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使动用法举例分析_第1页
古汉语--使动用法举例分析_第2页
古汉语--使动用法举例分析_第3页
古汉语--使动用法举例分析_第4页
古汉语--使动用法举例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使动用法举例分析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掌握使动用法对学习文言文帮助很大。文言文的使动用法有四种形式,分别为动词、形容词、名词还有数词的使动用法。文言文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活用只有一种,就是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例1:“故

2、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前后的“来”都是谓语动词,而这个动作并不是主语(“有国有家者”)所发出的,而是主语使宾语(“远人”)施行“来”的行为。即“使来”的意思。这就是使动用法。使动用法的含义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因此,使动用法的句子从理论上说必须有宾语,有时宾语省略不出现,但是可以补出。例2:“远人不服而不能来( )也。”这句承接上文“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来”还是使动用法,只是省略了宾语而已。1、 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经常可以活用作使动。由于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而使动用法一般都应该有宾语(除非省略)。因此,可以根据不及物动词后面出现宾语这个现象判

3、断其活用。例3:“止子路宿。”“止”是留止的意思,本是不及物动词。在这句里带上了宾语“子路”,意思是使子路留止。例4:“项伯杀人,臣活之。”“活”本是不及物动词,这里带上了宾语“之”(指代项伯),也是活用为使动用法,即“使之活”(救活他)的意思。2、 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本来就带有宾语,因此我们不能依据有没有宾语来判别其活用与否。但是,由于使动用法的特点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因此上下文文意经常可以提示我们有效地辨别其活用。例5:“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这是汉书苏武传的一句。句子的主语是单于。从上下文来看,“降武”不可能是单于投降苏武,而是单于逼迫苏武投降,即“使降”的意思,所以是

4、使动用法。例6;又如:“饮余马于咸池,总余辔于扶桑。”“饮”本是及物动词,可以带宾语。但是这里的“饮余马”不可能按照一般的动宾关系理解,只能是“使余马饮”,即“饮”为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饮马”的说法一直保留到今天。由于古代汉语有句成分经常省略的特点,因此使动用法的宾语也可以省略。这就需要阅读理解时加以辨认。例7:荀子天论:“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在“天不能病”句中,“病”不可能是陈述主语“天”的,因为“天”(大自然)无所谓病不病。所以这里的“病”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后面省略了宾语,即“使病困”的意思。这从下句“则天不能使之全”的对比可以看出来。例8;赤壁之战:“

5、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烧而走”的“走”为使动用法,后面省略了宾语“操”,即可以用火攻的办法迫使曹操的军队退兵。又如前例“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也是省略宾语的使动句。理解时都应该补上宾语。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词上。 例9;焉用亡郑以陪邻? 例10;.项伯杀人,臣活之。 例11;.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简析以上例句中的“亡”“活”“忿恚”都是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之”“尉”,成为使动用法。“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忿恚尉”即“使尉忿恚(发怒)”。 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例如:

6、 例12;谨食之,时而献焉。(小心地喂养它,到时候把它献上去) 例13;晋侯饮赵盾酒。(晋侯让赵盾饮酒) 简析例12中的“食”,吃,及物动词,但这里不是捕蛇者吃蛇,而是捕蛇者“使蛇吃”(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例13中的“饮”,及物动词,但这里说的不是晋侯饮赵盾的酒,而是晋侯给赵盾喝酒,让赵盾喝酒。“饮”用作使动意义时读yn。一、动词使动用法。例14: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五蠹)怀:使归顺。例15:直可惊天地,泣鬼神。(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惊:使震惊。泣:使悲泣。例16:近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第三册石钟山记)鸣,使鸣叫。动词作使动 (二

7、)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发生在不能带宾语的动词上。又如:例17:焉用亡郑以陪邻?(使灭亡)例18;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使发怒)“亡”“忿恚”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尉”,需用使动用法解释。某些可带宾语的动词也有使动用法。又如例19:谨食之,时而献焉。(“食”,吃,这里是捕蛇者“使蛇吃”即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其实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 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

