(H + )= 10 12 mol lo(3)水解呈酸性或碱性的盐溶液。pH=5的NH4Cl溶液中,H全部来自水的电离,由水电离的c(H+) = 10 5 mol ”,因为部分OH与部分NH;结合,溶液中c(OH )= 10 9 mol 11。pH=12的Na2CO3溶液中,OH全部来自水的电离,由水电离出的 c(OH )=
20、 10 2 一 1mol L。5 .溶液酸碱性判断中的常见误区(1)误认为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pH。如pH = 7的溶液在温度不同时,可能呈酸性或碱性,也可能呈中性。(2)误认为酸碱恰好中和时溶液一定显中性。如强酸和弱碱恰好中和时,溶液显酸性; 强碱和弱酸恰好中和时,溶液显碱性,强酸和强碱恰好中和时,溶液显中性。(3)使用pH试纸测溶液酸碱性时,若先用蒸储水润湿,测量结果不一定偏小。先用蒸储 水润湿,相当于将待测液稀释,若待测液为碱性溶液,则所测结果偏小;若待测液为酸性溶液,则所测液为中性溶液,则所测结果没有误差。6 .有关pH计算的一般思维模型备考验证:手、B e i k a o y a n
21、zh 6 能后 )1. (2018赣州一模)常温下,下列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B )A.能与金属铝反应放出氢气的溶液B.c Hc OH= 106的溶液C. pH = 2的CH3COOH溶液与pH = 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D. 0.01 mol 71L的氨水与0.01 mol T的HCl溶液等体积混合解析能与金属铝反应放出氢气的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强碱性,A错误;cHcOH=10 6<1, c(H+)<c(OH ),溶液呈碱性,B正确;CH3COOH为弱酸,NaOH为强碱,pH =2的CH3COOH为弱酸,NaOH为强碱,pH=2的CH3COOH溶液与pH= 12的NaOH溶
22、液等体积混合,CH3COOH过量,溶液呈酸性, C错误;0.01 mol ”1的氨水与0.01 mol 11的HCl溶液等体积混合恰好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钱水解使溶液呈酸性,D错误。2. 25 C时,Kw= 1.0X 10 14; 100 C时,Kw= 1X 10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100 C时,pH=10的NaOH溶液和pH = 2的H2SO4恰好中和,所得溶液的 pH = 7B. 25 c时,0.2 mol 7 Ba(OH)2溶液和0.2 mol n HCl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7C. 25 C时,0.2 mol 11 NaOH溶液与0.2 mol 7l CH3
23、COOH恰好中和,所得溶液的pH = 7D. 25 C时,pH = 12的氨水和pH = 2的H2SO4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7解析100 C时,NaOH和H2SO4恰好中和时,pH = 6, A错误;25 C时,c(OH )= 0.4 mol 匕c(H+) = 0.2 mol 匕 等体积混合后 pH大于7, B错误;C项,由于CH3COO 一的水解pH大于7,错误;D项,氨水过量,pH>7,正确。一一一一 c OH3. (2018临沂一模)常温下,0.1 mol - L1某一兀酸(HA)溶放中 一= 1X10 8,下列 c H叙述正确的是(B )A.该一元酸溶液的 pH=1
24、B.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 + )= 1X 10 11 mol11C.该溶液中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X1022D,用pH= 11的NaOH溶液V1 L和V2 L 0.1 mol 一:该一元酸(HA)溶液混合,若混合溶液的pH=7,则Vi<V2Kw1 X 10 14一解析将c(OH )=cK7代入原题关系式中可得=1X10 8,解得c(H + ) =1 X 10 3 mol - L1,所以该溶液的pH = 3, A项错;酸溶液中水的电离看氢氧根离子,c(OH )1 X 10 141X 10 3mol - L1= 1 x 10 11 molT,所以由水电离出的c(H + )= 1X 10 1
25、1 mol - L1, B 项正确;温度一定,水的离子积是一个常数,C项错;由于HA是弱酸,二者等体积混合呈酸性,当pH=7时应有Vi>V2, D项错。4. (2018成都二模)现有常温下pH = a的NaOH溶液与pH=b的硫酸溶液,将二者等 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为中性。则下列对两溶液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C )A. Kw 均为 1X1014B,若 a=12,贝 U b= 2C. a、b为固定值D.水电离出的c(H )相等解析Kw只与温度有关,常温下,酸、碱稀溶液中Kw均为1X1014, A项正确;pH=a的NaOH与pH = b的H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时,所得溶液呈中性,n(H+)=
26、n(OH ), 10b V酸=10a 14 V碱,V酸=V碱,故a+b= 14时即可使溶液呈中性, B项正确;a、b不为固定值,C项错误;酸的c(H+)与碱的c(OH)相等,故水电离出的 c(H+)相等,D项正确。考点三中和滴定原理的应用真题感悟二:.、中Zhen ti gan wu *' (课刖)1. (2018 全国出)用 0.100 mol = 1LAgNO 3 滴定 50.0 mL 0.050 0 mol1 qT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C )(wuhLTft r 0 5 lb 15 30 M i) 35 40 45 30VlA.根据曲线数据计算可知Ksp(
27、AgCl)的数量级为1010B.曲线上各点的溶液满足关系式c(Ag +) c(Cl )= Ksp(AgCl)C.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040 0 mol1Cl ,反应终点c移到aD.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050 0 mol 1B/,反应终点c向b方向移动解析C错:根据Ag +Cl =AgCl J可知,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 AgNO3溶液的 0.040 0 mol 1 木 50.0 mL, .体积为滔”1= 20.0 mLoA对:由题图可知,当AgNO3溶放的体积为 50.00.100 mol , LmL时,溶液中的c(C)略小于10 8 mol ”1,此时混合溶液中c(Ag+) =0.
