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写CTD-苯磺酸氨氯地平片CTD格式申报_第1页
第一次写CTD-苯磺酸氨氯地平片CTD格式申报_第2页
第一次写CTD-苯磺酸氨氯地平片CTD格式申报_第3页
第一次写CTD-苯磺酸氨氯地平片CTD格式申报_第4页
第一次写CTD-苯磺酸氨氯地平片CTD格式申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药品注册分类:化学药品六类注册申请分类:仿制药品注册申请药品名称:苯磺酸氨氯地平片(XXg、XXg)资料项目名称:药学研究CTD格式申报资料研究机构名称:XXX制药有限公司研究机构地址:XXXXXXXXX研究机构主要研究者:XXX研究机构电话:XXX注册申请联系人姓名:XXX原始资料的保存地点:XXX制药有限公司注册申请机构联系电话:XXXXXXXXX药品注册申请人:XXX制药有限公司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申报资料(药学部分)目 录3.2.P.1 剂型及产品组成23.2.P.2 产品开发33.2.P.2.1 处方组成33.2.P.2.1.1 原料药33.2.P.2.1.2 辅料43.2.P.2.2

2、制剂研究43.2.P.2.2.1 处方开发过程43.2.P.2.3 生产工艺的开发193.2.P.2.4 包装材料/容器222.3.P.2.5 相容性223.2.P.3 生产223.2.P.3.1生产商223.2.P.3.2批处方223.2.P.3.3 生产工艺和工艺控制233.2.P.3.4 关键步骤和中间体的控制243.2.P.3.5 工艺验证和评价253.2.P.4 原辅料的控制303.2.P.5 制剂的质量控制303.2.P.5.1质量标准303.2.P.5.2 分析方法303.2.P.5.3 分析方法的验证333.2.P.5.4 批检验报告923.2.P.5.5 杂质分析963.2.

3、P.6 对照品1003.2.P.7 稳定性1003.2.P.7.1稳定性总结1003.2.P.7.2上市后的稳定性承诺和稳定性方案1013.2.P.7.3 稳定性数据1012申报资料正文3.2.P.1 剂型及产品组成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是一种独特的具有高度血管选择性的长效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是心血管治疗药物中比较理想的长效降压药,也是近几年来世界处方量最大的高血压和心绞痛治疗药物。#最早由美国#公司研制开发成功,1990年在英国和爱尔兰首先投放市场。1992年7月获得美国FDA批准在美国上市,后在许多国家上市,目前已在全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上市销售。该药于1993年投放中国市场,于1993年1

4、2月1日在中国获得药品行政保护,已于2001年6月1日期限届满。商品名为#®,规格有#mg、#mg、#mg,属世界最畅销药物之一。国内已有多家药厂生产,首先批准上市的生产厂家为苏州东瑞制药有限公司,商品名为#®,规格有#mg、#mg、#mg。本品参照美国#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商品名:#® )和苏州东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商品名:#® )进行仿制 研究,上市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剂型为片剂,规格有#mg、#mg和#mg。为保证本品与上市药品一致,确定本品的剂型为片剂,确定开发规格为#mg和#mg。(1)片剂表3.2.P.1-1

5、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规格:#mg)处方组成成分用量过量加入作用执行标准#(以#计)#3.47mg(#mg)#mg#mg#mg#mg无无无无无活性成分填充剂稳定剂崩解剂润滑剂WS1-(X-228)-2004Z-2010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工艺中使用到并最终去除的溶剂无表3.2.P.1-2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规格:#mg)处方组成成分用量过量加入作用执行标准#(以#计)#6.9#mg(5.0mg)#mg#mg#mg#mg无无无无无活性成分填充剂稳定剂崩解剂润滑剂WS1-(X-22#)-2004Z-2010中国药典2010年版

