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六年级(上)第五单元教案_第1页
鄂教版六年级(上)第五单元教案_第2页
鄂教版六年级(上)第五单元教案_第3页
鄂教版六年级(上)第五单元教案_第4页
鄂教版六年级(上)第五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五 单元教材说明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壮丽,如诗如画。一条松溪坊,四季美景醉人,冬雪飘出了诗和画,溪水流动着鱼的歌。长江黄河,以磅礴的气概,威猛的勇气,百折不回的顽强,孕育了中华民族,铸造了华夏魂灵,以神奇的魅力,憾人的力量,秀丽的景致,征服了无数游人,续写着惊天神话。本单元以“自然奇观”为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三峡游按游览的时空顺序,用洗练传神的文字,描绘了作者在游船上所见到的沿途绮丽的三峡风光,听到的有关神女峰神奇而美丽的传说,以及为三峡自然风光和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发出的由衷赞叹。松坊溪的冬天选取松坊溪的三个画面,用诗化的语言,营造空灵雅致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秀丽山川如此如醉的炽热

2、情感。壶口瀑布中壶口瀑布先声夺人、气吞山河的气势以及水雾幻化出的彩虹,引发了作者澎湃的激情,表达了作者无比热爱美丽山川的真挚感情。 凉州词是一首边塞诗,写的是一群戍守西域边关的将士饮酒取乐,乐而忘忧的情景。西域特有的风情,边关特有的场面,诗人特有的技巧,让豪饮如醉的话语透出一股豪放诙谐、视死如归的旷达,但笼罩在将士们心灵深处对战争惨烈的幽怨挥之不去,因而曲意表达了将士们厌恶战争的情感。课题自然奇观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认识本单元的生字新词,通读课文。能力目标课后的习题能够独立完成德育情意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山河的美好情怀。教学重难点重点课文中精彩的语句或者片段,还要求背诵。难点抓住文中的

3、关键词句,体味文本营造的形象。教 学 过 程第 一 课 时预 设生 成一、导入,检查预习情况,并总结。二、检查读本单元的重点词语,圈画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读生字词语。 2、引导学生朗读本单元的课文。 3、了解每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三峡游作者游览三峡时,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找到能概括作者游览三峡感受的句子,带着你们的体会读一读。松溪坊的冬天松坊溪的平时多么好!好在何处呢?请同学们一边默读课文,一边划出有关的句子,你最喜欢哪一处?请你读给大家听听。壶口瀑布自读课文1-7自然段,勾画体现壶口瀑布特点的语句。板书设计自然奇观教学反思课题三峡游课时一课时课时教学目标认

4、知目标学会5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品味和积累优美语言,感受三峡之美。德育情意目标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美好情怀。教学重难点重点抓重点段落和词句,体味文中营造的形象,感受三峡之美,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品味和积累优美语言,感受三峡之美。教 学 过 程第 二 课 时预 设生 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和基本感情基调。1. 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说说课文的大致内容。2. 互动交流,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3. 作者游览三峡时,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说)4. 作

5、者同你们的感受相同,浏览全文,找到能概括作者游览三峡感受的句子,带着你们的体会读一读。5. 初步指导感情朗读句子:这里不仅有自然美,更有人间创造的奇迹。游览三峡真是一次美的享受哇!三、回顾课文内容,质疑,承上启下。1. 上节课,我们通过读文,随作者一起游览了三峡,沿途我们都看到了哪些景物?有何感受?2. 为什么说“游览三峡真是一次美的享受”呢?这节课,我们再次读文,细细去品,深入去感受。四、精读品味,感受三峡之美。1. 默读,看看哪些景物让你有美的享受?抓关键词句品一品,说一说,再美美地读一读。2. 全班交流反馈,指导感情朗读。(一)动态的山水画:1. 抓住课后习题三的句子去品:第一句生动形象

