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四川省石室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1页
【解析】四川省石室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2页
【解析】四川省石室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3页
【解析】四川省石室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4页
【解析】四川省石室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川省石室中学 2017-2018 学年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化学试题试卷说明:1. 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n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 100分钟。2. 相对原子质量: H-1 0-16 Cu-64 CI-35.5 S-32 Na-23 Fe-56第I卷(选择题共 48 分)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 分,共 48 分。)1.下列关于古籍中的记载说法不正确的是()A.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涉及的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B.“朝坛雾卷,曙岭烟沉”中的雾是一种气溶胶,能产生丁达尔现象C.本草纲目中“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

2、”价值数倍也”用到的实验方法是蒸馏D.“丹砂(HgS 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描述的是升华和凝华过程【答案】D【解析】A、石灰石加热后能制得生石灰,反应为分解反应,故A 正确;B、雾气是气溶胶属于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可发生丁达尔效应,故B 正确;C 酸坏之酒中含有乙酸,乙酸和乙醇的沸点不同,用蒸烧的方法分离,为蒸馏操作,故C 正确;D 升华属于物理变化,丹砂(HgS)烧之成水银,即 HgS 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水银,此过程为化学变化,不属于升华,故D错误;故选Do点睛:本题考查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题目难度不大,解题关键:应用化学知识解释化 学现象,难点:与历史知识相结合,要求学生有一定分

3、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 能力。2.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分层后,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然后关闭活塞,将水层从上口倒入另一 只烧杯B.蒸发时,将泥三角放置在铁架台的铁圈上,再放上蒸发皿加热C.用 10 mL 量筒量取 7.50 mL 浓盐酸D.称量时,将粗盐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将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答案】 A【解析】A、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分层后,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然后关闭活塞,将水层从上口倒入另一只烧杯,故A 正确;B、蒸发时,将蒸发皿放置在铁架台的铁圈上加热,故 B 错误;C 用 10 mL 量筒只能量取 7.5 mL 浓盐酸

4、,精确不到 O.OImL,故 C 错误;D 称量固体,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则称量物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的左盘, 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中,故D错误; 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以及物质的称量检验等基本实验操作,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解题关键:把握物质的性质的异同以及基本操作要点。易错点C 选项,精确度易忽略。3. 向 100 mL 沸水中逐滴加入 56 滴 FeCb 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 所得液体属于纯净物B. 该红褐色液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 所得液体中分散质粒子只有Fe(OH)3D. 上述实验过程中,溶液变成红褐色之后

5、,持续长时间加热可以使溶液颜色加深【答案】 B【解析】A、所得液体是氢氧化铁的胶体,属于混合物,故A 错误;B 该红褐色液体是氢氧化铁的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B 正确;C 所得液体中分散质粒子除有Fe(OH)3胶体粒子外,还有末水解的 Fe3S Cl等,故 C 错误;D、上述实验过程中,溶液变成红褐色之后,持续长时间加热产生 Fe(OH)3沉淀,故 D 错误;故选 Bo4. 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1不锈钢抗腐蚀性较好2钛合金可用于飞机、火箭的制造3司母戊鼎是铁合金4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缺铁会引起贫血5青铜、不锈钢都是合金6形成合金时金属与金属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A. B. C.

6、 D. 答案】 A【解析】合金的駛度大,熔点低耐腐蚀F铝合金和不锈钢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故 正确;钛合金主要用于制作飞机发动机压气机部件,其次为火箭、导弹和高速飞机的结构 件,故正碓; 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 是中国商周时期青 铜器的代表作,故错误;缺钙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畸形等,对老年人还说容易引起骨 质疏松;人休缺铁易得贫血症故正确;青铜是铜锡合金、不锈钢是铁協、惊合金, 都是合金,故正确;合金分三种类型。金属固溶休:即固态溶液n例如黄铜、金银合 金,此类合金形成为物理变化。金属互化物:金属与金属之间形成的化合物。如铜化疳辛(ZnC、碳化铁(Fe3C)A铜锡合金等

7、。金属互化物不可用通常的化合价解释口此类合金 形成为化学变化。机械混合物:钢、生铁、青铜为此类合金,此类合金形成为物理变化。 故错误。5. 用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含有 NA个原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 LB. ImolNa 2Q 中含有 4NA个离子C. 0.1mol Cu 与足量硫粉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D. 25C,1.01X10 Pa, 64 g S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 32【答案】D【解析】A、氢分子是双原子分子,含有 M 个原子的氢气是 0.5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1.2L,故 A 错误;B 由 Na*和 Q2构成