6、二部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工艺中使用到并最终去除的溶剂无#、#、#、#、#质量标准和检验报告分别见附件1-1、附件1-2、附件2-1、附件2-2、附件3-1、附件3-2、附件4-1、附件4-2、附件5-1、附件5-2。(2)产品所使用的包装材料本品包装采用铝塑泡罩包装,包装材料组成见表3.2.P.1-3。表3.2.P.1-3 包装材料组成包装材料生产厂家注册证号有效期限执行标准聚氯乙烯固体药用硬片(PVC)浙江天成医药包装有限公司国药包字200701#92012年4月27日国家药品包装容器(材料)标准YBB00212002药品包装用铝箔佛山市顺

7、德区佳晨实业有限公司国药包字201003452015年5月25日企业标准QB/SJC02-2010包装材料聚氯乙烯固体药用硬片和药品包装用铝箔质量标准、检验报告分别见附件6-1、附件6-2、附件7-1、附件7-2。3.2.P.2 产品开发本产品以对照药品(#)为参比制剂,参照美国#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进行仿制研究,规格为#mg、#mg、#mg,为保证本开发产品剂型与规格与对照药品一致,故确定本品的剂型为片剂,本公司结合市场需求和临床用药的需要,开发的规格为#mg和#mg。依据美国FDA药品说明书【附件#】、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美国专利【专利号:US4#79303,附件9】,对本品处

8、方组成、生产工艺、包装材料进行考察。最终拟定合理的处方工艺,将自制片和对照药品进行对比研究。3.2.P.2.1 处方组成3.2.P.2.1.1 原料药(1)原料理化性质中文名称:#英文名称:# 汉语拼音名:#Cas登记号:#130-12-6化学名称:#结构式: 分子式: 分子量:#理化性质: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或结晶性粉末。在乙醇中溶解,在丙酮中微溶,在0.1mol/L盐酸溶液中极微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2)原料与辅料相容性试验本品处方组成与原研药完全一致,所用辅料均为口服固体制剂制备的常规辅料,均已收载入中国药典现行版,且各辅料性质稳定。为了客观评价原料与所使用的辅料相容性问题,本试验对

9、原料与各辅料进行了相容性试验。本品处方辅料组成为#、#、#和#,处方组成如下:表3.2.P.2-1 原辅料相容性试验配比(#mg规格片剂)物料名称处方量(mg)#(以#计)6.94(5.0)#2片重199将各辅料按照上表的配比混合,制备成混合辅料;原料分别与#、#和#按照1:5的比例混合;原料与#按照20:1的比例混合;分别放置于高温(50)条件下,并于0、14天取样测定,观察外观、有关物质及含量的变化情况,采用原料及混合辅料做同步比较检测,初步测定处方的稳定性。测定结果见下表3.2.P.2-2。表3.2.P.2-2 原辅料相容性试验结果 时间杂质原料混合辅料原料+#原料+#原料+#原料+#0

10、天性状类白色粉末白色粉末白色粉末白色粉末白色粉末类白色粉末有关物质(%)最大单杂0.020无吸收0.0210.0200.0210.021总杂0.020无吸收0.0210.0200.0210.021含量(%,mg/mg)-12.0012.1012.01#.77高温14天性状类白色粉末白色粉末白色粉末白色粉末白色粉末类白色粉末有关物质(%)最大单杂0.024无吸收0.0210.0#0.0220.022总杂0.05#无吸收0.0550.0570.0560.05#含量(%)-12.0212.0512.05#.61有关物质检查方法详见3.2.P.5.2(页码:3132);含量测定方法详见3.2.P.5.

