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记录与检验报告书写管理规程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7/65cb2e94-6abf-438a-a9e5-a26e95c1f5b5/65cb2e94-6abf-438a-a9e5-a26e95c1f5b51.gif)
![检验记录与检验报告书写管理规程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7/65cb2e94-6abf-438a-a9e5-a26e95c1f5b5/65cb2e94-6abf-438a-a9e5-a26e95c1f5b52.gif)
![检验记录与检验报告书写管理规程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7/65cb2e94-6abf-438a-a9e5-a26e95c1f5b5/65cb2e94-6abf-438a-a9e5-a26e95c1f5b53.gif)
![检验记录与检验报告书写管理规程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7/65cb2e94-6abf-438a-a9e5-a26e95c1f5b5/65cb2e94-6abf-438a-a9e5-a26e95c1f5b54.gif)
![检验记录与检验报告书写管理规程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7/65cb2e94-6abf-438a-a9e5-a26e95c1f5b5/65cb2e94-6abf-438a-a9e5-a26e95c1f5b5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件名称文件编码ZL-SMP-044-00检验记录与检验报 告书写管理规程制定人日期审核人日期审核人日期批准人日期颁发部门质量管理科分发数量份生效日期分发部门:中心化验室、质量管理科1. 目的:建立检验记录与检验报告书写标准,规范检验记录与检验报告的书 写。2. 范围: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书。3. 职责: 化验室检验人员负责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书的书写; 化验室班组长或授权人员负责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书的复核; 化验室负责人负责检验记录与检验报告书的书写情况的审核和管 理。4. 内容:4.1. 检验记录的基本要求 : 空白检验记录必须受控,依据样品批号领取,由指定的人员盖数 字受控章,登记后发放。空
2、白检验记录应采用统一印制或打印的活页记 录纸和各类专用检验记录表格,并用蓝黑墨水或碳素笔书写 ( 显微绘图可 用铅笔)。记录应当及时、准确填写,内容真实,字迹清晰易读,不易擦除。文件名称检验记录与检验报告书写管理规程文件编码ZL-SMP-044-00记录 应当保持清洁,不得撕毁和任意涂改。记录填写的任何更改都应当 签注姓名和日期, 并使原有信息仍清晰可辨,必要时,应当说明更改的 理由。记录如需重新填写,则原有记录不得销毁,应当作为重新填写记 录的附件保存。应当尽可能采用检验仪器、设备自动打印的记录、图谱 和曲线图等,并标明产品或样品的名称、批号和记录设备的信息,操作 人应当签注姓名和日期。凡用
3、微机打印的数据与图谱,应附于记录上的 适宜处;如系用热敏纸打印的数据,为防止日久褪色难以识别,应以蓝 黑墨水或碳素笔将主要数据记录于记录纸上(或附上复印件 ) 。每批样品应有校验记录和样品放行审核记录等。批记录应由质检 科负责保管,至少保存至样品有效期后一年。稳定性试验数据应保存产 品退市后 10 年。4.2 检验记录内容 产品或物料名称、规格、批号或供货批号、取样日期、供应商或 生产商的名称或来源、样品数量。依据的内控质量标准和检验操作规程。 检验所用的仪器或设备的型号和编号 。检验所用的对照品或标准品的来源和批号:使用前的处理;用于 含量( 或效价)测定的,应注明其含量 ( 或效价 )和干
