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一轮学学案5.1向量的线性运算_第1页
文科一轮学学案5.1向量的线性运算_第2页
文科一轮学学案5.1向量的线性运算_第3页
文科一轮学学案5.1向量的线性运算_第4页
文科一轮学学案5.1向量的线性运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函数与基本初等函数学案5.1向量的线性运算自主预习案 自主复习 夯实基础【双基梳理】1.向量的有关概念名称定义备注向量具有 和 的量;向量的大小叫做向量的 (或称 )平面向量是自由向量零向量长度为 的向量;其方向 记作0单位向量长度等于 的向量非零向量a的单位向量为±平行向量(共线向量)共线向量的方向 或 0与任意向量 或共线相等向量 、 都相同的向量两向量只有相等或不等,不能比较大小相反向量长度 且方向 的向量0的相反向量为02.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运算定义法则(或几何意义)运算律向量的加法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1)交换律:abba.(2)结合律:(ab)ca(bc).向量的减

2、法求a与b的相反向量b的和的运算叫做a与b的差 法则aba(b)数乘向量求实数与向量a的积的运算(1)|a|a|;(2)当>0时,a的方向与a的方向相同;当<0时,a的方向与a的方向 ;当0或a0时,a0(1)()aaa;(2)(a)()a;(3)(ab)ab3.平行向量基本定理如果ab,则ab;反之,如果ab,且b0,则一定存在 实数,使ab.【思考辨析】判断下面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向量与有向线段是一样的,因此可以用有向线段来表示向量.()(2)|a|与|b|是否相等与a,b的方向无关.()(3)若ab,bc,则ac.()(4)向量与向量是共线

3、向量,则A,B,C,D四点在一条直线上.()(5)当两个非零向量a,b共线时,一定有ba,反之成立.()(6)ABC中,D是BC中点,则().()考点探究案 典例剖析 考点突破考点一 平面向量的概念例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_.(填序号)有向线段就是向量,向量就是有向线段;向量a与向量b平行,则a与b的方向相同或相反;向量与向量共线,则A、B、C、D四点共线;两个向量不能比较大小,但它们的模能比较大小.变式训练:设a0为单位向量,若a为平面内的某个向量,则a|a|a0;若a与a0平行,则a|a|a0;若a与a0平行且|a|1,则aa0.上述命题中,假命题的个数是()A.0 B.1C.2 D.3

4、考点二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命题点1向量的线性运算例2(1)设D,E,F分别为ABC的三边BC,CA,AB的中点,则等于()A. B.C. D.(2)在ABC中,c,b,若点D满足2,则等于()A.bc B.cbC.bc D.bc命题点2根据向量线性运算求参数例3(1)在ABC中,已知D是AB边上的一点,若2,则等于()A. B.C. D.(2)在ABC中,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且3,点O在线段CD上(与点C,D不重合),若x(1x),则x的取值范围是()A. B.C. D. 变式训练:如图,一直线EF与平行四边形ABCD的两边AB,AD分别交于E,F两点,且交对角线AC于K,其中,则的值为

5、()A. B.C. D.考点三:平行向量基本定理的应用例4设两个非零向量a与b不共线,(1)若ab,2a8b,3(ab),求证:A、B、D三点共线;(2)试确定实数k,使kab和akb共线. 变式训练(1)已知向量a3b,5a3b,3a3b,则()A.A,B,C三点共线 B.A,B,D三点共线C.A,C,D三点共线 D.B,C,D三点共线(2)设D,E分别是ABC的边AB,BC上的点,ADAB,BEBC.若12(1,2为实数),则12的值为_.当堂达标1.给出下列命题:零向量的长度为零,方向是任意的;若a,b都是单位向量,则ab;向量与相等.则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是()A. B. C. D.2.

6、如图所示,向量ab等于()A.4e12e2 B.2e14e2C.e13e2 D.3e1e23.(2015·课标全国)设D为ABC所在平面内一点,3,则()A. B.C. D.4.(教材改编)已知ABCD的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O,且a,b,则_,_(用a,b表示).5.已知a与b是两个不共线向量,且向量ab与(b3a)共线,则_.巩固提高案 日积月累 提高自我1.设O是正方形ABCD的中心,则向量,是()A.相等的向量 B.平行的向量C.有相同起点的向量 D.模相等的向量2.设a0,b0分别是与a,b同向的单位向量,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a0b0 B.a0·b01C.

