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W14925Jan2019制动系统性能台架-7页文档资料_第1页
GMW14925Jan2019制动系统性能台架-7页文档资料_第2页
GMW14925Jan2019制动系统性能台架-7页文档资料_第3页
GMW14925Jan2019制动系统性能台架-7页文档资料_第4页
GMW14925Jan2019制动系统性能台架-7页文档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通用 世界范围工程标准 测试程序:底盘 草本GMW14925制动系统性能惯量台架第 10 页1 范围 备注:在该说明中没有任何内容可 以超越相关的法律法规,除非取得 特别豁免权。备注:在英语版本和本国语言版本 之间的冲突,以英语为主。1.1 目的GMW14925TP是在不同的制动条件 下,用来评估制动系统性能的一种 惯量台架测试程序。1.2 前言该程序对制动系统性能评价在制动 器磨合过程中采用新的制动器;在 FMVSS135条件下,采用磨合过的制 动器;在消费者报告衰退过程中使 用衰退过的制动器。对于鼓式制动 器,需要进行驻车性能的测试。1.3 适用性卡汽车前后盘式和鼓式制动系统。2 参考备注

2、:只有最新授权的标准适用, 除非特别声明。2.1 外部标注 / 说明FMVSS 1352.2 GM 标准/ 说明GMN52413 来源3.1 设施: 米尔德试车场, 底盘组 件开发惯量制动台架 或等同功能 的测试设备将用于试验检测。3.2 设备:3.2.1 一惯量制动台架能够进行力 矩控制、压力控制、 矫正压力控制、 压力爬坡、调谐压力制动。3.2.2 将进行下列测量, 并以 500Hz 的频率进行数据记录 :该程序适用于所有的乘用轿车和轻惯量台架速度 (kph)制动压力( kPa)制动力矩( Nm)制动盘/ 鼓温度() 制动液流量( mm)33.2.3 在驻车制动及静显摩擦系数 部分进行下列

3、测量, 并以 1000Hz 的 频率进行数据记录:惯量台架转速( rpm) 制动压力( kPa) 制动力矩( Nm)拉索行程( mm)拉索力( N)3.3 测试车辆 / 测试部件 能够 代表制动组件的产品将用于制作尾 架结构总成。3.4 测试时间3.5 测试需求信息 不适用3.6 人员 / 技术 一名经过惯量制 动台架操作培训的技师,执行本文 第 4 部分描述的内容。4 运行程序4.1 准备4.1.1 按照 GMW14974TP进行制动 盘或制动鼓热电偶的安装。4.1.2 制动组件边跳不超过 50 微 米。制动组件的边跳在制动怕内表 面距盘周 10mm的位置用百分表进 行测量。4.2 条件4.

4、2.1 环境条件。 需要给制动器提 供冷却风。冷却风温度应控制在 10C-30C 之间。不需要对冷却风湿 度进行控制。4.2.2 测试条件。与程序要求不同 之处应当取得认可。此类要求应在 部件图纸、测试证书、报告等具体 指明。4.2.2.1 台架惯量根据整车质量、 最大轮胎静载荷半径来计算,按照 车辆能量的 80%转移到制动器上。 对前轮制动器, 动态负载以 0.9g 的 减速度进行设置;对后制动器动态 负载以 0.6g 的减速度进行设置。4.3 说明4.3.1 没有预热制动器前,进行 10 4.3.10 热态爬坡制动( 5)次磨合前制动爬坡测试,制动初速度为 80kph 。制动初始温度小于

5、90。4.3.2 冷态爬坡制动( 3)4.3.3 热态爬坡制动( 5)4.3.4 调谐制动( 3)4.3.5 进行制动磨合4.3.6 允许制动盘的温度冷却至50, 冷却风速 70kph,台架冷却速 度 10kph 。4.3.7 如果进行驻车制动,或需要 在驻车制动过程中进行制动蹄间隙 调节,进行驻车制动拉索预拉伸操 作(3)。4.3.8 对于用行车制动来调整制动 蹄间隙的鼓式制动器,进行一次正 向和一次反向力矩控制制动。 IBT90,制动初速度 30kph,冷 却风速 30kph,控制减速度 0.3g , 循环次数( 10)。4.3.9 冷态爬坡制动( 3)。4.3.11 调谐制动( 3)。4

6、.3.12 预处理后的显活塞行程。4.3.13 FMVSS1 35 冷效能测试 (6)。4.3.14 FMVSS 135 高速效能测试 (6)。4.3.15 FMVSS1 35 液压管路失效测 试( 4)。4.3.16 FMVSS 135 65 动力助力单 元失效测试( 6)。4.3.17 FMVSS 135 100动力助力 单元失效测试( 6)。备注:如果进行静显摩擦系数测试 行进至 4.3.29 。4.3.18 驻车制动测试4.3.18.1 设置驻车制动拉索预载荷4.3.18.2 将拉索行程测量装置归 零。4.3.18.3 进 行 行 车 制 动 至 8000kPa。4.3.18.4 加载

