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Daniel Gile的“认知负荷模型”解析同声传译的困境_第1页
从Daniel Gile的“认知负荷模型”解析同声传译的困境_第2页
从Daniel Gile的“认知负荷模型”解析同声传译的困境_第3页
从Daniel Gile的“认知负荷模型”解析同声传译的困境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Daniel Gile的“认知负荷模型”解析同声传译的困境    摘要:本文从Daniel Gile的“认知负荷模型”解析同声传译。Gile 假设同声传译可以看作是一个脑力处理模式,包含了三种精力,即听力和分析精力L,短期记忆精力M和话语产出精力P,从语言认知的视角来解析同声传译过程中译员完成各项任务的脑力分配,用认知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同声传译译员的能力训练,从而改善工作表现。    关键词:同声传译;认知负荷模型;脑力分配     一、引言学界为同声传译(simultane

2、ous interpretation)的研究建立了不同的模型,Daniel Gile 的“认知负荷模型”(Effort Model)就是其中一种重要模型,与其他模式把焦点放在同声传译过程的特殊性的不同的是,Gile的“认知负荷模型”关注译员在同声传译过程大脑能力和注意力的分配。二、Gile的“认知负荷模型”“认知负荷模型”是Daniel Gile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并发展的。Gile认为,口译中最让人印象深刻和最有挑战性的现象就是译员在口译过程中无法避免一些基本困难。译员不仅可能会在处理快速、信息量大或者是专业化程度高的演讲信息时犯错误,有时即使在翻译速度慢,内容容易理解的演讲中也会犯错误。而

3、且他发现,“错译”和“漏译”不只存在于学生译员的翻译中,而且对于有经验的专业译员来说也是一样。Gile认为通过观察那些专业译员在没有明显难度的讲话中也存在翻译错误是个有趣的现象,也激发了他的研究热情,他试图去理解造成这些错误的原因,认为这非常重要。这也有助于帮助学生译员全面理解同声传译的困难,而且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解决这些困难的办法。他所做的第一步是为同声传译提出了“认知负荷模型”,试图去“帮助译员选择或是开发翻译的技巧和策略以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而这是通过解释译员在口译过程中遇到的基本困难而展开的。(Gile, 1995:159)Gile开发同声传译的“认知负荷模型”主要是源自两个想法:(

4、1) 口译需要特殊的大脑“精力”,而这种脑力资源的供给是有限的。(2) 口译过程几乎耗尽所有的大脑精力,有时会供不应求,在这种情况下口译表现就会大打折扣。认为口译员表现不佳和“负荷过重”有一定联系并不是新的想法。Printer(1969)之前就提到过这个想法,还有一些学者认为这种表现不佳是与短期记忆有关。(Fukuii and Asano 1961, Kade and Cartellier 1971, Lederer 1978, Moser 1978, Wilss 1978)。之后有学者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出发去解读这种现象并提供了有用的信息,他们主要是围绕“注意力,大脑自动操作和非自动操作(au

5、tomatic and nonautomatic operations)”的概念而进行的,这就把Gile凭直觉获得的想法和一些实证研究联系在了一起。(Gile, 1995:161)可以看出一些脑力操作(非自动操作)需要注意力或者是大脑加工处理能力,而其他一些脑力操作(自动操作)不需要。非自动脑力操作的加工处理能力来自有限的注意力或精力供给。在面对一项口译任务而大脑加工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口译表现就会不佳。Gile认为“口译的操作显然取决于是非自动性一方,因此围绕大脑加工处理能力的需求和加工能力的限制去建立一个口译模式就有了一定的基础。” (Gile 1995: 162)三、译员大脑处理信息的精力

6、分配Gile 认为:“我们虽然不知道听取原语篇章再到用目的语解码产出是如何在大脑中进行的但我们可以假设这两种语言的协调需要一定的精力。”(Gile 1995:93)。 在这个基础上,他假想同声传译可以看做是包含三种“成分”或是“精力”的一个模式:“听力和分析精力(Listening and Analysis Effort :L),语言产出精力(Speech Production Effort :P),和短期记忆精力(Short-Term Memory Effort :M),还加上一个协调精力(Coordination Effort :C)。图示如下与其他在口译过程中涉及的注意力相比,Gile认

