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扭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实验报告 扭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 一、 实验目的 1.测定扭摆的仪器常数(弹簧的扭转常数)k。 2.测定熟料圆柱体、金属圆筒、木球与金属细长杆的转动惯量。 3.验证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 二、 实验器材 扭摆、转动惯量测试仪、金属圆筒、实心塑料圆柱体、木球、验证转动惯量平行轴定理用的金属细杆(杆上有两块可以自由移动的金属滑块)、游标卡尺、米尺 托盘天平。 三、 实验原理 1.测量物体转动惯量的构思与原理 将物体在水平面内转过以角度 后,在弹簧的恢复力矩作用下物体就开始绕垂直轴作往返扭转运动。更具胡克定律,弹簧受扭转而产生的恢复力矩 m 与所转过的角度 成正比,即 m k
2、 q = - 式中 k 为弹簧的扭转常数。 若使 i 为物体绕转轴的转动惯量, 为角加速度,由转动定律 m i b = 可得 m ki ib q = = - 令2kiw = ,忽略轴承的磨察阻力距,得 222ddtqb w q = = - 上式表示扭摆运动具有角简谐振动的特性,角加速度与角位移成正比,且方向相反。方程的解为 cos( ) a t q w j = + 式中 a 为简谐振动的角振幅, j 为初相位角, w 为角速度。谐振动的周期为 22itkppw= = 由上式可知,只要通过实验测得物体扭摆的摆动周期,并在 i 和 k 中任何一个量已知时即可计算出另外一个量。 本实验使用一个几何形
3、状规则的小塑料圆柱,它的转动惯量可以根据质量和几何尺寸用理论公式直接计算得到,将其放在扭摆的金属载物盘上,通过测定其在扭摆仪上摆动时的周期,可算出仪器弹簧的 k 值。若要测定其他形状物体的转动 惯量,只需将待测物体安放在同一扭摆仪顶部的各种夹具上,测定其摆动周期,即可算出该物体绕转动轴的转动惯量。 假设扭摆上只放置金属载物圆盘时的转动惯量为0i ,周期为0t ,则 220 04t ikp= 若在载物圆盘上放置已知转动惯量为"1i 的小塑料圆柱后,周期为1t ,由转动惯量的可加性,总的转动惯量为"0 1i i + ,则 2 22 " 2 "1 0 1 0
4、14 4( ) t i i t ik kp p= + = + 解得 "212 21 04ikt tp =- 以及 " 21 002 21 0i tit t=- 若要测量任何一种物体的转动惯量,可将其放在金属载物盘上,测出摆动周期t,就可算出其转动惯量 i,即 2024kti ip= - 本实验测量木球和金属细杆的转动惯量时,没有用金属载物盘,分别用了支架和夹具,则计算转动惯量时需要扣除支架和夹具的转动惯量。 2.验证物体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 本实验利用金属细杆和两个对称放置在细杆两边凹槽内的滑块来验证平行轴定理。测量整个系统的转动周期,可得整个系统的转动惯量的实验值为 22
5、4ktip= 当滑块在金属细杆上移动的距离为 x 时,根据平行轴定理,整个系统对中心轴转动惯量的理论计算公式应为 " 2+2 +2m i i i i x = +细杆 夹具 滑块 滑块 式中 i 滑块 为滑块通过滑块质心轴的转动惯量理论值。 如果测量值 i 与理论计算值"i 相吻合,则说明平行轴定理得证。 四、 实验步骤 1.熟悉扭摆的构造及使用方法,熟悉转动惯量测试仪的使用方法。 2.测出塑料圆柱体的外径,金属圆筒的内、外径,木球直径,金属细长杆长度及个物体质量(各测量 3 次)。 3.调整扭摆基座底脚螺丝,使水平仪的气泡位于中心。 4.装上金属载物盘,调整光电探头的位置使
6、载物盘上的挡光杆处于其缺口.且能遮住发射、接受红外光线的小孔。测定摆动周期0t 。 5.将塑料圆柱体垂直放在载物盘上,测定摆动周期1t 。 6.用金属圆筒代替塑料圆柱体,测定摆动周期3t 。 7.取下载物盘、装上木球,测定摆动周期4t (在计算木球的转动惯量时,应扣除支架的转动惯量)。 8.取下木球,装上金属细杆(金属细杆中心必须与转轴重合),测量摆动周期5t (在计算金属细杆的转动管粮食以扣除夹具的转动惯量)。 9.将滑块对称放置在细杆两边的凹槽内,此时滑块质心理转轴的距离分别为5.00cm,10.00cm,15.00cm,20.00cm,25.00cm,测定摆动周期 t,验证转动惯量的平行
7、轴定理(在计算转动惯量时,应扣除夹具的转动惯量)。 五、 实验数据记录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 物体名称 质 量/kg 几何尺寸/210 m- 周期/s 转 动 惯 量/-4 210 kg m ( ) 实验值/-4 210 kg m ( ) 百分差 金属载物盘 01t " 21 002 21 0i tit t=- 02t 03t 0t 小塑料圆柱 11d 11t 2"1 11= m8i d 211 024kti ip= - 12d 12t 13d 13t 1d 1t 大塑料圆柱 21d 21t 2"2 21= m8i d 222 024kti ip= - 22d 22
8、t 23d 23t 2d 2t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 物体名称 质 量/kg 几何尺寸/210 m- 周期/s 转 动 惯 量/-4 210 kg m ( ) 实验值/-4 210 kg m ( ) 百分差 金属圆筒 1d 外 31t 2 2"31= m +8i d d外 内( ) 233 024kti ip= - 2d 外 3d 外 32t d 外 1d 内 33t 2d 内 3d 内 3t d 内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 物体名称 质 量/kg 几何尺寸/210 m- 周期/s 转 动 惯 量/-4 210 kg m ( ) 实验值/-4 210 kg m ( ) 百分差 木球 1d 直 41t 2"41= m10i d 直 24 4240.187ki t iip= -=支座支座 2d 直 42t 3d 直 43t d 直 4t 金属细杆 1l 51t 2"51= m10i l 25 5240.321ki t iip= -=夹具夹具 2l 52t 3l 53t l 5t 平行轴定理的验证 2/10 x m- 5.00 10.00 15.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5213-2025化妆品中阿米卡因、布坦卡因、普莫卡因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 房屋买卖合同模板:纠纷预防版
- 环保工程项目合同书2025
- 19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个人旅游消费借款合同示例
- 幼儿园教职工聘用合同范本
- Unit 1 Lesson5 In the Living Room(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冀教版(三起)英语六年级上册
- 有线电视频道合作合同
- 餐饮业装修工程合同
- 区域独家销售合同
- 《护理科研》课件
-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开启科学探索之旅》教学设计
- 年产1万吨的二氧化碳捕集及资源化利用全流程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立项拿地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大单元作业设计
- 2024年新高考全国1卷第16题说题课件
- (正式版)CB∕T 4553-2024 船舶制造舱室封舱及密性试验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 2022松江JB-9102BA火灾报警控制器(联动型)
-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风险管控清单(日管控)
- 肛瘘患者的护理查房
- 2023-2024学年河北省涿州市实验中学中考数学模试卷含解析
- 国防动员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