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第二次作业题答案_第1页
统计学第二次作业题答案_第2页
统计学第二次作业题答案_第3页
统计学第二次作业题答案_第4页
统计学第二次作业题答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动态数列、判断题1、若将某地区社会商品库存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动态数列属于时期数列。(X )2、 定基发展速度反映了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环比发展速度反映了现象比前一期的增长程度(应为逐期发展程度)。(X )3、 若逐期增长量每年相等,则其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是年年下降的。(,)4、 环比速度与定基速度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式、各期环比 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增长速度。(X )5、平均增长速度不是根据各期环比增长速度直接求得的,而是根据平均发展速度计算的。(V )6、用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只取决于最初发展水平和最末发展水平,与中间各期发展 水平无关。(V )7、呈直线趋势的时

2、间数列,其各期 环比发展速度(应为增长量)大致相同。(X)8、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有两种方法,即几何平均法和方程式法,这两种方法是根据分析目的 不同划分的。(,)9 、平均发展速度是环比发展速度的平均数,也是一种序时平均数。(,)10、增长量与基期发展水平指标对比,得到的是发展速度 指标。(X)二、单项选择题1、根据不连续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A.几何平均法B,加权算术平均法C.简单算术平均法D. 首末折半法2、已知环比增长速度为8.12%、6.42%、5.91%、5.13%,则定基增长速度为()A 8.12% X 6.42%X5.91%X5.13% B 、8.12% X 6.42%X

3、5.91%X 5.13%100%C 1.0812 X 1.0642 X 1.0591 X 1.0513D、1.0812 X 1.0642 X 1.0591 X 1.0513 100%3、某企业某年各月月末库存额资料如下(单位:万元)4.8 , 4.4 , 3.6 , 3.2 , 3.0 , 4.0 , 3.6 ,10 4 , 4.2 , 4.6 , 5.0 , 5.6 ;又知上年末库存额为 5.2。则全年平均库存额为()A 5.2B、4.1 (首末折半法)C 、4.133 D 、54、已知某地粮食产量的环比发展速度1998年为103.5%, 1999年为104%, 2001年为105%2001

4、年对于1997年的定基发展速度为 116.4%,则2000年的环比发展速度为()A 103% B 、101% C 、104.5%5、下列指标中,属于序时平均数的是(A、某地区某年人口自然增长率BC 某地区“八五”期间年均人口递增率 D6、某银行1月1日存款余额为102万元,1月天平均存款余额为()A 102/2+108+119/2C ( 102/2+108+119/2 )+ 3D7、若各年环比增长速度保持不变,则各年增长量A.逐年增加 B.逐年减少C.保持不变D.无法做结论8、时间数列中,各项指标数值可以直接相加的是(A 时期数列B 、时点数列 C9、时间数列是()D、113%某地区某年人口增

5、长量某地区人口死亡率2日为108万元,1月3日为119万元,则三B、 (102+108+119) + 3、102+108+119()相对数时间数列D 、平均数时间数列1 / 19将一系列统计指标排列起来而形成将同类指标排列起来而形成将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统计指标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而形成将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统计指标数值排列起来而形成10、下列属于时点数列的是()某地历年工业增加值某地历年工业企业职工人数11、时间数列中,各项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绝对数时间数列时点数列12、时间数列中的发展水平()只能是绝对数只能是平均数13、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的关系是(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1定

6、基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环比发展速度14、在实际工作中计算同比发展速度是因为(资料易于取得消除长期趋势的影响15、某地国内生产总值 2005年比2000年增十年比2004年增长()某地历年工业劳动生产率某地历年工业产品进出口总额)时期数列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数列只能是相对数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或平均数)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方便计算53.5%, 2004 年比 2000 年增长 40.2%,则 2005 9.5% 13.3%33.08%无法确定16、某企业第一季度三个月份的实际产量分别为500件、612件和832件,分别超计划0%2%