11、2(页码:33)。由结果可知,在上述条件下,各物料性状无明显变化;混合辅料无吸收,不干扰样品的检测;各辅料均不与原料发生反应,没有使样品有关物质增加,含量也没有明显差异,满足产品生产的要求。3.2.P.2.1.2 辅料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原研厂家为美国#制药有限公司,根据美国FDA网站公布的药品信息【附件#】和美国药品专利信息【专利号:US4#79303,详见附件9】,片剂处方包含#、#、#和#。分析以上各辅料在处方中的作用,#为填充剂,兼有崩解剂作用,#为稳定剂,#为崩解剂,#作为润滑剂。为保证我们研究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与原研药尽量一致,我们首选原研药的处方组成,通过比例的调整来筛选苯磺酸氨氯

12、地平片的处方。因此我们在研究该产品处方时,选用以上几种辅料,对各组分比例进行调整,对处方进行筛选,筛选过程中以混合物料的流动性、休止角以及片剂的崩解时限、脆碎度作为初步筛选指标。本品所用辅料均有药用资质,为口服固体制剂常规辅料,且用量均在FDA批准的片剂最大用量范围内。各辅料作用、用量及最大用量(以美国批准的片剂最大用量为参照)见表3.2.P.2-3。表3.2.P.2-3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辅料作用、用量、最大用量表辅料名称作用#mg规格用量(mg/片)#mg规格用量(mg/片)最大用量(mg/片)#填充剂#13#5.5#稳定剂#50.0#崩解剂4#76.0#润滑剂12400.743.2.P.2

13、.2 制剂研究3.2.P.2.2.1 处方开发过程(1)对照药品基本信息1. #mg规格药品通用名称: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商品名称:#来源:#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005014生产日期:2010.02有效期至:2015.01性状:本品为白色片。规格:#mg平均片重:200mg贮藏:遮光,密封保存。2. #mg规格药品由于#mg规格未在国内上市销售,故#mg规格采用#进行比较研究。通用名称: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商品名称:#来源:苏州东瑞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91112032生产日期:2009.11.25有效期至:2011.11.24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片规格:#mg平均片重:#0mg贮藏:遮光,密封保存

14、(2)药品开发在片剂的制备工艺上,常用的有湿法制粒和粉末直接压片二种工艺。由文献【附件#】报道,#在水中微溶,且要避光保存。由公布的美国专利【附件9】中对制备工艺的描述,可以看出,其采用了粉末直接混合压片的制备工艺。由于湿法制粒工艺为片剂的常规制备工艺,我们试验中采用湿法制粒压片和粉末直接混合压片两种工艺,通过试验比较,粉末直接混合压片工艺能取得满意效果。所制得的片剂硬度适中,片面光洁,崩解迅速,产品稳定性较好,有关物质与原料比较,没有明显增加,制备方便,各辅料不干扰样品的测定,片剂的脆碎度小,满足片剂的生产要求。在处方筛选过程中,考虑到两规格处方各成分比例完全一致,故处方筛选选用#mg规格一

15、种规格进行试验。1.湿法制粒工艺本制备工艺为一般片剂常用的制备工艺。参照原研药品处方组成,#与各辅料采用等量递加的方式混合均匀,用水为粘合剂,湿法制粒。1.1设计处方组成小试试验处方组成见表3.2.P.2-4。表3.2.P.2-4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规格:#mg)湿法制粒工艺处方组成处方XS1XS2XS3XS4XS5XS6#(#)(mg)6.94(5.0)6.94(5.0)6.94(5.0)6.94(5.0)6.94(5.0)6.94(5.0)#(mg)140124160#130120碳酸氢钙(mg)406220#4060#(mg)10410#2010水适量适量适量适量适量适量#(mg)222

16、2221.2制备工艺1.2.1取#、#、#、#分别过#0目筛,备用;1.2.2按处方量称取#和#,混合均匀;再取处方量的#和约1/7处方量的#,与上述混合物混合均匀;再取剩余的#,与上述混合物混合均匀,备用;1.2.3用水制软材,过20目筛制粒,置于4045干燥;过20目筛整粒;1.2.4加入处方量的#,混合均匀,压片。1.3按拟定的指标,对各处方进行考察。1.3.1流动性对颗粒流动性进行考察,以休止角为考察指标。将混合颗粒放在固定于圆形培养平皿的中心点上面的漏斗中,培养皿的半径为r,粉末从漏斗中流出,直至颗粒堆积至从平皿边缘溢出为止。测出颗粒形成的圆锥体的顶点到平皿边缘的高度H,休止角可由下

