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第二章流体输送设备_第1页
化工原理第二章流体输送设备_第2页
化工原理第二章流体输送设备_第3页
化工原理第二章流体输送设备_第4页
化工原理第二章流体输送设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流体输送设备(Fluid-moving Machinery)第一节  概述如果要将流体从一个地方输送到另一个地方或者将流体从低位能向高位能处输送,就必须采用为流体提供能量的输送设备。 泵用于液体输送输送设备  风机用于气体输送本章主要介绍常用输送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特性,以便恰当地选择和使用这些流体输送设备。第二节  液体输送设备泵(Pumps)泵离心泵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着重介绍。往复泵旋转泵漩涡泵§ 2.1.1  离心泵  (Centrifugal Pumps)一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及

2、主要部件1工作原理如左图所示,离心泵体内的叶轮固定在泵轴上,叶轮上有若干弯曲的叶片,泵轴在外力带动下旋转,叶轮同时旋转,泵壳中央的吸入口与吸入管相连接,侧旁的排出口和排出管路9相连接。启动前,须灌液,即向壳体内灌满被输送的液体。启动电机后,泵轴带动叶轮一起旋转,充满叶片之间的液体也随着旋转,在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从叶轮中心被抛向外缘的过程中便获得了能量,使叶轮外缘的液体静压强提高,同时也增大了流速,一般可达1525m/s。液体离开叶轮进入泵壳后,由于泵壳中流道逐渐加宽,液体的流速逐渐降低,又将一部分动能转变为静压能,使泵出口处液体的压强进一步提高。液体以较高的压强,从泵的排出口进入排出管路,

3、输送至所需的场所。 当泵内液体从叶轮中心被抛向外缘时,在中心处形成了低压区,由于贮槽内液面上方的压强大于泵吸入口处的压强,在此压差的作用下,液体便经吸入管路连续地被吸入泵内,以补充被排出的液体,只要叶轮不停的转动,液体便不断的被吸入和排出。由此可见,离心泵之所以能输送液体,主要是依靠高速旋转的叶轮,液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获得了能量以提高压强。气缚现象:不灌液,则泵体内存有空气,由于 空气<<液,  所以产生的离心力很小,因而叶轮中心处所形成的低压不足以将贮槽内的液体吸入泵内,达不到输液目的。通常在吸入管路的进口处装有一单向底阀,以截留灌入泵体内的液体。另外,在单向

4、阀下面装有滤网,其作用是拦阻液体中的固体物质被吸入而堵塞管道和泵壳。启动与停泵:灌液完毕后,此时应关闭出口阀后启动泵,这时所需的泵的轴功率最小,启动电流较小,以保护电机。启动后渐渐开启出口阀。停泵前,要先关闭出口阀后再停机,这样可避免排出管内的水柱倒冲泵壳内叶轮,叶片,以延长泵的使用寿命。2  主要部件1)叶轮:作用是将原动机的机械能传给液体,使液体的静压能和动能均有所提高。叶轮按其结构形状分有三种: 闭式:叶轮内612片弯曲的叶片,前后有盖板,叶轮后盖板上开有若干个平衡小孔,以平衡一部分轴向推力。 半闭式:叶轮内612片弯曲的叶片,前有盖板,叶轮后盖板上开有若干个平衡小孔,以平衡一

5、部分轴向推力。敞式(开式):叶轮内612片弯曲的叶片,前后无盖板。闭式效率最高,适用于输送洁净的液体,不适于输送浆料或含悬浮物的液体。半闭式和开式效率较低,常用于输送浆料或悬浮液。叶轮按吸液方式分有二种: 单吸:液体只有一侧被吸入。 双吸:液体可同时从两侧吸入,具有较大的吸液能力。而且基本上可以消除轴向推力。2)泵壳(蜗壳形):作用是汇集由叶轮抛出的液体,同时将高速液体的部分动能转化为静压能。原因是泵壳形状为蜗壳形,流道截面逐渐增大,u,p。3)轴封装置:泵轴与泵壳之间的密封称为轴封。作用是防止高压液体从泵壳内沿轴的四周面漏出,或者外界空气以相反方向漏入泵壳内。   二&#

6、160; 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1  流量Q(V):单位时间内泵输送的液体体积,m3/s(或m3/h,l/s等)。Q取决于泵的结构、尺寸(叶轮直径与叶片的宽度)和转速。Q的大小可通过安装在排出管上的流量计测得。2  扬程H(压头):泵对单位重量的液体所提供的有效能量,m液柱。若在泵的吸入口和排出口分别装上真空表和压力表并取1-1',2-2截面作计算,则3  轴功率及效率   轴功率Na原动机(电动机或蒸汽透平等)传送给泵轴的功率,kW。   效率泵轴通过叶轮传给液体能量的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7、60;         4  转速n泵的叶轮每分钟的转数,即“”: rings per minute其它性能参数以后再介绍。例2-2三  离心泵的基本方程式为简化液体在叶轮内的复杂运动,作两点假设:     叶轮内叶片的数目为无穷多,即叶片的厚度为无限薄,从而可以认为液体质点完全沿着叶片的形状而运动,亦即液体质点的运动轨迹与叶片的外形相重合。     输送的是理想液体,由此在叶轮内的流动阻力可忽略。1  液

