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实验报告_第1页
电路分析实验报告_第2页
电路分析实验报告_第3页
电路分析实验报告_第4页
电路分析实验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湖南大学电路分析实验报告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软件工程班级:软件 班姓名: 学号:实验目录实验1: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理的验证.实验2:叠加定理.实验3:等效电源定理.实验4:一阶RC电路特性的EWB仿真.实验5:交流电路.实验6:交流电路中KVL、KCL定律的验证.实验一:实验目的:学习使用workbench软件,学习组建简单直流电路并使用仿真测量仪表测量电压、电流。1、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理的验证。解决方案: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要求至少包括两个回路和两个节点,测量节点的电流代数和与回路电压代数和,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和电压定理并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实验原理图:与理论计算数据比较:i1

2、=10Ai2=6/(3+3)*6)*10=5A=I2i3=(3+3)/(3+3)*6)10=5A=I3U(310)=3*i2=U(320)=15V=U2 =U1U(60)=6*i3=30V节点电流代数和:i2+i3=i1=电流源回路电压代数和:U(310)+U(320)=U(60)=30V2、电阻串并联分压和分流关系验证。解决方案: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要求包括三个以上的电阻,有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测量电阻上的电压和电流,验证电阻串并联分压和分流关系,并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实验原理图:与理论计算数据比较:分流关系:i1=100/(10+10)*10)/(10+10+10)=15A=I1i2=(10

3、+10)/(10+10+10)*i1=10A=I2i3=10/(10+10+10)*i1=5A=I3分压关系:u(1010)=u(1020)=10*i3=50V=U2=U3u(1000)=10*i2=100VU2+U3=100V=u(1000)=电压源实验心得:1.有耐心连电路 2.有信心计算 3.有恒心热爱电路实验实验二 叠加定理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加深对叠加定理的理解;学习使用受控源;进一步学习使用仿真测量仪表测量电压、电流等变量。解决方案: 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要求包括至少两个以上的独立源(一个电压源和一个电流源)和一个受控源,分别测量每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的响应,并测量所有独立源一起作用时的

4、响应,验证叠加定理。并与理论计算值比较。(1)总电路,测I0列kcl 方程得:网孔1: 3I1-2I2-I1=10-u(u为电流源的电压)网孔2:-I1+4I2=u网孔3:-I1+I3=-U3增补方程:U3=U1I2-I1=1A解得:I1=1.5A=I0=测得的电流值(由图可知)(2)去掉电流源,电路图为:列kcl方程得:网孔1:3I1-I2=10网孔2:-I1+I2=-U2增补方程:U2=U1=2I1解得:I1=2.5A=I0(3)去点电压源,电路图为:列kcl方程得:网孔1:3I1-2I2-I3=-u网孔2:-I1+4I2=u网孔3:-I1+I3=-U3增补方程:U3=U2=2I2I2-I

5、1=1A解得:I1=-1A=I0(4)I0=I0+I0=2.5-1=1.5A=测量值实验心得:计算须耐心,电路须细心实验三 等效电源定理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加深对戴维南、诺顿定理的理解;学习使用受控源。解决方案:自己设计一个有源二端网络,要求至少含有一个独立源和一个受控源,通过仪表测量其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将其用戴维南或诺顿等效电路代替,并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实验过程应包括四个电路:1)自己设计的有源二端网络电路,接负载RL,测量RL上的电流或电压;2)有源二端网络开路电压测量电路;3)有源二端网络短路电流测量电路;3)原有源二端网络的戴维南(或诺顿)等效电路,接(1)中的负载RL,测量RL上的

6、电压或电流。实验原理图:(1)总电路(2)开路电压:根据图,列节点方程得:(1/3+1/6)U1=9/3+I2 I1=I2=9-U0/3 U0=7.2V(3)短路电流:a 取大回路kvl得方程:I1 =9/3=3Ab. 关于I1,I2,I3的kcl得方程:由I1=I2I3= I1+I2=6A(4)戴维南等效电路由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可得等效电阻RR=7.2/6=1.2由图可计算出II=7.2/(1.2+6)=1A比较计算结果与(1)图可知,理论是计算结果相等。实验心得:1, 理清电路中各元件的关系。2, 在有受控源的情况下,要根据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法测电路中的有效电阻。3, 认识了解戴维南的应

