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古诗二首_第1页
21、古诗二首_第2页
21、古诗二首_第3页
21、古诗二首_第4页
21、古诗二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1、古诗二首教材分析:牧童、舟过安仁两首古诗,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 烂漫的天性。从充满灵气的诗句里,可以窥见古代儿童的生活场景,感受遥远的、古人童年的生活。牧童生动描写了牧童放牛晚归后那种安然与恬淡、闲散与惬意的生活;舟过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张伞使风时天真、活泼的情景。学情分析:学生对古代儿童的生活不是很熟悉,探究他们的生活,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他们会怀着浓 浓的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教学中要利用儿童的阅读期待,调动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目标:1、 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能正确读写“牧童、蓑衣、收篙停棹”等词语。2、 有感情

2、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牧童。3、 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境的方法,感知古诗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通过古诗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的意思,背诵、默写古诗,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教学准备:小黑板板书:小练笔要求及稚子弄冰。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古诗的意思。2、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及图画中两个小孩的聪慧、顽皮,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3、借助图画及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诗意。教学策略:主张学生自主学习,把两首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学,体会其内容上的相 似之处,感悟童年生活环

3、境的差异,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教学过程我的思考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正经历着童年这一纯真美好的时刻。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哪些事情是令你难忘的呢?(生说)你们想知道一千多年以前的儿童的生活是怎样的吗?今天我们来学习 21课古诗所T,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两 首诗中有没有你的影子。二、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古诗的朗读情况,指名读古诗,(多叫几个同学读)请其他同学认真听,1及时纠错。强调 铺、蓑、篙、棹”的读音。2、了解诗人:请学生说一说对诗人的了解,(学生对吕岩比较陌生)师简单介绍:吕岩,字洞宾,就是我们常说的八仙过海”八仙之一吕洞宾,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

4、,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爆 发了农民起义,他便到终南山学道,后来便不知去向。3、请学生说一说通过读,你读懂了什么?(生说)4、请学生质疑,师相机板书。三、探究交流:1、请学生带着出的问题自己先读古诗,先自己思考。2、看来同学们用心品味古诗了,但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让我们四人小组讨 论讨论,待会儿一起来交流。3、小组派代表解决部分疑问(生对 六七里",弄”的理解可能还比较模糊。) 四、想想画面,体会诗情1、生再读全诗,品味意境诗歌之所以能千古流传,就是因为它的语言凝练而涵义深厚。,而本诗仅有寥寥 的28个字就表达了丰富的含义。我们还得通过细细的品读才能

5、把谜团解开。就让 我们再次走进诗里,看看诗中描绘的是一份怎样的意境。2、指一生读,其他同学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3、指几生说想象到的画面,师相机归纳诗意,抓住重点字词。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请学生说一说自己通过这两句诗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生说)师引导学生说具体,草原怎么样?(广阔)师:你从哪里知道草地很广阔?生:铺字,横字。指草地像绿毯一样展开,这里让我感觉到了草地的广阔。师:是啊,一个字就是一幅画,你看得真准!大家读读前两句,看看有什么发现?生:都使用了数字。师:那么这草地只有方圆六七里吗?生:不是,是为了形容草地辽阔。师:那不用说了, 土四声”也不是说只有三四声笛声了。 那这

6、里为什么这样写呢? 当时是什么时候了?(傍晚)那时环境怎么样?(很幽静)那么这里这样写是为 了?生:突出环境的寂静。师:的确,是为了突出乡村傍晚的寂静。师:是的,这里的数字都不是实指,而是虚指。在寂静的乡间小道上,晚风吹来, 牧童是怎样的心情?(生:很愉悦)那他会怎样吹笛子?他还会怎样吹?那么这 个 弄”字在这里怎么理解呢?(生:表现出了牧童很淘气的样子)师:大家理解得真好,看来这个 弄”字很值得我们好好研究一下,咱们试着用一个字来替代 弄”,看看哪个字用的最好。生:戏,逗。师:大家觉得哪个字用得更好呢 ?(戏)的确,同学们的想法更棒,抓住了牧童那悠闲自得的神态。可见,写作文时也要字斟句酌,这