8、体质点在叶轮内的运动情况分析离心泵工作时,液体随叶轮一起作旋转运动,同时又从叶轮的流道里向外流动,因此液体在叶轮里的流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液体质点在叶轮内的速度有三个:*圆周运动速度u:叶轮带动液体质点作圆周运动的速度, 方向与液体质点所在处的圆周切线方向一致。*相对运动速度:它是以与液体一起作等角速度的旋转坐标为参照系,液体质点沿叶片从叶轮中心流到外缘的运动速度,即相对于旋转叶轮的相对运动速度。*绝对运动速度c:它是以固定于地面的静止坐标作为参照系的液质点的运动,称为绝对运动,绝对运动速度用c表示。三者关系: 速度三角形如图所示:三个速度构成了速度,表示c与u之间的夹角,

9、表示与u反方向延长线之间的夹角,称为流动角,其大小与叶轮的结构有关。根据余弦定理,则:            若将c分解为径向分量Cr和圆周分量Cu,则分别为  于是2  离心泵基本方程式的推导离心泵基本方程式可由离心力作功推导,但更普遍的是根据动量理论推导得。首先介绍力学中动量矩定理:单位时间内流体对某一中心的动量矩的增量等于作用于流体的力矩的增量M,即: 现分析液体从叶片进口“1”处流到出口“2”的过程中单位时间内动量矩的增量:单位时间内液体

10、的动量矩(WVR)=质量流量×绝对速度×绝对速度对旋转中心的垂直距离所以,叶片进口“1”处液体在单位时间内动量矩(WVR)1为 叶片进口“2”处液体的单位时间内动量矩(WVR)2为 下标T表示理想液体,表示叶片数目无穷多。所以力矩增量为: 其中    又由流体力学知,单位时间内叶轮对液体所作的功(即有效功率Ne)等于同一时间内液体力矩增量与叶轮旋转角速度的乘积,即:  表示具有无限多叶片的离心泵对理想液体所提供的理论压头。由,式得:   (离心泵基本方程式

11、)说明:* 仅与u1,c1和u2,c2有关,而与流动过程无关。 *与被输送液体的种类(密度)无关,只要叶片进、出口处 的速度相同,都可以得到相同的。由叶片进出口速度得:  所以式为:   Hp(静压头)Hc(动压头) (叶片进出口处列B's eg得到)  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下叶轮旋转所增加的静压头因叶片间通道面积逐渐加大使液体的相对速度减少所增加的静压头 液体流经叶轮后所增加的动压头,在泵的蜗壳中Hc中一部分将转变为静压能。  在离心泵设计中,为防止预旋提高理

12、论压头,一般使 (液体径向进入叶片间通道),则所以,式为 '又叶片出口处速度关系为: cr2与叶片间通道截面相垂直。设叶轮的外径为D2,叶轮出口处的宽度为b2,则   nrpm 基本方程式的又一表达式    叶片的几何尺寸3  离心泵基本方程式的讨论1)与n和D2的关系2)与叶片几何形状的关系其它条件不变时,与叶片的形状(2)有关。叶片形状有三种:)后弯叶片(叶片弯曲方向与叶轮旋转方向相反)径向叶片)前弯叶片由此可见,前弯叶片所产生的最大,似乎前弯叶片最为有利,但实际并不如此,

13、由式可知:对于离心泵,希望获得的是HP,而不是Hc。虽有一部分Hc会在蜗壳中转换为静压头,但此过程中会导致较大的能量损失,因液体质点流速过大。现在来分析Hc项:在泵设计中,除1=90°外常常会使叶片间通道的进口截面与出口截面相等,以A代表截面积,则:                              

14、          后弯叶片cu2u2,所以Hc在中占较小比例,有利。前弯叶片cu2u2,所以Hc在中占较大比例,不利。3)  与的关系   其它参数不变时,令            , 则直线关系,直线斜率与2有关。当(电机功率增加)(电机功率不变)(电机功率变化不大,这是采用后弯叶片原因之二,电机容易匹配。)例2-1四  离心泵的性能曲线1 

15、实际的HQ线实际情况为:     叶轮上的叶片数目是有限的612片,叶片间的流道较宽,这样叶片对液体流束的约束就减小了,使有所降低。     液体在叶片间流道内流动时存在轴向涡流,其直接影响速度,导致泵的压头降低。     液体具有粘性。     泵内有各种泄漏现象,实际的Q小于。所以,实际的HQ线应在线的下方,即实际的HQ曲线由实验测定。2  离心泵的特性曲线当泵转速n一定时,由实验可测得HQ,NaQ,Q,这三条曲线称为性能

16、曲线,由泵制造厂提供。供泵用户使用。泵厂以20清水作为工质做实验测定性能曲线。)HQ,QH,呈抛物线H=ABQ2)NaQ,QNa,当Q=0,Na最小)Q,Q先后,存在一最高效率点,此点称为设计点。与max对应的H,Q,Na值称为最佳工况参数,也是铭牌所标值。泵的高效率区=92%max,这一区域定为泵的运转范围。五  离心泵性能的改变与换算泵的生产厂家所提供的离心泵特性曲线一般都是在一定转速和常压下以20的清水作为工质做实验的。若被输液的,不同,或改变泵的n,叶轮直径,则性能要发生变化。1  密度的影响由可知H,Q与无关。泵的效率也不随而改变,所以HQ与Q曲线保持不变。但,(