28、100 mol 1 1/50.0 mL-0.050 0 mol11x50.0 mL100mL=2.5X10 2 mol L1,故 Ksp= c(Ag+ ) c(Cl )2.5X 10 2X 10 8= 2.5X 10 10o B对:因反应过程中有沉淀生成,溶液中必然存 在平衡 AgCl(s)Ag+(aq)+Cl (aq),故曲线上的各点均满足 c(Ag +) c(Cl )= Ksp(AgCl)。D对:相同实验条件下,沉淀相同量的C和BL消耗的AgNO3的量相同,由于 Ksp(AgBr) <Ksp(AgCl),当滴加相等量的 Ag+时,溶液中c(Br )<c(Cl ),故反应终点c向
29、b方向移动。2. (2016天津)水中溶氧量(DO)是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一个指标,通常用每升水中溶解 氧分子的质量表示,单位 mg-/1。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生活饮用水源的DO不能低于5 mg-r1。某化学小组同学设计了下列装置(夹持装置略),测定某河水的 DO。值向曲库避气翻单向检FK排气丁修K塞0一傥跳I .测定原理:碱性条件下,O2 将 Mn/氧化为 MnO(OH) 2 : 2Mn/ + O2+4OH =2MnO(OH) 2 J酸性条彳下,MnO(OH)2 将 I 氧化为 I2 : MnO(OH) 2+I + 1>Mn 2+ + I2+H2O(未 配平)用Na2s2。3标准
30、溶液滴定生成的 I2 :2s2。£ + I2=S4O2 +2In .测定步骤:a.安装装置,检3气密性,充N2排尽空气后,停止充 N2ob.向烧瓶中加入200 mL水样。c.向烧瓶中依次迅速加入 1 mL MnSO 4无氧溶液(过量卜2 mL碱性KI无氧溶液(过量), 开启搅拌器,至反应完全。d.搅拌并向烧瓶中加入 2 mL H2SO4无氧溶液,至反应完全,溶液为中性或弱酸性。e.从烧瓶中取出40.00 mL溶液,以淀粉作指示剂,用 0.01000 mol=11Na2s2O3溶解进 行滴定,记录数据。f.g.处理数据(忽略氧气从水样中的逸出量和加入试剂后水样体积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31、:(1)配制以上无氧溶液时,除去所用溶剂水中氧的简单操作为_将溶剂水煮沸后冷却 _。(2)在橡胶塞处加入水样及有关试剂应选择的仪器是 。滴定管注射器量筒(3)搅拌的作用是 使溶液混合均匀,快速完成反应 。(4)配平反应的方程式,其化学计量数依次为1,2,4,1,1,3 。(5)步骤.为 重复步骤 e的操作2 3次 。(6)步骤e中达到滴定终点的标志为 溶液蓝色褪去(半分钟内不变色)。若某次滴定消 耗Na2s2O3溶液4.50 mL,水样的DO = _90_mg ”1(保留一位小数)。作为饮用水源,此次 测得DO是否达标: 是(填“是”或“否”)。(7)步骤d中加入H2SO4溶液反应后,若溶液p
32、H过低,滴定时会产生明显的误差。 写出 产生此误差的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至少写出 2个)2HS2O3-=S J + SO2 T + H2O; SO廿 L廿 2HZO=4H +SQ4- +2I ; 4H +4I + Q2=2L2+ 2H2。(任写其中 2 个)。解析(1)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除去水中氧的简单操作是将溶剂水进行煮沸。(2)向封闭式体系中添加液体试剂最宜选择的仪器是注射器。(3)搅拌可使溶液混合均匀,使反应快速完成。(4)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依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及原子守恒即可完成配平。(5)定量实验要求重复进行23次,取平均值。(6)步骤e是向碘淀粉的蓝色
33、溶液中滴加 Na2s2O3溶液,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变色。根据题中所给的离子方程式可得:O22MnO(OH) 22I24s2O2一,即。24s202,40.00 mL5mol ,0.36pH过氧水样最终消耗Na2/3的物质的量为OX。、。1,故其中氧气的物质的量为竽X10一 一.4.5 一°_ _,质重为"4-X 10 5mol x 32 g mol1xi03 mg-g1=0.36 mg,则1 L水样中氧气的质重为 mg x 塔0: 9.0 mg,即DO = 9.0 mg - L1>5 mg . l1,作为饮用水源达标。(7)若溶液的低,则溶液酸性