4、燥失重 ( 或水分)。检验所用的试液、培养基的配制批号。 检验过程,包括对照品溶液或标准品溶液的配制、各项具体的检 验操作、 必要的环境温湿度。检验结果,包括观察情况、计算过程和结果、图谱或曲线图,以 及依据的检验报告编号。每个检验项目均应写明标准中规定的限度或范围,根据检验结果 得出单项结论 ( 符合规定或不符合规定 ) 。文件名称检验记录与检验报告书写管理规程文件编码ZL-SMP-044-00检验日期, 包括检验人员的签名和日期、 复核人员的签名和日期。4.3 检验前核对 检验人员在检验前,应注意检品标签与所填检验申请单的内容是 否相符,逐一查核对检品的品名、规格、批号和有效期,生产单位或
5、产地, 检验目的,以及样品的数量和包装情况等。4.4 检验过程中记录要求 检验过程中,可按检验顺序依次记录各检验项目,内容包括:项 目名称, 检验日期,操作方法,实验条件 ( 如实验温度,仪器名称型号 等) ,观察到的现象 ( 简要记录检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真实情况;遇有反常 的现象,应详细记录,并明确标出,以便进一步研究 ) ,实验数据,计算 ( 注意有效数字和 数值的修约及其运算 ) 和结果判断等;均应及时、完整 地记录,严禁事后补记或转抄。如发现记录有误,可用单线划去并保持 原有的字迹可辩,不得擦抹涂改:并应在修改处签名或盖章和日期,以 示负责。检验或试验结果,无论成败包括复验都必须详细记录
6、、保存。 对废弃的数据或失败的实验,应及时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并在原始记录 上注明。4.5 测量数据和最终报告数据的格式: 完整记录分析过程中的所有检测数据, 所有报告书上数椐必须在 原始记录中能找到其原样。含量计算结果保留位数应比标准多一位,最终计算结果保留位数 与标准一致,原始记录中应保持小数点后两位的数据和小数点后一位数 的数据;当杂质检测标准低于 0. 1%时,结果应报告至小数点后两位(如文件名称检验记录与检验报告书写管理规程文件编码ZL-SMP-044-000. 06%,0. 04%), 建立的内控标准也应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当杂质检 测结果为零时,检验结果项写“未检出”,“结论”项写
7、“符合规定” 。 其他检测标准检验结果应报告与标准一致。残留溶剂书写单位与标准一致; 其他检验项目保留位数应与标准一致。 检验记录中不能留有空格或空页,不用空格处划一横线或斜线。 在整个检验工作完成之后,应将检验记录逐页编码并按页码顺序 整理好,由有资质的人员对记录内容进行复核并签注姓名和日期。5. 对每个检验项目记录的要求: 检验记录中,可按实验的先后,依次记录各检验项目,不强求与标 准上的顺序一致。项目名称应按药品标准规范书写,不得采用习惯用语。 最后应对该项目的检验结果给出明确的单项结论。现对一些常见项目的 记录内容,提出下述的最低要求 ( 即必不可少的记录内容 ) ,检验人员可 根据实
8、际情况酌情增加,多记不限。5.1 性状 外观性状:原料药应根据检验中观察到的情况如实描述药品的外 观,不 可照抄标准上的规定。如标准规定其外观为“鲜红色或暗红色的 结晶性粉末”, 可依观察结果记录为“暗红色结晶性粉末”。溶解度:一般不作为必须检验的项目;但工艺变更或遇有异常需 进行此项检查时,应详细记录供试品的称量、溶剂及其用量、温度和溶 解时的情况等。相对密度:记录采用的方法 ( 比重瓶法或韦氏比重秤法 ) ,测定时 的温度, 测定值或各项称量数据,计算式与结果。熔点:记录釆用第 x 法,仪器型号或标准温度计的编号及其校正 值,除 硅油外的传温液名称,升温速度;供试品的干燥条件,初熔及全文件
9、名称检验记录与检验报告书写管理规程文件编码ZL-SMP-044-00熔时的温度 (估计读数到 0.1 ) ,熔融时是否有同时分解或异常的情况 等。每一供试品应至少测定两次,取其平均值,并加温度计的校正值; 遇有异常结果时,可选用正常的同一药品再次进行测定,记录其结果并 进行比较,再得出单项结论。旋光度:记录仪器型号,测定时的温度,供试品的称量及其干燥 失重或 水分,供试液的配制,旋光管的长度,零点 ( 或停点 ) 和供试液 旋光度的测定值各 3 次的读数平均值,以及比旋度的计算等。折光率;记录仪器型号,温度,校正用物, 3 次测定值,取平均 值报告。吸收系数:记录仪器型号与狭缝宽度,供试品的称
10、量 ( 平行试验 2 份) 及其干燥失重或水分,溶剂名称与检查结果,供试液的溶解稀释过 程,测定波长 (必要时应附波长校正和空白吸收度 ) 与吸收度值以及计算酸值( 皂化值、羟值或碘值 ) :记录供试品的称量 (除酸值外,均 应作平行 试验 2份) ,各种滴定液的名称及其浓度 (mol/L) ,消耗滴定液 的毫升数,空白试验 消耗滴定液的毫升数,计算式与结果。5.2 鉴别 显色反应或沉淀反应:记录简要的操作过程,供试品的取用量, 所加试 剂的名称与用量,反应结果 ( 包括生成物的颜色,气体的产生或 异臭,沉淀物的颜色, 或沉淀物的溶解等 ) 。采用药典附录中未收载的 试液时,应记录其配制方法或