17、式计算:tan= H/r。1.3.2粘冲状况目测法。1.3.3压力与硬度通过观察比较压力的大小,以硬度作为考察指标。采用硬度测定仪,依法测定。1.3.4脆碎度采用脆碎度测定仪,依法测定。1.3.5外观采用目测法。1.3.6崩解时限采用崩解时限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 A)测定。1.3.7片重差异采用称重法测定。1.3.8 #溶出度检查参照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国家药品标准(标准号:WS1-(X-010)-2001Z)项下方法。取本品,照溶出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 C第二法),以盐酸溶液(0.91000)500ml为溶出介质,转速为每分钟50转,依法操作,经30分钟时取样

18、,滤过,续滤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 A),在#7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另精密称取#对照品适量,加甲醇适量使溶解后,加盐酸溶液(0.91000)稀释并制成每1ml含#10µg的溶液,同法测定,计算每片的溶出量。1.3.9有关物质检查参照#日本药典标准(JP15)项下方法。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A:水-三氟乙酸(500:0.1),流动相B:乙腈-三氟乙酸(500:0.1),按下表进行线性梯度洗脱;检测波长#7nm。理论板数按#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时间(min)流动相A(%)流动相B(%)0-30#0-2020-#030-4520#045

19、-5020-#0#0-2060#020取本品适量,研细,精密称取细粉适量,加50%乙腈制成每1ml中约含#0.#mg的溶液,滤过,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20µ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供试品溶液中杂质峰的量(扣除苯磺酸和空白溶剂的峰)。1.3.10含量测定参照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国家药品标准(标准号:WS1-(X-010)-2001Z)项下方法。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 D)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03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75:2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7nm。理

20、论板数按#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取本品1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mg),置200ml量瓶中,加水20ml,加流动相约160ml,超声处理30min,取出,冷却,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对照品17mg,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流动相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25ml量瓶中,加流动相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溶液。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20µl,注入液相色谱仪,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1.4考察结果按拟定的指标,对各处方进行考察,考察结果见表3.2.P.2-5。表3.2.P.2-5 湿法

21、制粒工艺处方考察处方XS1XS2XS3XS4XS5XS6颗粒性状类白色颗粒和粉末类白色颗粒和粉末类白色颗粒和粉末类白色颗粒和粉末类白色颗粒和粉末类白色颗粒和粉末休止角(º)33.034.333.532.#32.934.6流动性较好较差较好较好较好较差粘冲否略有否否否略有压力较小较小较小较小较小较小硬度(kg)574#5#6#4#710脆碎度(%)0.510.520.450.4#0.640.41外观光滑平整光滑光滑光滑平整崩解时限(s)10111510#11611212#片重差异(%)-2.1#3.17-3.354.21-4.434.47-4.205.52-4.063.#5-3.#54

22、.26溶出度(%)92.#92.#92.590.793.791.5有关物质(%)0.1#0.150.140.140.140.14含量(%)101.299.2101.3100.799.4100.5采用湿法制粒压片,片剂压力较小,硬度较小,有关物质与原料(与处方所用同批原料的有关物质为0.022%)相比,有明显增加。考虑到本品原料对湿热不稳定,故不宜采取湿法制粒工艺。2.粉末直接混合压片工艺我们采用粉末直接混合压片工艺,能取得满意效果。所制得的片剂硬度适中,片面光洁,崩解迅速,产品稳定性较好,有关物质与原料比较,没有明显增加,制备方便,各辅料不干扰样品的测定,符合片剂的质量要求。与市售苯磺酸氨氯地