8、,1molNsbO2中含有 32 个离子,故 B 错误;C、2Cu+S=CuS,铜由 0 价升高到+1 价,O.lmol Cu 与足量硫粉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O.INA,故 C错误;D 25C,1.01X105Pa, SO2是三原子分子,64 g SO2的物质的量为 1mol,含有的原子数为 3NA,故 D 正确;故选 D。6.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不合理的一组是( )选项待提纯的物质选用的试剂操作的方法AMg(Al)盐酸溶解、过滤、洗涤、干燥BCu(CuO)稀盐酸溶解、过滤、洗涤、干燥CNaCl 溶液(Bra)CCl4萃取、分液DNeaCO(NaHC

9、O)无加热A. A B. B C. C D. D【答案】A【解析】A、镁和铝均能和盐酸反应,不能除去铝,应用热碱溶液将铝溶解,Al 与 NaOH 溶液反应,而 Fe 不能,则加入过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可除杂,故A 错误;BCuO 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Cu 不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B 正确;C、NaCl 溶液中 B% BQ在苯或四氯化碳中溶解度大,且四氯化碳与水互不相溶,通过萃取、分液可以得到较纯的NaCl 溶液,故 C 正确;D、NaaCO 中 NaHCO 受热后能分解,生成碳酸钠,故D 正确;故选 A点睛:本

10、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为常考考点,解题关键:掌握物质的性质、性质差异及发生的反应,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难度中等,易错点C 选项,学生对萃取分液概念易混淆,造成应用困难。7. 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错误的是()A. 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B. 实验过程中剩余的钠应当放回原试剂瓶C. 配制硫酸溶液,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条件下慢慢加入浓硫酸D. 不慎将酒精灯打倒着火时可用湿抹布盖灭【答案】C【解析】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最大程度减小对眼睛的伤害,故 A 正确;B、钠属于易燃物品,实验过程中剩余的钠应当放回原试剂瓶,

11、故B 正确;C量筒不能用来稀释浓硫酸,故C 错误;D、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酒精燃烧时,自来水不但不能灭火,而且能扩大燃烧面积,应该用湿抹布盖灭或沙子盖来,故D 正确;故选 Co8. 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A. 在某无色透明的溶液中:NH4+、K+、CU2+、C1-B. 有 SQ2-存在的溶液中: Na+、Mg+、Ca2+、I-C. 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中:HCQ-、NH+、NQ-、KD. 在强碱溶液中:Na+、K、CQ2-、NO【答案】D【解析】A、Cu2+在溶液中呈蓝色,故 A 错误;B、有 SO2存在的溶液中会形成白色沉淀, 故 B 错误;C、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呈

12、酸性,与HC0 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 C 错误;D在强碱溶液中,NaS K+ CQ2、NQ不反应,无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故D 正确;故选 D。9. 某实验小组只取下列仪器或用品:铁架台(含铁圈等)、三脚架、石棉网、烧杯、分液漏斗、酒精灯、玻璃棒、蒸发皿、蒸馏烧瓶、火柴、滤纸、漏斗。只应用上述仪器或用品不能进行的实验操作是()A.蒸发 B. 萃取 C. 过滤 D. 蒸馏【答案】D【解析】A.蒸发用到三角架、蒸发皿、玻璃棒,提供的仪器能满足该操作,故A 不选;B.萃取需要铁架台、铁圈、分液漏斗、烧杯等仪器,提供的仪器能满足,故B 不选;C.过滤需要铁架台、铁圈、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提供的

13、仪器能满足,故C 不选;D.蒸馏需要铁架台、铁圈、铁夹、石棉网、酒精灯、蒸馏烧瓶、火柴、冷凝管、牛角管以及锥形瓶,提供 的仪器缺少冷凝管、牛角管以及锥形瓶,不能进行试验,故D 选;故答案为 Do10. 小王同学在做实验时引发了镁失火,她立即拿起二氧化碳灭火器欲把火扑灭,却被实验老师及时制止。原因是 CQ 可以支持镁燃烧发生以下反应:2Mg+ CQ 逅 2MgQF C,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判断正确的是()A. Mg 元素化合价由 0 价升高到+ 2 价,所以 MgC 是还原产物B. 由此反应可以判断氧化性 CQMgQ 还原性 MgCC. CQ2作氧化剂,表现氧化性,发生氧化反应D. Mg 原子得到的

14、电子数目等于碳原子失去的电子数目【答案】B【解析】A、镁化合价由 0 价升高到 MgQ 勺+2 价,镁为还原剂,所以 MgQ 为氧化产物,故 A 错 误;B、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所以氧化性CQ MgQ 还原性 Mg C,故 B 正确;C、二氧化碳化合价由+4 价降低到 C 的 0 价,二氧化碳为 氧化剂,表现氧化性,发生还原反应,故C 错误;D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镁为还原剂,Mg 原 子失去的电子数目等于 C 原子得到的电子数目,故 D 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侧重于学生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分析能力的考查,解题 关键:氧化还原反应的