17、或)变Na也变,Na,电机功率要。2  粘度的影响   则H,Q,和Na。   例2-33  转速的影响n变化,导致速度发生变化,H,Q和Na也发生变化,但不变。         4  叶轮直径的影响当n一定时,H,Q与D2有关。若对同一型号的泵,换用直径较小的叶轮,而其它几何尺寸不变(仅是出口处叶片的宽度稍有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叶轮的“切割”。         &#

18、160;  六  离心泵的汽蚀现象与允许汲上高度(安装高度)1  离心泵的汽蚀现象(Cavitation)离心泵运转时,液体在泵内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液体压强随着泵吸入口向叶轮入口而下降,叶片入口附近KK面处的压强pK为最低,此后由于叶轮对液体作功,压强很快上升。假如:pKpv(t),pv(t)被输液温度t时的饱和蒸汽压,则液体发生汽化产生汽泡,汽泡随同液体从低压区流向高压区,在高压的作用下迅速凝聚或汽泡破裂,与此同时,汽泡周围的液体会以极高的速度冲向原汽泡所占据的空间,在冲 击点处可形成高达几万kpa的压强,冲击频率可高达每秒几万次之多,若当汽泡的凝聚

19、发生在叶片表面附近时,众多液体质点犹如细小的高频水锤撞击叶片,侵蚀叶片和叶轮,这种不正常现象称为汽蚀现象。汽蚀发生时,会产生噪音和震动,叶轮局部地方在巨大冲击力的反复作用下,材料表面疲劳,从点蚀到形成严重的蜂窝状空洞,损坏叶片。泵的流量,压头和效率急剧下降,严重时甚至吸不上液体,所以为保证离心泵正常运转,应避免汽蚀现象的产生,即须使pKpv(t)。2  最大汲上真空高度与允许汲上最大真空高度Hs定义:最大汲上真空高度 定义:允许汲上真空高度由于pk位置不易确定,而泵入口处的压强p1易测得(p1由真空表测得),当pK=pv(t)时,则相应的p1记作为p1min。为防止汽蚀产生

20、,p1/gp1min/g(一般提高0.3m或以上)由此p1来定义Hs,Hs是离心泵的另一性能参数,一般Hs与被输送液体的物性,泵的结构,流量及当地大气压等有关,泵制造厂在泵出厂前要标定,标定时实验条件为大气压10.33mH2O,20清水,测得的Hs Q曲线列于泵样本性能曲线中。若输液的物性与水不同,且操作条件与标定条件不符时,则需换算:3允许汽蚀余量h NPSH(Net Positive Suction Head) 一般h与泵的结构和尺寸有关,由实验测定,并同标绘于性能曲线图上。4离心泵的允许吸上高度(允许安装高度)HgHg泵的吸入口与贮槽液面间的允许到达的垂直距离,m液柱。若对泵吸

21、入管列Bs eg(在00'与11'面间)若贮槽为敞口,则p0=pa,则: 实际安装高度应小于等于Hg。由上两式可见,在一定流量下Q=定值,则Hg就直接与Hf0-1有关,相应地:Hf0-1值大,Hg值就小,反之亦然。所以,对泵的吸入管路而言,宜短而粗,尽量不装阀门和少装管件,这样Hf0-1较小,以保证一定的Hg值。若Hg值为负,例如Hg= -2.0m,则意味着泵应装在液面下方2m以下处为宜,对于输送饱和蒸汽压高的液体往往属于这种情况。例2-4 例2-5确定适宜的安装高度对泵的用户来说是很重要的,目的是正确地使用泵,保证泵正常运转,以防汽蚀产生。七  离心泵的工

22、作点与流量调节1  管路特性曲线与工作点1)  管路特性曲线   2)  工作点所谓离心泵的工作点是指离心泵的性能曲线(HQ曲线)与管路特性曲线的交点,即在HQ坐标上,分别描点作出两曲线的交点M点。如果HQ曲线方程可近似表示为H=ABQ2管路特性曲线方程表示为H=KCQ2,则工作点对应的流量和扬程由这两个方程联立求解。   这就是说,离心泵在特定的管路系统中运转时所提供的扬程和流量恰好等同于管路所需的扬程和流量。例2-62  流量调节如果工作点的流量大于或小于所需的输液量,则须进行流量调节。 

23、流量调节实际上是改变泵的工作点。     改变出口阀的开度实际改变管路特性曲线原来Q>所需Q'阀门关小,管路阻力增大,管路特性曲线上移,工作点由MM'点,流量减小。     改变泵的转速或叶轮直径   实际改变泵的HQ曲线nn',MM'点,Qn'',MM''点,QDD',MM'点,Q比较,两种流量调节措施可知:)用阀门调节流量快速方便,且流量可以连续变化,化工生产中应用最广。其缺点是阀门关小时,流动阻力增加,要

