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八年级第16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全章教案(完备)_第1页
华师大版八年级第16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全章教案(完备)_第2页
华师大版八年级第16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全章教案(完备)_第3页
华师大版八年级第16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全章教案(完备)_第4页
华师大版八年级第16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全章教案(完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16 章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教材分析(一)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是全章重点内容之一,它是在学生已掌握了平行线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研究的,既是已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更是下一 步研究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这些知识在日常生产和 生活中经常用到,具有重要的实用性。另外,通过本节教学,可向学生渗透“转化”的 数学思想,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节课无论是在知识的学习,还是 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大纲,结合教材,及创新教育对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要求,确

2、定本节课 的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性质,会用它们进行有关论证和计算, 理解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的概念。能力目标:通过定义的产生、定理的推导、智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对学生进行由“一般到特殊”的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3、重点、难点及关键鉴于前述本节承上启下的教材地位, 依据大纲,确定本节重点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性质及应用和数学“转化”思想的渗透。关键是性质论证中辅助线的引出,即关于四边 形边角关系的问题转化为三角形全等的问题。由于初三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观察、归 纳能

3、力不是很强,所以本节难点为两条平行线的距离概念的教学。二、教材处理1、学生状况分析及对策 我所任教的两个班学生总体素质较好,大部分学生已掌握前面所学知识,并能灵活 运用,但有少数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较差,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在课堂上,针对不同 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采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同时围绕本节重点,设计分层次的智能训练,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性质, 由多媒体演示, 学生观察、 归纳。在性质定理的推导中,设计了若干问题,分组讨论,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例题 进行了变式,降低了难度。同时设计分层次的智能训练,体现分层次教学的原

4、则。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针对学生特点及本节教学内容,为突出重点,降低难度,本节教学时采用启发探索、讨 论分析法。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 创造性思维能力。另外,为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增强教学直观性,提高教学质量,本节 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应用教材分析(二)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行四边形是在学习了平行线和三角形之后编排的, 是平行线和三角形知识的应用 和深化。同时又是为了后面学习矩形、 菱形、正方形、 圆,甚至高中立体几何打基础的, 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平行四边形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应用也很广泛,学习他可以

5、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 更好地为实现科技现代化服务。在前一章三角形的学习中,学生对几何“证明”开始入门,通过本章的学习可 以使学生的推理论证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 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 力也有一定的帮助。为此,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素质教育的要 求,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2、教学目标 :(1)双基目标: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理解平行线间距离, 并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猜想、归纳知识的自学能力和培养学 生联想、类比、转化、推导、论证、演绎、抽象知识的数学思维品质。(3)非智

6、力目标(思想目标) :渗透从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未知到已知 的数学思想以及事物之间互相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3、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以及性质的应用。4、教学难点 :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灵活应用。二、教法(说教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行之有效的教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 按教学论中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教师的任务是制定目标,组织教学活动, 控制教学活动的进程,并随机应变、排除障碍,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 适应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能力,本节课采用“五点”教学法。具体如下:1、以“问题”为学生学习的“起点” ;2、以“范式”为学生学习的“

7、焦点” ;3、以“变式”为学生学习的“重点” ;4、以“创新”为学生学习的“难点”;5、以“评价”为学生学习的“疑点”;0HH5HH3三、学法(说学法)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相互促进的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 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科学的方法,真正做到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针对本课内容 和以上教法,采用的学法如下:联想范式患索间S变式探究肠成观点自我评价四、教学程序(说过程)。1、设问激趣,导入新课(起点):首先复习四边形的概念、明确四边形的性质,然后用特殊化方法设计一问题:若四 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则该四边形是什么样的四边形?这样导入新课的目的是使学 生在已有的知识基

