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_第1页
网络环境下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_第2页
网络环境下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_第3页
网络环境下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_第4页
网络环境下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网络环境下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阜宁县施在中心小学 胡红梅【摘要】网络环境下教学方式的提出与研究,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造了一种有效途径。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信息技术与学科的不断整合。通过研究、探讨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网络课堂的实现方式,探索出“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方式。本文对研究过程进行综述,从而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关键词】网络;学习方式;实践研究 网络环境下教学方式的提出与研究,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造了一种有效途径。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信息技术与学科的不断整合,广大教师正经历着一场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人才培养观念、模式、方法的变化、整合与创新。 一、 单一学习方式在网络环境下

2、课堂的实现 1、自主发现学习方式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具体地说,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可见,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气氛。情境创设:教师为学习者构建学习主题相关的情境,能让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情感状态,提取记忆中的有关知识、经验,激发联想和想

3、象。 问题导向:一是在情境中设置问题,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二是在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后提出新问题、新想法。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教师设置的问题导向和提供的有关资料、网站进行信息的浏览。 意义建构: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关经验去同化当前的新知识,实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课例】语文二泉映月二泉映月这篇文章主要通过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过程,了解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文章两次描写了阿炳在月下听泉的情景,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这两次描写是一个关键。学生的生活阅历不深,对于阿炳生活年代的背景又不是十分了解,产生了时间、空间上的隔阂。为了解决这一难点,课堂上,通过音乐渲染,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由于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

4、积淀,很快融入了课文,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产生对当时社会的控诉、对现实生活的赞美,从而升华学习主题。 【行动与反思】 问题: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目标导向如何确立? 思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学习应是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协作的学习,主动构建新知识的过程,这就要求目标的导向应以学生为主,符合他们学习的立场。如在数学课堂中,数学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围绕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确立自主学习的目标导向,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的放矢。问题:如何看待网络自主学习与文本教材的关系? 思考:在开展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时,课题组成员不再唯技术论,而是紧紧扣住文本,在充分感悟文本的

5、基础上进行自主、协作学习,网络是学生学习的工具,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感悟语言文字。如在黄山奇松一课的教学中,通过“阅读课文,获得感受网络阅读,信息整合交流体会,品读感悟”的形式,引导学生抓住文本,整合网络资源,感悟黄山奇松姿态的美。秦兵马俑教学中,在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时,抓住将军佣、骑兵佣、马佣等关键文字,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兵马俑的“思乡之苦、报国之心”,扎实地对学生进行了语文双基训练。课堂中,网络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的思维产生突破性的飞跃和敏锐的顿悟,让学生的学习充满了灵性。 2、协商合作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

6、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如果学生长期处于个体的、竞争的学习状态之中,久而久之,学生就很可能变得冷漠、自私、狭隘和孤僻,而合作学习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关键。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

7、高其有效性的途径。【反思和行动】 问题: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学习往往处于无序状态,应如何避免? 思考:首先是为学生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突出学生的主题探索活动,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观察、发现、交流,使每一位学生都经历了不同的探索过程,有不同的体验和发现,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发现的内容,增强他们探索、研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其次是教师参与学生的协作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角色尝试转变,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和支持者,给学生技术的、情感的支持,从而达到学生间有序的协作。 问题:课余探究学习的时间如何得到保障,成果如何展现? 思考:对于时间比较短的探究活动,我们利用课堂教学直接完成,如果是一系列的探

8、究活动,安排地方课程或利用休息时间完成。研究学习的成果可以利用班会课、黑板报等形式展现,数字资源的研究成果在专题学习网站有专门栏目进行整理。 二 、“课前课中课后”学习方式在网络环境下课堂的实现 在探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单一课型时,发现同一节课中并不是单一的学习方式存在,而是以一种学习方式为主,多种方式为辅的形式存在,因此,本课题组成员拓展思路,并不围绕某单一学习方式展开教学,而是以“课前课中课后”模式进行设计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这样的语文教学中,学生乐学、会学,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调控者,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探求新旧知的联

9、系,从而产生意义的建构,达到语文教学的双基训练。 课前自主体验,为意义建构提供基石 小学阶段的学生知识面不是很广,对有些课文描写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感知,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课前,教师为学生构建学习主题相关的情景,诱导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围绕教师设置的问题导向和提供的网络资源进行信息的搜索,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用有关经验同化当前的新知识,实现意义建构。 课中合作探究,舞动学习的灵性 网络的普及使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成为可能,使语文学习突破了原有的空间和时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个性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在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协作学习,网络是学生学习的工具,在课堂