6、地将对对峙大江两岸的陡峭的石壁比喻成人们所熟悉的大门,可见石壁陡而险,而且这石门还是被江水推开的,可见江水之急之猛;第二句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流急船快,神速至极,眨眼之间山峰就落在身后很远。2. 感情朗读,读出此处的喜爱与敬畏之情。(二)内外兼美的神女峰:1. 形美,传说美。2. 读出陶醉、赞美之情。(三)高大雄伟的大坝:1. 结合搜集的资料,了解大坝的作用:(1)谢洪防涝;(2)水力发电等体会大坝真是人间创造的奇迹。2. 读出赞美、自豪之情。(四)小结,感情朗读写景部分。板书设计13.三峡游山水画自然美美的享受神女峰葛洲坝工程人间奇迹教学反思课题松溪坊的冬天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学会本课9个

7、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能力目标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松坊溪冬天特有的美景德育情意目标祖国不同季节的自然美,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教学重难点重点领略写作语言的色彩美,学习本文前后呼应、烘托的写作技巧。难点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松坊溪冬天特有的美景教 学 过 程第 二 课 时预 设生 成1、激情引出新课2、初读感受美 ,过渡:松坊溪的冬天美在哪里呢?我们来细细品读。3、品读体会美(1)默读有关段落,边读边思考:这一部分主要写了雪中什么景物?特点如何?你有什么感受?请把你读懂的,体会到的告诉大家。(2)想好后同桌互相交流一下(3)朗读、交流。重点点拨:A、像棉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

8、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引导学生抓住“像像像”三个比喻句体会出雪花大、轻、柔而洁白的特点,雪在空中飞舞有许多种姿态。B、溪中的大溪石上和小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课件)引导学生抓住雪中溪石的的样子体会出溪石的形态奇特,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增强了动感,把溪石写得栩栩如生。C、好像松坊村有一座白玉雕出来的桥,搭在松坊溪上了。想象“白玉雕出来的桥是什么样子的?这样比喻有什么作用?(石桥落满雪,洁白如玉,就像一件精致的工艺品一样,描写出了雪中石桥的美丽。)过渡:雪中的景是一种动态的

9、白雪世界,那么雪止后又是怎样一番美景呢?D、远山披着白雪。石桥披着白雪。溪石披着白雪。作者用六个披者按从近到远,又从远到近的顺序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白皑皑的世界,多美啊!你能读出来吗?E、忽地,我看见那成群游行的彩色溪鱼,穿过一个映照在溪水中间的、明亮的白雪世界,向前游过去了。4对比衬托美课题是松坊溪的冬天,那么课文除了描写冬天的景色,还写了什么?(映衬、比较,更突出松坊溪冬天白雪世界的美)平时的松坊溪是彩色的发亮的,给人一种恬淡的亮丽的美。而冬天的松坊溪是素洁的高雅的美,她美得奇特,美的独具一格,即使在严冬中仍然蕴藏着无限的生机,酝酿着又一个新的春天。5小结:松坊溪的冬天美得如

10、诗如画,作者不但用笔在写还用心在写,抒发了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板书:喜爱、赞美)板书设计平时发亮的彩色的溪17、松坊溪的冬天赞美、喜爱冬天发亮的白雪世界教学反思课题壶口瀑布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学会12个生字。积累好词佳句。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德育情意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淌出的思想感情,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壮丽,以及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对中华儿女的激励作用教学重难点重点深入领会几处含义深刻而且有独特的表达方法与效果的句子和词语,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排比句的。难点抓重点段落和词句,体味文中营造的壶口瀑布的形象和蕴涵

11、的赞美与陶醉之情,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教 学 过 程第二课时预 设生 成一、承上启下,导入。二、精读,由景悟情。1. 带着上述问题,自由读8-10自然段。2.自读第8自然段,画出作者每次看到黄河时的不同感受的句子。读了这些迥然不同的描绘,你有怎样的感受?作者曾多次看到过黄河,为什么说“从今天起,我才称得上真正的黄河的子孙”呢?(让学生理解感受: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是激励我们,鞭策我们奋勇向前的强大力量。壶口瀑布的雄壮磅礴正体现了这一力量,它让作者热血为之沸腾,所以,作者说“从今天起,我才称得上真正的黄河的子孙”。)哪一句表达了作者已读懂了壶口瀑布蕴含的丰富内涵?找出

