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逻辑的角度试析中学语文课堂提问_第1页
从逻辑的角度试析中学语文课堂提问_第2页
从逻辑的角度试析中学语文课堂提问_第3页
从逻辑的角度试析中学语文课堂提问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逻辑的角度试析中学语文课堂提问原阳县教师进修学校 田 琳摘要:本文从逻辑的角度探讨课堂提问应“如何问”,课堂提问的逻辑类型及功能,课堂提问的逻辑关连性,课堂提问的逻辑合理性。关键词:课堂提问 逻辑 关连性 合理性 盲目性 启发性语文教学的任务是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通过对一系列范文及相关知识的讲授,使这一任务得以完成。讲什么,如何讲,不同的处理方式必然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与课文的讲授紧密联系的课堂提问,作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不可或缺的手段,在课文讲授诸环节中尤为重要,它不仅影响着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而且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对课

2、堂提问的研究,我们不能仅满足于从课文的内容上去探讨“问什么”,还必须从逻辑的角度对“如何问”的问题给予应有的关注,以获得对这一问题的较全面的认识。从逻辑的角度探讨课堂提问应“如何问”,通俗地说,就是要弄清课堂问语的逻辑性,课堂问语在逻辑上具有一些什么样的特征。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考察,我们发现课堂问语的逻辑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 课堂提问的逻辑类型及功能 根据提问目的的不同,课堂提问可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种是“是什么”型,这种类型的提问多用在要求学生回答作者描写的对象,对象所具有的性质、特征,或对象所涉及的范围等场合,它让学生就文章的内容作出判断,进行选择。在课堂提问中,这一类型的提问最

3、多,其特点是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较易作出回答。第二种是“怎么样”型。这一类提问较多地运用于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技巧,以及文章给读者带来的感受。它要求学生回答作者是如何写的,文章在结构上有何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于自己的写作有何借鉴意义。 这一类提问由于要对作者运用的艺术手法进行分析,或者就文章的内容进行再创造。所以,它的难度比“是什么”型要大。因此,在课堂讲授中,这一类提问比前者相对要少。第三种是“为什么”型。由于这类提问要求学生对事物存在的原因,自己所持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论点进行论证,或对文章内容作出较完善的解释,其难度又较前两种要大。所以,在课堂提问中,它占的比例更少。第四种是综合型。这类提问是

4、前三种形式的综合。在课堂上,它被老师用来全面检验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如就课文的某一部分要求学生回答作者写了些什么,是怎样写的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写。这类问题的回答最难,因而在课堂提问中占的比例也就最少。这四种提问方式,要求不同,难度不同,各自的训练目的也不相同。“是什么”型着重训练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作出判断,它可用来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是否准确。“怎么样”型 侧重于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可检验学生能否借鉴文章的写作技巧确实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为什么”型训练的是学生的证明能力,它要求学生在 揣摩作者写作意图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对之进行论证,目的在于检验学生的论

5、证能力。综合型提问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全面检验,是对学生判断能力、分析能力、论证能力的全面考察,它除了老师在课堂上用到,在近些年的语文高考中也常用到,它对于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来说,十分重要。由于上述四种提问方式的训练目的不同,教师在提问时就应该避免提问的盲目性。不能一味地强调“深文 浅问”或“浅文深问”,因为“深”、“浅”是相对的,一方面课文内容本身的深浅是相对的,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也是相对的,对于有些学生较“深”的文章, 对于另一些学生可能浅显,所以,教师的课堂提问应视学生的程度选择恰当的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即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对基础较好的学生 多用“为什么”型或综合型

6、的提问来进行启发,而对基础稍弱的学生可采用“是什么”或“怎么样”型的提问来进行鼓励,再逐步加大难度。这样,使学生在课堂上各有所获。二、课堂提问的逻辑关连性 所谓课堂提问的逻辑关连性,是指与课文的讲授相关的所有提问,不能是彼此毫不相干 的,它们必须是一个有一定逻辑联系的相互关连的整体。之所以强调课堂提问必须相互关不能彼此脱节,是基于以下认识:第一,文章内容是有一定逻辑联系的,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每一篇文章,作者在写作时都 是从全局着眼布局谋篇的,既考虑了形式上(段与段)的上下衔接,也考虑了文章内容的前后勾连。因此,我们在分析课文时要 给学生一个整体的认识,就不能将文章的这种逻辑上的联系割裂。第二,在