7、口 4%则该厂第一季度平均超额完成计划的百分数为()102%2% 2.3% 102.3%第一季度平均超额完成计划程度(500 612 832)/3(500 599.76 798.72)/319441898.48102.3%2 / 1984 人、72 人、84 人、9617、某网站四月份、五月份、六月份、七月份平均员工人数分别为)80人83人)只受中间各期水平的影响人,则第二季度该网站的月平均员工人数为(84人82人18、几何平均法平均发展速度数值的大小(不受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的影响只受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的影响既受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的影响,也受中间各期水平的影响19、累计法平均发展速度的实质()

8、从最初水平出发,按平均增长量增长,经过n期正好达到第n期的实际水平从最初水平出发,按平均发展速度发展,经过n期正好达到第n期的实际水平从最初水平出发,按平均发展速度计算得到的各期理论水平之和正好等于各期的实际 水平之和从最初水平出发,按平均发展速度计算得到的各期理论水平之和正好等于最末期的实 际水平20、已知某地 19962000年年均增长速度为 10%, 20012005年年均增长速度为 8%,则这10年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0.1 0.08 /1.1 08 1 $ 0.1 50.08 5 110Tp""1.08 5 121、直线趋势方程? a bx中,a和b的意义是(

9、)a表示直线的截距,b表示x 0时的趋势值a表示最初发展水平的趋势值,b表示平均发展速度a表示最初发展水平的趋势值,b表示平均发展水平a是直线的截距,表示最初发展水平的趋势值;b是直线的斜率,表示平均增长量22、若动态数列的逐期增长量大体相等,宜拟合()直线趋势方程曲线趋势方程指数趋势方程二次曲线方程23、假定被研究现象基本上按不变的发展速度发展,为描述现象变动的趋势, 借以进行预测,应拟合的方程是()直线趋势方程曲线趋势方程指数趋势方程二次曲线方程24、若动态数列的二级增长量大体相等,宜拟合()3 / 19直线趋势方程曲线趋势方程指数趋势方程二次曲线方程25、移动平均法的主要作用是()削弱短

10、期的偶然因素引起的波动削弱长期的基本因素引起的波动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预测未来26、按季平均法测定季节比率时,各季的季节比率之和应等于() 100% 400% 120% 1200%27、已知时间数列有 30年的数据,采用移动平均法测定原时间数列的长期趋势,若采用年移动平均,修匀后的时间数列有()的数据?30年28年25年26年(趋势值项数=原数列项数-移动平均项数+1)28、序时平均数中的“首尾折半法”适用于计算()时期数列的资料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的资料间隔不等的间断时点数列的资料由两个时期数列构成的相对数时间数列资料29、下列动态数列分析指标中,不取负值的是()增长量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增

11、长速度30、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总速度的指标是()环比发展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定基增长速度三、多项选择题1、下列指标中分子为时期指标的有()A、人均粮食产量B、人均钢铁产量C、平均分摊到每吨粮食上的水库容量数D、平均分摊到每万人的零售商店数E、平均分摊到每万元农业产值上的农业机械马力数2、计算和应用平均速度指标应注意(A、用分段平均速度补充总平均速度C、联系基期水平进行分析E、正确选择报告期水平3、平均增减量是()A、各期累计增减量的平均C、累计增减量+逐期增减量个数E、各期累计增减量之和+逐期增减量个数4、下列属于时点数列的有()A、 某工业企业历年利税总额C、某商业企业历年销售

12、额E、某高校历年招生人数B、联系每增长1%的绝对值进行分析D、结合环比发展速度进行分析B、各期逐期增减量的平均D、累计增减量+ (时间数列项数一 1)B、某金融机构历年年末贷款余额D、某地区历年年末生猪存栏头数4 / 19)B.我国历年新增人口数D.我国历年黄金储备5、下面哪几项是时期数列(A.我国近几年来的耕地总面积C.我国历年图书出版量E.某地区国有企业历年资金利税率6、逐期增长量和累计增长量之间有如下关系(A、各逐期增长量的和等于相应时期的累计增长量B、各逐期增长量的积等于相应时期的累计增长量C、两相邻时期累计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时期的逐期增长量 D、两相邻时期累计增长量之商等于相应时期的