8、,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例20: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毛遂自荐) 臣:使称臣。文言文形容词使动用法;在古汉语里,形容词也常常作使动用法。前提条件有三:形容词在句中作谓语;活用为动词;这个词表示的是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的性质和状态。例21: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此句中的“苦”、“劳”表示的是“心志”、“筋骨”的状态,是使动用法。例22:春风又绿江南岸(绿:使江南两岸绿。“绿”为形容词,译为了“使绿”的意思,即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例24:今媪尊长安君之位(尊,使尊贵。意为“现在您使长安君的地位尊贵”)。下列句中的加下划线的形容词都是使动用法:例

9、25:君子正其衣冠。(论语尧曰)例26今媪尊长安君之位。(战国策赵太后新用事)例27;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贾谊过秦论)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例28:洁其居,美其服 (使洁;使美)例29: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使受辱)例30: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使尊贵)例31:既来之,则安之 (使安定)例32:会盟而谋弱秦 (使弱,削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不同于意动用法 一般说来,使动用法大多表现为客观行为,意动用法大多表现为主观意念。古汉语 中的动词、形容词作使动用法较多,名词作使动用法的较少见;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大多是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少数活用为一般动词;动词

10、一般不作意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就是指主语所代表人或事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 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例3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夜泊瓜州“绿”带上宾语“江南岸”活用为使动动词,意思为“使。绿” “使。变绿”意为: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家乡?例34:是以令吏人玩客所馆,厚其墙垣,以无忧客使。(子产坏晋馆垣)“完”字应该理解为“使。完好”,“高”应理解为“使。高大”,“厚”应该理解为“使。厚实”译:因此派了官员修缮来宾住的馆舍使它完好,使馆门加高,使围墙加厚,使宾客使者不会感到担心。例35: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11、,(贾谊过秦论“愚”应该理解为“使。愚昧”译:于是废除了以前先王的治国之道,焚烧了诸子百家的言论书籍,以此来达到使百姓愚昧的目的。“废”废黜,废除。“道”施政之道,治国之道。例35:“令愠尊长安君之位。”(触龙说赵太后)此例中的“尊”。意思是“尊贵”。它本身不可以带宾语的,但是这里它却带了宾语“长安君之位”,而且有了“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可以看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表示使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的活用。至于名词的使动用法,不过是名词先活用作动词,然后才活用为使动用法的。例36:无案牍之劳形“劳”使。劳累例37;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怀”使。怀念“安”使。安逸例38:固国不以山溪之

12、险“固”使。稳固例39: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使。受苦,受累,受穷。例40: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固”是形容词,作使动,“使。稳固”,“固其根本”即“使其根本稳固”例41:贤哉,回也!使。品德贤例42:美乎哉,山河之固!(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使。壮美例43:“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梅雨中的“暗”是使动用法,使。变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下列句中的加下划线的形容词都是使动用法:例44:君子正其衣冠。(论语尧曰)例45: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例46:洁其居,美其服 (使洁;使美)例47: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使受辱)例48:今媪尊长

13、安君之位 (使尊贵)例49:既来之,则安之 (使安定)例50:会盟而谋弱秦 (使弱,削弱)判断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的方法,可参见动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用如一般动词的时候,也能作使动用法,但是在古汉语中不多见。例51: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左传襄公二十二年)此句中的“生死”不是并列结构,而是动宾结构,“生”是不及物动词作使动,意思是“使死者复生”;“肉骨”也是动宾结构,“肉”是名词的使动,意思是“使白骨生肉”。名词的使动用法的前提是:名词要活用为动词,而且要带宾语。其意义可按“使宾语怎么样”这一关系来判断。例53:孟尝君客我。(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司马迁鸿门宴)加下划

14、线的名词都表示的是“使宾语怎么样”的意义关系。例54:既东封郑 (使成为边界)例55:阙秦以利晋 (使得利)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者事物。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例56: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毛遂自荐)臣:使。称臣。例57: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使。为王。在古代汉语里,名词用作使动词比较少见。名词用如一般动词的时候,也能作使动用法,但是在古汉语中也不多见。 例58: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此句中的“生死”不是并列结构,而是动宾结构,“生”是不及物动词作使动,意思是“使死者复生”;“