15、几对概念理解要准确,注意从元素化合价的角度认识相关概念,难度 中等。11.电解饱和 NaCI 溶液是化学工业的重要反应之一。20C时,饱和NaCI 溶液的密度为pg cm3,物质的量浓度为 cmolL-1,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温度高于 20C时,饱和 NaCI 溶液的密度大于pg cm3B. 此溶液中 NaCI 的质量分数为 58.5c/(1000p)%C. 20C时,浓度小于 c molL-1的 NaCI 溶液是不饱和溶液D. 20C时,饱和 NaCI 溶液的溶解度 S=5850c/(1000p-58.5c)g【答案】B【解析】A、温度高于 20C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解的氯化钠

16、增大,所以饱和NaCI 溶液的密度大于pg cm-3,故 A 正确;B.依据 C=1OOOp3/M 可知,w = 、I -lOOOppx1000故 B 错误;C、20C时,等体积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氯化钠的物质的量达到最大,所以密度小于pg cmT3的 NaCI 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 C 正确;D 20C时,1L 饱和 NaCI 溶液中溶解的氯化钠的质量为 58.5cg,溶液质量为 1000p,则该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S=1000pg-58.5cg5850c丄,.,故 D 正确;故选 B。点 睛 : 本 题 考 查 了 物 质 的 量 浓 度 与 溶 质 质 量 分 数 、 溶 解 度 的 计

17、 算 , 解 题 关 键 : 掌 握 物 质 的 量浓度的概念、饱和溶液中溶解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题目难度中等,易错点B 选项,100%易处理不当,难点 D 选项,溶解度的计算。12.某氯原子的质量为 ag,12C 原子的质量为 bg,用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是12a/b B.该氯原子的摩尔质量是 aNAg/molC. Wg 该氯原子的物质的量一定是W/(aN)mol D. Wg该氯原子含的电子个数为17W/(aN“【答案】Dag 12a-=-【解析】A、该氯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故 A 正确;B 氯原子的质量为 a g,故bgx12其摩尔

18、质量为 aNAg mol_1,故 B 正确;C 氯原子的质量为a g,故其摩尔质量为aNAg molwgwT,故 x g 该氯原子的物质的量=,故 C 正确;D、Wg 该氯原子含的电子aNAgmol1叫w17w个数为,故 D 错误;故选 Do13. PbO2、KMnQ CI2、FeCb、Cu 的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 Cu+2Fe3+=Cif+ 2Fe2+B. 10CI-+2MnO-+16H+=2MrT +5CI2T+8H2OC. 2Fe2+Cl2=2Fe3+2Cl-D. 5Pb2+2MnO +2H2O=5PbO+2Mn+4H+【答案】D【解析】A.铁离子氧

19、化性强于铜,反应可以发生,A 正确;B.高锰酸钾的氧化性强于氯气,反应可以发生,B 正确;C.氯气氧化性强于铁离子,反应可以发生,C 正确;D.二氧化铅的氧化性强于高锰酸钾,反应不能发生,D 错误,答案选 Do14.如图所示,和为两个体积相同的固定容器,图中“反”和“屢”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8 888表示为 2NH4+ 3CIO-=N2+ 3CI-+ 2H+ 3H2Q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反应中氮元素被氧化,氯元素被还原B.还原性 NH; Cl-C. 反应中每生成 1 mol N2,转移 3 mol 电子D. 经此法处理过的废水不可以直接排放【答案】C【解析】

20、A、Cl元素化合价由+1价降为 7 价被述原,N元秦由 7 价升高为0价被氧化,故A止确;B、2NH广+犹10-一盼-+2H+饨0中N元養的化合价由 7 价升高为0价,则NH广为还原剂,C1元素 由 7 价降低为 7 价,则生成打一为还原产物,所以还原性NH广门-故B正确;C、N元素的化合价 由 T 价升高为0价被氧化所以反应中每生成1 mol N2t转移(3-0)停二6妣1电子故错 误;D、加虻吃口旷一盼就吃H +十独0反应后沼液呈酸性,经此法处理过的废水不可以晝接排放, 故D正确;故选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侧重氧化还原反应中基本概念的考查,解题关键:准确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相关概念,把握

21、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题目难度中等,易错点选项D,学生只想到 NaCIO 使 NH+完全转化为 N2,考虑不到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16. 下列有关铝及重要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制备 AI(OH)3悬浊液:向 1 molAICI3溶液中加过量的 6 molL1NaOH 溶液A. 若中的 H2 为 1 mol,则中所含原子总数为 3.01x1023个B. 和中气体的质量之比为1 : 8C. H2、Q 均能发生化合反应,但不能发生置换反应D. 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示可知,和中H2与 O2的分子个数之比为 2 : 1,若 H 为 1mol,则 O2为 0.