7、样才能表达得更贴切。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生:牧童吃饱饭归来时已经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都不脱就睡在了草地上。(对月明”没有提及。)师:牧童睡在怎样的草地上?生:洒满月光的草地上。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生:月明,就是明亮的月亮,月亮升起来了。师:你找得真准!通过注释,我们知道了蓑衣是什么样的衣服?(生答)师:那绝不是件漂亮舒服的衣服,为什么他连脱都不脱就躺了下来。生:他可能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生:他可能是怕脱衣服的声音太大了,怕吵到草地的那些小动物。师:是啊,他可能是怕打破这月夜的宁静。师: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生答)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四、感

8、情读诗,悟其感情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把老师也带入了诗人描绘的画中。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饿了就吃,困了就睡,无牵无挂,自由自在。多么可爱的牧童啊!你们喜欢吗?(喜欢)那请你们带着对牧童的喜爱之情,再读这首诗。(可能有的学生也说牧童的生活很苦,同情牧童,我们要尊重学生的感悟。)1、指名读2、男女生赛读3、 全班齐读五、拓展巩固,体会情感1、根据学习这首古诗的方法自学舟过安仁。1)学习古诗的方法。(1、借助注释或工具书。2、借助插图。3、发挥想象) 2)小组为单位,朗读、理解诗题、词语、诗句。2、汇报交流。1) “舟”、“安仁”指什么、(谁的舟?)“一叶”、“篙”、“棹”、“怪生”、“使风”什么

9、意思?2)小组代表叙说古诗大意。3、教师进行小结:牧童的生活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吃饱后躺在月夜下是那么地惬意;无忧无 虑的两个小渔童充满着奇思妙想,有趣的行为让诗人都哑然失笑,足可以看出古 代儿童生活的无邪和美好。4、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课文。5、请同学们课下再搜上些有趣的儿童诗,下次课我们来交流交流。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背诵古诗。2、把古诗编成故事。教学策略:本课的两首诗都是叙事诗,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都能背诵下来,所以在本节课里我将引导学生 深入读悟,根据文中插图,想象诗中的情境,编写一个小故事。教学过程我的思考一、复习导入,谈论收获1、指名背诵两百古诗。2谈论自己

10、的收获。3 教师总结:时代的背景让儿童们的生活是那么的悠闲、那么的有趣,同时 也能看出诗人们心情也是闲适的,比较愉快的。二、展开想象,自由改写1、激发兴趣同学们,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 歌里后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首诗,诗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我们透过诗人的笔触,看到的是儿童生活的一个小小的镜头,如果我们 把诗中的镜头再放点,就会成才-幅流动的画,画里会有声音,也 会有色彩,请同学们把这幅画画卜来,不过不是用回笔,而是用优美、 生动的语言。将这首诗改写成一个故事,看谁的故事写得更生动。2、出示小黑板要求:1)写上小孩的动作、语言,能恰当地用上表现人物神态的词语

11、就 更好了。如:笑嘻嘻、着急、目不转睛等。2)字数100字左右,限时5分钟。3 展开想象,根据提示自由写故事。4 选择相同的归升-组,分别交流、评议,教师相机指导修改。5、集体交流。二、展示成果,拓展延伸1、杨万里是一位擅长写田园诗的南宋诗人,今天老师还带了他的另外一首 诗给你们,供大家欣赏朗读。(学生小声朗读齐读)稚子弄冰稚子金盆脱晓冰,采丝穿取当银铤。敲成玉磐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征()磐()【脱晓冰】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铮】古代一种像锣的乐器。【玻璃】古时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不是现在的玻璃。5大意:清晨,儿童将金盆里冻的冰凿下来,用带彩的丝线穿起当铤(古代乐器名)。

12、敲得响声穿过树林,忽一声响把它敲碎J。2、课卜.同学们搜集的儿童古诗向我们大家展k下吧!牧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划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 鱼惊不应人。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莺。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 篱落一灯明。板书设计:21、古诗两首牧童舟过安仁(唐)吕岩(宋)杨万里铺、横:广阔六七里、二四声:原野宽阔、傍晚静寂教学反思:22、冬阳童年骆驼队栖霞观里中心小学 张燕笛教材

