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合同诈骗罪及司法认定中的几个问题合同诈骗罪是一种以合同为掩护、手段隐蔽、情况复杂的诈骗犯罪。 在所有的诈骗犯罪案件中,合同诈骗案件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已成为目前刑事司 法实践中的热点、难点。本文将综合我国合同法与刑法学基本原理对此作系统阐 述和探讨,以期有助于司法实践中准确把握本罪的认定。一、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 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 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本罪具有如下特征:1、客体特征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合同的管理制ww1度、诚实信用的市场经 济秩序和合同当事人的财产所有权
2、。我国合同法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它对 于防范合同欺诈,维护公平、自由、安全、竞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有着 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合同诈骗罪使合同诈骗罪及其司法认定中的几个问题合同成 为侵犯他方当事人财物的不法手段,严重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交易秩序和竞争秩 序。故刑法单设此罪以保护我国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合同诈骗罪的犯罪对象是公私财物。”对于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而 言,签订合同的着眼点不在合同本身的履行, 而在对合同标的物或定金的不法占 有”。合同仅仅是诈骗采用的手段形式。2、客观特征从本质上讲,合同诈骗罪属诈骗犯罪的范畴,在客观构成上完全适 用诈骗犯罪的构成模式。即:欺诈
3、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 认识而处分财产-行为人或第三人获得财产-被害人的财产损失。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在签订或履行合同过程中, 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对方当事 人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这里的虚构事实指行为人捏造不存在的事实, 骗取被 害人信任,其表现形式主要为:假冒订立合同必需的身份;盗窃、骗取、伪造、 变造签订合同所必需的法律文件、 文书、制造“合法身份”、“履行能力”的假 相;虚构不存在的基本事实;虚构不存在的合同标的,等等。隐瞒事实真相是指 行为人对被害人掩盖客观存在的基本事实。 其表现形式主要是:隐瞒自己实际上 不可能履行合同的事实,隐瞒自己不履行合同的犯罪意图
4、;隐瞒合同中自己有义 务告知对方的其他事实。3、主体特征本罪的犯罪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司法实践中应注意区分合同诈 骗罪的犯罪主体是自然人还是单位。例如下列几种情形就是名为单位实为个人实 施的合同诈骗罪:(1)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事业单位实施 合同诈骗的,或者公司、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合同诈骗犯罪为主要活动的, 应认定为个人犯罪。(见最高人民法院1999年6月18日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 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0 (2)国有或者集体租赁给个人经营的。承租 人利用名义诈骗的,应认定为个人诈骗。(3)国营或者集体为个人提供营业执照, 名为集体实为个人的,人员以名义进行合同诈骗
5、,应以个人诈骗论。(4)没有资金、场地、从业人员等有名无实的皮包公司,对它们利用合同诈骗的,应以个人 诈骗论(5)由被挂靠提供营业执照,而由挂靠人员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担 风险的挂靠,挂靠人员实施合同诈骗罪应认定为个人诈骗。因此是否以单位名义 签订、履行合同,不应成为区分个人合同诈骗与单位合同诈骗的标志。实践中,“应当注意从单位犯罪的犯罪意志的整体性和利益归属的团体性两点把握究竟 是个人合同诈骗罪还是单位合同诈骗罪。而且,这两点之中,利益归属的团体性 应当优先考量”。对那些以单位名义实施的而实际犯罪谋取的利益归属直接责 任人员的合同诈骗犯罪一律应以个人犯罪论处。4、主观特征合同诈骗罪主观方面