24、额外多消耗一部分功率,且使泵在低效率点工作,经济上不合理。)方法不额外增加流动阻力,变化前后泵效率几乎不变,能量利用经济。但调节不方便,且变速装置或变速电动机价格贵,一般只有在调节幅度大,时间又长的季节性调节中才使用。八  离心泵的组合操作实际工作中,有时遇到这种情况,即仓库现有的离心泵不满足输送任务的要求,比如:要求的扬程与流量分别为H=110m,Q=80m3/h。而库存的泵性能为:1H=100m,Q=50 m3/h,若干台。 2H=60m,Q=80 m3/h,若干台。显然,单台泵工作时无法达到要求的流量和扬程。为弥补单泵工作时这种不足,引出了泵的组合操作,即泵的串,并联

25、。现以两台特性相同的泵为例来介绍:1  泵的并联1)  两泵并联的合成特性曲线设有两台型号相同的离心泵并联工作,并且各自的吸入管路相同,则两泵的流量和扬程必相同。因此,在同样的扬程下,并联泵的流量为单泵的两倍。在HQ坐标上将单泵特性曲线的横坐标加倍而纵坐标不变,得到的这条曲线叫做两泵并联的合成特性曲线。2)  两泵并联系统的工作点对于两泵并联系统而言,管路特性曲线保持不变。两泵并联的合成特性曲线与管路特性曲线的交点M即为工作点,对应的坐标值Q,H即为两泵并联工作时的Q并,H并。由图可知:Q并Q单,但Q并2Q单,这是因为Q并增大导致管路阻力损失增加(H=KCQ2,Q

26、H)的缘故。Q并=2Q单,两泵并联时单泵在b点状态下工作。3)  并联泵的总效率与每台泵在b点工作所对应的单泵效率相同。2  泵的串联1)  两泵串联的合成特性曲线设有两台型号相同的离心泵串联工作,每台泵的流量和扬程也必然相同。因此在同样的流量下,串联泵的压头为单台泵的两倍。在HQ标绘出两泵串联的合成特性曲线,将单泵的特性曲线纵坐标加倍,而横坐标不变。2)  两泵串联系统的工作点同理,管路特性曲线也是不变的。两线交点为工作点,两坐标值为H串和H单。由此可见,H串H单,Q串Q单 ,但H串2H单。 3)  串联泵的总效率与每台泵在b点工作所对应的单

27、泵效率相同3  组合方式的选择1)  如果管路中(单泵提供的最大扬程)则,必须采用串联操作,增加压头。2)  实际情况多数属于单泵可以输液,只是流量达不到指定要求。因此,若以增大流量为目的,则泵的串,并联的选择取决于管路特性曲线。由图可知:)对管路特性曲线而言,Q1并=Q1串,并、串联相同。)对管路特性曲线而言,Q2并Q2串,采用并联。(低阻管路)对管路特性曲线而言,Q3并Q3串,采用串联。(高阻管路)例2-7上面介绍的是两台型号相同的离心泵的串、并联操作。现在提出两个问题:三台或三台以上离心泵的串或并联操作时的流量、扬程如何确定?如果两台型号不同的离心泵能否串或

28、并联操作?和两台型号相同的串、并联操作问题是否有区别?解答接下来提出三个问题供同学课后讨论。在流量Q=0QA段,并联系的合成曲线怎样作?泵有无液体流出?在流量Q=0QA段,如泵无液体流出,那么,泵输出的液体是否会反作用于泵的泵体,冲击叶轮使泵反转?如果上述使泵反转有可能,不同型号泵并联使用时,安装与操作上应采取什么措施?九  离心泵的类型和选择1  离心泵的类型各种类型的离心泵按照其结构特点各自成为一个系列,并以一个或几个字母作为系列代号。各类型系列泵可从泵标本或机械产品目录手册查到。现对常用的离心泵的类型作简单介绍。1)  水泵(IS型,D型,S型)IS型单级单

29、吸离心泵,结构如图所示。该系列泵是我国第一个按国际标准(ISO)设计,研制的新产品。全系列共有29个品种。化工生产中广泛应用。泵输液温度80,吸入压力0.3Mpa,口径为40200mm。性能范围:Q  6.3400m3/h H  5125m IS型系列可从泵样本或机械产品目录手册中查到。D型多级离心泵,在同一根轴上串联多个叶轮。性能范围:Q  6.3580m3/h H  501800mS型双吸泵,在同一泵壳内有背靠背的两个叶轮,从两侧同时吸液。由同一管道流出。双吸泵可自动消除轴向推力。见图。性能范围:Q  5014

30、000m3/h H  8.7250m2)  耐腐蚀泵(F型)输送酸、碱及浓氨水等腐蚀性液体时,需用耐腐蚀泵。长期以来F型泵是典型的耐腐蚀泵,现在又新开发了IH型泵。IH泵是节能产品,比F型泵平均效率提高5%。IH泵的扬程为5125m,流量为6.3400m3/h。我国耐腐蚀泵所用材料、代号及使用液体种类简述于下:灰口铸铁“H”,用于浓硫酸。高硅铸铁“G”,用于硫酸。铬镍合金钢“B”,用于常温、低浓度硝酸、氧化性酸、碱液等。铬镍钼钛合金钢“M”,用于常温、高浓度硝酸。聚三氟氯乙烯塑料“S”,用于90以下的硫酸、硝酸、盐酸及碱液。3)  油泵(Y型)用以输送不

