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薪酬八大问题与改革对策研究_第1页
国企薪酬八大问题与改革对策研究_第2页
国企薪酬八大问题与改革对策研究_第3页
国企薪酬八大问题与改革对策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有企业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国民经济的主力军,国有企业在 经济开展、社会稳定方面承当着重要、关键的责任;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将大量的资本、资源、 经营权力授予了国有企业,这就决定了这一群体的行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完全的市场行为. 从某种程度上说,国有企业兼有企业和公共组织的双重特点,这是我们思考国有企业薪酬变革 问题的根本点和出发点.在不久前闭幕的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深化国有大型企业公司制、股份制变革 ,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回忆国有企业薪酬变革 的历程,正是伴随着 国有企业公司制变革 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而逐步展开.应该说,第一轮的国企薪酬变

2、革已经根本完成,其标志在于:绝大多数企业建立了完整的薪酬制度,薪酬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实现 了与社会的接轨,企业内部适度拉开了分配差距,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岗位价值,多数企业落实 了经营目标责任制或与 销售 额、利润等显形指标挂钩的 绩效 工资制.回忆变革 开放之前, 国有企业不需要了解外部薪酬水平、没有个性化的薪酬制度、干部员工之间唯恐产生差异、“干好干坏一个样,今天国企的薪酬体系与之相比已经是天壤之别.然而,如同其他领域的变革 一样,恰恰是走到了这样的一个时刻和水平, 相对突出的矛盾、 容易解决的矛盾都已经解决了,变革 也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 “深水区,其所面临的问题更加 深刻,解决起来也更为艰难.

3、这,就是今天国企薪酬变革所面临的现实.具体来说,国有企业在方面存在着八个比拟突出的问题:(1)付薪依据不明确.多年以来,国有企业的付薪依据主要是行政级别,兼顾资历;随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理念的提出,职称、学历也逐步跻身为分配要素;竞争的加剧使得大 局部企业开始将绩效也作为分配要素之一.但是,很少有企业能够和愿意说明,为员工付酬的 依据究竟是什么?很多企业都会模糊地答复;根据为企业创造的价值, 根据为企业做出的奉献,而什么是价值、如何评价为企业做出的奉献又是说不清楚的事.现代薪酬理论的付薪依据非常 明确,就是为岗位价值付薪、为水平付薪、为业绩付薪,而真的要把这个理论摆出来,可能很 多人难以接受

4、,可能会伤害老员工的感情,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稳定,这也是许多国有企业不能 旗帜鲜明地亮出薪酬主张的原因.(2)通道单一,等级观念主导分配.尽管大多数国有企业都声称在薪酬分配中考虑了级别、 年功、职称、学历、绩效等多种因素,看起来好似已经非常科学,但仔细推敲会发现,级别仍 然是分配的主导要素.由于,根本工资、福利都是跟级别挂钩的,绩效工资的基数往往也是按 照岗位级别划分的.换句话说,如果一个“科级干部当了经理,结果比“处级干部的收入 还要高,这种现实大局部国企干部是难以接受的.对于绝大多数国有企业来说,改进版的等级 工资制仍是主流.要想获得高收入,就要向金字塔的更高一级攀登,其他方式的通道,或者缺

5、 乏规划,或者流于形式,都不是主流.(3)内部层级差距不合理.为了保持团结,防止冲突,大局部国企仍然采取较小的层级差 距,这种差距表达在固定工资,也表达在绩效奖金的分配,例如,某企业年终奖金的分配采用 系数法,全部治理人员和员工最高的系数为1.3,最低的为1,这样的差距显然不能表达岗位价值的差异.同时,在薪酬的增长过程中,多数国企采取“齐步走的方式,进一步加剧了薪酬 结构的扁平化趋势,所导致的结果是:大多数国企的基层岗位如普通职员、驾驶员等在当地的 收入水平远远高于平均工资水平,而企业中层包括局部高层的收入在行业内那么明显偏低.近年 来,对国企高管薪酬方面的治理有所松动,层差小的现象目前主要表