23、平片(#)相比,样品的稳定性、含量、溶出行为等均相一致。2.1设计处方组成小试试验处方组成见表3.2.P.2-6。表3.2.P.2-6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规格:#mg)处方组成处方XS7XS#XS9XS10XS11XS12#(#)(mg)6.94(5.0)6.94(5.0)6.94(5.0)6.94(5.0)6.94(5.0)6.94(5.0)#(mg)140124160#130120碳酸氢钙(mg)406220#4060#(mg)10410#2010#(mg)2222222.2制备工艺2.2.1取#、#分别置105干燥3小时,取#置105干燥#小时,除去水分,备用;2.2.2取#、#、#、#

24、分别过#0目筛,备用;2.2.3按处方量称取#和#,混合均匀;再取处方量的#和约1/7处方量的#,与上述混合物混合均匀;再取剩余的#,与上述混合物混合均匀,备用;2.2.4加入处方量的#,混合均匀,压片。2.3考察项目参见“1.湿法制粒工艺”项下的“1.3考察项目”(页码:第67页)。堆密度测定:本品为粉末直接压片,故应测定样品的堆密度。采用量筒称量法直接测定,测定三次,求取平均值。2.4考察结果按拟定的指标,对各处方进行考察,考察结果见表3.2.P.2-7。表3.2.P.2-7 工艺处方考察处方XS7XS#XS9XS10XS11XS12粉末性状类白色粉末类白色粉末类白色粉末类白色粉末类白色粉

25、末类白色粉末休止角(°)34.435.134.534.134.134.#流动性较好较差较好较好较好较差堆密度(g/ml)0.3900.3#0.3920.39#0.3960.390粘冲否否否否否否压力适中较大适中适中较大较大硬度(kg)6#595#6#71079脆碎度(%)0.060.100.120.110.050.09外观光滑光滑光滑光滑光滑光滑崩解时限(s)#29610#61112115片重差异(%)-2.#33.71-3.273.95-1.562.74-2.153.42-3.0#3.21-2.#53.9#溶出度(%)94.794.294.494.996.697.3有关物质(%)0

26、.0250.0260.0250.0250.0200.020含量(%)101.499.#101.3101.1100.2102.5上述处方中,处方XS#、XS12粉末流动性较差;处方XS9片剂的外观不光洁;处方XS#、XS11、XS12粉末压力较大;处方XS7、XS10制得的片剂外观、硬度均良好,崩解时间短,且无脱边、碎裂现象,有关物质与原料(与处方所用同批原料的有关物质为0.022%)相比,没有明显增加,以水为溶出介质,30min时溶出度均高于90%。故初步确定XS7和XS10为最佳处方。综合评价,初步选定XS7和XS10作为后续研究处方,测定溶出曲线,与对照药品(#)进行比较,以确定最终处方。

27、2.5处方筛选溶出曲线考察2.5.1溶出度方法分别取XS7和XS10样品,参照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国家药品标准(标准号:WS1(X010)-2001Z)进行试验。取本品,照溶出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 C第二法),以盐酸溶液(0.91000)500ml为溶出介质,转速为每分钟50转,依法操作,分别于5、10、15、30、45、60分钟取样(并补充相同温度相同体积的溶出介质),滤过,续滤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 A),在#7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另精密称取#对照品适量,加甲醇适量使溶解,加盐酸溶液(0.91000)稀释制成每1ml含#10µg的溶

28、液,同法测定,计算每片在各取样点的溶出量,并与对照药品(#,#mg)进行比较。2.5.2溶出曲线考察结果XS7、XS10样品及对照药品的溶出数据分别见表3.2.P.2-#、表3.2.P.2-9、表3.2.P.2-10、表3.2.P.2-11,溶出曲线图分别见图3.2.P.2-1、图3.2.P.2-2、图3.2.P.2-3。表3.2.P.2-# 小试样品XS7溶出曲线数据累积溶出度(%) 51015304560171.0#9.#92.294.495.696.3272.491.493.095.095.#96.9373.391.392.393.#94.695.4471.491.#92.#94.795

