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沿河土家族哭嫁歌的情感表达(初稿)_第1页
浅析沿河土家族哭嫁歌的情感表达(初稿)_第2页
浅析沿河土家族哭嫁歌的情感表达(初稿)_第3页
浅析沿河土家族哭嫁歌的情感表达(初稿)_第4页
浅析沿河土家族哭嫁歌的情感表达(初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文题目 浅析沿河土家族哭嫁歌的情感表达系 部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摘 要聚居在湘鄂渝黔边区的土家族,是一个古老文明的民族,由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的习俗,在婚俗方面保留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哭嫁歌是土家族婚配习俗中最具有特色的部分,在历史的沉淀与融合中,哭嫁歌不断地发展演化,形成了别具风格的地方特色,传承延续至今,是千百年来土家族女性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女性出嫁时宣泄心中真情实感的一种演唱形式,抒情性强,曲调低沉,十分悲戚,哀婉动人,催人泪下,被誉为“中国式的咏叹调”。它不仅体现了土家文化的多样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家社会的变化发展。关键词:土家族;哭嫁歌;情

2、感宣泄 AbstractIn offices, chongqing, guizhou border region of tujia nationality, is an ancient civilized nation, let's long history and traditional customs, retains the rich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terms of marriage customs. Song of crying marriage has been the most characteristic part in tuji

3、a marriage customs, in the history of precipitation and the fusion, the song of crying marriage has constantly development evolution, formed the unique style of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s, inheritance continues today,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collective wisdom of tujia women for one thousand years.

4、It is women get married in a certain historical period when catharsis true feelings in the heart of a singing form, strong lyricism, tune in a low, very sorrow, pathetically, SOB, known as "China's aria". It not only embodies the tujia cultural diversity to a certain extent, also refle

5、cts the change of tujia society development.Key words:Tujia;song of crying marriage;emotional catharsis目 录摘要1Abstract 2第1章 引文41.1 沿河土家族哭嫁歌的历史溯源51.2 沿河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征5第2章 沿河土家族哭嫁歌的情感表达62.1 注重塑造新的人格,具有质朴的审美价值62.2 以哭伴歌,悲喜相交,充分体现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有机结合62.3 土家族哭嫁歌艺术形态中女性音乐情感7 2.3.1 音乐心理的需要即土家女性内心情感的表达7 2.3.2 音乐社会性的表

6、达即土家女性对族群的关系及个人社会地位的巩固82.4 沿河土家族哭嫁歌举例92.4.1 反对包办婚姻的怨愤92.4.2 与亲情道别,感谢父母养育之恩10第3章 沿河土家族哭嫁歌的社会影响11第4章 结论11参考文献12致谢12第1章 引文1.1 沿河土家族哭嫁歌的历史溯源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角、铜仁市西北部,地处黔、渝、湘、鄂四省(市)边区结合部,乌江中下游,是重要的物资集散地,素有“黔东北门户,乌江要津”之称。“连山叠岭和险峡急流,地僻民贫,易守难攻,历史的节拍比外围地区舒缓。北起大巴山,中经巫山,南过武陵山,止于南岭,是一条文化沉淀带。古代的许多文化事象,在其他地方已经绝迹或濒临

7、绝迹了,在这个地方却尚有遗踪可循。”哭嫁歌便是其中一例。直至今天,在偏远的山村,也还有姑娘在出嫁时哭嫁。虽然哭嫁之俗在本地曾盛行,至今尚存哭嫁遗俗,但有关土家族哭嫁歌的文献材料却很少,现可见的最早的是清乾隆时期著名土家族诗人彭秋潭(17481808)记载说:“十姊妹歌,恋亲恩,伤别离,歌为曼声,甚哀,泪随声下,是竹枝遗意也。”还有一首竹枝词:十姊妹歌歌太悲,别娘顿足泪沾衣。宁乡地近巫山峡,犹似巴娘唱竹枝。“土家族哭嫁歌”始于何时,至今无确切史料查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明清时期,已然在当地相当流行。据清末民初永顺县志记载:“嫁前十日,女纵身朝夕哭,且哭且罗离别辞,父母兄嫂以此相及,嫁前十日,日填