6、达在中层与基层之间.(4)薪酬市场化程度缺乏.国有企业薪酬的市场化程度缺乏,首先表达在多数国有企业、 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所采取的相对封闭的薪酬体系,企业根据自己的节奏调薪,根据自己的资 源确定薪酬水平,这就导致企业的薪酬水平与社会平均水平失衡-有的远高于社会薪酬水平却 还在不断调高,而有的与同行业的差距已经很大却还在不紧不慢地“微调,导致人员严重流失.就企业内部的不同层级和业务序列而言,有的岗位是社会平均工资的3-4倍,而有的却不到一半.应该说,社会平均的薪酬水平,代表了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平衡点,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 际确定薪酬策略,在平衡点附近移动;但过于巨大的偏离,或者说明了劳动力本钱的浪费

7、,或 者说明了企业对劳动者价值的过分低估,而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的国有企业却非常普遍,年年增长、只增不减的薪酬体系使得这一矛盾日益加剧.(5)薪酬、福利科目复杂,缺乏统筹.为平衡各方面的关系,表达对各方面力量的重视, 国有企业的薪酬科目可谓名目繁多,有的企业薪酬、福利科目加起来有40多种,有的是国家颁布的、有的是行业公布的、还有的是企业改组之前存在的,总之,多多益善,来者不拒.这样 的薪酬模式之下,很难明确区分,薪酬的哪一局部是为了鼓励什么样的行为,员工也不会关注 各局部的区别和导向.相当一局部国有企业的治理层认为:国有企业的薪酬不像其他所有制经 济一样灵活,福利好一点,大锅饭的东西多一点,实际上

8、是对薪酬的一种补充.但他们可能没 有想到,由于非弹性薪酬、福利科目的大量增加,对员工的鼓励效度在下降,企业的刚性本钱 在增加,一但经营形势有所变化,企业沉重的负担将马上凸显.(6)多种用工形式,身份影响收入.近年来,局部国企意识到了自身人工本钱过高的问题, 较多地采用聘用制、劳务派遣制等灵活的用工形式,且对上述人员采用市场水平的薪酬标准, 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工本钱压力,但是,企业内部也形成了不同的受薪群体,俗称 “老人老方法,新人新方法.当前的情况下,“新人在有些企业已经是事实上的业务骨干, 而“老人那么坐吃身份的优势,却拿着比新人高数倍的收入.随着新?劳动合同法?的出台, 如果不给

9、新、老人员公平开展的通道与统一的薪酬标准,这种不合理的局面无论从生产力的角 度还是合法性的角度都将面临严峻的挑战.然而,对于某些企业来说,这局部员工数量众多, 薪酬差异巨大,并轨难度较大.(7)缺乏科学、系统的绩效考核作为配套.目前几乎所有国企都实行了绩效考核,考核的 情况大体分为三种:第一类企业主要实施财务目标的考核,对业务部门考核财务目标,其他部 门取业务部门的平均数,对于员工采用360度评议,这类企业大概占到国企总数的30 40%;第二类企业那么导入了比拟严格、标准的绩效考核制度和流程,实施全员的战略绩效考核,这类 国企大约占到10-20%;第三类企业的考核那么根本是流于形式,半年或年底

10、简单填表评价一下,大多数企业甚至不知道要在考核周期开始之前确定目标,而坚持认为只有季度、半年末的填表 才叫“考核,这类企业大约占到 40 50%.在这样的情况下,往往是治理团队讨论确定员工 的考核系数应该是 0.8、0.9或者1.1 ,具体到部门或基层,轮流坐庄或平均主义的情况更是比 较普遍,绩效考核的结果不能全面表征员工的奉献和表现,绩效工资自然也起不到有效的鼓励 作用.(8)薪酬管控不到位.前文已述,变革 开放以来,为了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国有企 业必须做出反响,但是由于大型国有企业本身上级的要求较严,而对下属企业的要求那么是集团 说了算,相对宽松,这就导致国有企业集团内各下属企业、分支机