22、5mol,故 O 原子数目为 6.02x1023个,故 A 错误;H2与 Q 的分子个数之比为 2 : 1, 所以其物质的量之比为2 : 1,质量之比为 1 : 8,故 B 正确;H2能发生置换反应,如 H2与 CuO反应,Q 也能发生置换反应,如 Q 与 H2S 反应,故 C 错误;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和两容 器体积相同,但气体分子个数不同,所以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不可能均相同,故D 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的量。15.废水脱氮工艺中有一种方法是在废水中加入过量NaClO 使 NH+完全转化为 N,该反应可B.将氧化铝加入浓氨水中:AI2Q+2 NH3H2O=2AIQ+2NH+HOC. 用坩埚

23、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金属铝的熔点较低D. 向 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l3+ 3NH H2O=AI(OH)3J+ 3NH4+【答案】D【解析】A、AI(OH)3能溶于强碱 NaOH 溶液,但不溶于弱碱溶液,所以用氨水和 AICI3制备 AI(OH)3悬浊液,故 A 错误;B、氧化铝不溶于浓氨水,故B 错误;C、AI 在加热时生成氧化铝,氧化铝的熔点高,像网兜一样包裹在AI 的外面,则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箔熔化但不滴落,故 C 错误;D 氨水的碱性弱,不能溶解 AI(OH)3,向 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

24、量氨水:Al3+ 3NH H2O=AI(OH)3J+ 3NH4+,故 D 正确;故选 D。17. 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Na2O 和 N&Q 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前者 1:1 后者 1:2B. Na2O 和 NQQ 都是碱性氧化物C. 不管是单质钠还是钠的化合物,其焰色反应的颜色都是黄色D. 将 NaC2和 NaHCO 固体混合加热到 200C,完全反应后,趁热放出的气体为混合气体, 则 NQC2和 NaHCC 两者的物质的量关系:NaHCO【答案】C【解析】A、NaO 和 NazQ 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前者 1:2 后者 1:1 , Na?C2中Q2-是原子团,

25、故A 错误;B. NaO 是碱性氧化物,NQQ 是过氧化物,故 B 错误;C、不管是单质钠还是钠的化合物,其焰色反应的颜色都是黄色,焰色反应是元素的性质,与价态无关,故C 正确;DNaHCO 固体混合加热到 2000C,完全反应后,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先和过氧 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趁热放出的气体为混合气体,说明过氧化钠不足,放出的气体是氧气和水蒸气、或二氧化碳、氧气、水蒸气,则根据方程式可判断,NQQ 和 NaHCO 两者的物质的量关系:NazQvNaHCO 故 D 错误;故选 C。18.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操作现象结论A在氢氧化铝中分别加入 N

26、aOH 溶液和盐酸溶液氢氧化铝均溶解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B向某溶液中先滴入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原溶液中一定有 Fe2+C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氯化钡溶液中出现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SOD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反 应火焰呈黄色原溶液中一定有 Na=无 K+A. A B. B C. C D. D【答案】A【解析】A、在氢氧化铝中分别加入 NaOH 溶液和盐酸溶液,氢氧化铝均溶解,生成盐和水,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故A 正确;B、检验亚铁离子,应先加入 KSCN 再低价氯水,以排 除铁离子的干扰,故 B错误;C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氯化钡,溶液中出现沉淀,可能是AgCI,

27、也可能是 BaSQ,故 C 错误;D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原溶液中一定有 Na*,要透过蓝色钴玻璃才能确定有没有,故 D 错误;故选 Ao19.将一小块铝片加入某盐酸溶液中,铝片完全溶解,在所得溶液中继续滴加NaQH 溶液。生成 AI(QH)3的量与加入的 NaQH 溶液体积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rjAllOH) |A. C 点的溶质只有 NaAIC2B. 图中 B 点之前发生的离子反应为Al3+ 3QH=AI(QH)3jC. AB段消耗的 NaQH 溶液体积与 BC段消耗的 NaQH 溶液体积比=3 : 1D. 溶解铝片的盐酸浓度与滴加的NaQ