10、上教师更应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感悟语言文字。 课后拓展延伸,让课程呈现多元发展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未来社会中,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所得。 【反思和行动】 问题:如何找准课前拓展与课后延伸的突破口? 思考: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去同化新知识的过程。对于有些知识,学生没有相类事的知识点,这往往需要教师在进行文本教学之前让学生了解与课堂教学相关的知识,这样既解决了学生知识的缺失,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后,我们则通过个别辅导、假日小队、班队活动等渠道,让学生进行实践活

11、动,如朗诵、讲故事、演课本剧、编语文小报、写读后感等。课堂向课后延伸,既把问题带出课外、带向生活、家庭、社会,学校向家庭开放,以便家校合一,齐抓共管,学校向社会开放,也充分利用社会的人力、物力资源。情景: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意义建构。 协作:学生借助于NetMeeting、Email、BBS、留言版等形式,进行学习交流,发挥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会话:教师必须进行组织引导,防止学生学习离题现象,促进学生学习效率。 意义建构:学习结束时,教师(学生)对协作学习过程作出小结,促进学生对当前所学知识得到全面的理解,达到真正完成意义建构。 【行动与

12、反思】 问题: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协作学习与常规课堂协作学习差异 思考:常规课堂教学中,我们利用学生分组进行协作学习,学生在面对面的交流与合作中,完成教学任务,产生意义建构。网络环境下开展协作学习,除了常规的分组合作之外,还根据学习专题构建网上协商讨论区、答疑辅导和远程讨论区。学生可以利用网络,通过专题论坛、留言版、E-mail等形式,从他人那里获取有关事实,听取意见,也能发表意见,为他人提供帮助,进行人机协作、生生协作、师生协作,实现学习者之间的互动,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等没,将协作延伸至课堂教学之外。 问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协作学习的能力如何培养? 思考:学生利用

13、信息技术开展学习的能力往往达不到学生学习愿望,特别是使用计算机的能力。要使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学习能像使用钢笔、书本一样快捷的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我们安排学科教师担任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并利用午休等时间,开放机房,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得到锻炼。通过课题实践期间的训练,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信息技术水平有了较快的发展,学生浏览网页、发表留言等能力表现有了长足的进步,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双赢。 3、实践研究学习方式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未来社会中,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所得。研究性学习确切地说是

14、一类课程而不是一门课程,它贵在“研究性”,学生从学习生活中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研究,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知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景: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进行研究学习。 任务:研究性学习方式主要采用“任务驱动”的形式进行,让学生通过问题来组织学习,使学习有的放矢。 成果:成果是学生研究的外显形式,教师通过设置上传区域,让学生的作品有展示的空间,从而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评价:是对学生研究成果的定性描述,引发学生继续研究的热情。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主要以学生为主,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使

15、研究学习有的放矢。其次要引导学生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让学生不仅能用网络资源获取信息,还能认真思考信息内容的有效性、信息陈述的准确性、确定观点的充分性。帮助学生形成这些信息素养,将进一步影响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在形成学习作品时,关键是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构思布局,指导具体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具有自己的创见和观点。 保护大自然是一篇能很好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课文。在学习完课文后,设计了“走进家乡”这一研究主题,学生通过网络搜索,进入相关主题网站学习,对原有文本资料进行有效的拓展,让学生真正了解家乡。课后的研究学习中,学生还带着问题向老师咨询,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了有关实验,培养

16、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实现了学科之间的整合。在网络环境下构建新型学习方式的研究,使教师改变了传统的主导者形象,担当起学生学习的伙伴,在学生学习的途中,给与帮助、指导、调控。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网络充分发挥了它的优势,创设了情境,丰富了资源,学生则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协商交流最终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并且,教师还可以布置课余的实践研究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任务去主动探索,积极思维,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主题和学习目标的深入掌握。 问题:在把握学科教学的基础上,如何进行学科的综合化? 思考:首先是开放教材:我们积极开发课外学习资源,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激发学生留意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用课外获得的知识来充实课堂,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其次是开放课堂:教育家赫尔巴特把教学关系归结为“学为主体,教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