11、构、区域分子公司各自为战, 分别进行薪酬的设计和调整,数年下来,各自的水平、结构差异较大,有些企业甚至开辟了独 立的薪酬来源,俗称“小金库,对于集团化的国企来说,要想做出系统的薪酬规制已经比拟困 难,由于影响的人群较广,遭遇的反弹也比拟强烈.在这样的前提下,如何调节集团企业内部 各单位之间的不合理差距,在“双控的前提下进一步对各下属企业的模式、增长机制进行全 面、标准的治理,也是摆在许多大型国有企业面前的难题.以上现象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薪酬变革需要考虑的问题多, 难度大,许多问题往往是一事一议,不仅需要治理技术和方法,更需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对数十家不同规模、不同行业国 企薪酬变革 实践研究的

12、根底上,笔者认为,国企薪酬变革 ,关键是要科学规划以下四类人群 的薪酬策略.一、高级治理人员国有企业的高管包括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三总师等.一般来说,高管以董事长或 总经理为代表,接受上级国有资产治理部门的,其他高管人员取董事长、总经理年薪的某一比 例.从考虑某一群体(如:某市、某区全部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平衡的角度出发,这一定额往 往无法很好地兼顾行业和企业的特点,例如:国有 房地产 企业的高管薪酬往往不及其他企业 部门经理层的收入;再有就是无法充分表达经营效果的差异,亏损1000万企业的高管和盈利1000万企业的高管并没有特别巨大的差异,这种现象导致了局部经营效益好、开展速度快的国 企

13、高管心理的不平衡,出现了公款消费、59岁现象等问题.基于上述考虑,自 2022年开始,国有 上市 公司率先开始了股权鼓励试点,然而,就试点的情况来看,又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 题,如:高管薪酬增长过快,与基层比例失衡,等等,为此,国资委、财政部再次下发?关于 标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鼓励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标准国企高管股权鼓励方面的具体操作.在高管薪酬方面,我们坚持引导企业关注一个字:稳.所谓“稳表达在:(1)关注环境和谐:在确定高管薪酬的水平时,需要综合考虑企业效益、员工收入水平、 当地国企高管收入水平、同行业可比企业高管收入水平、当地公务员实际收入水平等各方面因 素,稳步推动,防止

14、单纯看行业、看企业、看自身,导致变革对未来工作的不利影响.(2)结构性调整:总体来看,未来高管薪酬变革的趋势是增加变动性收入如绩效年薪、年终奖、达标奖、期权、限制性股票等的比例,这也是全球通行的做法;同时,增量做在可变 动局部,更加符合情理,也表达了与企业共担风险、共享成就的原那么.(3)标准:高管鼓励必须要有相配套的、相对刚性的考核体系,国资委在股权鼓励方面规 定,必须要有反映股东回报和公司价值创造的指标、反映公司赢利水平及市场价值的指标、反 映企业收益质量的指标,上述三类业绩考核指标原那么上至少各选一个.刚性的指标既是对高管 的要求,也是高管达成目标之后安然取酬的依据.有了以上原那么,具体

15、的指标和标准设定就是 纯技术层面的问题,比拟容易理解和解决.二、业务单元负责人绝大局部国有企业有处于不同区域、从事不同业务、规模各异的子公司、分公司、分中央、 营销部、工程部、办事处,这些“业务单元是集团的主力部队,给养重组、鼓励到位,才能 打好仗,也才能真正表达出薪酬变革的意义与价值.如何设计上述机构负责人或领导班子的薪酬,是国企薪酬设计中的亮点.在这方面,我们的建议是:放.所谓“放表达在:(1)结果导向:这局部人员从事的都是具体的经营工作,特别对于治理型的集团公司而言,业务全部依靠上述业务单元完成,因此,对于上述人员的薪酬设计,主要应以结果导向,以业 务、利润、市场份额、成长性等作为关键绩