34、过强。在酸性条件下,H+能与S2O3一发生反应生成SO2等;氧气能将化,生成的碘单质能与生成的二氧化硫发生反应,使实验产生误差。3. 利用间接酸碱滴定法可测定Ba"的含量,实验分两步进行。已知:2CrO4 +2/=Cr2O7 +H2OBa2 + CrO2 =BaCrO4 J步骤I:移取x mL一定浓度的Na2CrO4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酸碱指示剂, 用b mol - L 1盐酸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测得滴加盐酸的体积为V0 mL。步骤n:移取y mL BaCl2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 x mL与步骤I相同浓度的 Na2CrO4溶 液,待Ba2+完全沉淀后,再加入酸碱指示剂,用 b mol
35、L1盐酸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测得滴 加盐酸的体积为 V1 mL。滴加盐酸标准液时应使用酸式滴定管,“0刻度位于滴定管的上方(填“上方”或“下方” )。BaCl2溶液的浓度为 32V0yLV_mol .若步骤n中滴加盐酸时有少量待测液 溅出,Ba2+浓度测量值将 偏大(填“偏大”或“偏小”)。解析滴定管“0度位于滴定管的上方;由步骤I可知x mL Na2CrO4溶液中CrO2一的 物质的量为V°bX10-3 mol,步骤n中与Ba"形成沉淀的CrO4 一的物质的量为(V°bV1b)X103 mol ,则 y mL BaCl2 溶液中 Ba"的物质的量为 (V
36、ob V1b)X10 3 mol , c(BaCl2) =V0bV1b x 10 3 mol b V0-V1yX 10 3 Lmol - L1;若步骤n中滴加盐酸时,有少量待测液溅出,造成V1的用量减小,所以b V0y-V1的测量值偏大。弱点突破(课堂)Ruo dian tu poI知能补漏1 .指示剂选择的基本原则:变色要灵敏,变色范围要小,使变色范围尽量与滴定终点溶液的酸碱性一致。(1)不能用石蕊作指示剂。(2)滴定终点为碱性时,用酚酬:作指示剂,如用NaOH溶液滴定醋酸。(3)滴定终点为酸性时,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如用盐酸滴定氨水。(4)强酸滴定强碱一般用甲基橙,但用酚酗:也可以。(5)并
37、不是所有的滴定都使用指示剂,如用标准的Na2SO3溶液滴定 KMnO4溶液时,KMnO 4颜色恰好褪去时即为滴定终点。2 .氧化还原滴定的原理及指示剂的选择:(1)原理:以氧化剂或还原剂为滴定剂,直接滴定一些具有还原性或氧化性的物质,或 者间接滴定一些本身并没有还原性或氧化性,但能与某些还原剂或氧化剂反应的物质。(2)试剂:常见用于滴定的氧化剂有KMnO 4、K2Cr2O7等;常见用于滴定的还原剂有亚铁盐、草酸、维生素 C等。(3)指示剂:氧化还原滴定的指示剂有三类:氧化还原指示剂;专用指示剂,如在碘量法滴定中,可溶性淀粉溶液遇碘标准溶液变蓝;自身指示剂,如高镒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草酸时,滴定终点
38、为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3 .沉淀滴定:(1)概念:沉淀滴定是利用沉淀反应进行滴定、 测量分析的方法。生成沉淀的反应很多, 但符合条件的却很少,实际上应用最多的是银量法,即利用Ag+与卤素离子的反应来测定Cl、Br、I 浓度。(2)原理:沉淀滴定所用的指示剂本身就是一种沉淀剂,滴定剂与被滴定物反应的生成 物的溶解度要比滴定剂与指示剂反应的生成物的溶解度小,否则不能用这种指示剂。如用 AgNO3溶液测定溶液中 C的含量时常以 CrO4一为指示剂,这是因为 AgCl比AgCrO4更难 溶。拓展应用酸碱中和滴定及拓展应用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 12.20 mL
39、。(X)(2)酸式滴定管装标准溶液前,必'须先用该溶液润洗。(,)(3)酸碱滴定实验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X)欲测定NaOH溶液浓度,可选用滴定管、锥形瓶、烧杯、 NaOH溶液、0.100 0 mol - L1盐酸达到实验目的。(X)(V)(5)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所测体积偏小。(6)中和滴定实验时,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X)(7) “中和滴定”实验中,容量瓶和锥形瓶用蒸储水洗净后即可使用,滴定管和移液管 用蒸储水洗净后,须经干燥或润洗后方可使用。(,)(V)(8)酸碱滴定时,若加入待测液用待液润洗锥形瓶,将导致测定结果偏高。麟或中和滴定(9)