29、.195.65#.5#.#91.994.595.#97.5673.093.294.795.696.697.2平均溶出度(%) 71.6 91.1 92.# 94.7 95.6 96.5RSD(%)2.4#1.711.100.650.700.#图3.2.P.2-1 小试样品XS7溶出曲线图表3.2.P.2-9 小试样品XS10溶出曲线数据累积溶出度(%) 51015304560172.992.193.595.796.997.3271.193.794.195.596.396.9369.#90.792.694.996.497.3472.394.295.095.#97.697.6569.190.792

30、.694.195.#96.3671.#91.993.296.296.#97.0平均溶出度(%)71.292.293.595.496.697.1RSD(%)2.061.601.040.7#0.600.#图3.2.P.2-2 小试样品XS10溶出曲线图表3.2.P.2-10 对照药品(#,规格:#mg)溶出曲线数据累积溶出度(%)51015304560177.090.691.093.093.995.2269.6#.190.192.393.494.6373.492.392.793.293.#95.7472.090.992.394.295.296.4574.492.793.294.595.295.#6

31、70.991.392.193.095.496.7平均溶出度(%) 72.091.091.993.394.595.7RSD(%)2.371.#11.240.#90.940.#1图3.2.P.2-3 对照药品溶出曲线图表3.2.P.2-11 三批样品累积溶出度(%)数据(n=6)比较取样时间(min)51015304560XS7样品 71.6 91.1 92.# 94.7 95.6 96.5XS10样品71.292.293.595.496.697.1对照药品 72.091.091.9 93.3 94.5 95.7由以上溶出曲线可见,XS7样品、XS10样品及对照药品的溶出曲线的溶出程度及完全溶出的

32、时间均相近。XS7样品各片之间溶出均一性比XS10样品稍差,综合评价其他指标,确定选用XS10作为最终的处方。3.小试样品制备制备小试放大样品,#mg规格批量为0.5万片,批号为20101127;#mg规格批量为1万片,批号为20101129。参照美国#制药有限公司的专利(附件9),其不同规格处方组成和比例完全一致,总质量与规格比例一致,即#mg规格处方片重为#mg规格片重的2倍。结合对照的#mg和#mg规格片剂的质量,#mg规格片剂质量约为#mg规格片剂重量的两倍。本公司#mg片剂处方组成及各成分比例设计为与#mg规格的片剂一致,质量设计为#mg规格片剂的两倍。初步验证处方工艺的可操作性和质

33、量可控性。3.1处方(表3.2.P.2-12)处方组成#mg规格#mg规格#(#)(g)34.7(25.0)34.7(25.0)#(g)#0#0#(g)#0#0#(g)4040#(g)1010共制0.5万片1万片3.2工艺3.2.1取#、#分别置105干燥3小时,取#置105干燥6小时,除去水分,备用;3.2.2取原料、辅料,分别过#0目筛,备用;3.2.3按处方量称取#和#,混合均匀;再取处方量的#和约1/7处方量的#,与上述混合物混合均匀;再取剩余的#,与上述混合物混合均匀,备用;3.2.4取上述混合物,加入处方量的#,混合均匀,备用;3.2.5中间体检验,检验指标为含量;3.2.6根据中

34、间体含量计算应压片重,压片;3.2.7按本品暂定质量标准检验;3.2.#检验合格后样品进行包装,即得。3.3小试样品工艺参数表3.2.P.2-13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小试样品工艺参数结果处方规格#mg#mg混合粉末性状类白色粉末类白色粉末休止角(°)34.634.3压片情况可压性好,无粘冲、裂片,片重差异小可压性好,无粘冲、裂片,片重差异小片外观片面光滑,有光泽片面光滑,有光泽片硬度(kg)6.56.9脆碎度(%)0.090.11崩解时限(s)6562片重差异(%)-2.653.02-2.123.343.4小试样品检验结果3.4.1检验项目与标准 【性状】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片。【含量