13、逐期增长量 E、两相邻时期逐期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时期的累计增长量 7、研究长期趋势的目的在于()为趋势预测提供必要条件 分析趋势产生的原因A、认识现象随时间演变的趋势和规律B、C、研究趋势变动的经济效果D、E、剔除趋势影响以分解数列中的其他因素四、计算题1、我国历年汽车产量如下表:(单位:万辆)年份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汽车产量147.5158.3163.0183.2207.0234.2325.1444.4507.4试计算汽车产量的:逐期增长量、累计增长量,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增长速度、定基增长 速度;平均增长量,平均发展速度,平均

14、增长速度。解:逐期增长量*累计增长量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增长速度定基增长速度(万辆)(万辆)(%(%(%(%10.810.8107.3107.37.37.34.715.5103110.5310.520.235.7112.4124.212.424.223.859.5113140.31340.327.286.7113.1158.813.158.890.9177.6138.8220.438.8120.4119.3296.9136.7301.336.7201.363359.9114.234414.2244按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增长量为44.99万辆,按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为111.8%,平均增

15、长速度为11.8%;5 / 192、我国19892004年年末人口资料如下:(单位:万人)年份年底总人数(万人)1989112704199011433319911158231992117171199311851719941198501995121121199612238919971236261998124761199912578620001267432001127627200212845320031292272004129988计算1990年2004年年均人口数。解:利用首末折半法计算得,1990年2004年年均人口数122451.53万人3、我国历年发电量及人口数资料如下:年份1995发电量

16、(亿千瓦小时)年末人口数(万人)121121199610813122389199711356123626199811670124761199912393125786200013556126743200114808127627200216540128453200319106129227200421870129988计算1996年2004年人均发电量。解:由一个时期数列和一个时点数列对比组成的相对数动态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abn2_b1一b2b3232n 1可得人均发电量为 0.532831068 (亿千瓦小时/万人)6 / 194、向阳企业2005年各季度产品销售计划的完成情况如下:季度第一季度第

17、一季度第二季度第四季度计划销售额(万元)8509009001000销售计划完成程度()130120125134试计算平均每季度产品销售计划完成程度。般公式为:c ab可得,平均每季度产品销售计划完成程度为an_ab bn127.4%解:由两个时期数列对比组成的相对数动态数列的序时平均数5、我国1990 2004年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及一、二产业构成如下:199018547.9199121617.8199226638.1199334634.4199446759.4199558478.1199667884.6199774462.6199878345.2199982067.5国内生产总值(亿

18、元)200089468.1200197314.82002105172.32003117390.22004136875.9A产业所占比重27.1第一产业所占比重41.624.542.121.843.919.947.420.247.920.548.820.449.519.15018.649.317.649.416.450.215.850.115.350.414.452.215.252.9计算19902004年我国第一、二产业的年平均比重。解:由两个时期数列对比组成的相对数动态数列的序时平均数_a一般公式为: c a3-b b可得,第一产业的年均比重为 17.6%, n第二产品的年均比重为49.8%

19、7 / 196、我国1995年2004年工资总额及平均工资资料如下:年份工资总额(亿元)平均工资(元)19958100.0550019969080.0621019979405.3647019989296.5747919999875.28346200010656.29371200111830.910870200213161.112422200314743.514040200416900.216024计算19952004年职工年均工资。解:由一个时期数列和一个时点数列对比组成的相对数动态数列的序时平均数。一 a般公式为:c bb1一b2b3可得,19952004年职工年均工资为9262.8 (元/

20、人)bn227、我国19952004年城镇人口资料如下,(不要求)年份人口(万人)199535174199637304199739449199841608199943748200045906200148064200250212200352376200454283试用最小平方法拟合一趋势直线,说明参数的经济意义,并预测2006年人口数。解:直线方程方程为:Y=33051.5+2138.24x , 33051.5为1994年城镇人口的趋势值,2138.24为平均每年增加的城镇人口数,2006年预测值为58711.68 / 198、我国19952004年职工平均工资资料如下:(单位:元)(不要求)年

