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诗天净沙秋思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天净沙秋思。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一、说教材第一点、本课的地位与作用:天净沙秋思是属于苏教版版 8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里面的内容, 学习了元代散曲家马致远的 天净沙秋思,读懂了一位漂泊天涯游子的孤寂愁苦之情,一起领略了景中融情,情景交融的高妙写作技巧,还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真正是收获巨大!教育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读今古群书,写绚烂华章。做少年雅士,竞时代风流!第二点、教学目标与重难点(1 )教学目标每句曲句的含义。曲的主题思想。(2)重点:朗读本曲。理解本曲所表达的思
2、想感情,体会意境。(3)难点:理解本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意境。二、学情分析我班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学习语文的观念、方式、方法较落后学习语文的能力较弱,语文的素养较低三、说教法 古典诗文是我国历代诗人词家经过千锤百炼出来的完美的艺术精品。 它具有优美的语言, 淳美的形象, 挚美的情感, 泛美的彩画等,是其他任何艺术无与伦比的。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散曲中的小令更是堪称艺术成就很高之佳作。 教学这首散曲必须先调动学生学习曲的主动性。 使学生既能扎扎实实地掌握基本功, 以能提高学生的情趣,使学生受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染。所以,我采用的主要教法是渗透式教学法。即在朗读、背诵中渗透音乐美,在意境中
3、渗透绘画美,引导学生动脑又动笔,激发深长伯创造性思维,使在审美享受中,潜移默化,启迪艺术灵感。四、说学法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两者同源异流,所以不难学,要树立信心。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在于培养语感。培养语感的方法有“三要”:(1) 要熟读背诵课文,熟悉文言文诉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2) 要自己用心领悟,把“言”和“意”融为一体,(3) 要主动积累词汇。五、说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古代诗文是我国文化长廊中的瑰宝,唐宋时期,诗词发展达到顶峰。唐代是诗歌最繁荣的时代,宋代的词也相当的繁荣。唐诗宋词我们已经学了很多,那么,继唐诗、宋词之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什么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元曲。那么
4、,元曲到底是怎样的一种 艺术形式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元曲四大家”之一:马致远的一 首天净沙秋思。(二)新课讲授1、板书课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2、作者简介及相关资料:教师介绍有关内容要求学生知道:马致远是“元曲四大家”之 一,是元初作家中散曲淬最多的一个。杂剧以汉宫秋为代表,散 曲有东篱乐府。元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 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杂剧就是戏剧。散曲包括小令和散套。天净沙秋思就是散曲中的小令。3、熟读“文章不厌百回读”。在教学此曲时,我以读为切入点,精读、 细读,在读的基础上讨论、感悟,深化认识挖掘出审美因素。首先,教师范读。“范读”就是“示范而读”。教师范读效
5、果 佳,必然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范读中“读之以情”,学生“感 之以趣”,“趣而读之”,“读而思之”。同时,“范读”的本身以 是对学生“授之以法”,能具体地指导学生诵读。范读后再从学生中 找出读得较好的来读。成功的范读,可以把文字变成声音,使学生有 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理解本曲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多朗读、呤诵,边读教师边指导,在读法指导中品味意境。这样反复诵读,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以能让学生领悟其中的内涵和丰富的情味。小令就是一首歌。秋思这首小令讲究平仄押韵,读来琅琅上口,它具有“民歌色彩”,极富节奏感。秋思这首小令押什么韵?哪些字押韵?其中“鸦
6、”、“家”、“马”、“下”、“涯”以“ a”押韵。和谐动听,但曲调低沉,往往一首曲调低沉的词曲易引发人的思绪。而秋思给人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一个长期漂泊在异乡之人惆怅之情,直抒作者胸臆。另外,它讲究炼字,格律要求严格,仅仅五句 28 个字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一个漂泊天涯游子孤寂之情,所以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朗读方法, 教会学生怎样才能读得声情并茂、 荡气回肠,促使学生从朗读到背诵中增强语感,真正领悟到“小桥流水”般的意境, 从而学会欣赏音乐美, 这样的渗透教学方式, 比单纯的讲解词意,硬读死背新颖。学生喜欢学,易接受。4、会意会意就是能领会诗文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因为古典诗文语言跳跃式的, 加上诗人