11、出处。溥层色谱(或纸色谱) :记录室温及湿度, 薄层板所用的吸附剂 (或 层析纸 的预处理 ) ,供试品的预处理,供试液与对照液的配制及其点样 量,展开剂、展开距离、显色剂,色谱示意图;必要时,计算出 Rf 值。气(液) 相色谱:如为引用检查或含量测定项下所得的色谱数据,文件名称检验记录与检验报告书写管理规程文件编码ZL-SMP-044-00记录可 以简略;但应注明在检查或含量测定项记录的页码。 可见-紫外吸收光谱特征:同吸收系数项下的要求。 红外光吸收图谱:记录仪器型号,环境温度与湿度,供试品的预 处理和 试样的制备方法,对照图谱的来源 (或对照品的图谱 ) ,并附供试 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
12、离子反应 :记录供试品的取样量, 简要的试验过程,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5.3 检查 结晶度:记录偏光显微镜的型号及所用倍数,观察结果。 含氟量:记录氟对照溶液的浓度, 供试品的称量 (平行试验 2份) , 供试 品溶液的制备,对照溶液与供试品溶液的吸收度,计算结果。含氮量:记录采用氮测定法第 x 法,供试品的称量 (平行试验 2份), 硫酸滴定液的浓度 (mol/L) ,样品与空白试验消耗滴定液毫升数,计算式 与结果。pH 值( 原料药采用 pH 值检查的酸度 ):记录仪器型号,室温;定 位用标准缓冲液的名称,校准用标准缓冲液的名称及其校准结果,供试 品溶液的制备,测定结果。溶液的澄清度与颜
13、色:记录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浊度标准液的级 号,标准比色液的色调与色号或所用分光光度计的型号和测定波长,比 较( 或测定 ) 结果。氯化物(或硫酸盐 ) :记录标准溶液的浓度和用量,供试品溶液的 制备, 比较结果。必要时应记录供试品溶液的前处理方法。干燥失重:记录分析天平的型号,干燥条件 ( 包括温度、真空度、 干燥剂名称、干燥时间等 ) ,各次称量(失重为 1%以上者应作平行试验 2 份)及恒重。文件名称检验记录与检验报告书写管理规程文件编码ZL-SMP-044-00数据( 包括空称量瓶重及其恒重值,取样量,干燥后的恒重值 ) 及计 算等。水份( 费休氏法 ):记录实验室的湿度,供试品的称量
14、( 平行试验 3 份) ,消 耗费休氏试液的毫升数,费休氏试液标定的原始数据 ( 平行试验 3 份 ) ,计算式与结果,以平均值报告。炽灼残澄 ( 或灰分 ). ? 记录炽灼温度、 时间,空坩埚恒重值, 供试 品的称 量,炽灼后残渣与坩埚的恒重值,计算结果。重金属( 或铁盐 ) :记录采用的方法,供试液的制备,标准溶液的 浓度和 用量,比较结果。微生物限度:记录供试液的制备方法 ( 含预处理方法 )后,再分别 记录:细菌数记录各培养皿中各稀释级的菌落数,阴性对照平皿结果, 计算,结果判断;霉菌数和酵母菌数分别记录霉菌及酵母菌在各培养皿中各稀释级 的菌落数、阴性对照平皿结果,计算,结果判断;控制
15、菌记录供试液与阳性对照菌培养的条件及结果,分离培养时 所用的培养基、培养条件和培养结果 ( 菌落形态 ) ,纯培养所用的 培养基 和革兰氏染色镜检结果,生化试验的项目名称及结果,结果判断;必要 时, 应记录疑似菌进一步鉴定的详细条件和结果。细菌内毒素记录供试品的最大有效稀释倍数或最小有效稀释浓 度,记录供试液的制备方法 ( 含预处理方法 ) 及稀释步骤,记录标准品的 溶解方法,标准品阳性对照溶液及供试品阳性对照溶液的稀释步骤,培 养的温度和时间,观察结果及判断,应记录鲎试剂灵敏度是否复核。有关物质:记录仪器型号,检测波长,色谱柱与柱温,流动相与 流速' 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对照品)溶液的
16、配制过程,进样量,测定数文件名称检验记录与检验报告书写管理规程文件编码ZL-SMP-044-00据,计算公式与结果,并附色谱图。如标准中规定有系统适用性实验者, 应记录该实验的数据并附色谱图残留溶剂:记录仪器型号,检测器,色谱柱信息,载气与流速, 柱温, 进样口与检测器温度,内标溶液,供试品的预处理,供试品溶液 与对照的称量(分别连续进样不少于 2 次)和溶液的配制过程,进样量, 测定数据,计算公式与结果,并附色谱图。如标准中规定有系统适用性 实验者,应记录该实验的数据并附色谱图。5.4 含量测定容量分析法记录供试品的称量 (平行试验 2份) ,简要的操作过程, 指示剂的名称,滴定液的名称及其