8、箱酒,女宾吃填箱酒,必来陪哭”。土家族新娘如果在出嫁时不哭,则表示对父母不孝顺,毫无依恋。在土家族流传着“会哭不会唱,姑娘没人望”的传说。唱哭嫁歌成了衡量女子德行的一个标准。所以,土家姑娘如果不会哭嫁,会被人耻笑。年代久远,相沿成俗,哭嫁歌就是历代姑娘们集体创作的文学珍品。1.2 沿河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征在一片欢歌笑语、锣鼓鞭炮声中,哭嫁歌营造了一种极不协调的场面,着实富有戏剧性。习俗与艺术之结合,使得哭嫁歌在丧失原来的意义之后,没有变成空壳,而是注入了鲜活的生存养料继续它的传承功能。它成为了土家女儿们传情达意的一种艺术载体,它有着由“哭、歌、语”三种元素相互融通的独特的音乐特征。 哭嫁歌是

9、边哭边诉的歌,“唱”者一般为女声,无伴奏,会交替出现独唱、齐唱、合唱等歌唱形式,唱中有哭,哭中有唱。众陪唱者拥挤着围坐于床前,低头或相视而唱。土家族哭嫁歌突出一个“哭”字,有“女哭娘”、“妹哭姐”、“哭姑婆”、“哭陪客”、“哭十姐妹”哭嫁者在哭唱时,悲切的哭声始终贯穿在每句乐句中,多用较低沉的声调低声泣诉,声音柔和中带着张力,唱至激动处,吐字不清,当中加上抽咽及哭声的起伏。哭嫁歌虽有旋律,但由于其“哭腔”的特征,所以许多时候音乐与语言混在一起,旋律并不太清晰,尤其是当唱者愈来愈激动时,旋律的起伏愈接近日常声调的高低,成为“哭嫁歌”鲜明的特性。哭嫁歌有传统唱词,也有即兴创作。最初是用土家语演唱的

10、,音调比较浓,加上汉语与土家语在哭唱中的结合、使哭嫁歌句式自由、长短不一。“哭嫁歌”的歌词有固定的结构,包括:每句歌词的句首必称呼对方,然后再发展句子内容,内容也必以待嫁或送嫁者的心情道出感怀,最后以感叹的语句结束。“哭嫁歌”的歌词内容及结构是与婚礼仪式同步进行的。从总体上看。“哭嫁歌”歌词内容结构犹如一部长篇叙事诗,不但结构完整,而且演唱灵活,内容与形式高度和谐统一。第2章 沿河土家族哭嫁歌的情感表达2.1 注重塑造新的人格,具有质朴的审美价值土家族哭嫁歌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出嫁姑娘的艺术形象。新嫁娘的“哭”,不是灰心丧气的软弱叹息,也不是绝望无力的痛苦哀鸣。而是爱与憎与怨与怒与悲

11、与愤等多种感情的复杂交织。人们感受到的是一个即将出嫁的姑娘质朴的性格,时而痛苦沉思,时而愤怒斥责,时而委婉陈述,时而昂首呐喊;或淋漓痛诉,或凄苦吐情。新娘尽情地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旧时代土家劳动妇女的心路历程与哭嫁歌反封建主题,通过主人公的“哭”,得到了痛快淋漓的充分体现,使听者必然要认真思考是谁制造了这一幕幕悲剧,在情感上与唱着产生共鸣。2.2 以哭伴歌,悲喜相交,充分体现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有机结合 土家族的哭嫁,表面看来好像难以理解。结婚应该是人生首要的一大快事,男女双方都应该感到莫大的欣慰,但土家姑娘表现出来的却是哭嫁这一悲天悯人的特殊习俗。这种哭嫁绝不是含蓄委婉敷衍塞责般的假哭,而

12、是一种真实的悲戚之哭。原因何在呢?恐怕在于土家姑娘既看到必须出嫁的现实,又看到出嫁后的现实,喜中有悲,悲中有喜,悲喜相交。所以,哭嫁从内容上看都是现实主义的,具有现实美;而在形式上却又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色彩,如“哭媒人”,实际上似哭非哭,似骂非骂,在委婉的数落中略带讥讽,但这种讥讽又很讲分寸,极富浪漫情调。2.3 土家族哭嫁歌艺术形态中女性的音乐情感 音乐情感是音乐心理学所研究的一种音乐形态,是人对现实音乐世界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音乐及相关事物的客观认识是否符合自己的音乐需要而产生的音乐心理体验。土家儿女们产生特有的音乐情感,是对哭嫁这种古老婚礼习俗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也是对哭嫁这种音乐