7、语文教学中,老师提问的地方应该是文章的精髓之所在,它或者是全文的重点,或者是局部(部分、段、或句)的重点,由于这些重点是一脉相承的,因此,只有所有问题 合在一起构成一个谨然有序的系统 ,才能体现出全篇文章的骨架,才能与文章在内容形式上的逻辑联系相适应。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整篇文章产生深刻完整的印象。这就要求老师的课堂提问必须彼此关连,前后呼应,突出重点。如果只是抓住一些枝节性的问题大提特提,或者不注意局部重点与全文重点在逻辑上的联系,就难免颠倒文章的主次轻重,使学生产生一种零碎的认识。 三、课堂提问的逻辑合理性 启发式教学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提问要具有启发性,而提问是否具有启发性的关键又在于提

8、问是否合理。所谓合理,是指如果我们所提的问题是关于某一对象(或事实)A的,那么这一对象(或事实)A首先必须是存在的;其次,就这一对象(或事实)A所提的问题而言,学生的确可以找到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亦即至少有一个答案与这一问题相对应。只有满足这两个条件的提问,我们才认为是合理的。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常常有老师提出一些不合理的问题,比如有位老师在讲完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后问道:“鲁迅先生在本文中是如何抨击林语堂之流的反动文人的?”这个问题就是一个不合理的提问,它给学生暗示了两个潜在信息:第一,林语堂是反动文人;第二,鲁迅先生的文章主要是抨击林语堂等人的。其实这两层信息都是错误的,林语堂并非反动文

9、人语文学习1989年8期,第19页。,鲁迅文章的主旨在于痛打落水狗,林氏既非鲁迅所说的落水狗,也不是叭儿狗,并不在痛打之列,也就是说鲁迅抨击的主要目标并不是林语堂。由于所提的问题不合理,问题中所包含的信息在文章中并不存在,学生当然也就找不到一个与之相对应的答案。造成不合理提问的原因主要有下面几个: 一是教师对与课文有关的背景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误用概念,以讹传讹,提出一些不合理的问题。如有的教师讲授病梅馆记时,借用课后思考与练习中的一个问题问学生:“龚自珍生活在清朝日趋衰落,帝国主义开始侵略中国的时代,文章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这一问题就是不合理的,因为在龚自珍所处的时代,帝

10、国主义根本就没有形成语文学习1989年第3期,第1 2页。,由于教材的思考与练习中误用了“帝国主义”这一概念,而老师对有关的史实又不熟悉,或者出于对 教 材的迷信,因而以讹传讹造成不合理的提问。另一个原因是表达上不严谨:不良的语言习惯以及在该限制的地方不限制形成不合理的提问。在我们的语言中,有相当一部分语词暗示着某些信息,在提问时老师应特别注意 。比如当我们讲“一般”时,往往意味着存在某些“特殊”,而讲“主要”时则常常暗示着“次要”,所以,象下面的提问应该避免:“有的象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这句主要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因为这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是非常明确的,并不存在其它次要的修辞手法。这就是由于语言习惯导致的不合理提问。缺乏必要的限制也会使提出的问题不合理。比如有位教师在辅导学生写一篇说明文我家有只大公鸡时,问学生:“ 请同学们想想公鸡有些什么特点?”生答:“爱啼叫、爱拍打翅膀。”老师又问:“公鸡为什么爱拍打翅膀? ”这个问题学生就很难回答,因为公鸡并不总是爱拍打翅膀的,只是在啼叫前爱拍打翅膀,这样便于舒展肺腔发出悠扬婉转的叫声。如果这个问题在表达上用“在啼叫前”限制一下爱拍打翅膀,学生就不难想到公鸡爱拍打翅膀的原因了。 综上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