31、含固体颗粒、无腐蚀性的油类及石油产品。该类型泵要求密封好,可防止易燃液体外漏。典型的油泵为Y型泵,扬程为51740m,流量为5.51270m3/h,输送介质温度为-20400。4)  杂质泵(P型)用于输送悬浮液,一般采用敞式或半蔽式叶轮。杂质泵中M型煤水泵用于混浊煤水的输送,PW型污水泵用于80以下带纤维的悬浮液输送,WGF型污水泵是用于输送含有酸、碱的腐蚀型污水或化学浆液。IFV型卧式无堵塞泵是1986年从日本引进的,可输送污水、泥水等,液体中所含最大颗粒不得大于出口口径,输送介质温度为080。IFZ型螺旋涡流无堵塞泵亦是1986年从日本引进的用于输送污水、污物、纸浆及含纤维液体

32、,最大颗粒粒径为28150mm。2  离心泵的选型1)  确定输液系统的流量与扬程。Q一般为输送任务,如Q变化,则取Qmax考虑。根据输液管路的安排,用Bs eg确定He。2)  选择泵的类型与型号。   类型确定:依据被输液体的性质及操作条件而定。   型号确定:依据Q,He从泵样本中的性能特性曲线或性能表来确定合适的型号。3)  核算泵的轴功率例2-8§ 其它类型泵一  往复泵1  工作原理(与离心泵的不同)如图所示,往复泵不需灌液,具有自吸能力。2  流量Q:Q=Q(活

33、塞面积,冲程活塞左右移动距离,往复频率)单动泵:理论流量QT=Asn/60  m3/s  (n l/min)实际流量会小于QT(吸入阀和排出阀启闭不及时,液体漏损等)3  He与Q无关(这又与离心泵不同),He受管路的承压能力限制。4  流量调节采用旁路调节,不能用出口阀来调节。(这也与离心泵不同)5  汲上真空高度也随大气压(pa),密度()和液温变化而变化,所以往复泵的汲上真空高度也有一定限制。例2-9正位移性泵的排液能力只与泵的几何尺寸,而与管路情况无关,又压头与流量无关,受管路的承压能力所限制,这种特性称为正位移性。这种泵称为正位移泵。

34、往复泵是正位移泵之一。二  漩涡泵旋涡泵是一种特殊的离心泵。这种泵的叶轮有一金属圆盘与四周铣出凹槽而成。余下未铣去的部分形成辐射状的浆叶。泵壳内壁亦是圆形。在叶轮与泵壳内壁之间有一引水道。其汲入口与压出口靠近,二者间以“挡壁”相隔。压出管并非沿泵壳切向引出。挡壁与叶轮间的缝隙很小以期阻止压出口压强高的液体漏回汲入口压强低的部位。在操作时,叶轮高速旋转,叶轮各叶片间的液体在高速旋转中受到离心惯性力,于是,叶片外缘的液体修正压强高于叶片内缘液体的修正压强。这时,存在着三种流动,即短促的叶片促使叶片间液体产生强烈的与叶轮转向相反的回旋流动,转动的叶轮带动引水道液体顺叶轮转向的流动以及引水道

35、的液体与叶片间液体的交流。后一种流动藉液体旋涡把叶轮内压强高的液体送入引水道同时把引水道液体卷进叶片内缘。每经过一次这样的交换,引水道的液体压强得到一次提高。液体从进口沿引水道至出口,经叶轮“拍打”次数愈多,压强愈高。在流量小时,因液体经“拍打”的次数多,扬程高,轴功率大,故这种泵启动时应开大阀门,使启动功率低些。旋涡泵适用于流量小、压头高且粘度不大的液体的输送。旋涡泵启动前同样需要灌泵。这种泵虽属离心式,但亦需用旁路阀调流量,因引水道窄,泵的压头较高,若关闭出口阀运转,高压液体强行越过挡壁漏回低压端时摩阻大,泵体震动,叶片易受损。 第三节  离心式风机 (通风机,鼓风机,

36、压缩机)    离心式风机,鼓风机与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和离心泵相似,依靠叶轮的旋转运动,使气体获得能量,从而提高了气体的压强和速度。    通风机都是单级,起输送气体之用,所产生的表压强14.7×103Pa。    鼓风机,压缩机都是多级的,前者产生的表压强294×103Pa,压缩机的表压强294×103Pa,两者对气体都有较显著的压缩作用。一离心通风机按产生的风压可分为低压通风机    出口风压0.9807×103Pa(表压)中压通风机

37、    出口风压(0.98072.942)×103Pa(表压)高压通风机    出口风压(2.94214.7)×103Pa(表压)1结构结构与离心泵相似。机壳也是蜗壳形,壳断面有两种方形:低,中压圆形:高压叶片的数目较多且长度较短,低压的叶片是平直的,与轴心成辐射状安装,中、高压的叶片是弯曲的。2离心通风机的性能参数与特性曲线1)性能参数:风量Q  m3/s,风压HT,轴功率Na和效率。    风量Q:单位时间内从风机出口排出的气体体积,以风机进口状态计,m3/s。 