12、来读一读,说说你的体会,并谈谈此句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的威力在鼓动,它的雄风在呼啸,它的精神在闪动;排比句内容上一层层深入,读起来有气势,有韵律美,使表达的情感抒发地酣畅淋漓)指导感情朗读:你从这母亲河的魂魄中汲取了什么营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学习9-10自然段:回想壶口瀑布的气势,回味它蕴含的精神力量,让我们再次面对壶口,你又有怎样的感受?(自由说)作者又是怎样的感受?读9-10自然段,说说“醉”字的含义。(因黄河丰富的内涵,使一代代中华儿女为之倾慕、向往和崇尚,从中得到精神力量或灵感,因而陶醉倾倒或沉迷、沉浸在快乐的享受里)感情朗读9-10自然段,读出陶醉之情。三、总结,回归整体,学习

13、表达方法。板书设计15壶口瀑布先声夺人气势壮观构造独特陶醉内涵丰富教学反思课题凉州词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学认2个生字,练习写好4个字。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德育情意目标通过读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读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难点品读悟诗情教 学 过 程第二课时预 设生 成一、揭示新课,板书课题,读题,解题。解题: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二、初读感知。、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14、。、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2、学生按要求学习。3、汇报。三、品读悟诗情。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悟情。 如疑:“欲饮琵琶马上催”什么意思?“醉卧沙场君莫笑”(为什么战前还要喝酒呢?)引导:“饮”是饮什么?琵琶声听过吗?有什么感觉?(相机介绍这句诗的意思。)“醉”是因什么醉?看看诗中哪些词语与酒有关?过渡:以上这些词语都与酒有关,但是不是席上只有酒?1、想象:席上除了酒,还有哪些东西? 2、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而别无他物? 3、说一说:酒有哪些作用?4、战士们有哪些苦衷或烦恼? 他们想借酒忘掉什么?5、问:这一杯酒喝完了吗?为什么?6、如果你是这位战士,出征前你会对

15、父母.妻儿或自己说些什么?(配乐)7、 面对此请此景,你有什么感受?8、 练读诗句,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9、 配乐赛读、齐读。10、背诵。四、拓展延伸边塞诗?板书设计凉州词(唐)王翰马上催残酷醉悲苦几人回教学反思课题语文乐园 五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想象画面,理解词语;读句子感受排比句的特点与作用;积累佳句,学习成语故事。2、口语交际,学会与人交往有礼、得体、自然、冷静、灵活;学会观察、倾听和评价。3、习作,要求用眼睛、用心,走人美妙的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奥秘,用笔去把自己在秋游中的见闻、感受写下来,尝试用描写的方法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德育

16、情意目标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学重难点重点感悟、积累、运用词句难点了解成语“三人成虎”的出处与比喻义教 学 过 程第二课时预 设生 成一、读下面的词语,你眼前浮现出一些怎样的画面。1. 读题,弄清要求。2. 读词语,读准字音。3. 默读,想象画面。4. 互动交流想象的画面。5. 选词,说句子。6. 拓展:再说说其它这类词语。二、读一读,说说你读这些句子的感受。1. 读句子,说说你的发现。2. 回顾前课内容,总结排比句的结构特点。3. 再读,说说读后的感受。4. 在其它文章中找找排比句,并说说对所找句子的感受。5. 学生仿写排比句,教师相机加以引导。三、读一读,记一记1. 初读

17、,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再读,结合注释说说自己对句子含义的理解。3. 简要介绍春江花月夜与作者张若虚,滕王阁序与作者王勃。4. 师生活动交流,深入理解句子含义。5. 有感情朗读,尝试背诵。四、成语故事。1. 自读短文,读准字音。2. 再读,说说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3. 思考并与同桌交流: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怎样一个道理?(谣言与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性)4. 试讲这个故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习作走,秋游去课时两课时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用眼睛、用心,走人美妙的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奥秘,能力目标用笔去把自己在秋游中的见闻、感受写下来,尝试用描写的方法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德育情意目标教学重难点重点尝试用描写的方法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难点教 学 过 程第 三 课 时预 设生 成一、激发情感,导入话题,引导学生重温秋游的快乐。1、同学们,在这风清云淡,秋高气爽的季节里,你们最想做什么去啊?2、畅谈以往秋游活动中的感受。(粗略谈谈即可)3、导入:这次秋游又会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走,秋游去!二、读懂题目,弄清要求。自读,思考并画出本次习作的要求:可以美丽的景色为表达的对象,也可以在秋游中探索自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