40、(X)(10)可用25 mL碱式滴定管量取 20.00 mL KMnO 4溶液。(X )(V)(11)读取滴定管内液体的体积,俯视读数导致读数偏小。备考验证:Bei。y an zh/果后)1 .下列实验误差分析错误的是(B )A.用润湿的pH试纸测稀碱溶液的 pH,测定值偏小8 .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C.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所测体积偏小D.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所测温度值偏小解析用润湿的pH试纸会稀释碱溶液,使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测定的溶液 碱性减弱,导致测定值偏小,故 A正确;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所配溶液的体积偏
41、小,结合c= V可知,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大,故 B错误;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气体占据液体应占有的体积,使终点读数偏小,会导致所测溶液体积偏小,故C正确;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导致热量损失过大,所测温度值偏小, 故D正确。9 .常温下,浓度土匀为0.1 mol 口卜体积土匀为100 mL的两种一元酸 HX、HY的溶液中, 分别加入NaOH固体,lgc(H*)/c(OH )随加入NaOH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C )A. HX的酸性弱于HYB. a点由水电离出的 c(H + ) = 10 12 mol11C. c 点溶液中:c(Y )>
42、;c(HY)D. b点时酸碱恰好完全反应+ + c Hc H解析未加氧化钠时,相同浓度溶放中,HX的lgcOH =12,而HY的IgcOH <9, 由于c(H +)Xc(OH )=Kw,则HX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更大,故 HX的酸性强于HY ,故A错 一 ,、 c H一*'一 一. 一,,灰;a点溶放 lgc oh =12,结合 c(H )Xc(OH )= 10,可知 c(OH )=10 13 mol - L1,故. c H., * 上 “,. 上 一, 一“B 错误;c 点溶放 lg 二 =6,结合 c(H )Xc(OH )= 10 14,可知 c(H )=10 4 mol - L
43、1, c OH溶液呈酸性,此时溶液为等浓度的 HY、NaY混合溶液,说明 HY的电离程度大于 丫一的水 解程度,则c点溶液中:c(Y )>c(HY),故C正确;HY为0.01 mol, b点加入 NaOH为0.008 mol,二者按物质的量 1 : 1反应,故HY有剩余,故D错误。3. (2018丹阳一模)CuSO4溶液与K2c2。4溶液混合反应,产物之一是只含一种阴离子的 蓝色钾盐水合物。通过下述实验确定该晶体的组成。步骤a:称取0.672 0 g样品,放入锥形瓶,加入适量2 mol - L1稀硫酸,微热使样品溶解。再加入30 mL水加热,用 0.200 0 mol 1 KMnO 4溶
44、液滴定至终点,消耗 8.00 mL。步骤b:接着将溶液充分加热, 使淡紫红色消失,溶液最终呈现蓝色。 冷却后,调节pH 并加入过量的KI固体,溶液变为棕色并产生白色沉淀 CuI。用0.250 0 mol汽Na2s2O3标准 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 8.00 mL。已知涉及的部分离子方程式为步骤 a: 2MnO4 + 5C2O4 + 16H+=2Mn2+ 8H2O+10CO2 T步骤 b: 2Cu2 + 4I =2CuI J + I2I2+2S2O2 =2I +S4O6(1)已知室温下 CuI 的 Ksp= 1.27X1012,欲使溶液中 c(Cu + )<1.0x 10 6 mol - L
45、1,应保 持溶?中 c(I )>1.27X 10 6 mol L1o(2)MnO 4在酸性条件下,加热能分解为。2,同时生成 Mn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n+ 4MnOr +12H =4Mn2 +5OzT + 6H2O 。若无该操作,则测定的 Cu2+的含量将会_偏直_(填“偏高” “偏低”或“不变” )。(3)步骤b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则滴定终点观察到的现象为_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4)通过计算可确定样品晶体的组成为 KgCu(C2O4” 2O 。解析(1)CuI 的 Ksp=1.27X10 12=c(Cu+)Xc(I ), c(I ) = KsV=1.27X