6、表现为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 目的。刑法理论认为,”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希望通过实施行为实现某种危害结 果的心理态度。犯罪目的仅存于直接故意中”。因此合同诈骗罪这种目的型犯 罪只能存在直接故意的形式。司法实践中有观点认为合同诈骗罪主观方面可能存 在间接故意,如行为人签订合同时对履约能力尚无把握,寄希望于将来的时运, 合同签订后,先行占有对方定金或预付款,而后对履约抱听之任之、漠不关心的 态度。笔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仅表明行为人不愿意积极履行合同,不能说明行为人有骗取对方财物的目的,此时只能引出两种民事法律后果:一是欺诈合同无 效,二是行为人赔偿对方当事人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间接故意只
7、能构成民事欺 诈,只有当行为人无正当理由拒不返还定金或货款时,才能构成刑事诈骗。而这种拒不返还定金或货款的心理态度,只能是直接故意。二、合同诈骗罪的司法认定(一)合同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合同诈骗罪是目的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这是立法对合同诈骗罪的抉择。有学者认为,凡是使用刑法所规定的欺诈手段的, 原则上均应认 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当然刑法规定的合同诈骗罪的几种客观行为与“非法 占有目的”这一主观要素密不可分。但某种含有欺诈因素的行为是否是合同诈骗 罪构成中的客观行为,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有无非法占有目的。 因此在判断一行 为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时,除看行为人是否符合刑法第224条所规定的
8、行为类型 外,还必须看行为人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由此可见,非法占有目的的有无是 认定合同诈骗罪的关键。而司法实践中侦查机关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查证和认 定行为人“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许多诈骗案件由于受侦查技术及侦查人员能 力的局限,难以查证行为人的主观目的而无法追究其刑事责任。那么,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合同诈骗罪行为人主观上的非法占有目的呢?笔者认为,在处理具体案件时,应当根据其是否是刑法所规定的具体行为,并综合考虑事前、事中、事 后的各种主客观因素进行整体判断, 作出司法推定。司法实践中“司法推定作为 一种以忽略个别可能与结论相反为代价或基础的思维程式和证罪方法被广泛 认可和运用”。根据
9、司法实践经验,在司法推定时,应全面考察行为人以下各 方面的客观因素:1、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有无履约能力。行为人的履约能力可分为完全履约能力、部分履约能力和无履约能 力三种情形,应分别不同情况加以认定:(1)有完全履约能力,但行为人自始至 终无任何履约行为,而以欺骗手段让对方当事人单方履行合同,占有对方财物, 应认定为合同诈骗罪;(2)有完全履约能力,但行为人只履行一部分,如果其不 完全履行的目的旨在毁约或避免自身损失或由不可避免之客观原因造成,应认定为民事欺诈行为;如果其部分履行意在诱使相对人继续履行,从而占有对方财物, 应认定为合同诈骗罪;(3)有部分履约能力,但行为人自始至终无任何履约行为
10、,而以欺骗手段让对方当事人单方履行合 同,占有对方财物,应认定为合同诈骗罪;(4)有部分履约能力,同时亦有积极 的履约行为,即使最后合同未能完全履行或完全未履行,应认定为民事欺诈行为; 但是,如果行为人的履约行为本意不在承担合同义务而在于诱使相对人继续履行 合同,从而占有对方财物,应认定为合同诈骗罪;(5)签订合同时无履约能力,之后仍无此种能力,而依然蒙蔽对方,占有对方财物的,应认定为合同诈骗罪;(6)签订合同时无履约能力,但事后经过各种努力,具备了履约能力,并且有 积极的履约行为,则无论合同最后是否得以完全履行,均只构成民事欺诈。2、行为人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有无诈骗行为。诈骗行为绝大多数
11、是作为,而不可能是单纯的不作为。其主要表现 为行为人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从司法实践中看行为人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没有欺诈行为,即使合同未能履行,也不能定合同诈骗罪。没有诈骗行为,不能 定合同诈骗罪,但是有诈骗行为也不一定构成合同诈骗罪。要正确认定合同诈骗 罪还须结合其他客观因素作具体分析。 一般说来,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行 为人在事实上虚构了某些成分,但是并未影响合同的履行,或者虽然合同未能完 全履行,但是本人愿意承担违约责任,足以说明行为人无非法骗取他人财物的目 的,故不能以合同诈骗罪论处。3、行为人在签订合同后有无履行合同的实际行为。履行行为的有无最能客观地反映行为人履行合同规定的民
