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人口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_第1页
攀枝花人口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_第2页
攀枝花人口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_第3页
攀枝花人口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_第4页
攀枝花人口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攀枝花人口现状特点、发展趋势 及对策研究攀枝花人口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人口问题是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 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跨入新世纪,攀枝花市人 口的规模、结构、分布、迁移和素质等状况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显示出攀枝 花市在控制人口数量、优化人口结构,改善人口分布和提高人口素质等方面取 得较大成效。“十二五”时期是攀枝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口 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研究攀枝花市人口形势及人口发展趋势,对打造百万人 口城市,构建富裕幸福城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攀枝花市第六次全国人口 普查资料,对十年来攀枝花市人口发展的

2、基本状况、主要特点、发展趋势进行 分析,并就如何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出意见建议。一、现状及主要特点(一)人口总量增加,增长速度减缓根据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数据显示,以 2010年11 月1日零点为标准时间,攀枝花市常住人口 注121.41万人(表一),与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相比,十年间攀枝花市常住人口 共增加12.25万人,增长11.22%,年平均增长率为1.07%。攀枝花常住人口总 量居全省第19位,占全省的比重为1.51%,比“五普”提高0.2个百分点。表一:历次普查攀枝花市常住人口情况历次普查常住人口增加量每年平均(万人)

3、(万人)增加量(万人)增长率(%1964 年“二普”28.931982年“三普”81.5252.592.925.921990年“四普”94.8113.291.661.912000年“五普”109.1714.361.441.422010年“六普”121.4112.251.221.07资料来源:历次攀枝花人口普查资料(二)常住人口区域分布不均,攀枝花市人口密度提高“六普”资料显示,攀枝花市常住人口区域分布差异较大,东区人口总量 最大,达到36.4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30.01%。仁和区人口增加最快,仁和 区常住人口占攀枝花市比重由“五普”的 18.7%上升为21.44%,上升2.74个百 分点,

4、东区上升1.09个百分点,西区、米易县、盐边县占攀枝花市比重分别下 降2.23、0.93、0.64个百分点。人口密度是表现人口分布和衡量人口分布地区差异的主要指标。一般而言, 生产力水平和城市化水平越高,人口的密度会越大,聚集的人口会越多。攀枝 花市人口密度由“五普”的每平方公里 147人增加到“六普”的163人。东区 人口密度一直居攀枝花市各区(县)之首,每平方公里达到2182人,比“五普”增力口 292人,比人口密度最小的盐边县高 33倍。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每平 方公里达到151人、102人、64人,比“五普”增加33人、6人、5人。西区 每平方公里达到1311人,比“五普”减少67人

5、。(三)城镇人口继续增加,少数民族人口略有增长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地区社会进步、经济发达的标志。“五普”以来,攀枝 花市深入实施城镇化战略,着力解决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各类问题,科学引导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城镇化水平跨上了新的台阶。“六普”结果显示,攀枝 花市城镇人口达到72.97万人,城镇化率为60.1%,比全省高19.92个百分点。 表明攀枝花市城镇化进程得以深入推进,城市对人口的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与“五普”普查结果相比,“六普”少数民族人口在人口总量中所占比例 提高,少数民族人数增加的速度超过汉族。攀枝花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 103.88万人,占85.56%;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7.53万

6、人,占14.44%。同“五普” 相比,汉族人口减少8.65万人,减少1.68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3.60 万人,增长1.68个百分点。(四)性别比略有下降,但仍偏高人口性别比是指人口中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之比,主要反映的是男性和女 性人口之间的比例关系。“六普”资料显示,攀枝花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 为62.89万人,占51.80%;女性人口为58.52万人,占48.2%,总人口性别比 (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107.47 0 “五普”总人口性别比为109.74, 十年间攀枝花市人口性别比下降。常住人口性别比除了受到出生婴儿性别比、分年龄性别比等因素的影响外, 还受到净迁移人

7、口性别比差异的影响。本市人口迁移流动量相对稳定,因而其 常住人口性别比也一直较为稳定。从历次人口普查看,随着攀枝花市产业结构 调整,性别比呈明显下降趋势。(五)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家庭户规模缩小“六普”资料显示,攀枝花市有家庭户 36.78万户(表二),家庭户均人 口为3.3人,比“五普”减少0.12人/户。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8.04平方米, 平均每户拥有2.7间房间,两人便可拥有一间房间。家庭户规模进一步缩小的原因:一是生育人口减少,二是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三是子女与老年人分居的 增多。家庭户规模的缩小,必然伴随着本市家庭代际关系的变化。普查数据显示, 二代户占家庭户总数的46.09%; 一代户

8、和三代户,占家庭户总数的比重分别是 34.35% 18.88%;四代及以上户仅占家庭户总数的 0.68%。与2000年相比, 一代户占家庭户的比重上升了 8.36个百分点,而二代户的比重则下降了 7.71 个百分点。二代户组成的家庭仍然是本市家庭户的主体。其中,又以核心家庭 即父母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为主要形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观 念的转变,独立意识的增强和晚婚晚育思想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大家庭“变” 为小家庭,未婚男女的独立意识也越来越强。表二:攀枝花市家庭户类别单位:户、家庭户类别“六普”家庭户户数“六普”比重“五普”比重合计37.88100100一代户13.0134.3525.