38、;   风压HT:单位体积的气体流经风机时所获得的能量,J/m3=Pa,习惯上以mmH2O表示。   HT=HT(结构,叶轮尺寸,n及进气密度),由实验测定。一般通过测量风机进出口处气体的流速和压强的数据,按Bs eg计算HT。   对于1m3气体在进出口处列Bs eg。   一般u2较大,故HK也较大。(这与离心泵不同)轴功率Na效率                

39、      2)特性曲线(标定工质20,760mmHg的空气,air=1.2kg/m3)若实际操作条件与标定条件不同时,则HT 与HT'需换算,即将工况的HT换算为标况的HT。换算关系为:           3离心通风机的选择与离心泵的选择相类似,选择步骤为:    根据B's eg,计算输送系统所需的实际风压HT, 根据所输送气体的性质(洁净与否,易燃与否)与风压HT范围, 确定风机类型

40、与型号。如输送的是清洁空气或类空气的气体, 则可选用4-72型,中低压离心通风机 8-18,9-19,9-26型,高压离心通风机 根据Q,HT,从风机样本中的性能曲线或性能表选择合适的机号,选择原则与泵相 同。例2-10二离心鼓风机与压缩机1)离心鼓风机(又称透平鼓风机)工作原理与离心通风机相同,结构类似于多级离心泵。特点:送气量大,出口风压一般294×103Pa,不需冷却装置。2)离心压缩机  主要结构,工作原理与离心鼓风机相似,只是离心压缩机的叶轮级数比鼓风机多。特点:转速较高,能产生更高的压强流量大,供气均匀离心压缩机常分成几段

41、,每段包括若干级,段段间设置中间冷却器,以免气体温度过高。 例2-1 已知某离心泵叶轮外径为192mm,叶轮出口宽度为12.5mm,叶片出口流动角为35°,若泵的转速为1750r/min,试求该泵的基本方程式(即理论压头和理论流量的关系)。解:由下式知:因为将、及代入上二式得:即由上式可见,离心泵的理论压头与理论流量呈现性关系,且随流量的增加,该泵的压头随之降低。例2-2 采用本题附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定离心泵的性能。泵的吸入管内径为100mm,排出管内径为80mm,两侧压口间垂直距离为0.5m。泵的转速为2900r/min,以20清水为介质测得以下数据:流量,l/s15泵出口处表压

42、,Pa2.55×105泵入口处真空度,Pa2.67×104功率表测得电动机所消耗的功率,kW6.2泵由电动机直接带动,电动机的效率为93%。试求该泵在输送条件下的压头,轴功率和效率。解:(1)泵的压头   真空计和压强表所在处的截面分别以1-1和2-2表示,在两截面间列以单位重量液体为衡算基准的柏努利方程式,即:其中,(表压),(表压),两侧压头间的管路很短,其间流动阻力可忽略不计,即。故泵的压头为:(2)泵的轴功率   功率表测得的功率为电动机的输入功率,由于泵为电动机直接带动,传动效率可视为100%,所以电动机的输出功率等于泵的轴

43、功率。因电动机本身消耗部分功率,其功率为93%,于是电动机输出功率为:泵的轴功率为:(3)泵的效率   由式知:例2-3 某离心泵输送水的特性曲线如本题附图所示,最高效率下相应的流量为2.84m3/min、压头为30.5m。若用此泵输送密度为900kg/m3、粘度为220cSt的油品,试作出该泵输送油品时的特性曲线。解:用下式计算该泵输送油品时的性能,即:,  式中各换算系数可由图查取。在图中,压头换算系数有四条曲线,分别表示输送清水时的额定流量QS的0.6、0.8、1.0及1.2倍时的压头换算系数。由题意知QS为2.84 m3/min,则可从本题附图的特性曲线中

44、分别查出0.6QS、0.8QS、1.0QS及1.2QS下所对应的H及值,并列于本题附表1中,以备下一步查CH值之用。例2-3 附表1项目0.6QS0.8QS1.0QS1.2QSQ,m3/min1.702.272.843.40H,m34.333.030.526.2,%72.5808279.5以为例,由图查出各性能的换算系数,其查图方法如图中虚线所示。在横坐标上自的点向上作垂线与压头的斜线相交,由交点引水平线与粘度为220cSt的粘度线相交,从此交点再垂直向上作直线分别与、及所对应的曲线相交,各交点的纵坐标为相应的粘度换算系数值,即:;。于是可计算出输送油品时的性能为:输送油品时的轴功率可按下式计

45、算,即:依照上述方法可查出不同流量下相对应的各种性能换算系数,然后再由,和计算输送油品的性能,并将计算结果列于本题附表2中。例2-3 附表2项目0.6QS0.8QS1.0QS1.2QS0.950.950.950.950.960.940.920.890.6350.6350.6350.635Q,m3/min1.622.162.73.23H,m32.931.028.123.3,%46.050.852.150.5N,kW17.019.421.421.9将本题附表2中相应的Q、H、 及N值标绘于本题附图中,所得虚线即为输送油品时离心泵的特性曲线。例2-4 用3B33型水泵从一敞口水槽中将水送到它处,槽内