13、分析:本文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林海音。作者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梦境般的语言,把我 们带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去看一个孩子童年的侧影,其中景和情既清晰,又那么朦胧。骆驼队是留 在作者童年里鲜明的记忆,它们脖子上的铃声,则是童年中美妙的音响。学情分析:本课故事清晰,主要围绕骆驼队展开回忆。学生对骆驼的兴趣也不亚于作者,所以在本课的教 学时,让学生充分地朗读,用心体会,感受作者对早已走远的童年的依依流连。教学目标:1. 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11个字。正确读写“毡帽、优质、咀嚼、铃铛、交错、沙漠、寂 寞、棉袄、驼绒、袍子、傻事”等词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

14、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体会作者对童 年生活的怀念之情。4、背诵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小说城南旧事。教学重点:能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两段,体会文章传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围绕“骆驼队”,表达真情实感的写 作方法。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简单制作课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11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 教学策略: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入情入境地读,才能体会童年的美好,

15、感受作者的情感,领略语言的特点。教学过程我的思考一、谈话导入,营造氛围1 .谈话导入:时光悄悄流逝,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藏在我们每个人的 记忆深处。你还记得小时候哪些有趣的事呢?2 .营造氛围:看来,幸福的童年真是各有各的幸福。这节课,我们再一 起走进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童年。(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组成了文章的题目。从这三个词语当中, 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回向?借这三个意象鲜明的词语,联想到冬日的暖阳,一队队的骆驼,清脆的 驼铃,好奇的孩子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他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 二、交流信息,简介作者1 .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2 .结合“资料袋”,总

16、结出示。三、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借助文中注音和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思考: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的哪些自然 段?2 .汇报、交流(教师及时板书)7(1)注意“嚼”字的读音和写法。(2)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这四个片断:学骆驼咀嚼想象驼铃的用处想替骆驼剪毛追问骆驼去处(1 4自然段)(5 9自然段)(10自然段)(11 14自然段)四、品读课文,体会童年趣事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作者童年的往事,是不是觉得很有意思?那就拿起笔 来,把你觉得最有趣的一件事用笔划一划,然后在旁边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或 一个词写下你的感受。(1)再读课文,边读边划,体

17、会感悟。(2)汇报、交流A . “学骆驼咀嚼”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 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从骆驼 咀嚼的样子中体会作者观察仔细、描述生动。)“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想到这时候我龊牙咧嘴的 样子,怪怪的、傻傻的,体会我看得很投入。)教师范读,学生想象。生交流:想象到的“我”学骆驼咀嚼的画面。把自己当作文中的“我”,就站在骆驼的面前,看着骆驼咀嚼草料。有 的觉得好笑;有的觉得很有趣;有的觉得很傻,却又傻得可爱,深刻体会“我” 看得人神,喜爱之情也就不言而喻了。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B . “想象驼铃用

18、处”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 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系着一 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 就要问一问。(体会“我”对骆驼的关注。)“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路 的情趣。”(从“想象铃铛用处”体会“我”大胆丰富的想象力及童心的天 真、幼稚。)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在这里,爸爸会想些什么?笑的是什么?女儿的话可能也勾起了父亲的童年回忆,天真、可爱的想法可能也令他似曾相识。所以,从他的话中体现出对女儿的宽容、呵护。

19、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有和大人不同的想法。从中你感受到了 什么?)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五、总结学法,布置作业1、学生归纳,教师总结:反复品读一画词句、谈感受一感情朗读。2、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写自己观察小动物的一个场面。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之情。3、背诵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鼓励阅读小说城南旧事。教学策略:通过继续的揣摩和回味,从纯朴的语言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的留恋。积累语言,激发课外阅读的 兴趣。教学过程我的思考一、回顾学法,复习导入回忆本课