21、份平均工资(元)199555001996621019976470199874791999834620009371200110870200212422200314040200416024试用最小平方法拟合合适的趋势线,并预测2006年职工平均工资。解:拟合二次曲线比较好。方程为:y? 5393.48+119.57x+94.08x2,2006年的趋势值为:18092.4。9、设某地市场的啤酒销售资料如下:(单位:万瓶)(不要求)季度年份一一三四199981931255120008589132492001829213853200284981294520038691130482004919913150

22、米用按季平均法分析该地市场啤酒销售的季节变动情况。解:一一三四合计199981931255135020008589132493552001829213853365200284981294535620038691130483552004919913150371合计5095627852962152季平均84.8333393.66667130.833349.3333389.666679 / 19季节比率 94.60967104.461145.910855.01859400第三季度为销售的旺季,超过全年平均销售量的45.9%,第四季度为销售的淡季,只有全年销售量的55%。10、1998年兴达公司产值为

23、 1200万元,1998年较1990年增长21%, 1997年比1990年 增长11%,问1997年兴达公司产值为多少 ?解:利用:两个相邻的定基发展速度之比,等于它们的环比发展速度隹理:ai a 1&a() a0 ai 1可得,1997年产值为1100.83万元。11、某企业1990年增加值400万元,计划2010年达到800万元,若前10年年均增长4%, 问后10年应如何发展才能实现。解:利用:可得,年均增长 3.055%10 / 19第六章统计指数、判断题1、在实际应用中,计算价格综合指数,需要采用基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X )2、分析复杂现象总体的数量变动时,若研究的是数量

24、指标的变动,则选择的同度量因素是数量指标。(X )3、在特定的权数条件下,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有变形关系。(,)4、算术平均数指数是通过数量指标个体指数,以基期的价值量指标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得到的。(V )5、设p表示单位成本,q表示产量,则 Epiqi Epoqi表示由于产品单位成本的变动对 总产量的影响。(X )6、可变指数既包含了各组水平变动对总体平均数的影响,又包含了结构变动对总体平均数的影响。(,)7、平均指标因素分析建立的指数体系由三个指数构成,即可变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和 结构变动影响指数。(,)8、设p表示价格,q表示销售量,则汇p0qi Ep0q0表示由于 商品价格 的变动

25、对商品总 销售额的影响。(X )9、从指数化指标的性质来看,单位成本指数是数量指标指数。(X )10、如果各种商品价格平均上涨5%,销售量平均下降 5%,则销售额指数不变。(X)二、单项选择题1、计算总指数的两种基本方法是()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B、质量指标指数和数量指标指数C、综合法指数和平均法指数D、加权算术平均法指数和调和平均法指数2、同一数量货币,报告期只能购买基期商品量的90%,是因为物价()A、+11.1%B、+10%C、-11.1%D、-10%。打1=1p0q013、为测定各组工人劳动生产率变动对全体工人总平均劳动生产率变动的影响应编制()A、劳动生产率综合指数B、劳动生产率可变

26、构成指数C、劳动生产结构影响指数D、劳动生产率固定构成指数4、本年同上年相比,商品销售额相同,而各种商品的价格平均上涨了9.7%,则商品销售量()A、下降9.7%B、上升 9.7% C、下降 8.8% D、下降 1.3%。q1p0p0q0 =15、如果用p表布商品价格,用 q表布商品销售量,则公式A、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量的变动程度B、综合反映商品价格和商品销售量的变动C、全面反映商品销售额的变动D、反映由于商品销售量的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影响程度 6、我国统计实践中编制综合指数一般( )A、数量指标指数多用派氏公式,质量指标指数多用拉氏公式 B、数量指标指数多用拉氏公式,质量指标指数多用派氏公式

27、 C、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都用派氏公式11 / 19D、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都用拉氏公式7、某厂生产费用今年比去年增长了50%,产量增长了 25%,则单位成本增长了()A、25%B、2%C、75%8、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A.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B.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C.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D.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9、如果用p表示商品的彳格,用 q表示商品销售量,则 A、商品价格和商品销售量变动的绝对值C、多种商品价格变动使商品销售额变动的绝对值 变动的影响程度D、20%piq0p0q0综合反映()B、商品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D、由于销售量的变动对销售额10、社会