7、用。4, 有耐心连电路,找错误!实验4 一阶RC电路特性的EWB仿真一、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示波器。(2)通过模拟仪器测试RC电路的充放电特性, 观察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电压与电流的变化规律。二、实验原理RC电路充放电如实验图所示。实验图RC电路充放电电容具有充放电功能,充放电时间与电路时间常数有关。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RC电路的充放电特性测试(1)在EWB的电路工作区按上图图连接。可按自己选择的参数设置。(2)选择示波器的量程,按下启动停止开关,通过空格键使电路中的开关分别接通充电和放电回路,观察不同时间常数下RC电路的充放电规律。答:t=1.00t=0.50(3)改变C数值计算其时间常数

8、。绘出虚拟示波器显示的输出波形图,也可自行设计实验。答:使用EWB时注意选择适当的仿真仪表量程。每次要通过按下操作界面右上角的“启动/停止开关”接通电源,或者暂停来观察波形。使用示波器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幅值来观察波形。四、总结与讨论1、你设计的RC电路中电阻、电容的参数是多少?如果观察RC充放电电路,你所选择示波器的单位格时间和幅值各为多少?答:电阻为10千欧,电容为100微法。单位格时间:7.128/14=0.5s 赋值:12V2、对RC电路波形进行理论分析。答:有上图可知。是个指数型的曲线。电容具有充放电功能,充放电时间与电路时间常数有关。根据Uc(t)=Use-t/*.可得图上的曲

9、线是呈指数关于时间常数的分布。实验心得:有一颗好奇心,并为之探索发现。波形之神奇,结论之伟大。实验五 交流电路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加深对交流电路中幅值、有效值、相位的理解;学习使用交流信号源和仿真仪表测量交流电压、电流,学习使用示波器。实验(1):电路如下图所示,改变RLC的数值,用电压表测量各元件上的电压,电源电压和各元件上电压值满足什么关系?图1.图2.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U总2=UR2+(UL-UC)22)改变RLC的数值,用电流表测量各元件上的电流,电源电流和各元件上电流值满足什么关系?图1.图2.并联电路电流关系:I总2=IR2+(IL-IC)2(3)用示波器测量电阻R的电压、电流相位

10、差。 (提示:此图示波器A通道测量的是电源两端电压,B通道测量的是10ohm两端电压,B通道测量值除以10即为回路电流。而两个电阻数值相差较大,A通道可近似看成测量R两端的电压。)T2-T1=1000.000s=T(周期)所以:相位差=0(4)用示波器测量电容C的电压、电流相位差。(提示:电容阻抗Zc与电阻阻抗ZR相差较大,因此A通道测量值可近似等于电容两端电压;B通道测量值是电容电流的10倍。)相位差=-(255.2083×10-6/10-3)×2=-91.8o(电流领先电压约为90o)(5)用示波器测量电感L的电压、电流相位差。相位差=(254.8077×10

11、-6/10-3)×2=91.44o(电压领先电流约90o)实验心得:本次实验要测很多值,且要改变测量值。需要耐心,细心,切勿浮躁。实验很好玩,工具很神奇。实验六 交流电路中KVL、KCL定律的验证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加深对交流电路中相量计算的理解。实验方案:(1) 下图电路,用示波器测量各电压的幅值和相位,理论计算验证KVL。 答:(a)电阻幅值(b)(c)电容幅值(d)电流源幅值由(a),(b)(c)(d)图可知,电阻幅值为:83.9V 电感幅值为:213.9V电容幅值为:103.0V电流源幅值:141.1V测相位:1,电感电阻的电压电流同相位,电阻的电压波形(红线)可看做是电流波形

12、。由图中可看出电流(红线)领先电压(绿线)一定的角度。计算可得:角度差=电阻初相位-电感初相位=90°2,电容通过1,可得出电感的相位,通过测量电感,电容的相位差可以得出电容的相位计算可得:角度差=电感初相位-电容初相位=180°3.总电压通过测电阻和电流源两边的电压,得其相位差:通过计算得:角度差=(390×10-6/1/160)×2=22.5o4.总结:设电阻的角度为0o,UR=83.9 UL=213.9 UC=103.0 验证kvl:计算:U总=UR+UL+UC=83.9+110.9j=14023.5°实验:U总=14122.5°通过数据可得:计算实验,可证得交流电路的kvl。(2) 下图电路,用示波器测量各电流的幅值和与相位,理论计算验证KCL。答:各电压的幅值相同:U=136.88V分析如下:RC=-j/(WC)=-j 39.81 RL=jWL=j 20.096 Z= RC/ RL/R= 31.5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