17、浓度 (mol/L) ,消耗滴定液的毫升数, 空白试验 数据,计算式与结果。电位滴定法应记录采用的电极;非水滴 定要记录室温,用于原料药的含量测定时,所用的滴定管与移液管均应 记录其校正值。重量分析法:记录供试品的称量(平行试验 2份) ,简要的操作方 法,干燥或灼烧的温度,滤器 ( 或坩埚) 的恒重值,沉淀物或残渣的恒重 值,计算式与结果。紫外分光光度法: 记录仪器型号, 检查溶剂是否符合要求的数据, 吸收池的配对情况,供试品与对照品的称量 ( 平行试验各 2 份)其及溶解 和稀释情况,核对供试品溶液的最大吸收峰波长是否正确,狭缝宽度, 测定波长及其吸收度值,计算式及结果。必要时应记录仪器的
18、波长校正 情况。气相色谱法:记录仪器型号,检测器及其灵敏度,色谱柱长与内 径,柱填料与固定相,载气和流速,柱温,进样口与检测器的温度,内 标溶液,供试品 的预处理,供试品与对照品的称量 (平行试验各 2 份)和 配制过程,进样量,测定数据,计算式与结果;并附色谱图。标准中如文件名称检验记录与检验报告书写管理规程文件编码ZL-SMP-044-00规定有系统适用性试验者,应记录该试验的数据 ( 如理论板数,分离度, 校正因子的相对标准偏差等 ) 。高效液相色谱法:记录仪器型号,检测波长,色谱柱与柱温,流 动相与流速,内标溶液,供试品与对照品的称量 ( 平行试验各 2 份)和溶 液的配制过程,进 样
19、量,测定数据,计算式与结果;并附色谱图。如标 准中规定有系统适用性试验 者,应记录该试验的数据 ( 如理论板数,分 离度,校正因子的相对标准偏差等 ) 。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应记录检定菌的名称,培养基的名称、批 号及其 pH 值,灭菌缓冲液的名称及 pH 值,标准品的来源、批号及其纯 度或效价,供试品 及标准品的称量、溶解及稀释步骤,高低剂量供试液 的最终浓度,抑菌圈测量数据 ( 当用游标卡尺测量直径时,应将测得的 数据以框图方式顺双碟数记录;当用抑菌圈 测量仪测量面积或直径时, 应记录测量仪器的名称及型号,并将打印数据贴附于记录上) ,计算结果、结果判定,可靠性测验与可信限率的计算。7. 药
20、品检验报告书的定义和要求:7.1 检验报告书的定义“药品检验报告书”系指化验室对外出具对某一检品检验结果的 正式凭证 7.2 药品检验报告书的要求检验报告书是对检品质量作出的技术鉴定,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技 术文件; 检验人员应本着严肃负责的态度,根据检验记录,认真填写, 要求做到:依据准确,数据无误,结论明确,文字简洁,格式规范;经 班组长或授权人员对所采用的标准操作的规范性、计算及结果判断等项 进行复核并签名,以及检验报告书复核后,交 QA审核,然后在“检品检 验报告书”上签上 QA负责人名字,加盖检验专用章。每一张检验报告书文件名称检验记录与检验报告书写管理规程文件编码ZL-SMP-044-
21、00只针对一个检品编号或接受流水号。检验报告书的表头栏目及其填写说明:8. 附件附件 1:检验报告单附件 2:包装材料微生物限度检验记录附件 3: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报告附件 4:微生物观察记录附件 5:检验原始记录附件 6:纯化水检验报告单附件 7:空气洁净度测试报告附件 8:洁净室(区)沉降菌测试记录附件 9:微生物限度检验原始记录附件 10:培养基配制及使用记录附件 11: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测试记录附件 12:菌种培养传代使用销毁记录文件名称检验记录与检验报告书写管理规程文件编码ZL-SMP-044-00附件 1:检验报告单ZL-JL-079-00名称编号批号数量来源包装检验依据检验编号取
22、样日期报告日期检验项目标准规定检验结果结论负责人 复核人 检验人文件名称检验记录与检验报告书写管理规程文件编码ZL-SMP-044-00附件 2:包装材料微生物限度检验记录ZL-JL-080-00品名:来源: 批号:包装:数量: 检品编号:检验依据:检验日期:报告日期:供试液制备:取供试品 ml 加稀释液 ml 混匀得 1:10 供试液,按十倍稀释法进一步稀释成 10-1;10-2 等适宜的浓度。 观察结果 :细菌数30 35培养 72 小时霉菌和酵母菌数23 28培养 120 小时空白对照10010-110-210010-1营养 琼脂玫瑰红 钠琼脂平皿 1平皿 2平均数报告数标准规 定不得过