28、H 溶液浓度相等【答案】C【解析】在 QA段,还发生了 H+QH=H2Q 的反应,AB 段生成氢氧化铝:A|3+ 3QH =AI(QH)3J,BC 段溶解氢氧化铝: AI(QH)3+ QH=AIQ2 一+ 2H2C0A QB 段均生成 NaCI,留在溶液中,C 点的溶质有 NaAIQ 和 NaCI,故 A 错误;B、图中 B 点之 前发生的离子反应为 H+QH=H2Q 和 AI3+ 3QH =AI(QH)3J,故 B 错误;C、AB段 AI3+ 3QH一=AI(QH)3J消耗的 NaQH 溶液体积为 3 份,与BC段 AI(QH)3+ QH=AIQ2 一+ 2H.Q 消耗的 NaQH 溶液体积

29、为 1 份,体积比=3: 1,故 C 正确;D 溶解铝片的盐酸浓度与滴加的NaQH 溶液浓度,根据题目提供条件,无法判断盐酸与NaQH 溶液浓度的关系,故 D 错误;故选 Co点睛:本题考查以图象题的形式考查铝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题目难度中等,解题关键:分析图象分段分析各阶段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应用各阶段的化学反应进行判断。易错点A 选项,只写离子方程式分析时,末参加反应的离子易被忽略,易错。20.向 X 溶液中加入 Y 试剂, 产生沉淀的示意图与下图所示情形吻合的是()A. 向 NHCI 和 MgCb 的混合溶液中滴加 NaQHB. 向 HCI 和 AICI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 NaQHC. 向

30、 NHAI(SO4)2溶液中滴加 NaOHD. 向 NaOH 和 Ca(OH)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 CO【答案】D【解析】A、向 NHCI 和 MgCb 的混合溶液中滴加 NaOH 先发生 Mg*+2OHMg(OH)4,再发生NH*+OH NH H2O,产生沉淀,沉淀不会溶解,图象与发生的化学反应不符,故A 错误;B、向 HCI 和 AICI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 NaOH 先发生 HCI+NaONaCI+HzQ 再发生 Al3*+3OH AI(OH)3J、AI(OH)3+OHAIO2+2HO;开始不生成沉淀,图象与发生的化学反应不符,故B错误; C、 向 NHAI(SO4)2溶液中滴加 NaOH

31、先发生 AI3*+3OHAI(OH)3J, 再发生 NH*+OH NHH2O,最后发生 AI(OH)3+OH AIO2-+2H2O;若产生沉淀消耗 3moINaOH 产生 1moIAI(OH)3, 溶解 1moIAI(OH)3需要消耗 ImoINaOH 图象中横坐标中的量与化学反应不符,故C 错误;D、因向 NaOH 和 Ca(OH)2的混合液中通入 CO,先发生 CaQHRCG CaCOj +H2O,生成沉淀,再发 生 CO+NaO NaHCO,沉淀的量不变,最后发生反应:CaCOJ +H2O+C2 Ca(HCO)2,沉淀溶解, 且生成沉淀和沉淀溶解消耗的CQ 相等,图象与反应符合,故D 正

32、确;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与图象的关系,解题关键:明确图象中坐标轴、点、线的意义及发 生的化学反应,结合反应中量的关系进行分析。试题较难。易错点选项C,要用定量关系沉淀铝用的碱为 3 份和溶解铝所用的碱为 1 份,前后不同,确定与图象不符。21.下列实验操作或事实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结论对应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或事实实验目的或结论A淡黄色试液溶進红褐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所有FeCbBCaO; Ca(OH)C0- NaOH用生石灰制备 NaOH 溶液C足量过氧化钠投入酚酞溶液后,溶液先变红,最后呈无色过氧化钠与酚酞溶液不反应DHPO+2NaOH 足量)=Na2HPO+2HOHPQ

33、 属于三元酸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A、红褐色沉淀为氢氧化铁,但淡黄色试液可能含亚铁离子和铁离子,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均产生红褐色沉淀,则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所有FeCl3,故 A 错误;B CaO 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NaOH 则由实验操作可用生石灰制备NaOH 溶液,故 B 正确;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所以酚酞试液变红,由于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最终会氧化、漂白酚酞试液,使之褪色,故C 错误;D、NaOH 足量,生成的 NQHPO 为正盐,则 HPO 属于二元酸,故 D 错误;故选 B。22. 有 200mL

34、 MgCb和 AlCl3的混合溶液,其中 c (Mg+) =0.2mol/L , c (C)=1.3mol/L,要使 Mg+全部转化为沉淀分离出来,至少需要2 mol/L NaOH 溶液的体积是()A. 40mL B. 72 mL C. 80 mL D. 160mL【答案】D【解析】有 200mLMgCl2和 AlCl3的混合溶液,其中 c( M&+) =0.2molLc( Cl -) =1.3molL,设 Al3+的浓度为 x,由电荷守恒可知,0.2molL2+xX3=1.3molL一1X1,解得x=0.3molL一:则将 Mg*、Al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0.2LX0.2molL1