16、效指标,与薪酬的主体成份紧密挂钩,同时,适当 兼顾人才培养、治理提升等软性指标.(2)行业接轨:由于这些经营者都是在具体的业务一线与各种性质的企业拼抢市场、完成 业绩,因此,对于这些经营者的薪酬设计应尽可能兼顾行业水平,特别是在完全竞争行业,如 此,才能有效地聚拢人才,逐步建立竞争优势.对于集团公司来说,也有这个权限和操作空间.(3)合理确定差异系数:由于不同企业业务不同、所处市场不同、开展阶段不同,简单的 一刀切肯定是不合理的,这就需要确定一个分配系数,兼顾地区消费水平、经营难度等因素, 可操作,但也不宜过于复杂.同时,又要考虑不能因此造成人员流动的困难.三、各层级治理及专业人员对于国有企业

17、来说,这局部人员包括中、基层治理者、负有治理责任的职员、专业技术人 员等,这局部人员承上启下,是国有企业金字塔的“腰部,是支持国有企业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能够处理好这局部员工的薪酬问题,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运作效率与活力.针对这一群 体,我们在薪酬变革 中的根本策略是:调.所谓“调表达在:(1)逐步推进由身份治理向岗位治理转变:这局部人员过去主要采用等级工资制,根据身 份等级确定薪酬水平,而现代薪酬体系的根本依据是岗位价值,这是两种不同的价值标准,有 联系但也有区别,典型的例子就是,同为正科级的不同科室的负责人,因岗位不同,薪酬标准 也不同.在实际变革 中,从身份治理向岗位治理不能简单地一刀切

18、,而应循序渐进,但“以岗 定薪、岗变薪变的方向必须明确.(2)通过岗位价值评估拉开合理差距:从纵向来看,传统国企中基层差距比拟小,但责任 的差异却很大,这不符合责权利对等的原那么.新的薪酬体系设计中,要对全部岗位进行价值评 估,基于岗位评估的结果确定不同岗位层级的级距.当然,同上一条相似,这方面的变革也不一定一步到位,合理差距是 3倍,原来是1.2倍,这次可能改到1.8或2倍,这需要综合考虑 员工心理的接受程度和企业本钱的承受水平.(3)开辟多种职业通道:对于这局部员工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必须“爬楼梯,而楼梯的位置又是越高越少,因此,相当多的人停在某个层次上,上不去,由此也变得心灰意冷,对 工

19、作失去热情.在这方面,最有效的方法是开辟多种职业通道,建立非行政阶梯和任职资格标 准,并有效平衡各通道的鼓励水平,引导员工多元化、专业化开展.四、基层员工基层员工是国有企业的“绝大多数,这局部员工的薪酬变革涉及面大,影响面广,在这方面,我们强调贯彻一个“和字.所谓“和表达在:(1)关注与周边环境的和谐:较大规模的国有企业往往都是支撑一方经济的重要力量,企 业员工及相关人员数量众多,一举一动都会在当地产生较大影响,在这样的前提下,薪酬的调 整确实需要综合考虑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经济形势等方面的协调性.(2)逐步实现用工本钱社会化:国有企业的现状是, 由于历史原因,往往在一些非关键的、可替代的基层

20、岗位,存在一批劳动力本钱较高、劳动生产率和职业技能较低的员工.薪酬变革 中,要有意识地推动上述岗位社会化,引入竞争上岗机制,或对高工资的员工提出高的技能要 求、引导其向高等级岗位转移,使得上述岗位的劳动力本钱逐步向社会平均水平靠拢.(3)逐步缩小身份带来的收入差异.前文已述,当前国企在基层岗位存在所谓正式工、老 员工、体制内与临时工、聘用工、体制外的差异,这种差异在薪酬上的表达往往是数倍的差异, 这种机制的存在导致正式员工的怠惰,也使得非正式身份的、工作在第一线的、有水平又肩负 着重要使命的员工看不到希望,影响到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不符合劳动合同法的立 法原那么.因此,要在薪酬变革中有意识地逐步缩小这一差距(人员数量少的企业也可以一步到 位),直至消灭差距,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同工同酬.国有企业的薪酬变革,既是利益再分配,又是制度变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