23、不得过结论大肠埃希菌 : 取 1:10 供试液 10ml 加入 BL 增菌液 100ml 中,培养 24 小时 ,取培养物0.2ml 置 5 mlMUG 培养基管内 , 36±1培养 524 小时。空白对照样品阳性对照增菌液变化未长菌长菌MUG 实验MUG阴性阳性I阴性阳性EMB 平板菌落形态报告检出检验人 :复核人 :文件名称检验记录与检验报告书写管理规程文件编码ZL-SMP-044-00附件 3: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报告培养基名称:批 号:ZL-JL-081-00来 源:对照批号:检验日期: 年 月 日报告日期:年月日菌双菌碟种名碟称对照组考察组考察对照 照判定各碟结果平均各碟结果平
24、均结论复核人: 检验人:文件名称检验记录与检验报告书写管理规程文件编码ZL-SMP-044-00附件 4:微生物观察记录ZL-JL-082-00观察 日期品名批号检验 日期培养箱温 度()观察结果细菌霉菌、酵母菌文件名称检验记录与检验报告书写管理规程文件编码ZL-SMP-044-00附件 5:检验原始记录ZL-JL-083-00名称编号批号数量来源包装检验依据检验编号取样日期报告日期判定检验人复核人文件名称检验记录与检验报告书写管理规程文件编码ZL-SMP-044-00附件 6:纯化水检验报告单ZL-JL-084-00品名批号样品来源取样地点检验项目检验编号检验依据取样日期年 月 日报告日期年
25、月日检验项目标准规定检验结果 性状 本品应为无色的澄清液体;无臭,无味。 检查 酸碱度均应呈正反应硝酸盐均应不得过 0.000006%亚硝酸盐均应不得过 0.000002%氨均应不得过 0.00003%电导率应符合规定易氧化物粉红色不得完全消失不挥发物遗留残渣不得超过 1mg重金属应不得过 0.00001%微生物限度细菌、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每1ml 不得过 100 个结论负责人复核人检验人文件名称检验记录与检验报告书写管理规程文件编码ZL-SMP-044-00附件 7:空气洁净度测试报告ZL-JL-085-00负责人:复核人:检验人:测试项目环境温度 ()相对湿度 (%)静压差沉降菌 90mm(
26、CFU/4h)浮游菌( CFU/m 3)表面微生物悬浮粒子(个 /m3)结 论接触碟 55mm( CFU/碟) 0.5um( 标 准 3520000) 5.0um(标准 29000)标准实测标准实 测标准实测标准实测标准实测标准实测A ( max )UCL0.5um5.0um0.5um5.0um测试 房 间测试日期报告日期年年月月日日测试状态: 动态 静态漯河南街村药业集团制药有限公司文件名称检验记录与检验报告书写管理规程文件编码ZL-SMP-044-00附件 8:洁净室(区)沉降菌测试记录ZL-JL-086-00测试依据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 GB/T16294-2010 测试状态 压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面包甜点供应合同
- 港口柴油罐车装卸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宝石专家珠宝店品牌推广合同
- 2025年度办公用品店租赁与品牌授权合同
- 产品研发流程规范作业指导书
- 酒水购销合同年
- 软件公司保密协议书
- 委托房屋买卖合同
- 建筑装饰工程门窗施工合同
- 虚拟现实技术专利申请合同
- 中国氢内燃机行业发展环境、市场运行格局及前景研究报告-智研咨询(2024版)
- 《自然保护区划分》课件
- 2025年普通卷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建筑施工春节节后复工复产工作专项方案
- 学校食堂餐厅管理者食堂安全考试题附答案
- 《商用车预见性巡航系统技术规范》
- 春季安全开学第一课
- 陕鼓集团招聘笔试题目
- 煤矿掘进队机电管理制度汇编
- 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 幼学纪事获奖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