8、础上去探索数学发展的规律,达到用问题创设数学情境,提高学生学 习兴趣,并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敢于探索和猜想。2、诱导思维,以诱达思(焦点):其次通过设问、质疑,进一步引导学生区分平行四边形与一般四边形,进而猜想出 平行四边形的特殊性质。同时教师整理出一种推导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范式,再让学生联 想范式,演绎其他推导模式,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去观察、猜想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在教师的范式的有诱导下,达到演绎数学论证过程的能力。3、变式问题,突出“重点”:通过具体问题的观察、猜想、演绎出一些不同于一般四边形的性质,进一步由学生 归纳总结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通过投影不同层次的典型习题给不同层次

9、的学生练 习,让学生自己去掌握“重点”。4、引导创新,化解“难点”:设计“无图形”和“无结论”问题,弓I导学生读题、审题、画图、观分析、猜想、 归纳,然后把问题中所有可能的结论推导出来,通过这种开放式问题的解决,既达到突 出“重点”,又化解“难点”的目的。5、反馈补缺,消除“疑点”:在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时,教师做适当的评 价和提示,以弥补学习不足之处,从而达到消除“难点”的目的。6总观全课,找到收获:教师对此课学生的表现作一小结、评价,特别是对“两头”的学生予以表扬,告诉 学生本节是本章及以后学习的基础, 要求他们在以后学习中会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去解 决实际问

10、题。7、布置做业:有针对地布置少量重、难、疑点知识的家庭作业,可以把“单一性结论”问题改为“无 结论”问题,以巩固知识。16.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教学目标1 认识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2.理解平行四边形其边、角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 3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4.能灵活运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并进行简单的推理证明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与性质的探索过程。 难点: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教学过程、提冋1.平行四边形是同学们常见的平面图形,你见过那些物体具有平行四边形的形状2.你能从如图所示的图形中找出平行四边形吗 二、新授。1.按课本第96页的“探索”

11、画图。ZZ72.剪下平行四边形,沿平行四边形的各边再在一张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各顶点记为 A、B、C、D。通过连 结对角线得交点0,用一枚图钉穿过点0,把其中一个平行四边形 绕点。旋转,观察旋转180°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是否重合。重复旋转几次,看看是否得到同样的结果。问题1:平行四边形是否是中心对称图形?问题2:请说出平行四边形边、角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 (出题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3.小组讨论,探索结果。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整个过程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有的学生 可能发现对角线互相平分,要及时鼓励和肯定,表扬学习积极

12、性 较强的学生。)三、应用举例。1.例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ABCD中,已知/ A=40 °, 求各个内角的度数。(该题若将/ A=40°改为/ B=140°,培养)BC发散思维能力。),求各内角的度数。)4月H、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2. 拓展延伸。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已知/ BAC=203. 例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ABCD中,已知AB=8,周长 等于24,求其余三条边的长。四、巩固练习:课本第100页习题16. 1的第1、2题。六、布置作业:课本习题16.1的第1、2题4 / 13# / 13七、反思及感想:#

13、/ 135 / 13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教学目标1. 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2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并能运用该特征进行简 单的计算和证明。3. 充分利用平面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等量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分 析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利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与性质,解决简单的推理与计算问题。 难点: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教学过程/一、提冋。1. 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对边(),对角()。2.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ABCD中,AE垂直于BC, E是垂足。如果/ B=55°,那 么/ D与/ DAE分别等

14、于多少度?为什么?(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二、引导观察。1. 按照课本第96页“探索”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ABCD,对角线AC、BD相交于 点0,量一量并观察,0A与0C、OB与0D的关系。2. 在如课本图16.1.3那样的旋转过程中,你观察到 0A与0C、0B与0D的关系 了吗?通过探索,引导学生得出结论:0A=0C, 0B=0D。同时又引导学生说出平行四边 形的特征: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性质。)三、应用举例。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两条对角线AC、BD相交于 点0。指出图中相等的线段。(引导学生得出结论:A0=0C,0D=0B,AB=CD,AD