20、主要内容,复习学习方法。二、迁移学法,回忆童年A . “想替骆驼剪毛”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太阳特别暧和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 得更清脆。读读这段话,从这段话里又看出了什么?(1)看出“我”很爱整洁,想把骆驼弄干净一点。(2)从这个片断中体会作者叙述的真实,描写的逼真。(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B. “追问骆驼去处”(1)自由朗读这个片段。(2)从“总是问,总是问”联系全文内容,想想,“我”可能还会问些 什么?(3)从“追问骆驼去处”这个片段体会到“我”的好奇心和对骆驼的喜 爱。(4)分角色感情朗读。三、继续品读,怀念童年这么多的为什么,长大后的“我”还会再问吗? “学骆驼咀嚼驼剪毛” 这些

21、事还会再做吗?请找出文中相应的自然段。(1)自由朗读,体会情感。(2)全班交流:A.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 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每个人都得长大,童年也就一去不还了。童年可以有漫无边际的想法,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长大后却离我 们渐行渐远。那些童年往事仅管傻,仅管幼稚,却都是我们最美好的回忆。108.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 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当“我”又看到冬阳下的骆 驼队,触景生情,就又想起了那段难忘的童年生活。)C.细细品读这两个句子,体

22、会作者情感。D.带着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四、总结全文,珍惜童年正是和这篇课文一样,城南旧事写出了我们每个人的共同感受,所 以才能深深地打动读者。后来,它被拍成了电影,又深受观众的喜爱。让我们伴着浓厚的兴趣,再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两段话。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2 .写一段自己的童年中最有情趣的事情。3、推荐阅读小说城南旧事。板书设计学骆驼咀嚼想象驼铃的用处22、冬阳童年骆驼队想替骆驼剪毛留恋童年教学反思:追问骆驼去处1123、童年的发现官道一中小学部隋彩萍教材分析:本课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课文先概述 了作者童年时

23、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行到证 实。学情分析:学生能够通过幽默的语言,体会到作者对自己童年的发现引以为豪,也能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的 发现被老师误解有一丝的不理解。可是对作者童年时的求知若渴、寻根问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领悟 有一定的困难。教学目标:1、认读10个生字,会写1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轻盈”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4、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教学重难点: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7个字。2“理

24、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 义深刻的句子。教学准备:1、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7个字。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策略:本课时主要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小组合作交流生字词,理解“我”童年“发现” 了 什么?又是怎样发现的等一连串的问题展开教学,进一步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问底和大 胆想象的精神。教 学 过 程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1 .教师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2 .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

25、发育的规律,猜测一下 他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二、循题读文,理解“发现”我的思考121 .自由朗读文章,学习生字,注意“澄”字的发音。2 .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 段。3 .反复朗读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 的发现的句子。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 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 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4 .仔细地读读着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5 .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的意思,但 是表达更简洁。母腹中的胎儿再现

26、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6 .朗读这两句话,比较两句话表达上的不同,体会表达的具体和概括。三、循果查因,了解过程1 .默读课文,思考:“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2 .根据学习计划,分小组合作学习。学习计划:(1)找出有关的句段。(2)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句话或一个词语。(3)在白纸上画出简单的发现流程图。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四、作业1 .抄写课文中描写“我”的发现的句子。2 .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第二课时13学习目标: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理解“我明白了深刻的句子。教学策略:本课时主要通过“读中悟悟中读”的方

27、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师相机点拨总结。我的思考教 学 过 程一、精读课文,感悟“发现”1 .默读课文,思考: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依据,画出相关的句子。2 .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随机指导。(1) “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轻声朗读这段话,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如果你也做了这样一个梦,或者你真的能飞了,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惊喜、新奇)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朗读这段话,哪些地方是“

28、我”的幻想?当“我”发现或者是幻想了这样一个规律时,“我”是怎样的心情?(格外高兴、得意)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2) “我”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找一找“我”问了几个问题?把问题画出来。想一想,这些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一个问题套着另一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这段话。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想象“我”研究以条鱼的样子,朗读这句话。你觉得“我”会翻来覆去的看些什么?会想到一些什么?(3) “我”是