46、液面恒定。输水量为4555m3/h,在最大流量下吸入管路的压头损失为1m,液体在吸入管路的动压头可忽略。试计算:(1)输送20水时泵的安装高度。(2)输送65水时泵的安装高度。泵安装地区的大气压为9.81×104Pa。解:由附录二十五查得3B33型水泵的部分性能列于下表: 例2-4 附表流量,Q压头,H转速,n允许吸上真空高度,HSm3/hmr/minm3035.6  7.04532.629005.05528.8  3.0(1)输送20水时泵的安装高度  根据下式计算泵的允许安装高度,即:由题意知,。从该泵的性能表可看出,Hs随流量增加而下降,因此,在确

47、定泵的安装高度时,应以最大输送量所对应的Hs值为依据,以便保证离心泵能正常运转,而不发生汽蚀现象,故取。故为安全起见,泵的实际安装高度应小于2m。(2)输送65水时泵的安装高度   此时不能直接采用泵性能表中的Hs值计算泵的允许安装高度,需按式对Hs进行计算,即:其中,由附录六查出65水的饱和蒸汽压及密度,则:将式中的Hs换以Hs,以计算泵的允许安装高度,得:Hg为负值,表示泵应安装在水面以下,至少比贮槽水面低0.35m。例2-5 用离心油泵从贮罐向反应器输送液态异丁烷。贮罐内异丁烷液面恒定。其上方绝对压强为6.65kgf/cm2。在泵的性能表上查得,输送流量下泵的允许气蚀

48、余量为3.5m。试1确定该泵能否正常操作。解:根据已知条件考虑泵能否正常操作,就应该核算泵的安装高度是否合适,即能否避免气蚀现象。可先用式计算允许安装高度,以便和实际安装高度进行比较。式中,故已知泵的实际安装高度为-1.5m,大于上面的计算结果,说明泵的安装位置太高,在输送过程中会发生气蚀现象,使泵不能正常操作。由以上两例可看出,当液体的输送温度较高或沸点较低时,由于液体的饱和蒸气压较高,就要特别注意泵的安装高度。若泵的允许安装高度较低,可采用下列措施:(1)尽量减小吸入管路的压头损失,可采用较大的吸入管径,缩短吸入管的长度,减少拐弯,并省去不必要的管件和阀门等。(2)把泵安装在贮罐液面以下,

49、使液体利用位差自冬灌入泵体内。例2-6 采用例2-1中的离心泵,将20清水从贮水池输送到指定位置,已知输送管出口端与贮水池液面垂直距离为8.75m,输水管内径为114mm的光滑管,管长为60m(包括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贮水池与输水管出口端均与大气相通,贮水池液面保持恒定。该离心泵的特性如下:Q,m3/s0.000.010.020.030.040.05H,m20.6319.9917.8014.4610.335.71,%0.0036.156.061.054.037.0试求该泵在运转时的流量、压头、轴功率、总效率和水力效率。水的物性:,解:求泵在运转时的流量、压头、轴功率和效率,实质上是要找出该泵

50、在管路上的工作点。泵的工作点由泵的特性曲线和管路特性曲线所决定。根据该泵的特性,在本题附图上绘出泵的H-Q和-Q曲线。管路特性曲线应根据管路条件,先求出管路特性方程,再在本题附图上标绘出管路特性曲线。(1)管路特性方程  在贮水池液面和输水管出口内侧列柏努利式,得:其中,即而,对光滑管所以(2)标绘管路特性曲线   根据管路特性方程式,可算出管路系统在不同流量下所需压头的数值,现将计算结果列于本题附表中。由下表数据,即可在本题附图上绘出管路特性曲线HcQc。例2-6 附表Qc,m3/s0.000.010.020.030.040.05Hc,m8.759.2610.4

51、912.3214.7117.63(3)泵运转时的流量、压头、轴功率及效率   本题附图中泵的特性曲线与管路特性曲线的交点就是泵的工作点,该点所对应的各性能数值即为泵在运转条件下的流量、压头和效率。由图中工作点读得:流量,压头,效率轴功率应按下式计算求得,即:水力效率可由离心泵的理论压头求得。由例2-1知该泵基本方程式为:即:所以,水力效率例2-7某离心泵(其特性曲线为本题附图中的曲线)所在管路的特性曲线方程式为,当两台或三台此型号的泵并联操作时,试分别求管路中流量增加的百分数。若管路特性曲线方程式变为时,试再求上述条件下流量增加的百分数。上两管路特性方程式中Qc的单位为m3

52、/s,Hc的单位为m。解:离心泵并联工作时,管路中的输水量可由相应的泵的合成特性曲线与管路特性曲线的交点来决定。性能相同的两台或三台离心泵并联工作时合成特性曲线,可在单机特性曲线上取若干点,对应各点的纵坐标(H)保持不变,横坐标(Q) 分别增大两倍或三倍,将所得的各点相连绘制而成,如本题附图中的曲线和所示。由曲线可知,当时,。在同一压头下,两台或三台泵并联时,相应的及。按题给的管路特性方程式,计算出不同Qc下所对应的Hc,计算结果列于本题附表中,然后在本题附图中标绘出管路特性曲线。例2-7 附表Qcl/s020040060080010001200m3/s00.20.40.60.81.01.2,