15、=BC。本题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掌握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以及对边相等的应用。)例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已知对角线AC和BD相交相于点0, A0BD的周长为15, AB=6,那么对角线AC与BD的和是多少?(让学生回答,老师板演。注意条理,培养学生数学说理的习惯 与能力。)四、巩固练习。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0,已知AC=26厘 米,BD=20厘米,那么 A0=()厘米,0D=()厘米。2在平等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0,已知AB=3,BC=4, AC =6,BD=5,那么 AOB的周长是(), BOC的周长是()。3平行四边形AB

16、CD的两条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0,已知AB=8厘米,BC =6厘米, A0B的周长是18厘米,那么 A0D的周长是( )厘米。4. 试一试。在方格纸上画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在其中一条直线上任取若干点,过这些点作另 一条直线的垂线,用刻度尺度量出平行线之间的垂线段的长度。得到平行线又一性质: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5. 练习。如图,如果直线li / 12.那么 ABC的面积和厶DBC的面积 是相等的。你能说出理由吗?你还能在两条平行线li、12之间画出 其他与 ABC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6 / 13五、看谁做得又快又正确:课本第100页练习的第1、2题# / 13六、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

17、什么收获?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需要老师帮你解决的 问题?七、作业:课本习题16.1的第3、4题。丿八、反思及感想:16. 2矩形、菱形与正方形的性质1、矩 形教学目标1. 探索并掌握矩形的概念及其特殊的性质。2. 学会识别矩形。3. 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 推理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说理的习惯与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矩形特殊特征与性质的探索过程。难点:学生数学说理能力的培养。7 / 13教学过程一、提问1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对边(),对角(),对角线()2.如图,在平等四边形 ABCD中,AE垂直于BC,E是垂足。如果AB=55。,那么/ AD与/ DAE分别

18、等于多少度?为什么? (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与识别。) 二、引导观察。如图,用四段木条做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活动木框,将其直立在地面上轻轻地推动点 D,你会发现什可以发现,角的大小改变了,但不管如何,它仍然保持平行四边形的形状。问题:我们若改变平行四边形的内角,使其一个内角恰好为直角,就能得到一个 怎样的平行四边形?(教师移动D点,使/ =90 °,让学生观察。)从而导人课题:矩形。三、探索特征。请你作矩形纸板的对角线,探索矩形有哪些特征,并填空 (从边、角、对角线入手。)(1)边:对边相等;(2)角:四个角都相等;(3 )对角线:相等。(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观察、猜想,完全可以得

19、到矩形的特征,这对学生来说是富有意义的活动,学生对此也很感兴趣。)2.请你折一折,观察并填空。(1)矩形是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对称中心是()(2)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有几条?()。四、应用举例。1. 例1如图,矩形ABCD被两条对角线分成四个小三角形,如果四个小三角形 的周长的和是86厘米,对角线长是13厘米,那么矩形的周长是多少?(矩形的简单的计算问题必须要求学生掌握。 此题教师板演,让学生说出理论依据。)2. 请你思考。识别一个四边形是不是矩形的方法。(学生的回答不一定很完整,可以多让几个学生相互补充,逐步完善, 的给以点拔。)五、巩固练习。最后教师适当1. 如图,在矩形ABCD中,找

20、出相等的线段与相等的角。2. 如图,矩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交于点 0,且/ AOD=120 ° 你能说明AC=2AB吗?六、拓展延伸。1如图,已知矩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 0,/AOD=120 AB =5厘米,求矩形对角线的长。2.工人师傅在做门框或矩形零件时,常常测量它们的两条对角线 是否相等来检查直角的精度,为什么?七、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八、布置作业:习题16.2第1、3题九、反思及感想:9 / 1310 / 132、菱形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菱形的定义;2、使学生掌握菱形的性质,3、经历探索菱形的性质的过程,在操作活动和观察、