29、一个幽默的孩子。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 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你觉得这段话哪些地方很幽默,为什么让你读着想笑?举例说说“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14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例,比如:哥白尼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 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 开山最后被押至罗马白花丁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我们无论想做一件什么事情,还是要做一件什么事情,都要冒着危险,都要 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

30、的幽默和机智。二、联系生活,向往“发现”1 .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自由 的讨论,教师要鼓励支持。比如:(1)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 思考,要大胆创新,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2)童年的胡思乱想就是一种“发现”。(3)童年很美好。2 .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三、作业1 .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2 .写一写自己的发现”。教后反思:1524. 儿童诗两首官道镇一中小学部战雪丽教材分析: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

31、风筝上,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幸福。童年的水墨画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场景,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快乐场面。学情分析在儿童的眼睛里,世界是那么美丽;在他们的世界里,生命是那么自由,所以,在他们看来,梦想可以无限飞翔,快乐可以无限传达。因此,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朗读,让他们读个够,读个透,结合诵读,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文本,体会诗歌情感,并且鉴赏诗歌写法,用诗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学建议:1 重视朗读训练。我想节奏齐整,韵律感很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很好的朗读材料,教学中,在不同的环节安排朗读训练,但要注意层次性,提升朗读的质量。童年

32、的水墨画则应重在读出每个活动场景的趣味性。2 鼓励大胆想象。如:我想一诗,学生通过想象一个个心愿的画面,感受童年的异想天开,童年的水墨画通过想象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瑰丽多彩。3 借鉴诗歌写法。学生自主比较两首诗的异同,借鉴诗歌的表达方法,诗化自己的表达方式,及时抒于笔端。教学目标:1 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 ”“ 汲 ”,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3 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

33、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教学难点:比较两首儿童诗表达方式上的区别,领悟儿童诗的写法。课前准备:1 找几首儿童诗读一读;2了解水浒传里面的英雄人物。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学习我想(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61此时,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这是一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尤其是孩子们,这一环节能令他们畅所欲言,一吐为快。孩子的愿望是那么多,又那么美好,教师从中更真切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2是啊,美好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实现那该多好啊!这不,有一个孩子就把自己的愿望写进了诗里,他的愿望

34、是什么呢?赶紧去读读吧。(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诗歌)(二)初独诗歌,明白大意1. 指名分小节读诗(注意“丫 ”、 “汲 ”的读音)。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并想一想,孩子的愿望是什么?2. 交流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师随机板书)(三)精读诗歌,进入情境1 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2诵读最神往的愿望,品读这一节诗句,想象画面。 读通诗句,读好诗句,调动多种感官体验诗歌描绘的意境,学生大胆想象: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会是怎样的情景、怎样的感觉;把眼睛装在风筝上,还会看到什么,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还会变成什么3想象“我 ”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愿望?

35、4. 有感情地朗读。(四)赏析诗歌,领悟写法1 生自由朗读全诗,体会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2生交流自己的发现:<1>每一小节都以 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2>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 "长呀,”这样的语句。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3 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4 全体齐读。二、学习童年的水墨画(一)自由读诗:生自由朗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二)理解大意1 指名生读诗,其余生边听边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2生个别回答,教师随机板书:“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3分组读诗,生概括全

36、诗大意。4学生质疑,释疑。(三)赏析诗句1 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2 欣赏交流佳句。如:“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3 感情朗读。17(四)鉴赏写法1 默读两首诗,比较这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2交流感悟。3小结:<1>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 ”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2> 第二首,主要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4模仿这两首诗中的其中一首,记录

37、下自己的童年梦想与童年趣事。5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6 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三、总结延伸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请大家课外多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或者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四、练习设计:1 .我的梦想是 2仿照课文尝试写首诗歌。教学反思:18语文园地七西城中学小学部谭宁宁教材分析:该园地口语交际的话题是“难忘的童年”,习作是看图作文,意在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 想象能力,根据条查情况进行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课外书屋等学习情况。学情分析:童年,诗充满纯真和情趣的时光,也是令人留恋和难以忘怀的时光。本单元就是以童年为主题。 我认

