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岳池县第学七年级语文下册《5 伤仲永》学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四川省岳池县第学七年级语文下册《5 伤仲永》学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四川省岳池县第学七年级语文下册《5 伤仲永》学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四川省岳池县第学七年级语文下册《5 伤仲永》学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四川省岳池县第学七年级语文下册《5 伤仲永》学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课 伤仲永学习目标: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学习并掌握“之”“于”的用法及文言词活用的情况。 2、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3、能熟练背诵课文。4、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学习重点:积累文言字词,背诵全文。学习难点:学习借事说理,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 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言文的重点字词及翻译,掌握文章表达的道理。2、认真完成预习自测,并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填写到后面“课后反思”处。3、利用15分钟高效完成。教材助读1、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伤&qu

2、ot;是哀伤,叹息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2、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继而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罢相。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3、本文是一篇随笔。随笔,即随手笔录,不拘一格。是散文的一种。古代随笔常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阐述某种观点。短小活泼,意境隽永。预习自测1、速读课文,找出以下生词,读后,

3、试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读不准的多读几遍。隶(lì)   扳(pn)    谒(yè)    邑(yì)   矣(y)   泯(m)   称(chèn)   卒(zú)    焉(yn)   耶(yé)2、词语解释。世隶耕    隶:   未尝识书具&

4、#160;  尝:  并自为其名   为:指物作诗立就  就: 稍稍宾客其父  稍稍:或以钱币求之  或: 环谒于邑人  环谒:  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 泯然众人矣  泯然: 受之于天   受: 贤于材人远矣  贤:得为众人而已耶 得:我的疑问课内探究情景导入 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教育及自身学习有关学始于疑在疏通文意及熟读背诵的基础上,思考本文记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质疑探究1、 字词积累。 对

5、文中的“之”“于”进行归类,并指出该词在句中的含义与用法。 之: 忽啼求之:   代书具。             借旁近与之:     仲永。 余闻之也久:    这件事。    不能称前时之闻: 助词,的。        &#

6、160;  卒之为众人: 助词,无意义。于: 环谒于邑人:到,向。      于舅家见之:  在。 贤于材人远矣:比。       受于人者不至:从。其: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自己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他的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诗稍稍宾客其父:他的父利其然也:这种二、整体感知,按要求学习。 1本文题目是伤仲永,文中的“伤”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世隶耕”三个

7、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开篇一句交代了方仲永的那些方面? 4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中,可以看出仲永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5. “余闻之也久”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6怎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 7、 赏析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感悟本文笔墨凝练、言简意赅的效果。当堂检测1、填空伤仲永的作者是  代的王安石,是杰出的    家、    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2、解释加点的字。(1

8、)未尝识书具(   )     (2) 指物作诗立就(   )(3)不能称前时之闻(   )  (4)稍稍宾客其父(   )3、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忽啼求之   b邑人奇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于舅家见之4、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

9、意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5、翻译下列句子。(1)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

10、#160;                                                 &

11、#160;          6、回答问题。(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2、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13、0;                      (3)作者为什么要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课后反思5、伤仲永课前预习1、隶(lì)   扳(pn)    谒(yè)    邑(yì)   矣(y)    泯(m)&#

14、160;  称(chèn)   卒(zú)    焉(yn)   耶(yé)2、世隶耕   隶: 属于   未尝识书具  尝:曾经  并自为其名  为:题上 指物作诗立就  就:  完成  稍稍宾客其父   稍稍:渐渐或以钱币求之 或:有的

15、  环谒于邑人 环谒:四处拜访  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 相当 泯然众人矣 泯然:完全 受之于天  受:承受  贤于材人远矣 贤:胜过、超过得为众人而已耶 得:能够学始于疑 本文就是通过记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最终“泯然众人”,变得平庸无奇的故事。质疑探究一、之:代书具。仲永。这件事。助词,的。助词,无意义。于:到,向。在。比。  从。其:自己 他的 诗 他的 这种二、1、“伤”是哀伤、哀怜的意思。字里行间

16、流露着作者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对“受之天”而“受于人者不至”者的哀伤之情。 2、童年时期   才思敏捷天赋极高, 五岁时就“啼哭求之”。“书诗为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    少年时期    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前时之闻”。  青年时期   才思平庸,与众无异,“泯然众人矣”。 3、交代籍贯、身份、姓名、家世。 “世隶耕”三字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

17、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4、明确:“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仅一句话就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利而自得的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人。 5、 过渡。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作者在后面的议论中所认为的那样,方仲永“卒之为众人”,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6、这里所说的“受之天”,是指人的天资;“受之人”,是指后天教育。作者认为,二者之间,后者更为重要,即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是至关重要的。作者认为“仲永之通悟”是“受之天”,他的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并引发天赋不如方仲永的人如果不“受之人”,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慨。这段话论说事理,步步推进,辨明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令人深感“受之人”的重要。 7、这一句用极其凝炼的笔墨,揭示了仲永才能衰退、天资尽丧的原因。一个“利”字,写出其父贪求钱财、目光短浅的性格,“环谒”把方父贪图小利、目光短浅、愚昧无知之态刻画得淋漓尽致。“不使学”更是一语中的,批判其父的错误做法,暗示仲永“泯然众人”的必然结果。这些词语用得既传神又贴切,寥寥数语便起到了言简意赅的效果。当堂检测1、 北宋 王安石 文学 政治 二、1(l)曾经 (2)完成 (3)相当 (4)渐渐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