35、=0.04mol、0.2LX0.3molL一1=0.06mol,由发生反应为MgCl2+2NaOH=Mg(OH +2NaCl1 20.04mol 0.08molAlCl3+4NaOH=NaAI03NaCI+2HO,140.06mol 0.24mol使 Mg*全部转化为沉淀分离出来,消耗的NaOH 的物质的量为 0.08mol+0.24mol=0.32mol ,0.32mol则需加 2 mol/L NaOH 溶液的体积为=0.16L=160mL,故选 D.2mol L点睛:本题考查离子的分离及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题关键:明确Mg*全部转化为沉淀分离出来发生的化学反应MgCl2+2NaOH

36、=Mg(OH +2NaCI,AlCl3+4NaOH=NaAI23NaCI+2HO,并注意利用氢氧化铝的两性来解答。23. Na2Sx在碱性溶液中可被 NaCIO 氧化为 N&SO,而 NaCIO 被还原为 NaCI,若反应中 NaSx与NaCI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3,则 x 的值为()A. 1 B. 3 C. 4 D. 5【答案】C【解析】NQS 在碱性溶液中可被 NaCIO 氧化为 NSQ, S 元素化合价由-2/x 升高为+6,而 NaCIO 被还原为 NaCI, Cl元素化合价由+1 价降低为-1 价,反应中 NQSX与 NaCI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13,根据电子转

37、移守恒,则:XX6 - (-2/x ) =13X1 ( -1 ),解得:x=4。故选 Co24.今有一包铁粉和铜粉混合粉末,为确定其组成,现提供 4mol/L 的 FeCIs溶液(其他用品 略),某合作学习小组同学的实验结果如下(假定反应前后溶液体积不变)()组别JTFeCl3(a q)l mL100100100100混合粉末质量g613,22436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g01.2812.824.SA. 第组充分反应后溶液中c ( Fe3+) =2.0 moI/LB. 第组剩余固体是铜铁混合物C. 第组反应后的滤液中c ( Fe2+) =5 mol/LD. 原混合粉末中 n (Fe): n (Cu

38、) =2: 3【答案】A【解析】由组数据得出, FeCl3溶液全部参与反应,设只发生第一个反应,则溶解的Fe 为11.2g , 13.2-1.28=11.92 11.2,同时也有一部分 Cu 溶解,剩余的固体全部为 Cu;利用的 数据,设 Cu Fe 合金中金属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 100mL 中 Fe3+的物质的量为10.1LX4molL=0.4mol,Fe+2Fe3+=3Fe2+x 0.2xCu + 2Fe3+=Cu2+2Fe2+0.2-0.1x 0.4-0.2x依据铜元素守恒可得:(0.2-0.1X ) +1.28g/64=y,根据质量守恒可得:56x+64y=13.2,联

39、立解得:x=y=0.11,即铜与铁物质的量比是1 : 1,验证:利用的数据,正好是 24-11.2=12.8 ,只发生了 Fe+2FeT3Fe2+,剩余的 12.8 全部为 Cu,所以 n(Fe) : n(Cu) = (11.2g/56g mol1): (1.28g/64g mol1) =1: 1,符合铁和铜的物质的量之比的判断;组, 6g 固体中含有 Cu Fe 的物质的量各为 0.05mol3 +2+Fe+2Fe =3Fe0.05 0.1 0.15Cu+2Fe3+=Cif+2Fe2+0.05 0.1 0.050.1c(Fe3+)=(0.4mol- 0.2mol)/0.1L=2.0molL一

40、1,组中铁和铜物质的量按照1: 1 混合,可以计算得到铁和铜的物质的量都为:36g/(56+64)g mol1=0.3mol , 36g 金属中铁的质量为:0.3molx56g mol一1=16.8g,铜的质 量为 19.2g ;依据反应Fe+2Fe3+=3Fe2+,有三价铁离子物质的量计算判断,反应金属为11.2g铁,所以剩余固体为铁和铜,三价铁全部反应,根据铁元素守恒可知,0.4molFe3+全部反应生成 Fe2*,溶解的铁为 11.2g,物质的量为:11.2g/56g mol一1=0.2mol,所以反应后溶液中Fe2+的浓度为:c ( Fe2+) =(0.2mol+0.4mol)/0.1

41、L=6molL一1,A、第组溶液中 c ( Fe3+) =2.0molL1,故 A 正确;B 第、组剩余固体全是铜,故 B 错误;C、第组反应后的滤液中 c ( Fe2+) =6molL,故 C 错误;D、原混合粉末中 n(Fe): n (Cu) =1: 1,故 D 错误;故选 Ao点睛:本题考查了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应用,主要是实验数据的分析判断和计算,题目难度较大,解题关键:通过判断剩余固体为铜,通过计算得到铁和铜的物质的量之比,剩余固体便顺利判断成分,进而依据化学方程式或元素守恒计算,题目综合性较大,数据处理较复杂。第n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25.分类法是认识和研究化学物质常用方法。I

