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低碳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和路径选择_第1页
县域低碳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和路径选择_第2页
县域低碳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和路径选择_第3页
县域低碳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和路径选择_第4页
县域低碳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和路径选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4:461-464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县域低碳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和路径选择刘桂文(中共郴州市委党校,湖南郴州423000)摘要: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潮流,将引领全球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所发生的深刻变革。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分析中国县域低碳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县域低碳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政策建议。关键词:低碳经济;县域经济;制约因素;路径选择中图分类号:F20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0-0776The Constraints and Path Sele

2、ction of Liu County Guiwen Low-carbon Economic Development(Party Scholl of the Chenzhou Committee of C.P.C. , Chenzhou Hunan 423000)Abstract:global The low-carbon economy has become a global trend. It will lead to the profoundis constraints an production inevitable patterns,to the choice development

3、 for lifestyles, China's valuesof future andlow-carbon development. national interests.economy, Based Greatthis on thesis the effort analysis to developsome general of China's low-carbon changesideas county-level economy of therecommendations and policy Key words :low-carbon are put economy;

4、 forward. county economy; constraints; path selection1大势所趋:走低碳之路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案,不仅设定了美国温室气体减排的时间表,还设计全球性的化石能源短缺和温室气体导致气候变了排放权交易,试图通过市场化手段,以最小成本来实化。据预测,到2050年世界经济规模比现在要高出现减排目标。除英国、美国以外,日本、加拿大、法国、34倍,而目前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碳基能源(煤炭、意大利等发达国家都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做出了积极石油、天然气 在总能源中所占的比重高达87%,未来的努力。中国、巴西、墨西哥、韩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如果仍然采用高

5、碳模式,到21世纪中期地球将也主动减排、限排,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国际社会主流不堪重负。由此,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许的战略选择。多国家在该领域已经推出若干重大举措。2003年,英表面上看,低碳经济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做的国政府发表了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努力,但实质上,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的能源白皮书,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概念。英国政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低碳经济是以低能府为低碳经济发展设立了一个清晰的目标:到2010年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应对碳基能源对于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990年水平上减少20%,到2050年气候变暖影响为基本要求,以实现

6、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减少60%,建立低碳经济社会。为此,英国引入了气候发展为基本目的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变化税、碳排放贸易基金、碳信托交易基金、可再生能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重大进步。该模式的基础是建立源配额等政策。2007年7月美国出台了低碳经济法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结构,要求建案,公布了题为抓住能源机遇:创建低碳经济的报立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以及鼓励告,2009年6月美国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和安全法低碳发展的政策、法律和市场机制,其核心则是科技和基金项目: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条件下县域工业发展模式及推进机制研究”(2008GK3130)

7、。作者简介:刘桂文,男,1972年出生,湖南宜章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工业经济。通信地址:423000郴州市委党校、郴州市苏仙北路28号,E-mail :lgw128。收稿日期:2010-03-17,修回日期:2010-04-13。 中国农学通报制度的创新。可以说,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潮流,将引产等领域技术水平落后,技术开发能力较差,产业体系领全球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所发薄弱,落后工艺所占的比例仍然较高。落后工艺技术生的深刻变革。的大量存在和先进技术的严重缺失,使得工业生产和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万元基础设施建设呈现高排放的特征在未来几十年将长期

8、GDP 能耗大幅度降低,但全国总能耗和总CO 2排放依存在,陷入所谓的“锁定效应”,这将极大地增加县域经然居高不下,成为制约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障济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变的成本,这也是县域经济由“高碍。据统计,全球CO 2年产生量巨大,仅中国每年就排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放50亿t 以上,且正以年均4%的速度增长。目前,中2.3产业发展层次较为低下国万元GDP 能耗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然较高,主要县域经济中仍存在一产过重、二产脆弱、三产滞后工业过程和产品能耗比国际领先水平平均约高30%左现象,企业普遍规模小、档次低,生产技术和装备差,自右。在未来的30年,中国将继续处于国际产业链低端主创

9、新能力弱,资源利用效率低,产品质量和产品附加的不利地位,处于工业化中期“重化工业”加速发展、工值不高,产业结构升级缓慢,产业综合竞争力不强。加业化与城镇化同时并举的阶段,这个阶段也是能源资之受到地方利益的保护,一些“问题”企业难以及时地源快速增长的时期;13亿人口的生活质量提高,也会关停并转,致使部分地区仍存在突出的高投入、高消带来能源消耗的快速增长;生产领域、消费领域和流通耗、低效率的问题,要彻底淘汰这些落后产能和提高能领域都处于高碳经济的状况,必然导致温室气体的高源使用效率尚需时日。排放,产生一系列政治、经济、外交、生态等严重后果。2.4低碳消费方式远未形成如何化解经济快速发展对资源、能源

10、消耗的高度依赖,由于长期以来缺乏对人们消费的合理引导,导致如何跨越资源、能源的瓶颈约束成为这一时期中国面人们在消费过程中自我形成了很多不良的消费习惯,临的主要难题。低碳之路无疑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过度性消费”、“炫耀性消费”、“一次性消费”、“便捷消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它有可能演变为中国未来社会经费”等比比皆是。这些消费习惯和行为对经济和社会济发展的主流模式,成为促进国内节能减排和应对全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和浪费,环境破坏严重。如无节制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选择。地使用塑料袋,是多年来人们盛行便利消费最典型的2困难重重:中国县域低碳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嗜好之一。据科技部全民节能减排手册计算,全国当前各