7、|a0|b0|2 D.|a0b0|23.在四边形ABCD中,ABCD,AB3DC,E为BC的中点,则等于()A. B.C. D.4.已知平面内一点P及ABC,若,则点P与ABC的位置关系是()A.点P在线段AB上 B.点P在线段BC上C.点P在线段AC上 D.点P在ABC外部5.已知点O为ABC外接圆的圆心,且0,则ABC的内角A等于()A.30° B.60°C.90° D.120°6.已知O为四边形ABCD所在平面内一点,且向量,满足等式,则四边形ABCD的形状为_.7.设点M是线段BC的中点,点A在直线BC外,216,|,则|_.8.(2015

8、83;北京)在ABC中,点M,N满足2,.若xy,则x_;y_.9.在ABC中,D、E分别为BC、AC边上的中点,G为BE上一点,且GB2GE,设a,b,试用a,b表示,.10.设两个非零向量e1和e2不共线.(1)如果e1e2,3e12e2,8e12e2,求证:A、C、D三点共线;(2)如果e1e2,2e13e2,2e1ke2,且A、C、D三点共线,求k的值.学案5.1向量的线性运算自主预习案 自主复习 夯实基础【双基梳理】1.向量的有关概念名称定义备注向量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向量的大小叫做向量的长度(或称模)平面向量是自由向量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其方向不确定记作0单位向量长度等于1个单位

9、的向量非零向量a的单位向量为±平行向量(共线向量)共线向量的方向相同或相反0与任意向量平行或共线相等向量大小、方向都相同的向量两向量只有相等或不等,不能比较大小相反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反的向量0的相反向量为02.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运算定义法则(或几何意义)运算律向量的加法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1)交换律:abba.(2)结合律:(ab)ca(bc).向量的减法求a与b的相反向量b的和的运算叫做a与b的差三角形法则aba(b)数乘向量求实数与向量a的积的运算(1)|a|a|;(2)当>0时,a的方向与a的方向相同;当<0时,a的方向与a的方向相反;当0或a0时,a0(1)()

10、aaa;(2)(a)()a;(3)(ab)ab3.平行向量基本定理如果ab,则ab;反之,如果ab,且b0,则一定存在唯一一个实数,使ab.【思考辨析】判断下面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向量与有向线段是一样的,因此可以用有向线段来表示向量.(×)(2)|a|与|b|是否相等与a,b的方向无关.()(3)若ab,bc,则ac.(×)(4)向量与向量是共线向量,则A,B,C,D四点在一条直线上.(×)(5)当两个非零向量a,b共线时,一定有ba,反之成立.()(6)ABC中,D是BC中点,则().()考点探究案 典例剖析 考点突破考点一

11、平面向量的概念例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_.(填序号)有向线段就是向量,向量就是有向线段;向量a与向量b平行,则a与b的方向相同或相反;向量与向量共线,则A、B、C、D四点共线;两个向量不能比较大小,但它们的模能比较大小.答案解析不正确,向量可以用有向线段表示,但向量不是有向线段,有向线段也不是向量;不正确,若a与b中有一个为零向量,零向量的方向是不确定的,故两向量方向不一定相同或相反;不正确,共线向量所在的直线可以重合,也可以平行;正确,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不能比较大小;向量的模均为实数,可以比较大小.思维升华(1)相等向量具有传递性,非零向量的平行也具有传递性.(2)共线向量即为平行向量

12、,它们均与起点无关.(3)向量可以平移,平移后的向量与原向量是相等向量.解题时,不要把它与函数图象的移动混为一谈.(4)非零向量a与的关系:是与a同方向的单位向量.变式训练:设a0为单位向量,若a为平面内的某个向量,则a|a|a0;若a与a0平行,则a|a|a0;若a与a0平行且|a|1,则aa0.上述命题中,假命题的个数是()A.0 B.1C.2 D.3答案D解析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a与|a|a0的模相同,但方向不一定相同,故是假命题;若a与a0平行,则a与a0的方向有两种情况:一是同向,二是反向,反向时a|a|a0,故也是假命题.综上所述,假命题的个数是3. 考点二 平面向量的线性