9、99二代户17.4646.0953.80三代户7.1518.8819.51四代及以上户0.030.680.70(六)流动人口总量增加,流入人口多于流出“六普”结果显示,攀枝花市共登记外来半年以上人口32.09万人。其中,市内5.28万人,市外26.81万人。外出半年以上人口 22.06万人。分区(县) 看,外来人口最多的为东区,占攀枝花流入人口总数的40.86%,其次为仁和区,占22.80%。在外出人口中东区流出人口占攀枝花流出总数的36.72%,其次是西区占21.1%。从外省流入地看,云南、重庆流入最多,分别达到1.46万人,1.39万人,占外省流入总数的34御33%攀枝花流入人口中青年占绝

10、大部分。1529岁流入人口占流入人口总数的34.47%, 3039岁占19.94%。15-44岁之间的青壮年 劳动力成为流入人口的主流,所占比例高达64.17%。流入人口的性别构成突出表现为男性多于女性,男性流入人口占流入人口总数的54.01%,比女性高8.02个百分点。从流入人口所从事职业来看,从事商业、服务业人员所占比例最高, 达46.91%。流入低文化程度人口占大多数,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人口达到 69.74%。四川省共登记外来半年以上人口 1173.52万人,外出半年以上人口 2091.37 万人,外出比外来人口多917.85万人。同口径比较,攀枝花市外来人口比外出 人口多10.03万

11、人。大量外来人口流入攀枝花,在满足攀枝花劳动力需求、促 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给攀枝花在就业、教育、住房、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等公 共服务方面造成相当大的压力,给人口控制和计划生育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七)人口文化素质提高,总体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六普”结果显示,攀枝花市常住人口中各种文化程度人口为105.71万人,占攀枝花市常住人口 87.07%。攀枝花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11.36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 17.31万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 39.69 万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 37.34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 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12、)。同“五普”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5080人上升为9358人, 增长84.2%,比全省平均人数高出1.68倍;具有高中程度的由13982人上升为 14260人,增长1.99%,比全省平土匀人数高出26.79%;具有初中程度的由30097人上升为32693人,增长8.63%;具有小学程度的由32160人下降为30752人, 下降4.58%。大学受教育程度人口的大幅增加以及小学受教育程度人口的大量减 少是这一时期人口文化结构变化最显著的特点。攀枝花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 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81628人, 同“五普”相比,文盲人口减少 4635人,文盲率由7.90%下降为6.

13、72%,下降 1.18个百分点。十年间,攀枝花市的人口文化素质明显提高,也充分说明攀枝花市在扫除 文盲、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等方面有一定的成绩,培养了 一大批大中专学生。但从横向来看,与省内先进地市比,差距仍较为明显,高 素质人才不足,对今后攀枝花市产业升级转型和科技创新不利,今后必须把大 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提高人口文化素质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八)儿童人口下降,年龄结构已进入“老年型”根据“六普”结果显示,攀枝花市 0-14岁年龄组的人口为20.38万人,占 常住人口的16.78%; 15-64岁的人口为89.95万人,占74.09%; 65岁以上的人 口为11.09万

14、人,占9.13% (表三)。1、儿童人口比重大幅度下降。2010年攀枝花市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 率分别比2000年降低了 5.88和5.68个千分点。因此儿童人口比重大幅度下降, 攀枝花市儿童比重由2000年的20.19%下降为2010年的16.78%,比重降幅达3.41 个百分点。2、老年人口比重增加。“六普”攀枝花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09万人,占9.13%,比“五普”提高3.87个百分点,高于国际老龄化社会 通用标准2个百分点。人口数量的增加,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不仅加重社会和 家庭的养老负担,冲击着目前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模式,而且对生产结构与产品 结构,市场的供给与需求,

15、乃至整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生产生活都将带 来巨大影响和严峻挑战。根据目前国际通用的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判别标准,对照攀枝花市“六普” 相关数据,可以判断,十年来攀枝花市人口年龄结构已发生显著变化,老龄化 趋势更加明显,已进入“老年型”。表三:攀枝花市2010、2000年人口年龄结构类型比较表判别指标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国际 标准2010 年 攀枝花 市人口 年龄类 型2000 年 攀枝花 市人口 年龄类 型年轻型成年 型老年 型老年型成年型少年儿童人口( 0-14周岁)比 例(为40 以上30-4030以下16.7820.19老年人口( 65周岁及以上)比 例(为4以下4-77以上9.135.26