46、 10 12天(Cu+), c cu由于溶液中 c(Cu+)< 1.0X 10 6 mol L1,则 c(I )>1.27X 10 6 mol11。(2)Mn的化合价由+ 7降低到+ 2,降低了 5价;生成氧气,氧元素的化合价由一 2升高 到0,升高了 4价,可配平方程式为 4MnO4 + 12H =4Mn2+ 502 T +6H2Oo若不加热 除去高镒酸根离子,高镒酸根离子能够氧化碘离子, 使得碘单质的物质的量增加,测定铜离 子含量偏高。(3)根据反应I2+ 2S2O3 =2I + S4O2 ,当反应结束时,溶液的蓝色消失变成无色溶液, 所以滴定终点是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
47、内不变色。(4)根据反应 2MnO 4 + 5C2O2 + 16H+=2Mn" + 8H2O 十 10CO2f、2Cu2+ + 4I =2CuI J + 12、 I2+ 2s2O2 =2I + S4O6可得关系式:2MnO 4 5c2O42s2O2I2 2Cu2+2522o +n(Cu2 )0.2X80.25X8x 10 3 moln(C2O4 ) x 10 3 moin(C2O2 )=4X10 3 mol、n(Cu2 )= 2x 10 3 mol,根据电荷守恒原理:n(K ) = 4X10 3 mol,根据质量守恒原理m(H2O) = 0.672 0- 39X 4X 10 364X
48、 2X 10 388X4X 10 3 =0.036(g), n(H2O) = 2X 10 3 mol, n(K ) : n(Cu2+) : n(C2O2 ) : n(H2O) = 2 : 1 : 2: 1,化学式为 K2Cu(C2O4)2 也O。fW看热点强化 ffIII ri t HI MJ 4 MAN CUUMR kiUAI I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不存在电离平衡B.导电能力强的溶液其溶质是强电解质C.溶质为同一弱电解质的溶液,当温度不同时,其导电能力也不相同D.强电解质在液态时,有的导电,有的不导电解析在溶液中,比较电解质导电能力的强弱应在相同浓度
49、的条件下进行,故B项错误。2. (2018潍坊高密一模)H2s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H2sH+ + HS 和HS H + +S2 0若向H2s溶液中(C )A.加水,平衡向右移动,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B.通入过量SO2气体,溶液pH增大C.滴加新制氯水,溶液 pH减小D.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忽略体积变化),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都减小解析加水稀释,平衡向右移动,但c(H + )减小,A项错误;SO2过量会产生较多的H2SO3,而H2SO3的酸性比H2s强,溶液pH减小,B项错误;滴加新制氯水,Cl2+H2S=Sj + 2HC1 ,HCl的生成,使溶液pH减小,C项正确;加入少量 CuSO4固体,C
50、u2+ + H2S=CuS J + 2H + ,溶液中c(H + )增大,D项错误。)3. 25 C时,向0.2 mol的氨水中加水稀释,则图中的y轴可以表示(B )溶液的导电能力pH加水稀释虽然促进了 NH 3 2O电离程度c(NH3120)NH3 也0的电离常数 Kbc(H*) c(OH )B.A.C.D.解析加水稀释,NH3 I2O的电离程度增大,错误;的电离,但由于溶液体积增大得更多,故c(NH 3 20)、c(NH4)、c(OH)均减小,c(H+)增大,、正确,错误;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 导电性减弱,正确;c(OH)减小,pH减小,正确;NH3 2O的电离常数 Kbc : 只与温度有
51、关, 温度不变,Kb不变,错c NH 3 - 2O误;c(H + ) c(OH -)=Kw,只受温度影响,温度不变,c(H*) c(OH-)保持不变,错误;综上分析,B项正确。4. (2018山东沂水二模)高氯酸、硫酸、硝酸和盐酸都是强酸,其酸性在水溶液中差别不大。以下是某温度下这四种酸在冰醋酸中的电离常数,从表格中数据判断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酸HClO4H2SO4HClHNO3Ka3.0X 10 86.3X10 91.6X 10 94.2 X 10 10A.在冰醋酸中这四种酸都没有完全电离B.在冰醋酸中高氯酸是这四种酸中最强的酸C.在冰醋酸中硫酸的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 +SO