53、m4040.642.445.449.655.061.6,m4044.066.076.0      (1)管路特性曲线方程式为时,单台泵和多台泵并联工作时情况为:一台泵单独工作时,工作点为M1,;两台泵并联工作时,工作点为M2,;三台泵并联时,工作点为M3,。两台泵并联工作时,流量增加的百分数为: 三台泵并联工作时,流量增加的百分数为:(2)管路特性曲线方程式为时,单独使用一台泵和并联使用的情况为:一台泵单独工作时,工作点为M1,;两台泵并联工作时,工作点为M2,;三台泵并联工作时,工作点为M3,。两台泵并联工作时,流量增加的百分数为: 三台泵并联工作时,流量增加的

54、百分数为:从上述计算结果也可看出:(1)性能相同的泵并联工作时,所获得的流量并不等于每台泵在同一管路中单独使用时的倍数,且并联的台数愈多,流量的增加率愈小。(2)当管路特性曲线较陡时, 流量增加的百分数也较小。例2-8若某输水管路系统要求流量为80m3/h,压头为18m,试选择一台适宜的离心泵,在求该泵实际运行时所需轴功率及因用阀门调节流量而多消耗的轴功率。解:(1)泵的型号  由于输送清水,故选用B型水泵。按、的要求,在B型水泵的系列特性曲线图上标出相应的点,因该点靠近标有4B20-2900字样的扇形面的弧线下方,故可选用4B20型水泵,转速为2900r/min。由附录二十五中查得

55、4B20型水泵在最高效率点下的性能如下:,(2)该泵实际运行时所需的轴功率  该泵运行时所需的轴功率,实际上是泵工作点所对应的轴功率。由4B20型离心泵的特性曲线可查得:当该泵在下运行时,所需轴功率为:(3)用阀门调节流量而多消耗的功率  由图查得:当时及。而管路要求为、。为保证达到要求的输水量,应改变管路性能曲线,即用泵出口管线的阀门来调节流量,关小出口阀门,增加管路的压头损失,使管路系统所需压头也为21.2m。由于用阀门调节流量而多消耗的压头为:故多消耗的轴功率为:例2-9单动往复泵活塞的直径为160mm、冲程为200mm,用以将密度为930kg/m3的液体从敞口贮罐送

56、至某设备中,液体输送量为25.8m3/h,设备内压强为3.14×105Pa(表压),贮槽液面比设备的液体入口管(中心截面)低19.5m。若管路的总压头损失为10.3m(包括管路进出口损失),泵的总效率和容积效率分别为0.72和0.85,试求此泵的活塞每分钟往复次数和轴功率。解:(1)往复泵活塞每分钟的往复次数   往复泵的理论排液量为:依题意实际排液量为:所以(2)往复泵的轴功率  往复泵轴功率的求法与离心泵的相同,即上式中往复泵的压头,可由柏努利方程式求得。取主槽液面为上游截面1-1,输送管路出口外侧为截面2-2,并以截面1-1为基准水平面,则:式中&

57、#160; ,(表压),(表压),所以管路所需压头为泵所提供,所以泵的压头为:于是泵的轴功率为:例2-10 用风机将20、38000kg/h的空气送入加热器加热至100、然后经管路而送到常压设备内,输送系统所需全风压为1200Pa(按60、常压计)。试选合适的风机。若将已选的风机(转速相同)置于加热器之后,是否仍能完成输送任务?解:空气在20、常压下的密度为1.2kg/m3,则风量为:输送系统的风压HT按下式换算为实验条件下的风压,即:由附录五查得60、常压空气密度为1.06kg/m3,故根据风量,风压,于附录廿八中查得4-72-11No.10c型离心通风机可满足要求。该风机性能见本题附表。若

58、将已选风机置于加热器之后,则风量发生明显变化。由题知管路系统所需风压为1200Pa,此值较大气压强小得多,所以风机入口处的压强仍可按常压计。由本教材附录可查得常压、100下空气密度为0.946kg/m3,故风量为:风压仍与前相同,若风机转速为1000r/min,则此风机不能完成输送任务。实际上还应考虑风机是否可耐高温。例2-10 附表转速风压风量效率功率r/minPam3/h%kW100014223270094.316.5离心泵的串并联问题解答:三台或三台以上泵的串、并联操作问题与两台的类似。若为三台并联,则并联泵的合成特性曲线的横坐标为单台泵的三倍,而纵坐标不变。若为三台串联,则串联泵的合成

59、特性曲线的纵坐标为单台泵的三倍,而横坐标不变。两台型号不同的离心泵能够串或并联操作。以两台型号不同的离心泵的并联操作为例:按并联泵特点,即同一扬程下,并联泵系的流量为单泵之和,作出合成特性曲线,在HQ图上纵坐标不变,横坐标相加。由图可见,当Q=0QA,与泵无同一扬程,只有当Q>QA后,两泵才有相同的扬程。图中M为并联系的工作点。第二章习题1)某盛有液体的圆筒容器,容器轴心线为铅垂向,液面水平,如附图中虚线所示。当容器以等角速度绕容器轴线旋转,液面呈曲面状。试证明:液面为旋转抛物面。液相内某一点(r,z)的压强。式中为液体密度。2)直径0.2m、高0.4m的空心圆桶内盛满水,圆筒定该中心处开有小孔通大气,液面与顶盖内侧面齐平,如附图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