16、老少比(的15 以下15-3030以上54.4126.05上表显示,十年前攀枝花市“少年儿童人口比例”、“老年人口比例”、“老少比” 3个指标的数值还在“成年型”标准之内,但十年后上述3个指标数值已达到“老年型”标准,由此判断,2010年攀枝花市的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已为“老年型”。二、预测2020年的人口总数(一)人口总数的时间序列预测人口的增长与时间有密切联系。以2005年2011年的攀枝花常住人口为基 础数据(见表四),预测期限为2012年2020年。假定预测期内每年的增长量 相等,建立人口总数的时间序列线型增长拟合方程:Y1=107.98+2.335t(t=0,1,2,以该方程来预测,到2

17、020年人口总数达到143.005万人表四:攀枝花市2005年2011年常住人口数和国内生产总值年份(年)常住人口数(万人)国内生产总值(亿元)12005107.98248.012006113.84287.3612007114.42338.2112008115.00414.672009116.98424.0812010121.41F 523.992011121.99645.66数据来源:2006年2012年攀枝花市各年年鉴(二)利用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预测未来人口总数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最为直接,影响最大。在对经济发展状况进行 衡量和评价的众多指标中,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最优指标。因

18、为该指标是一个 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各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国内生产总值的发展状况还影 响着投资和就业人口的收入,从而影响人口迁移。以2005年2011年的攀枝花国内生产总值为基础数据(见表四),预测期 限为2012年2020年。建立国内生产总值的时间序列线型增长拟合方程:X=161.41+62.575t(t=1,2,3,)人口总数与国内生产总值存在显著性线性相关关系(r=0.93 ),建立回归 方程为Y2=102.66+0.0323x,判定系数RA2=0.87。以该方程来预测,至U 2020年 人口总数达到140.21万人。(三)对人口总数预测结果的评价上述两种预测方法,预测结果都比较好,数据

19、比较理想。将两种预测方法 的预测结果作为该地未来人口发展的上限和下限,将二者进行简单算术平均, 得出攀枝花未来人口发展的平均规模。(见表五)表五:攀枝花未来总人口发展趋势年份(年)Y1(万人)Y2(万人)平均(万人)2012124.325124.043124.1842013126.66126.064126.3622014128.995128.085128.5402015131.33130.106130.7182016133.665132.128132.8962017136134.149135.0742018138.335136.170137.2522019140.67138.191139.43

20、12020143.005140.212141.609到2015年,攀枝花人口数约在131万人左右,到2020年在142万人左右。三、对策与建议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和可 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攀枝花市人口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为实 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特提出以下措施:(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根据“六普”结果显示,攀枝花市的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已经从2000年的成年型进入老年型社会行业,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今后 一段时期内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人口结构的持续变动, 老龄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

21、间不协调的矛盾还会进一步显现。因此,必须积 极应对,切实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1、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建立健全 基本养老金待遇的正常调整机制,稳步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完善养老医疗保险 制度,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切实帮助解决贫困老年人的医疗保障问题。完善城 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五保”老人、“三无”老人、残疾老人、 高龄老人、空巢老人等特殊老年群体的基本生活。2、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社会养老为补充的新型养老 体系。为了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的要求,应结合城市社区服务设施建设,依托 农村乡镇敬老院,大力推动日间照料和短期托养相结合的居家

22、服务网络。在扩 大政府养老机构建设的同时,不断吸收民营资金,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养 老服务机构建设。加快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化、 职业化水平。3、加大老龄意识和养老意识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特 点和发展趋势,使人们认识到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标志,是人口 发展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大力宣传老龄工作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使全社会 充分了解老年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及家庭、社会和单位对老年人应尽的义务。大 力弘扬尊老敬老养老助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及时宣传敬老先进典型,在全 社会形成一个生活上关心老年人,精神上慰藉老年人,权益上维护老年人的良 好风气。(二)

23、促使人口性别比下降根据“六普”结果显示,攀枝花市的总人口性别比和“五普”相比略有下 降,但仍然偏高。人口性别比正常与否,不仅直接影响人口再生产的速度,而 且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很大影响。人口性别比长期失衡与人口老龄化交织, 将加剧人口结构的不合理性,这不仅影响到个人的发展、家庭的幸福,更影响 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促使人口性别比下降。1、加大对“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非医学需要终止妊娠手术(以下简称两非)”活动的查处力度。政府主导,部门相互配合,建立有奖举报制度, 依法严厉打击“两非”的违法行为。卫生和人口计生部门在查处“两非”案件 中要发挥各自执法主体作用,严肃处理违法违纪人员;纪检、监察部门要对参 与“两非”活动的在职人员予以严肃处理;公检法部门要加大力度打击溺弃女 婴等违法犯罪行为,确保女婴生命安全。2、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人口性别比。攀枝花市人口性别比偏高是特殊的建 市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受产业结构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传统上的性别比偏高。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变化,城市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 应对现有的产业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产业结构向第三 产业倾斜。通过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提高女性在职业中的竞争力,使人口性 别比得到进一步优化。3、宣传和引导相结合,改变重男轻女传统观念。总人口性别比偏高的主要 因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