13、活动及相关的客观认识是否符合自己的音乐需要而产生的音乐音乐心里体验。2.3.1 音乐的心理需要即土家族女性内心情感的表达在音乐需要的种类中最本源的需要就是人生理自然性的需要。圣桑:“音乐始于词尽之处,音乐能说出非语言所能表达出的东西,它使我们发现自身最神秘的深奥之处;它能传达出任何词都不能表达的那些印象和心灵状态。”吕骥:“音乐中的情感表现形式承担着传达与交流社会成员情感体验的职能。”中国民间则有“长歌当哭”的说法,根据辞海的解说,“长歌当哭”、“以歌代哭”,多指用诗文抒发胸中悲愤之情。从以上中西论说均可看出:音乐是代替语言宣泄心中强烈感情的一个有效媒介。而哭嫁歌的特征之一,是这种“哭唱”经过

14、组织的声音,以有别于日常说话的声调和方法表露土家女性的思想,并和其他人交流感受。第一是音乐对象的倾诉。在音乐情感表现的强度来看,首先取决于音乐对象对人所具有的意义,意义越大,引起的情感就越强。土家族姑娘们想到的音乐对象是离别的亲人,因此依依难舍之情就油然而生。通过以哭伴唱的形式,反复歌唱缠来绕去的哭别歌以表感激父母养育之恩和亲友难舍难分之情。而且从多种音乐对象来看,都是在土家新娘心中占据了比较重要的地位,在长久的耳濡目染的环境中,她们已经认识到这些对象与自己出嫁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她们长期的心理压抑以及对这些对象的感情流露,让她们在哭嫁上表现出强烈的音乐情感。第二是对音乐心理上的调适。婚假是女

15、性生命历程中的重要转折时期,其主要功能是将女性从女儿转换成媳妇。其间呈现出一种断裂:一方面,新娘要告别女儿角色,因而内心充满了对往日生活的依恋之情;另一方面,新娘要开始履行陌生的媳妇职责,因而恐惧万分。在心理学中就已经阐明,人的情绪、情感都会通过人的行为活动表现出来,人在悲伤难受的时候会痛哭流涕。而哭嫁歌正好为土家女性提供了这么一个途径。她们找到了能够顺理成章的借用哭、喊外带唱的表达形式达到情感宣泄,卸掉角色转换时的情感压力与重负,这样就使她们在哭嫁中必须满足的心理需要得到了一定的解决。2.3.2 音乐社会性的表达即土家族女性对族群的关系及个人社会地位的巩固音乐社会性表达是建立在个体对社会需求

16、认识的深浅上,认识越深,音乐的社会性表达越强烈。在土家族整个哭嫁过程,就是满足妇女们一种深藏着要在不受限制及伤害她们自己的情况下表达自我属于社会的需求。哭嫁兼习俗和艺术两栖,土家女儿们在其中既为新娘又演员,作为新娘,哭嫁使她的狂喜得以含蓄的抒泄;作为演员,哭嫁成为她施展才华、智慧的手段和良机。可以说“哭嫁的实质就是哭价”。第一是才能评估的表达。土家族姑娘如果在出嫁时不哭就会受到人们的耻笑,认为这姑娘不好,没感情,一般的会被人看不起,个别的还会被人骂是“自己的娘老子都不要了,硬等不起给人家压床铺!”。而哭的面面俱到,声嘶力竭的姑娘,则会受到普遍赞扬,认为姑娘聪明,有能耐,有感情。哭嫁成为了衡量土

17、家女子德能的标准,是社群地位高低的尺度。土家女儿们认识到社会要求的重要性,她们认识越深,她们所需要的音乐社会性表达就强烈起来,故此为了得到大众的认同,提高在族人中的地位,所以唱哭嫁歌也是她们在仪式上产生音乐情感的一个重要途径。第二是自我表现的需要。在前面说到哭嫁使满足土家女性一种表达自我属于社会的需要。绝大多数的土家族姑娘,从小到大很少有表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机会。社会上、家庭里,很多对姑娘不公平的东西,一二十年来一直积压在她们的心底,而且她们的地位,自身价值还会随着出嫁而进一步降低。因此她们怎么能不趁着这哭嫁的机会,将心里的郁闷和不平一吐为快呢?当然这不能强争硬要,只能拐弯抹角的,通过哭嫁的方式