35、均匀度】 取本品1片,#mg规格置200ml量瓶中(#mg规格置100ml量瓶中),#mg规格加水20ml(#mg规格加水10ml),使片剂崩解,加含量测定项下的流动相#mg规格约160ml(#mg规格约#0ml),超声处理30min,取出,放冷至室温,加流动相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按含量测定项下方法测定并计算含量,应符合规定(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 E)。【溶出度】 取本品,照溶出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X C第二法),#mg规格以盐酸溶液(0.91000)500ml为溶剂(#mg规格以盐酸溶液(0.91000)250ml为溶剂),转速为每分钟50转,依法操作,经3

36、0分钟时,取溶液适量,滤过,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精密称取#对照品适量,加甲醇适量使溶解后,加盐酸溶液(0.91000)制成每1ml含10µ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取上述两种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 A),在#7nm的波长处分别测定吸收度,计算每片溶出度,限度为标示量的#0%,应符合规定。【有关物质】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A:水-三氟乙酸(500:0.1),流动相B:乙腈-三氟乙酸(500:0.1),按下表进行线性梯度洗脱;检测波长#7nm。理论板数按#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时间(min)流动相A(%)流动相B(%)0752

37、55020#05520#0607525取本品适量,研细,精密称定(约相当于#mg),置10ml量瓶中,加50%乙腈振摇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1ml,置100ml量瓶中,加50%乙腈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取对照溶液20µl注入液相色谱仪,调节检测灵敏度,使主成分色谱峰的峰高约为满量程的20%,再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溶液各20µ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如有杂质峰,在#峰保留时间约0.#处杂质峰面积与校正因子2.45相乘后不得大于对照溶液的主峰面积的1/2(0.5%);其它最大杂质峰面

38、积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3/10(0.3%);扣除在#峰保留时间约0.13处的苯磺酸峰和溶剂峰外,各杂质峰面积之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的主峰面积(1.0%)。【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 D)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03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72: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7nm。理论板数按#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取本品1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mg),置100ml量瓶中,加流动相适量,超声处理10min,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对照品17mg

39、,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25ml量瓶中,加流动相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溶液。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20µl,注入液相色谱仪,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3.4.2检验结果表3.2.P.2-14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质量检验结果项目结果#mg规格样品#mg规格样品批号2010112720101129性状白色片白色片重量差异-2.65%3.02%-2.12%3.34%含量均匀度符合规定符合规定溶出度(%)96.#97.0有关物质(%)最大单杂0.020.02总杂0.020.02含量(%)99.399.23.2.P.2.2.

40、2 制剂相关特性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为普通口服固体制剂,在质量研究中,重点将制剂的溶出行为、有关物质与对照药品(#和#)进行对比,并对原料采用不同目数过筛后制备的片剂进行了考察。(1)有关物质比较研究对自制样品(#mg规格批号:20110404、20110405、20110406;#mg规格批号:20110401、20110402、20110403)与对照药品(#mg规格:#;#mg规格:#)进行了详细的有关物质考察,结果本品有关物质与对照药品相比,特征杂质位置基本一致,总杂质小于对照药品。表3.2.P.2-15 两个规格6批中试样品及对照药品有关物质检查结果规格批 号杂质D(%)最大单个杂质(%

41、)总杂质(%)#mg规格201104010.030.020.05201104020.030.020.05201104030.040.020.06#未检出0.060.0#mg规格201104040.040.020.06201104050.040.020.06201104060.040.020.06#0.1#0.030.21(2)溶出曲线比较考察了不同溶出介质条件下自制样品(#mg规格批号:20110404、20110405、20110406;#mg规格批号:20110401、20110402、20110403)与对照药品(#mg规格:#;#mg规格:#)的溶出曲线比较。1.以盐酸溶液(0.910

