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消失的研究报告_第1页
传统文化消失的研究报告_第2页
传统文化消失的研究报告_第3页
传统文化消失的研究报告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传统文化消失的研究报告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越来越多的人从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变成围观者,还有越来越多的围观者,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背叛者.诚然,我们活在一个信息碰撞文化融合的时代,领略着文化的融会贯穿.我们目睹着中国的开展,我们感受着西方文化的别样风采.但是,不知从何时起,那些流传了千百年的文化在我们的面前消失,而许许多多的人就这么看着,无动于衷,甚至是笑着说没关系只是 些无用的老古董而已.醉舞花朝燃灯元夕,千百首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消失在人们的回忆里.“木马流水最后成了传说,撕纸微雕也将化作会被尘封的回忆.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流入中国,思想的碰撞带来了文化的四面来风八方有雨,新旧文化一 次次碰

2、撞最后那些所谓的“糟粕被人嘲笑着丢弃在历史的泥水塘里最后被时间碾碎.国 门的翻开换来的不仅仅是进步,还有忘记.我们忘记的东西越来越多,童谣里的“二十三,糖瓜粘不如现今孩子相信的“SantaChristmas更有吸引力,腊八粥的米香被西式快餐油炸的味道一点点地遮盖住,花朝节的 满园芳馨被情人节大把的玫瑰掩埋,习惯了马克笔的手一旦接触毛笔就觉得手心打滑.记忆力所没有的东西,是没有质感的,是苍白无力的,正如我们正在丧失的文化.年轻人的脑子中哪里还有这么多守旧的观念?只是不断追求着快捷与新奇的东西.线装书不如电子书来得方便,放在家里也没多大价值,不如卖了;老一辈人挂在耳房里的算盘被子孙摘 下挂了绳子当

3、做小车一样地拉,又嫌它不如电动的有意思便随手一丢;?三国?红楼?太过晦涩难懂,哪比得上这快餐文化的烂俗言情武侠小说?吃着快餐“享用着快餐文化的 年轻人浑然不觉间把老本忘得一干二净.所以才有韩国把中药拿出去申遗的笑话,所以才有端午节成了邻邦传统的谬论,所以才有 了历史里那些流芳百世的人不属于中华的奇谈.浸润着几千年文明的历史结晶啊,就这样 成了局部人眼中陌生甚至不可理喻的东西.人们追求着快捷,追逐着方便,老祖宗留下的东西被篡改消灭也不以为意.他们西装革履 踩着锂亮的皮鞋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从北美到南非.却从来没有想过抽出一天时间来祭奠 一下自己的祖先,祭奠一下磕磕绊绊从历史缝隙中好不容易保存至今的

4、那些文化.一个民族的文化程度,在某种意义以及一定层次上反映了 一个国家和民族经济开展的水平 与能否长久立于世界一端的未来.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民族必然消灭,当年女真灭西夏就 毁尽所有宫殿庙宇,烧光载有西夏文化的书,最后哪怕是不屠城,西夏也必然灭亡.没了 文化的民族,连多存活一日都是妄想.文化不是晦涩阴沉的迷信,那只是封建剩余的渣滓,那才是真正的糟粕.文化不是牵强附 会的曲解,那只是佯装高尚的虚伪.文化真正的目的在于唤醒人内心的良知与美德.所以 流传至今的那些传统文化大都是美的,好的,善的.是启人心智的钥匙,是有益于一个民 族一个国家的精神食粮.一个民族不需要泡沫般一戳就破不切实际的文化,一个民族

5、也不需要用金银玉石堆砌出来 的虚假文化.这种文化名义上是文化,但本质上却是砂砾,它看上去包含着无数“哲理 但它依旧无法重塑当代人的精神理念,无法建构人格品质文化这种东西,不是越多越好,不是广纳博取,更不是看到什么就伸手拿来什么,宁缺毋 滥是定义文化的道德底线.但人们往往做不到,所以看到什么就拿来什么,承载文化的口 袋大小是有限的,所以在人们不断把所谓的“精华不断地塞进去时,经过历史沉淀打磨 的东西反而从口袋最底的小洞里漏了出去.近从1840到1949,百余年间中国饱经沧桑,西方的侵略无孔不入从文化到经济再到思想.百 年无休止的动乱,百年的惶恐不安,最后都化作了对于传统的质疑将流传了千百年的中华

6、 民族的文化伤得千疮百孔,理智的人试图劝说,激进的人大声呵斥,百余年间中国确实成 长起来了,但也仿佛突如其来地,那些传统,不见了.流传了千百年的文化,明清的文献 里都尚有记载,就过了短短百余年,这些东西就几乎消失得一干二净.有人努力地弥补,有人却仍然对着当年内忧外患的重重危机念念不忘,不停地批判着指责 着,仿佛它就没有丝毫可取之处了.我们几乎是身不由己地对那些流传了千百年的传统文 化进行了所谓的清理和反思,但实质上我们却给予了它们过多的批判与指责,甚至几乎全 盘否认.在这种环境下,新生代还会记得那些东西吗?毫无疑问地,答案是“不会.古人曾把道德修养视为人生的终极追求,我想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值得

7、我们借鉴甚至是同 样作为自己人生追求的东西.然而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今天,道德二字就如羽毛一 样轻飘飘的没有任何分量.人们要追求更多对他们而言更加有意义的东西,比方快乐,比如名利,比方权位,而现在的孩子,也没了以前的那种风雅,弹琴不是为了修养,而是为 了拿到一张漂亮的证书,写字不是为了平复自己内心的毛躁,而是为了得到长辈的称赞夸 奖.不知道四书五经,没背过?三字经? ?弟子规?,仿佛是木偶一样任人摆弄学着自己或许想 或许不想的东西,传统?文化?那是什么?他们还有很多别的事要忙,哪里能管得了这些“没用的东西?父母还给他们安排了考级的任务,家长眼中没用的“老古董又怎能进入孩子的内心,还他们一份初始的风雅?撤掉鸡毛弹子,撇去考级,练字不再是为了练字,而是为了修身,弹琴不再是为了弹琴, 而是为了养性,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新生代,才有时机继承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 华文化的无穷魅力.现代社会的商品化,信息化,升学、就业、晋级竞争的白热化,使得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 有的冲击.国人尤其是中青年们,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也不允许他们有多少时间去仔细学 习和体验那些节奏相对缓慢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不再具有群众传承性和广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