15、肉骨”也是动宾结构,“肉”是名词的使动,意思是“使白骨生肉”。 名词的使动用法的前提是:名词要活用为动词,而且要带宾语。其意义可按“使宾语怎么样”这一关系来判断。 例59:孟尝君客我。(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司马迁鸿门宴)例60: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左传襄公22例61;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史记晋世家左传例中的“生死”与“肉骨”相对,都是动宾结构。“生死”相当于“使死生”,意思是使死人复生;“肉骨”相当于“使骨肉”,意思是使白骨生肉。史记例中的“国异姓”,是“使异姓国”,意思是使异姓立国。例中的“肉”、“国”都是名词的使动用法。此外,作为名词中的附类方位词也有

16、使动用法。例如:例62:我疆我理,东南其亩。诗经小雅信南山例63:令尹南辕反旆。左传宣公10旆pi:指旌旗。例64:毋西兵。史记陈涉世家诗经例中“东南其亩”相当于“使其亩东南”,意思是使其田亩东向,南向。左传例中“南辕”与今成语“南辕北辙”中的“南辕”相同,“南辕”相当于“使辕南”,意思是使车辕向南。史记例64中的“西兵”就是使军队向西。古代汉语中,名词的使动用法较为罕见。保存在今成语中的还有“汗牛充栋”例65: 徐孺下陈蕃之榻(方位名词“下”,带宾语“榻”,用如使动词:使放下)滕王阁序例66: 荣于身后(名词“荣”后省宾语“之”,作使动词:使得到荣誉)五人墓碑记例67: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

17、也。(病,名词的使动用法:使生病)病梅馆记例68:阙秦以利晋。(利:使得利烛之武退秦师例69: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称王 ) 鸿门宴例70:舍相如广成传舍。(舍:使住在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2例71:.尔欲吴王我乎?(你想让我做吴王吗?) 例72: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齐桓公亲自解开管仲的绳索束缚,并且让他做丞相) 例73: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即使江东父兄可怜我使我继续做王,我有什么面目见他们呢?) 特别例外:作使动用法的名词,后面也偶尔有省略宾语的。例如: 例74: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天子不能使他为臣,诸侯不能使他为友) 简析“不得而臣”相当于“不得

18、而臣之”;“不得而友”相当于“不得而友之”,意思是“不得使之为臣”“不得使之为友”(不能和他作朋友)。 同时,方位名词,是名词的一类,活用为动词后有时也有使动用法。例如: 例75: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所以大王不如使苏代向东去(回齐国),秦国一定怀疑齐国,而不相信苏代了 例76:.筑室百堵,西南其户。(修起房屋,四周墙壁一百方丈,将一座座门户向着西方或南方开着) 简析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便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向某一方向行动。例75中的“东苏子”,意思是使苏子(苏代)往东去。例76中的“西南其户”,意思是使门户向着西方或南方开着。 例77:左右欲刃相如。刃(砍杀:) 例78:沛公

19、欲王关中。王(称王) 例79:二月草已芽。芽(发芽) 例80:春气动,鲜不疫也。疫(染上瘟疫) 例81:置人所罾鱼腹中。罾(用网捕) 例82: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志(向往) 例83:籍吏民,封府库。籍(给登记户口)例84:刑人如恐不胜。刑(惩罚) 例85:沛公军霸上。军(驻军) 例86:、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筑舍) 例87:、吾二臣者,皆不欲。臣(做家臣)例88:东封郑(封,应是“疆界”的意思,是个名词。在这里,意为“使成为疆界”:句子意思是: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即要灭掉郑国。这个“封”便是名词的使动用法)。例8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使定居)例90: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让做丞相)例91: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左传襄公二十二年)此句中的“生死”不是并列结构,而是动宾结构,“生”是不及物动词作使动,意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