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复习方案第四部分中国地理(上)第16课时中国的河流中国的自然灾害试题_第1页
中考地理复习方案第四部分中国地理(上)第16课时中国的河流中国的自然灾害试题_第2页
中考地理复习方案第四部分中国地理(上)第16课时中国的河流中国的自然灾害试题_第3页
中考地理复习方案第四部分中国地理(上)第16课时中国的河流中国的自然灾害试题_第4页
中考地理复习方案第四部分中国地理(上)第16课时中国的河流中国的自然灾害试题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6课时中国的河流中国的自然灾害|课时强化训练|一、选择题卜列说法错误的是1.2018 随州读“我国部分河流分布图”,图中甲、乙、丙、丁是我国的四条河流()图 16-129A.河流甲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B.河流乙含沙量大并且有结冰期C.河流丙自西向东注入东海,是我国最长的河流D.河流丁是四条河流中水量最大的河流2019 永州改编读图,完成24题。图 16-132.下列省(市)与其行政中心及简称匹配正确的是()A.四川省一昆明川B.湖北省一武汉鄂C.安徽省一南昌皖D.重庆市一成都沪3.有关长江的说法,正确的是()A.发源于青藏高原,注入渤海B.宜宾与城陵矶是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 C.与黄

2、河相比,长江的汛期更长,含沙量更大 D.因通航里程长,货运量大而被称为“黄金水道” 4.推动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需要。下列措施中不符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是 ()在上游进行水电梯级开发增加能源供应在中游进行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在长江流域大力推行“河长制”,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建立跨省区的国家级森林保护区或珍稀水生动物保护区 A. B. C. D. 2019 海南2019年4月1日12时,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进入全域禁渔期。读图 ,完成56题。黄河水系示意图图 16-145.对黄河干流各河段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各河段皆无结冰期B.河段含沙量剧增C.

3、河段有凌汛现象D.河段已成为“地上河”6.下列黄河流域的开发利用方式,合理的是A.全流域投放营养物质,提高鱼类产量B.扩大流域周边围网养殖规模C.严禁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D.大量引黄灌溉,种植水稻,正确的是()7 . 2019 赤峰下列有关我国自然灾害的说法A.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C.西南地区处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多发地震D.台风、洪水灾害会引发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2019 呼和浩特下图为某年我国发生某种自然灾害次数最多的6个省级行政区。读图,完成89题。云 批 映 声 其 川图 16-158 .据图判断该自然灾害最有可能是()A.台风 B.泥石流

4、C.洪涝 D.雪灾9 .图中各省区发生该自然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可能是()A.横断山脉和秦岭B.太行山脉和雪峰山C.大兴安岭和巫山D.唐古拉山脉和南岭 2019 苏州2018年8月,“摩羯” “温比亚”台风接连肆虐山东 ,多地发生暴雨。其中山东寿光等地受灾严 重,直接经济损失约92亿元,其计147万人受灾。下图为“'温比亚台风移动路径图”,读图,完成1011题。图 16-1610 .关于“温比亚”台风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温比亚”首先从我国江苏省登陆B.温比亚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C.台风过境苏州时伴有大风、暴雨天气D.台风引发的泥石流致寿光损失惨重11 .目前,对台风最重要

5、的监测手段是()A.洪水预警系统B.气象台人工监测C.遥感卫星技术D.气象气球探测二、读图题12. 2019 江西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游流经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中下游流经长江中下游平原。读“长江流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图 16-17(1)长江发源于 省;鄱阳湖水域 (填“夏季”或“冬季”)面积大。(2)长江流域水电站多分布在上游地区,原因是上游河段 ;长江下游江阔水深,水流平缓,具有发展 的优势。21世纪以来,鄱阳湖流域水土流失明显减弱,原因是。(4)长江流域城市分布的显著特点是 。13. 2019 邵阳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受纬度位置和河流流向的影响,初冬和初