42、.在下列物质中:水银烧碱熔化的 KCl氯化钠晶体盐酸碳酸氢钠固体蔗糖 氯气液态氯化氢氢氧化钡溶液(1)_能导电的是 _ ,属于电解质的是 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o(填编号于空格中)(2)_ 写出物质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_o(3) 将物质配制成溶液,逐滴加入溶液至沉淀量最大,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a:CK)4|*(1)在上述有编号的步骤中,需用还原剂的是(填编号,下同),需用氧化剂的是o(2)从转化关系可知 Cr(OH)3为两性氢氧化物,试着写出其与KOH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下列物质存在如下转化关系:【答案】 (1). (2). (3). (4). NaHCO3=Na+HCO3-(5). HC

43、O3-+OF+Ba2+=BaCOjH2O (6).(7).(8). Cr(OH)3+OH=CrO-+2HzO【解析】I ( 1)水银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能导电,熔化的KCl、盐酸和氢氧化钡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故能导电;烧碱、熔化的KCl、氯化钠晶体、碳酸氢钠固体、液态氯化氢是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则属于电解 质;蔗糖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则属于非电解质,即属于非电解 质;(2)物质NaHCO 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NaHCN+HCO。( 3)将物质NaHCO 配制成溶液,逐滴加入溶液至沉淀量最大,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CO+OH+Ba2+=Ba

44、COj+H2On(1 )在反应中,中 Cr 元素化合价降低,应加入还原剂,Cr 元素化合价不变, Cr元素化合价升高,需加入氧化剂,元素化合价不变,需用还原剂的是,需用氧化剂的是。(2) Cr(OH)3为两性氢氧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其与KOH 反应生成 CrQ-盐,离子方程式: Cr(OH)3+OH-=CrO2-+2H2O。26.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H4+、H+、Na+、Ag、Ba2+、Cu2、Fe3+、 CO32、 SO42-、NO3-中的几种离子。从其中取 100ml ,等分成两份进行如下实验:(1)不做任何实验就可以肯定原溶液中不存在的两种离子,其氧化性_ (填

45、写离子符号),能说明上述结论的离子方程式是 _。( 2)取其中的一份进行实验,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生成气体0.06mol. 取其中的一份加入过量 Ba(NQ)2,生成白色沉淀 4.30g,过滤,向沉淀中再加入过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消 失,余下沉淀 2.33g 。说明原溶液中肯定有的离子是 _,沉淀溶解的离子反应式为( 3)综上可知溶液中必定还存在 _ ,且浓度范围为 _ 。( 4)溶液中还可能存在的阳离子有 _,检验的操作为 _ 。【答案】 (1).Fe3+(2).Cu2+(3).2Fe3+Cu=2Fe2+Cu2+(4).CO32、 SO42-(5).BaC(3+2H+=Bai+HO+C

46、(T(6). NO3-(7). 0.2mol/L (8). Na+(9). 用铂丝或光洁无锈的铁丝蘸取试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焰色【解析】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H4、H、Na、Ag、 Ba2、Cu2、Fe3、 CO32、SO42、NO中的几种离子。从其中取 100ml,等分成两份进行如下实验:(1) Cu2+溶液呈蓝色、Fe3+溶液呈黄色,不做任何实验就可以肯定原溶液中不存在的两种离子是Cu2+ Fe3+,其氧化性Fe3+Cu2+,用同一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验证该结论,能说明上述结论的离子 方程式是2Fe3+Cu=2Fd+Cif+; (2)取其中的一份进行实验,加入过

47、量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 生成气体 0.06mol.,说明溶液中存在 NH*,取其中的一份加入过量Ba(NQ)2,生成白色沉淀4.30g,过滤,向沉淀中再加入过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消失,余下沉淀2.33g,说明溶液中存2 一 22 1在 CO3、SQ-。n(SC4)=2.33g/233g mol =0.01mol , n(BaCQ)= (4.30-2.33 ) g/197g mol1=0.01mol ;BaCO 溶于盐酸,沉淀溶解的离子反应式为BaCQ+2H* =Ba2+HO+COf; (3)溶液中有 0.01molCO32一、0.01molSO42-,一定无 Ag+ Ba2*、Cu2+ Fe3+