52、4D.水对于这四种酸的强弱没有区分能力,但冰醋酸可以区分这四种酸的强弱解析根据电离常数知,在冰醋酸中这几种酸都不完全电离,A正确;在冰醋酸中,高氯酸的电离常数最大,所以高氯酸的酸性最强,B正确;在冰醋酸中硫酸存在电离平衡,所以其电离方程式为 H2SO4H +HSO4, C不正确;这四种酸在水中都完全电离,在冰醋酸中电离程度不同, 所以水对于这四种酸的强弱没有区分能力,但冰醋酸可以区分这四种酸的强弱,D正确。5. pH = 12的X、Y两种碱溶液各10 mL,分别稀释至1 000 mL,其pH与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01 OCMJ VFklLA.若10<a
53、<12,则X、丫都是弱碱B. X、Y两种碱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C.完全中和pH相同的X、Y两溶液时,消耗同浓度盐酸的体积 V(X)>V(Y)D.稀释后,X溶液的碱性比Y溶液的碱性强解析若X为强碱,则10 mL pH =12的X溶液稀释至1 000 mL , pH应该为10,故 若10<a<12,则X、Y均为弱碱,A项正确;两种碱稀释相同倍数,pH变化不同,说明两种碱的强弱不同,则pH相同时,二者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不同,B项错误;当pH相同时,c(X)< c(Y),所以完全中和这两种碱时,消耗相同浓度的盐酸的体积:V(X)< V(Y) , C项错误;由图像数
54、据可知,稀释后Y溶液的pH比X溶液的pH大,故丫溶液的碱性强,D项错误。6. (2018海淀区期末)常温下,下列有关两种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序号pH1212溶液氨水氢氧化钠溶液A.两溶液中c(OH)相等B.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 mol 71LC.两溶液分别加水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稀释后溶液的pH:D.等体积的、两溶液分别与0.01 mol I的盐酸完全中和,消耗盐酸的体积:下解析常温下,pH = 12的溶液中c(OH ) = 0.01 mol 11,但NH3 也。为弱电解质, 部分电离,其物质的量浓度大于0.01 mol ”1,故B错误。7. (2018武汉市高三调研)浓度均
55、为0.1 mol/L、体积均为 V。的HX、HY溶液,分别加 水稀释至体积 V, pH随lg: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A. HX、HY都是弱酸,且 HX的酸性比HY的弱B.常温下,由水电离出的 c(H + ) c(OH ): a<bC.相同温度下,电离常数 K(HX) : a>b一D. Ig-V- = 3,若同时微热两种溶液 (不考虑HX、HY和H2O的挥发),则2乙减小 V0c Y解析A项,由图像可知当 用5= 0,即V= V。时,0.1 mol/L的HX溶液和HY溶液 的pH分别为2到3之间和1 ,所以HX是弱酸、HY是强酸,错误;B项,酸抑制水的电离, 所以酸性越弱、水的电离程度越大,即 pH越大,水电离出的c(H+) c(OH)越大,由已知图 像可知,由水电离出的 c(H+)c(OH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南充车辆收费管理办法
-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考核
- 南京小区车库管理办法
- 外包企业食堂管理办法
- 医院药剂管理办法要求
- 员工宿舍洗澡管理办法
- 厦门教育基地管理办法
- 医院设备定置管理办法
- 小学生安全用电课件
- DB3401∕T 273-2022 幼儿园日常保教活动基本要求
- 2025至2030煤矿钻探机械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休闲素食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潜力预测报告
- 电商仓储与物流配送合作协议
- 朝花夕拾考试题及答案
- 高中坚持议论文范文7篇
- 网络安全技术及防范措施培训场地布置
- 税务风险防范课件
- 种植牙的护理课件
-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公益性公墓及郭家坪殡仪馆合作项目实施方案
- 非计划拔管课件
- 开心农场活动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