42、00)为溶出介质的溶出曲线比较考察了对照药品与自制样品在以盐酸溶液(0.91000)为溶出介质的溶出曲线。具体方法如下:分别取规格#mg、#mg自制品和对照药品各6片,照溶出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 X C第二法),分别以500ml(#mg规格)、250ml(#mg规格)盐酸溶液(0.91000)作为溶出介质,温度为37±0.5,溶出介质均经脱气处理,转速50rpm,分别在5、10、20、30、45、60分钟时取样5ml,并补加等温等体积的溶出介质,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对照品适量,用相应的溶出介质溶解并制成每1ml含#10µg的溶液,摇匀,作为

43、对照品溶液。取上述两种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 A)测定,在#7nm的波长处分别测定吸收度,计算出每片不同取样时间的累计百分溶出率。并按下式校正:CIn=Cn+(V/U)Cn-1其中,CIi为i次取样时的校正值。Ci为i次取样时的实测值。V为溶出介质的取样体积。U为溶出介质的总体积。测定结果见表3.2.P.2-1617、溶出曲线比较图3.2.P.2-4。表3.2.P.2-16 自制片和对照药品在盐酸溶液(0.91000)中的累积溶出度(%)样品5min10min20min30min45min60min2011040473.693.194.795.496.397

44、.02011040576.293.294.996.196.497.72011040677.093.594.695.996.797.7#77.094.795.796.39#.29#.#2011040166.194.296.#97.999.299.52011040266.494.795.396.999.499.52011040364.693.494.797.097.#9#.1#65.292.396.197.39#.7100.1表3.2.P.2-17 自制片和对照药品在盐酸溶液(0.91000)中的溶出度(%)时间(min)自制片#mg(%)#®(%)自制片#mg(%)#(%)575.67

45、7.065.765.21093.394.794.192.32094.795.795.696.13095.#96.397.397.34596.49#.29#.#9#.76097.59#.#99.0100.1图3.2.P.2-4 溶出介质“盐酸溶液(0.91000)”中的溶出曲线比较结论:以盐酸溶液(0.91000)为溶出介质时,各产品溶出行为相似,对照药品和自制片在10min时的累积溶出均达到#5%以上,故未进行相似因子计算。2.在其他溶出介质中的溶出曲线比较取本品,分别考察其在水、pH6.#磷酸盐缓冲液、pH4.0醋酸盐缓冲液为溶出介质中的溶出曲线,并将结果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照药品进行比较。

46、2.1以水为溶出介质测定结果见表3.2.P.2-1#19,溶出曲线比较见图3.2.P.2-5。表3.2.P.2-1# 自制片和对照药品在水中的累积溶出度(%)样品5min10min20min30min45min60min2011040463.1#5.092.296.09#.#99.62011040564.7#6.694.59#.1100.2101.#2011040661.0#4.293.096.59#.1100.3#61.9#5.#94.694.697.299.02011040160.4#5.192.094.#95.096.12011040261.6#6.492.794.995.996.420

47、11040361.9#6.493.295.095.496.4#61.1#5.#90.994.997.49#.1表3.2.P.2-19 自制片和对照药品:在溶出介质水中的溶出度(%)时间(min)自制片#mg(%)#(%)自制片#mg(%)#(%)562.961.961.361.110#5.3#5.#6.0#5.#2093.294.692.690.93096.994.694.994.94599.097.295.497.460100.699.096.39#.1图3.2.P.2-5 溶出介质“水”中的溶出曲线比较结论:以水为溶出介质时,各产品溶出行为相似,对照药品和自制片在10min时的累积溶出均已达到#5%,故未进行相似因子计算。2.2以pH4.0醋酸盐缓冲液为溶出介质结果见表3.2.P.2-2021,溶出曲线比较见图3.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