12、事义务的 诚意,也是认定行为人是否存在“骗取钱财”目的的重要客观依据。 一般说来, 凡是有履行合同诚意的,在签订合同后,总会积极创造条件去履行合同。 即使不 能履行,也会承担违约责任。而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人,在合同签订以后,根本没有去履行合同或者是虚假地履行合同。 对于这种情形,不论 其有无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均应以合同诈骗罪论处。“实际存在的履行行为, 必须是真实的履行合同义务的行动,而不是虚假的行为”。履行行为是否真实, 应当结合履约能力的不同情形来判断,这里应该注意以下两种情况下对行为性质 的认定:(1)行为人在签订合同后采取积极履约的行为,在尚未履行完毕时,行 为人产生
13、了非法占有对方财物的意图, 将对方财物占为己有。此种情况下,行为 人的部分履行行为虽然是积极的、 真实的,但由于其非法占有的犯意产生在履行 合同的过程中,其先前的积极履行行为已不能对抗其后来行为的刑事违法性,应构成合同诈骗罪。(2)行为人在取得相对人财物后,不履行合同,迫于对方追讨, 又与他人签订合同骗取财物,用以充抵前一合同的债务。这种连环诈骗在司法实 践中被形象地称为“拆东墙补西墙”。这种行为实质上是行为人被迫采取的事后 补救措施,不是一种真实的履行行为,应认定为合同诈骗罪。4、行为人对取得财物的处置情况。“若当事人没有履行义务或者只履行一部分合同,则当事人对其占 有的他人财物的处置情况,
14、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其当时的主观心理态度, 不同的心 理态度,对合同标的处置也必然有所不同”。11所以可以从行为人对他人财物的处置情况认定其主观上是否有“非法占有”的目的:(1)如果行为人将取得的 财物全部或大部分用以挥霍,或者从事非法活动、偿还他人债务、携款逃匿、隐 匿财物且拒不返还等,应认定为行为人有“非法占有”之故意, 其行为构成合同 诈骗罪。(2)如果行为人将取得的财物全部或者大部分用于合同的履行,即使客观上未能完全履行合同之全部义务, 一般不以合同诈骗罪论。(3)如果行为人将 取得的财物没有用于履行合同,而是用于其他合法的经营活动,只要在合同有效 期限内将对方财物予以返还,应视为民事欺诈
15、;当其没有履约行为时,应认定为合同诈骗罪5、行为人在违约后有无承担责任的表现。一般情况下,具有履行合同诚意的行为人,发现自己违约或者对方 提出违约时,尽管从自身利益出发,可能提出辩解以减轻责任。但却不会逃避承 担责任。当无可辩驳自己违约时,会有承担责任的表现。而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 人在纠纷发生后,大多采用潜逃等方式进行逃避,使对方无法挽回自己的损失。 但是,必须注意的是,对那些不得已外出躲债,或者在双方谈判时百般辩解否认 违约的,不能一概认定为合同诈骗,应该结合其他客观因素作具体分析。6、行为人未履行合同的原因。影响合同未履行的原因包括主客观两种情况。行为人在履行合同过 程中享受了权利,而不愿
16、意承担义务,表明合同未履行是由于行为人主观上造成 的,从而说明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应以合同诈骗罪论处。但是,如 果合同当事人享受了权利,自己尽了最大努力去承担义务,只是由于客观上发生 了使行为人无法预料的情况,导致合同无法得到全面履行,这种情况下,行为人 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应以合同纠纷处理。(二)一罪与数罪的认定认定合同诈骗罪的罪数形态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牵连犯问题。从理论上讲合同诈骗罪属于纯正的欺诈犯罪,行为人实施合同诈骗 罪必然要实行欺诈手段,而这种手段行为又可能触犯其他罪名,从而构成刑法理 论上的牵连犯。比如行为人为虚构单位或冒用他人名义以及伪造作废的票据或者 其他
17、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而伪造各种公文、证件、印章以及金融票证、国家 有价证券、股票、债券等就触犯了伪造公文、证件印章罪以及伪造金融票证、国 家有价证券、股票、公司债券罪。对此,我国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都主张按“从 一重罪处断”的原则处理。2、法条竞合问题。合同诈骗罪作为特殊诈骗犯罪在诈骗方法和对象上有其特定性,虽 然和我国刑法第266规定的普通诈骗罪一样都侵犯了公私财产的所有权,但主要 是破坏了国家对合同的管理制度、 诚实信用的市场经济秩序。普通诈骗罪与合同 诈骗罪在犯罪构成上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即两罪形成了法条竞合。在此情况下, 适用法律的原则是特殊法优于普通法。这是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的共识