28、经济统计中的指数是指()总指数广义的指数狭义的指数广义和狭义指数11、根据指数所包括的范围不同,可把它分为()数量指数和质量指数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个体指数和总指数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12、编制综合指数时对资料的要求是须掌握()总体的全面调查资料代表产品的资料总体的非全面调查资料同度量因素的资料p1q113、设P表示商品的价格,q表示商品的销售量,p0q1说明了()在报告期销售量条件下,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在基期销售量条件下,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在报告期价格水平下,销售量综合变动的程度在基期价格水平下,销售量综合变动的程度14、根据指数所反映现象的数量特征不同,可把它分为() 拉氏指数和帕氏指数 综合

29、指数和平均指数数量指数和质量指数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15、拉氏指数所选取的同度量因素是固定在()。报告期基期假定期任意时期16、帕氏指数所选取的同度量因素是固定在()。报告期基期假定期任意时期17、设P表示商品的价格,q表示商品的销售量,帕氏价格指数的公式是()。p1qp-0pyp0q1p0q1poq。pq。poq。18、设P表示商品的价格,q表示商品的销售量,拉氏销售量指数的公式是()。p1qpqpyp°q1p0q1p0q0pp0q019、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一般是采用()作同度量因素。报告期数量指标基期数量指标报告期质量指标基期质量指标12 / 1920、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一

30、般是采用()作同度量因素。报告期数量指标基期数量指标报告期质量指标基期质量指标21、某地区职工工资水平本年比上年提高了5%,职工人数增加了 2%,则工资总额增加了( )。7%7.1%10%11%22、单位产品成本报告期比基期下降5%,产量增加5%,则生产费用()。增加降低不变难以判断23、平均指数是计算总指数的另一形式,计算的基础是()。数量指数质量指数综合指数个体指数24、数量指标综合指数q0Po变形为加权算术平均指数时的权数是()。PI? Poq。 pq。 poq125、与质量指标综合指数p1q1Poq1对应的平均指数形式是(Po q。P1 q1kPPoq。kqPoq。11Poq。PIPo

31、q0Poq0kq kP26、平均指标指数中的平均指标通常是()。简单算术平均指数加权算术平均指数简单调和平均指数加权调和平均指数27、平均指标指数是由两个()对比所形成的指数个体指数平均数指数总量指标平均指标28、在由三个指数所组成的指数体系中,两个因素指数的同度量因素通常()。 都固定在基期 都固定在报告期一个固定在基期,一个固定在报告期采用基期和报告期的平均29、某地区居民以同样多的人民币,2006年比2005年少购买 5%的商品,则该地的物价( )。上涨了 5%下降了 5%上涨了 5.3%下降了 5.3%30、某工业企业2005年的现价总产值为 1000万元,2006年的现价总产值为 1

32、400万元,若 已知产品价格指数为 106%,则该企业的产品产量增长了()。 7.9% 32.1% 40% 48.4%31、若劳动生产率可变构成指数为134.5%,职工人数结构影响指数为96.3%,则劳动生产率固定构成指数为()。 39.67% 139.67% 71.60% 129.52%32、我国实际工作中,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是采用()。加权综合指数法固定权数加权算术平均指数法加权调和平均指数法变形权数加权算术平均指数法 三、多项选择题13 / 191、编制综合法指数时,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有(A、平衡作用D、抽象化作用2、平均法指数是(B、同度量作用E、比较作用)C、权数作用A、两个不

33、同时期的平均数相比的相对数B、总指数C、个体指数的加权平均数D、综合法指数的变形E、某些场合下是具有独特意义的总指数3、某地区2001年工业增加值(用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 为2000年工业增加值(用同一不变价格计算)的112%,这个指数是()A、总产量总指数B、数量指标总指数D、动态指数E、质量指标指数4、某企业今年三种不同产品的实际产量为计划产量的C、总产值总指数108.2%,这个指数是(A、个体指数D、静态指数5、质量指标指数有(A、产品成本指数D、商品销售额指数B、总指数E、质量指标指数。)C、数量指标指数6、我国零售商品物价指数是(B、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E、产品产量指数)C、劳动