7、在字词上有精雕细刻的传统, 这就需要诵读全文,联系前后语句, 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 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加上合理的想象补充语句间的跳跃间隙。 在整体上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领 会文章的主旨,以要在此基础上抓住关键字词,研讨感悟,体会那些关键的字词的表现力。品味文章的艺术魅力,达到有所借鉴,有所得益。历代诗家讲究“意”和“景”的融合,即构成意境。意即是诗人 表达的思想感情,即是情,“境”是诗中描写的景物,即两种环境;“意”和“境”“情”和“境”有机结合起来,和谐统一,形成一种艺术境界。秋思这首散曲中的小令描绘了一幅什么图景?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它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了天涯
8、沦落人孤寂愁苦之情。虽情调低,但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故境中有画。我指导学生发挥想象力, 心情地去设想境中画, 既而产生情趣。 再循循善诱,设疑提问: 这首小令前几句写多少景?这些景物是实景还是虚景?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又是如何表达的?学生讨论后,我及时归纳:小令前三句仅18 个字就写了九景:(板书):“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且每景前面用了一个修饰词,如:“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这时实景表达了游子孤寂之怀。 (板书):实景。这种情是通过眼中的秋景表达的,秋是这种情思的传媒体。“枯藤”、“老树”、“昏鸦”这些景物如此萧条和暗淡反映了诗人心情的低沉和凄凉, 三者正好牵
9、动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第三句“古道西风瘦马”,虽然还只是说景物名称,但是这三个词却具有丰富的感染力:“古道”是苍凉寂寥的,“西风”是萧瑟悲凉的,“瘦马”是疲惫无力的,这已经不是单纯地写景了。而“瘦马”一词,在这里还应该包含骑在马上的人, 这是主要部分。 “夕阳西下” 写时间,“断肠人在天涯”这才明显写到游子,写到游子的心情。秋天本来就 容易使游子发生悲凉之感,特别是在苍然暮色中,对着荒郊萧瑟的景 物,骑着疲惫的瘦马,孤独地走向天涯异域,他更想到故乡的人,瞻 望漫长的前路,因而触动情怀,引起悠悠的哀愁。此时很自然地引导 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和祖国。紧接着我将学生的想象、思绪继续向深秋延伸,提醒学生
10、将有 形可感的事物,以具有明显的深秋色彩与无形凄苦之情紧密联系起来 去琢磨。于是学生们的情趣也随之得以升华, 用有形表现无形感到生 动具体,最后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画一幅秋思图。这说明了诗文中 的绘画美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特别是对有此爱好的学生起了潜移默 化的影响,他们将文字通过想象变成画面,更具体形象。5、下笔在阅读、讨论、感悟中,学生们常常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一 个人静静地思考中,更能产生深刻的感受,经过思考,能将个人体验 与文本相结合,加深影响,形成理性的认识。因此,在学生体会了秋 思的意境后,我让学生仿写,并大胆地改写,以启迪艺术灵感。通 过这种训练,可以把感受到的意蕴美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成为具体可感或上升到一种思想高度。6、小结秋思这首散曲中的小令,不仅意境突出,还包容了音乐美、 绘画美等等在内的综合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员工个人总结怎么写2021
- 指导培养教师工作计划
- 2022年高中工作计划
- 2025年柔性自动化装备项目合作计划书
- 自行车车形容2篇
- 2025年耐高温滤料合作协议书
- 入职竞业协议书(2篇)
- 2025年高纯石英纤维正交三向织物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合作协议书
- 地下车库租赁协议
- 2024-2030年中国高密度聚乙烯管道行业发展展望与投资策略建议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醋酸乙烯行业运营状况与发展风险评估报告
- 2024年新能源汽车充电停车位租赁及维护服务合同3篇
-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件-第9章 大学生创业指导
- 2024-2030年中国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发展模式规划分析报告
- 企业文化塑造与员工激励方案
- 广东省广州越秀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4年01月2250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期末试题答案
- 2024甘肃省建筑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3-2024学年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华中农业大学《操作系统实验》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