38、为童年跟学生很熟悉,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体验、观察、交流童年的 快乐。教学目标:1、口语交际和习作:通过口语交际与习作训练,深刻体验和交流童年的故事。2、“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 “日积月累” “课外书屋”引导学生交流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的方法、积累激励少年立志的名句、课外去阅读关于童年的故事,把理解内容和体会感情、读书和 表达、语言积累与语言运用、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重难点:重点:交流和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难点:感受童年生活得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课时安排:四课时第一课时口语交际教学目标1、回顾本组课文内容,感受童年的快乐,勾起对往日美好生活的回忆

39、。2、能清楚、具体地说自己童年生活中难以忘怀的事情。教学策略:本课时贯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自己讲述童年的故事,在小组以及全班交流中, 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学过程我的思考一、激趣导入,引发情感体验1、播放歌曲童年。2、童年这首歌,好听吗?是的,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幅画,画 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在这里上一节口语交际课,让我们把童年生活中难以忘怀的事说出来,和同学共享。(板书:口语交际:难忘的童年)二、回顾课文,体验童真童趣1、回顾本组课文,谁愿意说一说,本组的哪篇课文给你留卜J较深19的印象,或者是印象深的

40、一个片段,为什么会给你留下印象呢?2、生汇报:古诗两首中 卧月明”的牧童,以伞 使风”的渔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从这些诗句中反映出了孩子们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的生活。冬阳 童年 骆驼队中,骆驼吃草那段文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这一段文字突出了作者傻傻地看骆驼咀嚼时的天真、可爱。3、小结:是啊,这些文章或以鲜活的笔触,或以凝练的语言,或以 浓郁的情感,向我们展示了一组轻松,愉悦,和谐,悠闲的童年趣味图。 读着这样优美的文字,看着这些可爱的小娃,我们怎能不想起我们那难忘的童年往事呢,下面,也让我们说一说我们自己童年的故事吧!三、明确要求,指导交际1、请同学们打开书,默读口语交际

41、的要求,看你从中知道了什2、生读要求,讲理解(口语交际让我们说说自己难忘的童年,我是这样理解的,就是把自己印象深刻的童年生活说一说;说的时候要说清楚,说具体。)板书:说清楚说具体3、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4、生汇报5、师小结:要想把事情说清楚,就要把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 经过 结果)语言流畅,有条理地说出来。板书:说清楚:时间 地点人物事情(起因 经过结果) 语言流畅,有条理要想把事情说具体了,就要注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环境等及运用一些表达的方法把事情说具体,说生动。板书:说具体: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环境、表达方法四、打开记忆的闸门,回

42、忆童年1、请你静静地回忆一下,自己给自己说一说自己的难忘的童年 故事。2、好,现在四人小组在一起说说自己最难忘的故事,要求说的同学20 要语言流畅,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听的同学要认真听,不插嘴。小组 中评价时要言之有据。3、各组选派代表发言,组内的其他同学说说推荐的理由。我们大家 根据发言进行评价,看他有没有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并提出具体的修 改意见。4、全班交流,评价。5、听了你们的难忘童年,不禁引起了老师对自己童年往事的回忆。在这里也想和大家交流交流。五、修改提高,难忘童年1、下面,我们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修改,使组内的同学都能把童 年的故事说得更清楚、更具体。2、班内交流六、课外延伸

43、,生活中说。回家以后,和家人共同回忆自己童年发生的事。七、总结:难忘的童年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地成长着,有笑,有泪; 有喜,有忧。今天的口语交际课,同学们从不同角度清楚、具体的讲述了 自己童年的故事,在交流中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进一步感受到了 童年的美好、纯真,让我们珍惜童年,热爱我们美好的生活吧。最后,让 我们再次和着那舒缓的音乐,一起唱起童年歌曲,来结束这一节课吧。板书:口语交际难忘的童年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 经过结果)语 言流畅,有条理说具体: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 环境、表达方法听:认真倾听、教后反思:21第二课时作文教学目标1-看图作文一一一场球赛。要求把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写下来。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并 加上个性化的题目。2、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3、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