21、分析过程中培养主动探究的习 惯.教学重点:菱形的性质教学难点:运用菱形的性质教学过程:采用复习旧知探究新知模式(即:温顾知新)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矩形的性质:;.3、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 .4、课题引入:现在流行一种新式的衣帽架,可以根据需要将它伸缩,形成各种形状 的平行四边形,固定在墙上,既美观又实用观察它们的邻边有什么特点。像这种有二 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5、探究:将一张矩形的纸对折再对折,然后沿着图中的虚线剪下,再打开,你发现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呢?观察右图:回答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有条对称轴?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你能看出图中哪些线段或角相等

22、吗?6、 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 ;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 组.(学生观察、结合图形叙述,教师板书)7、菱形的周长等于边长的4倍。8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师生共同探讨) 课堂练习1、菱形的四边;两条对角线,并且2、 四边形ABCD是菱形,0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AB=5, A0=4, 则对角线AC的长为、BD的长为.A3、菱形对角线的长分别是6cm和8cm,贝U其周长为,面积为范例点评例:如图,在菱形ABC中,/ BA=2Z B,试求/ B的度数,并说明 ABd等边三角形.巩固练习1、菱形ABCI的面积为96cm2,对角线AC勺长为16cm,求另一对角线

23、BD勺长课堂小结:菱形的定义、性质、周长、面积等。 思考题1、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对角线AC=8 cm, DB=6 cm, DHL AB 于 H 求 DH 的长.布置作业:Pio5: 1;习题16.2第2题反思及感想:3、正方形教学目标1 探索并掌握正方形的概念及其特殊的性质。2 学会识别正方形。3. 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 培养学生数学说理的习惯与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正方形特殊特征与性质的探索过程。难点:数学说理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一、提问。观察正方形有哪些特征?边;角;对角线。进而导入课题:正方形二、探索,概括。1、观察正方形是否轴对称

24、图形?是否中心对称图形?正方形可以看作为的菱形;正方形可以看作为 的矩形(让学生探索、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意识,也可以指名学生讲讲他的发现。)2、正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正方形可以看作为有一个角是直角的AD菱形;正方形可以看作为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三、应用举例例3 如图,在正方形 ABCD中,求/ ABD、/ DAC、/ DOC的度数。(此题要求学生尝试说出每一步的根据是什么,用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 学说理能力。)四、巩固练习。1 如果要用给定长度的篱笆围成一个最大面积的四边形区域,那么应当把这区域围成怎样的四边形?2 在下列图中,有多少个正方形?有多少个矩形?五

25、、看谁做的又快又正确?用纸剪出一个正方形,与你的同伴比一比,看谁又快又正确六、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提出来?七、布置作业。丿八、反思及感想:16. 3梯形的性质教学目标1. 掌握梯形的概念以及等腰梯形的性质。2. 会运用分解梯形为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方法解决一些特殊的图形问题。3. 培养学生观察、类比、实验、分析、概括的能力。4培养学生化归的思想和添加辅助线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梯形的定义与等腰梯形的性质。难点:添加辅助线把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回忆。1. 说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与其识别的方法。观察图形。2. 学生回答后在图(1)旁边标

26、注“对边平行”,然后指向图2),问图(2)是什么四边 形?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梯形。二、引导观察。让学生观察图(3),并跟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进行对 比,引导学生试述梯形的概念,并结合图形说出梯形的 底、腰及高。(板书。)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或: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如图,梯形ABCD中,AD / BC,其中AD是上底,BC是下底,AB、CD是腰, EF是高。三、巩固练习。I如图,梯形 ABCD中,AD / BC,上底是:,并作出高。2. 小组讨论。(1)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吗?(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梯形吗 ?3. 特殊梯形。观察图(4)和图的特点,找出它们与一般梯形的区 别,引导得出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的概念。由学生试述, 教师根据回答情况及时更正并板书。(板书。)一腰垂直于底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两腰相 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特殊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思考讨论:若上面两个条件同时成立是否是梯形 ?4. 等腰梯形的特征的发现及证明。等腰梯形是我们常见的图形,利用它的特殊形状可以构造各种建筑模型,设计各种图案,比如我们常用的梯子。下面观察演示一下等腰梯形具有哪些特征?让学生先在硬纸片上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