11、县市正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县域减少10%的塑料袋,可节省生产塑料袋的能耗约1.2万经济发展的质量有所提高,但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仍t 标煤,减排31万t 二氧化碳。然困难重重,面临诸多重大挑战:2.5相关支持政策严重滞后2.1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难以改变目前中国节能减排的政策体系、绩效考核体系以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国及执法监管体系仍很不完善,在体制、政策、法规方面家。2007年全球一次性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仅占有待进一步健全,如尽管中国相关的主管部门曾制定27.8%,发达国家煤炭消费比例大多不到20%,而中国并出台了一些与低碳技术研发有关的优惠政策,但是能源消费中煤炭所占比重

12、高达69.5%。受多煤炭少油随着体制改革的发展,管理机构的变化及政策规定的气这种资源禀赋的制约和保障能源安全的需要,中国不完善,一些鼓励政策名存实亡,部分政策因难以执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会发行而未执行;缺乏成熟的碳交易制度、碳交易场所和生根本性的改变。与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相比,单位热碳交易平台,更缺乏碳掉期交易、碳证券、碳期货、碳量燃煤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比石油、天然气分别高出基金等碳金融衍生品的金融创新以及科学合理的利约36%和61%,使得中国单位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强益补偿机制,金融系统对低碳技术项目支持也不够,度将长期处于较高水平。在这一能源消费格局下,大多数银行不选择

13、对低碳技术项目融资,远不能满足低部分县市的煤炭消费比重大,CO 2排放强度较高,经济碳技术发展的资金需求;政绩考核、财政转移和生态发展过程中“高碳”特征非常明显。未来一段时期在解补偿等方面的体制机制还不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需决县域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形势非常严峻,任务也十要。分艰巨。3柳暗花明:中国县域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2.2低碳技术运用严重不足县域低碳经济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整体上看,目前县域地区能源生产和利用、工业生必须立足于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认真审刘桂文:县域低碳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和路径选择县域低碳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和路径选择· 463·视低碳经济的

14、内涵和发展趋势,突出重点,系统推减少“碳源”的排放,还应该在“碳汇”上花力气,下功进,形成具备清晰阶段目标和科学行动计划的路线夫。“碳源”是指产生CO 2之源。它既来自自然界,也来图。自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碳汇”则是指自然界中碳的3.1科学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寄存体,森林植被是地球上存在的巨大碳汇。增加碳经济发展战略是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本地区的汇主要采用固碳技术。所谓固碳也叫碳封存,指的是具有全局性的谋划。它规定着经济发展的方向,对县增加除大气之外的碳库的碳含量的措施,包括物理固域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是战略失误,可能碳和生物固碳。物理固碳是将二氧化碳长期储存在开会南辕北辙,做着错误的

15、事。战略正确不一定全盘采过的油气井、煤层和深海里。生物固碳是利用植物赢,但战略错误必将导致满盘输。因此,应根据本地的光合作用,通过控制碳通量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碳吸区的经济发展需求、基础条件和科技水平,紧密结合收和碳储存能力,所以其是固定大气中CO 2最便宜且该地区的主体功能定位,因地制宜研究制定低碳经济副作用最少的方法。大力提升县域碳汇能力主要是采发展战略,出台相关发展政策和发展规划,在产业结用生物固碳方法,如应改进森林管理,提高单位面积生构调整、区域布局、技术进步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物产量,扩大造林面积;通过合理放牧、灌溉、施肥和品为向低碳经济转型创造条件,以科学的规划、精细的种改良等措施合理

16、管理好草地;采取侵蚀控制、轮作施设计、周密的部署,引导和推动县域低碳经济有序发肥、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等措施,增加耕展。地碳汇;建立湿地公园和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恢复3.2着力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等。县域经济向低碳转型的关键在于转变县域经济3.4大力倡导低碳经济消费方式发展方式,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应着力在推进经低碳经济不仅仅牵涉到地区、政府和企业的产济结构优化升级、技术进步和节能减排上下功夫。业选择问题,也牵涉到社会公众平时的行为习惯问要坚持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题。应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加大对低碳生活方式的宣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主线,立足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传力度,特别是

17、加大对全民节能减排手册36项低碳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日常生活行为节能减排潜力量化指标和全民节能营,加快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因地制宜发减排技巧汇编的宣传力度,普及节能减排的科学知展服务业特别是发展物流、金融、信息、咨询、旅游、识和方法,提高每一个公民节能减排的意识,促进每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广泛应用高技术和先进适一个公民从我做起、从点滴着手、从现在做起、从身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使经济发展由主要依边做起,积极参与节能减排;同时,通过制定一系列靠资金和物质要素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的经济措施来促使人们从衣、食、住、行、用上履行低人力资本带动转变,注重投入向技

18、术创新和产业优碳生活方式,倡导人们在不降低现有生活水平的前化方向发展。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催生经济提下,选择科学合理、节约能源的绿色生活方式,从持续发展、实现发展方式有效转变的支撑,着力提高而形成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风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气。新能力,大力开发和使用经济上合理、资源消耗低、3.5努力构建低碳发展长效机制污染排放少、生态环境友好的先进技术,使技术创新低碳经济模式是指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力量。要把节能基础,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核心,以提高能源利减排作为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模和突破口,坚决抑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增长,加式。就制度层面而言,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企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和发展循环经业、各类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的参与,其中,政府主济,推进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大幅度减导十分关键。在现行体制下,低碳经济发展的长效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加快太阳能和沼气技术的推机制的构建需要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但尤其需要广普及,使县域经济发展建立在节约能源资源和保国家及省级层面统筹安排。为此,建议国家从经济护环境的基础上。发展层面引入绿色增长理念,通过绿色税收、生态补3.3大力开发建设县域碳汇工程偿、融资优惠等措施,把支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