13、运算命题点1向量的线性运算例2(1)设D,E,F分别为ABC的三边BC,CA,AB的中点,则等于()A. B.C. D.(2)在ABC中,c,b,若点D满足2,则等于()A.bc B.cbC.bc D.bc答案(1)C(2)A解析(1)()()().(2)2,22(),32,bc.命题点2根据向量线性运算求参数例3(1)在ABC中,已知D是AB边上的一点,若2,则等于()A. B.C. D.(2)在ABC中,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且3,点O在线段CD上(与点C,D不重合),若x(1x),则x的取值范围是()A. B.C. D.答案(1)A(2)D解析(1)2,即2(),.(2)设y,yy(

14、)y(1y).3,点O 在线段CD上(与点C,D不重合),y,x(1x),xy,x. 变式训练:如图,一直线EF与平行四边形ABCD的两边AB,AD分别交于E,F两点,且交对角线AC于K,其中,则的值为()A. B.C. D.答案A解析,2.由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可知,()2,由E,F,K三点共线,可得,故选A.考点三:平行向量基本定理的应用例4设两个非零向量a与b不共线,(1)若ab,2a8b,3(ab),求证:A、B、D三点共线;(2)试确定实数k,使kab和akb共线.(1)证明ab,2a8b,3(ab),2a8b3(ab)2a8b3a3b5(ab)5.、共线,又它们有公共点B,A、

15、B、D三点共线.(2)解kab和akb共线,存在实数,使kab(akb),即kabakb.(k)a(k1)b.a、b是两个不共线的非零向量,kk10,k210.k±1. 变式训练(1)已知向量a3b,5a3b,3a3b,则()A.A,B,C三点共线 B.A,B,D三点共线C.A,C,D三点共线 D.B,C,D三点共线(2)设D,E分别是ABC的边AB,BC上的点,ADAB,BEBC.若12(1,2为实数),则12的值为_.答案(1)B(2)解析(1)2a6b2(a3b)2,、共线,又有公共点B,A,B,D三点共线.故选B.(2)(),12,1,2,故12.当堂达标1.给出下列命题:零

16、向量的长度为零,方向是任意的;若a,b都是单位向量,则ab;向量与相等.则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是()A. B. C. D.答案A解析根据零向量的定义可知正确;根据单位向量的定义可知,单位向量的模相等,但方向不一定相同,故两个单位向量不一定相等,故错误;向量与互为相反向量,故错误.2.如图所示,向量ab等于()A.4e12e2 B.2e14e2C.e13e2 D.3e1e2答案C解析由题图可得abe13e2.3.(2015·课标全国)设D为ABC所在平面内一点,3,则()A. B.C. D.答案A解析3,3(),即43,.4.(教材改编)已知ABCD的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O,且a,b,

17、则_,_(用a,b表示).答案baab解析如图,ba,ab.5.已知a与b是两个不共线向量,且向量ab与(b3a)共线,则_.答案解析由已知得abk(b3a),解得巩固提高案 日积月累 提高自我1.设O是正方形ABCD的中心,则向量,是()A.相等的向量 B.平行的向量C.有相同起点的向量 D.模相等的向量答案D解析这四个向量的模相等.2.设a0,b0分别是与a,b同向的单位向量,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a0b0 B.a0·b01C.|a0|b0|2 D.|a0b0|2答案C解析因为是单位向量,所以|a0|1,|b0|1.3.在四边形ABCD中,ABCD,AB3DC,E为BC的中

18、点,则等于()A. B.C. D.答案A解析,.4.已知平面内一点P及ABC,若,则点P与ABC的位置关系是()A.点P在线段AB上 B.点P在线段BC上C.点P在线段AC上 D.点P在ABC外部答案C解析由得,即2,所以点P在线段AC上.5.已知点O为ABC外接圆的圆心,且0,则ABC的内角A等于()A.30° B.60°C.90° D.120°答案B解析由0,知点O为ABC的重心,又O为ABC外接圆的圆心,ABC为等边三角形,A60°.6.已知O为四边形ABCD所在平面内一点,且向量,满足等式,则四边形ABCD的形状为_.答案平行四边形解析由得,所以.所以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7.设点M是线段BC的中点,点A在直线BC外,216,|,则|_.答案2解析由|可知,则AM为RtABC斜边BC上的中线,因此,|2.8.(2015·北京)在ABC中,点M,N满足2,.若xy,则x_;y_.答案解析(),x,y.9.在ABC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