48、由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必定还存在 NO-,令物质的量为 x, x 0.06mol- (0.01molx2+0.01mol x 2) =0.02mol , 且浓度范围为大于等于 0.02mol/0.1L= 0.2molL1; (4)溶液中还可能存在的阳离子有Na*,检验的操作为:用铂丝或光洁无锈的铁丝蘸取试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焰色。27.黄铜矿(CuFeSM 是制取铜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原料之一,还可制备硫及铁的化合物.(1) 冶炼铜的反应为:8CuFeS+ 21Q=8Cu+ 4FeO* 2Fe2Q+ 16SQ。若 CuFeS 中 Fe 的化合价为+ 2,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 _(填元素符号

49、)若反应中生成了标况下 22.4L 气体,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 。(2)_ 上述冶炼过程产生大量酸性氧化物 SO,为大气污染物之一。下列处理方案中合理的是 _ (填代号).a.高空排放b.用浓硫酸氧化吸收制硫酸c.用 NaOH 溶液吸收制 NaSOd.用氨水吸收制氮肥铵盐(3)过二硫酸钾(K2SC8)具有强氧化性,可将 I一氧化为丨2: SO + 2I一=2SO + 12。通过改变 反应途径,Fe3*、Fe2*均可催化上述反应试用离子方程式表示Fe3*对上述反应催化的过程._ 、_ (不必配平)。(4)利用黄铜矿冶炼铜产生的炉渣(含 Fe2Q、 FeO SQ2、AI2O)可制备FaQ,方法为:1

50、用稀盐酸浸取炉渣,过滤.2滤液先氧化,再加入过量 NaOH 溶液,过滤,将沉淀洗涤、干燥、煅烧得FezQ.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a._ 除去 Ap 的离子方程式是.b.选用提供的试剂,设计实验验证炉渣中含有 FeO.提供的试剂:稀盐酸稀硫酸 KSCN 溶液 KMnO 溶液 NaOH 溶液碘水所选试剂为_.证明炉渣中含有 FeO 的实验现象为_ 。【答案】 (1).Cu、O (2).6.25NA(3). cd (4).2Fe3*+ 2I一=2Fe2*+ 12,SO +2Fe2+=2SO + 2Fe3+(5). Al3+ 40H =AIO + 2H2O (6). 稀硫酸(7). KMnO4溶液(

51、8).稀硫酸浸取炉渣所得溶液使KMnO 溶液褪色【解析】(1) 8CuFeS+ 21Q=8Cu+ 4FeO+ 2Fe2Q+ 16SQ 中,若 CuFeS 中 Fe 的化合价为+ 2, Fe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Cu、O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 Cu、O 元素被还原;由方程式铜降 16 价, 氧降 21X4价,每生成 16molSQ,转移(16+21X4) mol=100mol 电子,若反应中生成了标况下 22.4L 气体,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100mol/16molXNA=6.25NA。(2) a.高空排放,仍然排放在 空气中,故 a 错误;b. SO 不能用浓硫酸氧化,故 b 错误;c. SQ 是

52、酸性氧化物,用 NaOH 溶 液吸收制 NaaSO,故 c 正确;d. SO 是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用氨水吸收制氮肥 铵盐,故 d 正确;故选 cd。(3)三价铁具有氧化性,能将碘离子氧化,SQ2能将亚铁离子氧化,原理为:2Fe3+2I=2Fe2+I2, S2Q2+2Fe2+=2SQ2+2Fe3+;(4) a.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能和强酸以及强碱反应,6H+Al2O3=3HbO+2Al3+,除去铝离子的反应是利用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和铝离子反应生成四羟基合铝,除去 Al3+的离子方程式是 Al:+ 4OH =AlO + 2HO。b.高锰酸钾溶液能氧化亚铁离子,使得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需

53、试剂: 稀硫酸、KMnO 溶液.证明炉渣中含有 FeO 的实验现象为:稀硫酸浸取炉渣所得溶液使KMnO溶液褪色。28.科学研究发现,三种金属或两种金属可以组成准晶体。某准晶体样品M 可能由铁、铜和铝中的三种或两种组成。【实验目的】探究_ 。【提出假设】猜想 1: M 的成分是铁和铜;猜想 2: M 的成分是铁和铝;猜想 3: M 的成分是_;猜想 4: M 的成分是铁、铜和铝【设计实验】取两份质量均为 mg 的 M 样品,按图 1 和图 2 装置分别进行实验:实验前后条 件都是常温、常压,待样品 M 充分反应后,按图 1、图 2 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并测得气体体积分 别为 V L 和 V2L (所测定的气体体积已折合成标准状况)。ffll(1)完成实验目的和猜想填空内容。(2)_ 若该实验需要 0.50mol/LNaOH 溶液 180mL,按中学常用规格仪器配制时应称量 _ g NaOH(用托盘天平),若称量的 NaOH 固体中混有 N&O 杂质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 _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