7、静扭矩, 使之等效于后制动器将车辆停在 3%度的斜坡4.3.22 FMVSS135 第二步热制动上。4.3.18.5 加载拉索力至 250N。4.3.18.6 锁住拉索输入行程。4.3.18.7 释放行车制动压力4.3.18.8 按 车 辆 行 驶 方 向 以0.4-0.6rpm 的转速旋转制动盘或制 动鼓 5s 直到达到制动脱离力矩。4.3.18.9 重复 4.3.16.4-4.3.16.9 (2)4.3.18.10 重 复 4.3.16.5 至4.3.16.10 ,逐渐增加拉索力 50N 制动达到 30%的坡度或超过最大的拉 索输入力。4.3.18.11 制动盘 / 鼓以车辆倒退方 向转动

8、,重复 4.3.16.4 至 4.3.16.11 。4.3.19 以 30kph 的冷却风速, 0kph 的惯量台架速度使制动盘温度降至 80。4.3.20 FMVSS135 加热制动( 15)。4.3.21 FMVSS135 第一步热制动。4.3.23 FMVSS135 制动冷却( 4)。4.3.24 FMVSS135 恢复性能( 2)。4.3.25 热爬坡( 5)。4.3.26 调谐制动( 3)。4.3.27 预处理后的显活塞行程。4.3.28 消费者报告衰退程序。4.3.29 热爬坡( 5)。备注: 4.3.29 和 4.3.30 仅是用于 静显摩擦系数测试。4.3.30 静显摩擦系数,

9、 增量管路压 力。4.3.30.1 进行制动升温制动以达 到制动初始温度 90。4.3.30.2 加载行车 制动压力至 9500kPa。4.3.30.3 按 照 行 车 方 向 以 0.15 ±0.05rpm 的转速转动 20s。4.3.30.4 重 复 4.3.29.2 至4.3.29.3 (2)。4.3.30.5 重 复 4.3.29.2 至4.3.29.4 ,逐渐降低行车制动管路压力至 500kPa。扭矩通道在每一次制动数字记录数4.3.31 静显摩擦系数,温度增加4.3.31.1 进行制动升温程序以达 到初始温度 300。4.3.31.2 加 载行 车 制动 压 力至 800

10、0kPa。4.3.31.3 按 照 行 车 方 向 以0.15 ±0.05rpm 的转速转动 20s。4.3.31.4 重 复 4.3.30.2 至4.3.30.3 ( 2)。4.3.31.5 打开风机对制动器进行冷 却,然后分别在温度 200、 90 和 40 重 复 4.3.30.2 至 4.3.30.4, 。5 数据5.1 计算5.1.1 数字信号处理速率。 驻车制动和静显摩擦系数测试部分 以 1000Hz 的速率进行处理。 其他所 有的实验数据以 200Hz 的频率进行 处理。5.1.2 数字信号归零。 制动压力和 据前 0.5s 数字归零。5.2 结果的理解5.2.1 曲线

11、总结5.2.1.1 爬坡制动 对每一次爬坡制动,将显摩擦系数 -0-12000kPa 之间制动管路液压进 行绘图。在单独的曲线图中,将磨 合前效能、磨合、和衰退后的冷态 及热态条件下的制动进行绘图。也 将每一次制动平均显摩擦系数、制 动初始温度、 最大制动温度 -制动次 数进行绘图。(如图 A1和 A2 示)。5.2.1.2 磨合程序 在磨合程序中对每隔 10 次制动中 的平均显摩擦系数、制动初始温度 和最大制动温度进行绘图。 (如 A2 图示)。5.2.1.3 客户报告衰退程序 将客 户报告衰退过程中每一次制动的平 均显摩擦系数、制动初始温度、最 高制动温度 - 制动次数进行绘图 (如示)。

12、图 A2 示)5.2.1.4 FMVSS 135 高温制动。在FMVSS13高5 温制动过程中将每一次 制动的平均显摩擦系数、 制动初温、 最高制动温度 - 制动次数进行绘图 (如图 A2 示)。5.2.1.5 驻车制动性能5.2.1.5.1 将平 均制 动 脱离扭矩 ( N-m)对平均静输入拉索力 (按照 预定的增幅,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 每一拉索力)绘图。 (如图 A3 示)。5.2.1.5.2 将百分梯度对平均静输 入拉索力(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 进行绘图(如图 A3 示)。5.2.1.5.3 将平 均输 入 拉索行程 (mm)对平均静输入拉索力 ( N)(正 向旋转和反向旋转)进行绘图(如 图 A4 和 A5示)。5.2.1.5.4 将平 均输 入 拉索行程 (mm)对达到制动脱离力矩(正向 旋转和反向旋转)后的平均动态拉 索力( N)进行绘图(如图 A4和 A55.2.1.6 预 处理后的显活 塞行程 将每一预处理的显活塞行程爬坡制 动中的显活塞行程对制动管路压力 ( 0-12000kPa )进行绘图。将磨合 升温、衰退后升温爬坡制动在单独 的曲线中进行绘图(如图 A6 示)。5.2.1.7 滞后现象 将每一调谐制 动第二周期的制动力矩对制动压力 进行绘图。 将磨合前、磨合后、和 衰退后的制动在单独的 曲线中绘出 (如图 A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