7、为以上三种成分是最重要的,也论证了这三种成分。1.听力和分析或理解精力(L)Gile的认知负荷模型认为,“听力和分析精力”可以界定为位包括所有以理解为目标的相关脑力操作,从对传到译员耳里承载着原语话语的音波的分析,通过对词语的认定,到产出“意思”的最终决定整个过程。这就意味着听力和分析精力包括所有的从译员听取信息到译员决定是否赋予听取到的原语语段意义的脑力运作。(Gile 1995:162)有一点非常清楚,在同声传译中,译员首先收听原语信息,分析和理解听到的话语,然后在用目的语几乎同步译出。分析和再合成编码是同声传译最初的脑力操作。在实时同声传译中,这个操作必须快速高效的完成。Jones把同声

8、传译的过程总结为一想基本的智力行为,这个行为包括:“听,理解,分析和再表达。” (Jones, 1998:71)2.短期记忆精力(M)短期记忆精力包括所有关于储存所听到的原语语段的记忆,这段记忆可以储存直到解码后信息用目的语译出,或者是他们从记忆中消失被遗忘,或由译员决定是译或是不译。(Gile 1995:93).短期记忆对于译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他们的记忆力较差,那么就会频繁发生忘记刚听取到的信息的情况,也就是会忘记要翻译的内容是,仅仅有好的记忆是远远不够的。记忆只是整个同声传译过程中的一环,和普通单纯的听力相比,同声传译有很多限制,如果译员给听力或理解分配过多的注意力,那么较少的精力就

9、会分配给短期记忆。译员需要通过自己的实践去掌握最合适自己的脑力分配。3.产出精力(P)“产出精力”包括译员所有介于决定表达一个语段或者一个想法的那一瞬间和他说出译文那一刻之间的所有脑力运作。(Gile, 1995: 93)。“产出”是口译过程中输出部分的名称。在同声传译中,产出的概念被界定为从对信息的脑力表述到用话语表达出来的这个大脑运作过程。有时译员必须翻译来自陌生领域的话语,他们不熟悉这个领域的特定语言,词语,特别是术语或是文体风格。这也是为什么学者把口译中的“产出”过程界定为非自动脑力运作过程。四、结束语同声传译的“认知负荷模型”界定了上述三种精力成份,Gile假设同声传译可以看做是一个

10、脑力处理模式,包含三种精力,既听力和分析精力L,短期记忆精力M和话语产出精力P,还包括协调精力C,用来协调其他三种精力。Gile认为,在每个特定的点,这三种精力都有其特定的处理能力要求,这是由当时所需面对     的任务决定的,既特定的理解,短期记忆,或对话语语段的产出运作在不同的时刻所需要的精力也不一样。由于话语语段存在着不同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对这三种精力的需求在不同时段也不尽相同,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同声传译过程中一种、两种或者是三种精力都是同时活跃起作用的。已经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在同声传译的某些时候,译员是在听说同步地工作。整体的要求(total re

11、quirements)就可以看做是对各种精力要求的一个总和公式。       TR=LR+MR+PR+CRLR 代表对听力精力(L)的需求MR代表对记忆精力(M)的需求PR 代表对产出精力(P)的需求CR 代表对协调精力(C)的需求总之,每种精力在应对不同的话语语段时所起的作用不同。比如原语为译员母语或来自译员所熟知的领域时,那么所需要的听力和分析精力就会少一些,因为理解母语或熟悉的专业内容会容易一些,而这时有的译员需要多用些精力在产出过程。若原语非译员母语或来自译员陌生的领域时,那听力和分析能力的要求就会高些,而在产出部分涉及的是译

12、员母语,对某些译员就会容易些。而原语话语有较多信息时,那么短期记忆的负荷就会大些。比如说有时演讲速度较快,信息量密集,那就要求在单位时间内处理更多的信息,这会对口译员提出超出其现有能力范围的要求。有时口译员需要分配更多的心思努力用精确的语言或句式去翻译,这样分配在听取和分析理解上的精力就会更少。如果口译员满足于用简单的语言去翻译,就可以给听力理解更多的处理空间。另外要指出的是,对每种“精力”的加工处理要求的不仅仅只涉及到各自,同时这几种精力也要求相互辅助,彼此协调。参考文献:1Gile, Daniel. 1994, “The Process-oriented Approach in the T

13、raining of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 Dollerup, Cap & Annette Lindegaard (eds.) Teaching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2: Insights, Aims and Visions. Benjamins Translation Library 5. Amsterdam/Philadelphia: Benjamins. 107-1122Gile D. 1995. 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3Jones, Roderick, 1998. Conference Interpreting Explained, St. Jerome Manchester, UK.4Moser-Mercer, B 1997 Beyond Curiosity: Can Interpretation Research Meet the Challenge? In Danks, J.H. et al (eds) C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