18、以柔克刚,以情感人,以唤起父母兄长乃至整个社会的同情,以达到在不受限制及伤害她们的情况下表现自己。第三是巩固地位的需要。土家女性渴望得到族人的认可与肯定,这是很明显的社会性需求。哭嫁仪式是婚礼的核心仪式,也就是通过当中的特定行为与歌曲,显示新娘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她不可以左右自己婚姻的命运,但是在哭嫁仪式中,她却能以主角的身份,带动仪式的进行和气氛。更重要的是哭嫁使评估她才德的关键时刻,个人与家庭的融入亦在于此,若是她哭的好,家族众人有光彩,个人也可被公认为有能者,随着日后年龄和经验的增加,甚至可以成为成功的陪哭者及“模范角色”。这样就能满足她们的社会性需要。2.4 沿河土家族哭嫁歌举例2.4

19、.1 反对包办婚姻的怨愤如:哭父母;我的头发还没有生根,我的牙齿还没有张长齐呀!织麻纺纱做不起,背柴挑水做不起,你们就狠心地把我推出门,做人媳妇活受罪,做不会也要做了。我的肩膀压肿了,还满不了人家的意。十八指头磨烂了,还顺不了人家的心。这日子怎么过呀?早晓得这一天,刚把我生下来时,为什么不把我往泥潭里泡了呢?早晓得这一天,刚把我生下来时,为什么不把我往岩坝上丢了呢?丢在泥潭里,还要起个水泡泡哩,丢在岩坝下,还能长一蓬草草哩。又如:我的父母,眼力好来志量宽,把我放到茅草山。茅草山上草不长,尽长牛毛毡。我的父母,听媒讲来听媒音,把我坑害一平生。先前我在大地方坐,现在却不得在大地方过歌中怨诉了父母只

20、听媒人言,而不考虑女儿的想法,自作主张将女儿嫁了。女儿在哭的过程中即对父母作了委婉的控诉,也唱出了无奈与绝望。对包办婚姻的控诉,出嫁女子抱怨的对象不直接是父母,而是包办婚姻的始作俑者-媒人,就成了出嫁女子控诉的罪魁祸首,往往把一腔怨恨泼在媒人身上。骂媒人:韭菜开花一二台,背时的媒人天天来,蚕豆开花绿茵茵,背时的媒人嚼舌根,豌豆开花夹对夹,背时的媒人想鞋袜,板栗开花球队球,背时的媒人想猪头,你做媒人想饮酒,山上的猴子骗得走,说活我的爹与娘,媒人死后变马牛羊。2.4.2 与亲情道别,感谢父母养育之恩随着时代的进步,包办婚姻逐渐减少,于是,倾诉亲人间的骨肉分离便在土家族哭嫁歌中被表现的淋漓尽致,其凄

21、凉哀婉,催人泪下,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如:哭哥嫂:哭一声哥来叫一声嫂,难舍难分骨肉同胞。兄嫂待妹千般好,为妹费心又操劳。这大恩大德还未报,又得拜托二年高。爹娘前代妹多行孝第3章 沿河土家族哭嫁歌的社会影响哭嫁歌的社会价值。哭嫁是土家族一种历史悠久的独特婚俗,哭嫁歌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土家族的社会演变、婚俗发展、不同历史阶段的妇女心理历程等。哭嫁歌具有批判的社会价值。哭嫁歌实质是发泄对封建包办、买卖甚至抢婚的不满情绪,哭嫁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封建婚姻制度的产物。新娘通过哭嫁对当时的封建制度的不满进行情感宣泄、诅咒和强烈控诉。另外,哭嫁也是对封建社会男女不平等、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谴责。哭嫁歌具有一定

22、的社会心理价值。土家妇女一般都身份卑微,社会和家庭压力较重,心中抑郁。对心灵曾受创伤的哭嫁者,哭嫁歌可被用作短暂的心理治疗,因为妇女们日常遇到的问题,很可能是缘于她们身份低下以致遭受环境的压迫,无法解决,借题发挥,尽情痛苦,宣泄心中不快的情绪,从而取得心态平衡,重新面对日常的问题。第4章 结语通过这次论文的研究,我深刻的体会到了音乐不仅仅是靠简单的旋律和歌词,而更多的是音乐的历史背景和丰厚的文化。一个时代的思想、制度、观念、习俗都深深的影响着音乐的发展。欣赏一种音乐,要把听觉、视觉、动觉都结合起来,充分了解音乐所产生的背景和历史,才能真正做到理性的去分析一种音乐,才能真正看到音乐所带来的价值。哭嫁歌是土家族文化特征之一,它的运用和发展与土家族的文化传承和两性文化存在着互动的密切关系。土家人通过“哭嫁歌”全面记录了土家族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