6、春时节,黄河某河段出现凌汛。材料二下图为“黄河水系及流域图”。图 16-18(1)黄3A处附近河段出现凌汛现象,据此推断黄河B、C、D三处附近河段中有凌汛的是 。(2)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哺育了中华民族。流域内资源丰富,银川以上河段 (能源)丰富。(3)与长江相比,黄河下游流域面积较小,试简析其原因。(4)黄河自古多忧患,为减轻黄河对沿岸人民生命威胁和财产损失,人们针对不同河段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你认为黄河中游的治理应采取哪些措施?三、简答题14. 从水文特征方面分析长江下游有利于航运的条件。【参考答案】1.D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河流的相关知识。 A 项中甲河流流经黑龙江地区, 河流补给以积雪

7、融水和降水补给为主 ; 春季积雪消融, 为河流提供补给, 故有春汛 , 夏季受到季风的影响, 降水量大 , 故有夏汛 ; 故 A 项叙述正确。B 项中由于河流乙流经黄土高原等地区 , 因此河流含沙量较大, 同时河流位于秦岭- 淮河一线以北地区, 冬季平均气温低于0 , 具有结冰期 ; 故 B 项叙述正确。 C 项中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 丙为长江 , 是我国最长的河流, 发源于青藏高原并自西向东流注入东海; 故 C 项叙述正确。 D 项中我国河流径流量最大的河流为长江, 即丙河流 ;故 D 项叙述错误。本题要求选择叙述错误的一项 , 故正确答案为D。2.B 3.D 4.A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长

8、江经济带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简称、行政中心以及相关知识。第2题 , 四川省简称川或蜀 , 行政中心成都; 安徽省简称皖, 行政中心合肥; 重庆市简称渝, 行政中心重庆。第 3 题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 注入东海 ; 湖北宜昌和江西湖口是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 ; 与黄河相比, 长江的汛期更长 , 含沙量小。第4 题 , 在上游进行水电梯级开发增加能源供应, 在中游进行围湖造田 , 扩大粮食种植面积都不符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5.D 6.C7.D解析本题考查我国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A项、B项中我国东部地区为季风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 因此多发生洪涝和干旱灾害, 洪涝灾害在南

9、方普遍分布, 干旱灾害在东部季风区也频繁发生, 故 A 项、 B项均错误。C项中我国西南地区处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故C项错误。D项中台风、洪水发生时一般降水量大且降水集中 , 因此容易发生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故 D 项正确。 综上所述 , 本题正确答案为D。8.B 9.A 解析 第 8 题 , 该自然灾害多发生在云南、贵州、陕西、青海、河北和四川等地, 这些地区多是山区 , 多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第9 题 , 通过我国山脉的分布, 可知这些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横断山脉和秦岭。10.C 11.C 解析 本题组考查台风的影响及读图能力。第 10 题 , 从图上看 , “温比亚”

10、台风从上海登陆, 影响了东部上海、苏州、山东和中部的安徽、湖北、河南。台风登陆后, 会造成大风和暴雨天气, 但寿光主要是暴雨带来的洪涝灾害。第 11 题 , 运用遥感卫星可以监测台风。12.(1) 青海 夏季(2) 地势落差大, 水流湍急 , 水能资源丰富航运(3) 植树造林, 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等(4) 沿长江分布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长江的知识。第(1) 题 , 长江发源于青海省; 鄱阳湖所在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降水多 , 所以鄱阳湖夏季蓄水水域面积大。 第 (2) 题 , 长江上游金沙江段和三峡段分别流经我国地势第一、 二级和二、 三级阶梯交界处, 地势落差大, 水流湍急 , 水能

11、资源丰富 , 所以上游多水电站 ; 长江下游江阔水深 , 水流平稳 ,有利于发展航运。第 (3) 题 ,21 世纪以来 , 人们大力植树造林 , 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改善生态环境, 减弱了水土流失。第 (4) 题 , 读图可知 , 长江流域城市多沿长江分布。13.(1)D(2) 水能资源(3) 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 , 无支流汇入。(4) 植树种草 ; 坡耕地改梯田 ; 打坝淤地等。 解析 本题考查黄河的相关知识。第(1) 题 , 凌汛发生的条件是河流有结冰期 , 河流由低纬流向高纬 , 黄河的 D 河段符合上述两个条件。第(2) 题 , 银川以上处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 河流落差大, 水能资源丰富。第 (3) 题 , 黄河中游严重的水土流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