18、。但是当行为人的一个行为同时符合合同诈骗罪和金融诈骗犯罪时, 这种情况属于法条竞合还是想象竞合在理论界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这种情形 属于法条竞合。另一种观点认为,合同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犯罪之间在构成要件上并无必然的竞合,这种情况属于想象竞合犯形态。 笔者同意前者的观点。所谓法 条竞合通俗地讲“就是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了两个分则性条款,其中某一法条的全部内容包含于另一法条的内容之中, 即两个法条发生重合,或两个法条的部 分内容相同,即有所交*的情形”。12就金融诈骗犯罪而言,其中许多犯罪需要 以合同的形式体现,行为的实施也发生在合同的签订、 履行过程中,因而在犯罪 构成上与合同诈骗形成法条竞合,
19、且包括包容竞合(如合同诈骗罪的内容包容保 险诈骗罪的规定,两者存在普通法与特殊法的关系, 对此应适用特别法,以保险 诈骗罪定性。)与交*竞合(如合同诈骗罪的规定与票据诈骗罪的规定之间存在交 *关系,这种情况下应择一重罪适用法条。)(三)关于连续诈骗行为同时涉及数种诈骗罪名的认定。所谓“连续诈骗行为同时涉及数种诈骗罪名”是指行为人先后实施 了数个独立的诈骗行为,其行为方法分别符合合同诈骗罪与其他诈骗犯罪的构成 要件的情况。对于该种情形如何定罪处罚在理论界和司法界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应该按照牵连犯的处罚原则择一重罪处理;第二种观点认为应该按照行为人 的主行为定性;第三种观点认为应该按照连续犯的处
20、罚原则, 从一重罪处罚;第 四种观点认为“连续诈骗行为同时涉及数种诈骗罪名”属于犯罪方法各异、 触犯 罪名不同、相互独立的连续诈骗犯罪,应实行数罪并罚。笔者同意最后一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对于先后实施、相互独立的数个诈骗行为之间不具有 牵连关系,即不具有手段与目的、原因与结果的内在;而且按照此观点,当行为 人触犯的几种诈骗犯罪之中有两种以上刑罚轻重相当时,便无法选择罪名,并且即使在刑罚轻重有别的情况下择一重罪处理,那么行为人触犯了其他诈骗的犯罪 数额是否应计入该重罪的犯罪数额存在疑惑。 按照第二种观点当几种诈骗行为在 整个犯罪活动中难分主次时,定性则无从下手;即使有主次之分犯罪数额
21、的归属 亦如第一种观点那样无法认定。而第三种观点中所谓的连续犯是指行为人基于数 个同一的犯罪故意连续多次实施数个性质相同、触犯同一罪名的犯罪形态。即使 如有的学者认为“如果数次犯罪行为触犯具体名称虽然不同,但实际性质相同 的,各罪亦可视为同种性质,成立连续犯形态”。13也不应按照传统连续犯的处罚原则进行处断。因为理论上历来主张连续犯是实质的数罪而处断的一罪,只考虑到了连续行为所触犯罪名完全相同的情况, 而没有把数次犯罪行为触犯具体 名称不同但实际性质相同的连续犯纳入研究范围。因此第三种观点也是不正确、 不可行的。在司法实践中只有对“连续诈骗行为同时涉及数种诈骗罪名”实行数 罪并罚才能定性准确、罚当其罪。与“连续诈骗行为同时涉及数种诈骗罪名”相关的问题是在连续诈 骗行为中,当各种特殊诈骗行为(包括利用合同诈骗在内)及普通诈骗行为,分别依照各种特殊诈骗犯罪和普通诈骗犯罪的构成要件不构成犯罪(未达到起刑标准),而其诈骗总数额按照任何一种诈骗犯罪的定罪标准都可构成犯罪;或有的 诈骗行为数额上达到定罪标准可以认定为普通诈骗罪或各种特殊诈骗犯罪,而其中有几种行为不构成其诈骗方法对应的特殊诈骗犯罪时,一般应当坚持以下原 则:(1)各种诈骗方法的诈骗行为,首先分别以其对应的诈骗犯罪的起刑标准为 基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肠平滑肌肉瘤》课件
- 热加工课程设计2018
- 绿色环保课程设计
- 自动窗帘控制课程设计
- 算法导论课程设计
- 筑梦星空的幼儿园工作总结
- 宠物行业宠物美容师工作总结
- 综合经营行业行政后勤工作总结
- 纺织行业会计工作总结
- 移动应用开发行业技术工作总结
- 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 采购合同范例壁布
- 公司员工出差车辆免责协议书
- 2024年陕西榆林市神木市公共服务辅助人员招聘775人历年管理单位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 《电化学储能系统舱大件运输特殊要求》
- 2025年采购部工作计划
- 期末检测卷(一)(试卷)-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三起)英语六年级上册(含答案含听力原文无音频)
- 《防范于心反诈于行》中小学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知识宣传课件
- 2023-2024学年北京市通州区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八年级(上)期末英语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