34、生产率指数A、平均法指数D、调和平均法指数 7、指数的作用是(B、综合法指数E、动态指数)C、综合指数的变形A.综合反映复杂现象总体数量上的变动情况B.分析现象总体变动中受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C.反映现象总体各单位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D.反映现象总体的总规模水平E.利用指数数列分析现象的发展趋势 8、下列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B.商品零售额指数D.职工劳动生产率指数A.商品零售量指数C.商品零售价格指数E.销售商品计划完成程度指数9、编制总指数的方法有(A.综合指数C.质量指标指数E.平均指标指数B.平均指数D.数量指标指数10、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是一种(B.总指数C.平均指数E.质量指标指数A.综

35、合指数D.个体指数加权平均数 四、计算题1、某企业生产的 A、B两种产品的产量及产值资料如下:产品总产值(万元)产量的环比发展速度(衿基期报告期A400580110B600760100计算该企业这两种产品的产量总指数。14 / 19解:产品总产值(万元)q1q。Rq0PqAB4006005807601.11.0qiq0 P0kqP0一1400 L0 600 104% q0 P0q0 P0400 600该企业这两种产品白产量总指数为104%2、假设某企业三种商品的销售额及价格资料如下:商m销售额(万元)报告期价格比基期增(+ )或减(-)的基期报告期甲 乙 丙5070809010060+ 10+

36、 8一 4合计200250一试计算价格总指数和销售量总指数。解:商品销售额(万元)P1P0P°q0PM甲 乙 丙50708090100601.11.080.96合计200250一价格总指数P01Pq250250.CL LC/【nq A%k P105. 5 /0P°q1190P1q110060236.9kP1.11.08 0.96销售量总指数P°q1236.9kq118.45%P0q02003、某公亦属二个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其产量及单位成本的资料如下:企 |/产品产量(万件)单位成本(元/件)什.21E2004 年2005 年2004 年2005 年甲2030109

37、.5乙15151110丙152098.815 / 19分析各企业成本水平及产量结构变动对全公司总成本的影响情况。解:企业产品产量(万件)单位成本(元/件)总成本q0q1Z0Z1Z)q。Zq1z0q1甲2030109.5200285300乙15151110165150165丙152098.8135176180合计一一一一500611645总成本的变动:砧1611122.2%z°q0500zyq。611500 111万元单位成本的变动:zy61194.7%645zy4061164534万元产量的变动:z°q645129%q。500z0 q1z0 q0645500 145万元zq

38、zyqzz°q0z°q1q0z0122.2% 94.7% 129%zqiz0q0zqZoqiz。ZoqQ111万元 =( 34万元) + 145万元该公司所属三个企业的产品总成本 2005年比2004年上升了 22.2%,绝对额增加111万 元。这是由于产量的变动使其增加 29%,绝对额为145万元,和单位成本变动使其下降 5.3%, 绝对额为34万元,共同作用的结果。4、宏发公司2004年和2005年员工人数及工资资料如下:员工数(人)平均工资(万兀)2004 年2005 年2004 年2005 年部门经理161022.4一般职员1001501.21.416 / 19试分

39、析各类员工结构和平均工资水平的变动对总平均工资变动的影响情况。解:员工数(人)平均工资(万元)工资总额(万兀)f 0f1X0X1X0f0X1 f1X0 f1部门经理161022.4322420一般职员1001501.21.4120210180合计1161601.311.46152234200可变构成指数:X1X01.46111.5%X1X01.46 1.31 0.15 万元1.31固定构成指数:X#1X1f1x假定X0 f116 116.8%1.25X1f1X假定1.461.25 0.21 万元结构影响指数:X假定X01.2595.4%1.31X假定X0 1.25 1.310.06 万元可变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X结构影响指数111.5%=116.8%X 95.4%X1 X0X1 X假定X假定 X00.15 = 0.21 + (-0.06)计算结果表明,宏发公司的总平均工资 2005年比2004年提高了 11.5%,增加1500元, 是由于员工结构发生了变动,使得公司的总平均工资减少4.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