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4/b9a0bc20-12b1-443d-8633-6e7c21c2bbc2/b9a0bc20-12b1-443d-8633-6e7c21c2bbc21.gif)
![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4/b9a0bc20-12b1-443d-8633-6e7c21c2bbc2/b9a0bc20-12b1-443d-8633-6e7c21c2bbc22.gif)
![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4/b9a0bc20-12b1-443d-8633-6e7c21c2bbc2/b9a0bc20-12b1-443d-8633-6e7c21c2bbc23.gif)
![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4/b9a0bc20-12b1-443d-8633-6e7c21c2bbc2/b9a0bc20-12b1-443d-8633-6e7c21c2bbc24.gif)
![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4/b9a0bc20-12b1-443d-8633-6e7c21c2bbc2/b9a0bc20-12b1-443d-8633-6e7c21c2bbc2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第一章绪论1 .了解风景名胜区规划现状与发展趋势2 . 了解风景名胜区的性质、作用与分类3、了解风景名胜区规划课程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 一、风景名胜资源的相关概念(一)资源(二)自然资源(三)风景名胜(四)风景名胜资源(五)景物(六)景观(七)景点(八)景区排素组图1-1 风景结构模式 (引自风景规划)二、风景名胜资源的定位与特性(-)风景名胜资源的基本定位(二)风景名胜资源的本质属性1、自然属性 3、政治属性2、社会属性4、经济属性(三)风景名胜资源的特性1、整体有用性4、景观的不可兔制性2、空间的固定性5、景观的共享性3、时间的无限性6、景观的开放性自然资源分类自然济源I
2、可更新资源其巧(收入性或流动性资源)如风景2不可更新资源(资本性或储存性资源)利用后就变性 或毁灭的资源(如化石燃料)可循环利用的资源(如金属物)直接太阳能间接太阳能 地也能地球物理过程光合作用过程(如风能、潮汐能水流能jI短期的 长期的(如一年生田间作物)(如木材)图1.2自然资源分类(引自蔡运龙自然资源学原理)第二节 风景名胜区规划现状和发展趋一、现状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的水平也 大幅度提高,闲暇时间越来越多,旅游成为人们更多关注的话题。风景名胜区作为旅游的主 要目的地,不仅是提供物质享受,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和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大自然优美、 壮观、奇异的景观和独特得历史文物占迹
3、是风景名胜区的主要两个方面。现代远离城市喧嚣 的人们要求探索、发现更多的罕为人知的风景区,从自然中获得更多的自然知识和历史文化 知识。相应于这样的要求,风景名胜区出现了一个飞跃式的发展。自1982年11月国务院审定公布第一批国家重点风 景名胜区以来,我国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很快。全国已经建立风景名胜区677个,其中国家 重点风景名胜区177个,省级风景名胜区452个,总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以上。自1996 年起,国家建设部还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八次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 目,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武夷山、庐山、黄龙、青城山、都江堰、三江并流等16 处风景名胜区被批准列入世界遗
4、产名录。中国国家风景名胜区徽志中国国家森林公园徽志风景名胜区的规划重在保护它的原生态一一原生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产,这是观赏和研 究价值最高、美学品位最高的状态。现在的问题中最突出的是出现了不少城市化现象。从风景区整体来看,大量的硬质建设成为自然环境中极不协调的因素,破坏了原有 优美的自然景观。无论是风景区核心内的建筑还是风景区内接待基地,追求高档、奢华和城 市化成为风景区规划中最致命的一种观念,使得建筑形体、材料和色彩上都严重违背了 “自 然”的风格而趋于城市化。二、发展趋势中国风景名胜事业开创20年来,风景名胜区事业得到了空前发展。当前,在人民精神 文化需求口益提高的大好形势下,我国风景名
5、胜区行业面临着巨大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 挑战。“保护与发展”是风景名胜区规划发展的主题。以保护推进发展,以发展促进保护。“五个统筹”是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发展方向,详细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统筹城乡发展关系。风景名胜区多数位于城市外围,和农村接壤,和农村、农民有着紧密的联系。 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我们要处理好风景名胜区与周边城镇、农村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要保护 景区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有要考虑农村的发展。农村的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这就 要实现生态移民、景观保护移民,持续地来实现景区和乡村和谐的发展。第二,要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关系。风景名胜区是一种特殊的区域,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利用对于促进
6、地方经济社 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与周边的城市、乡村、郊区的发展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 用规划的手段把风景名胜区融入区域发展的整体布局之中,统筹考虑城市的发展与风景名胜 区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与风景区的可持续利用、小城镇的布局与风景名胜区的建设,把 城镇的发展与风景名胜区的发展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两个极,一个是普通第二、三产业发展 的极,另外一个是依托风景名胜的旅游业发展极第三,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关系。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条件,风景名胜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其中经 过自然长期雕琢的瑰宝,具有不可再生性。保护风景名胜区就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达 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由于旅游业
7、的发展,风景名胜区的游人量不断增多,甚至超过了景区 的合理的游客容量,对景区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在未来的景区规划中,要限制部分 景区的过度开发,或者对景区进行景点轮休,使景区的开发和保护达到和谐。第四,要统筹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关系。对于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建设,我们应该全面统筹安排,不能以短期的利益代替 长期利益,不能以当代人的利益代替世世代代人的长远利益。景区旅游收入不是以当年的收 入和当年的游客多少来计量,而是体现长远的、可持续的、世世代代不断增值式的利用方式。 第五,要统筹国内的改革与对外开放关系作为风景名胜区来讲,我们既要满足人民群众口益增长生活的需要、文化的需 要,又要使风景名胜
8、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成为吸引国际友人的窗I I,成为建立国际间的 相互信任、相互了解、取长补短的桥梁,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的途径,成为一个走向世界的 通道,成为实现两岸生平统一大业,凝聚天下华侨大团结的载体 三、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其他形式(一)自然保护区(二)森林公园(三)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文化名域(四)地质公园(五)水利风景区风景区内生物多样,是一个生态平衡的自然系统,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众多生物生存的良 好环境。为了避免这样的地方被人类的无知而破坏、蚕食,建立风景名胜区,以明确的形式和法律的手段来保护我们所剩不多的美丽家园。只有保护好这样的景区,才能给经济发展、 旅游开发、科学研究等等留下足够的
9、空间。我国建立的512处风景名胜区,为中国乃至世界 保存了 512处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自然本底,因此,保护生态、生物多样性与环境是风景名胜 区最基本的作用。第三节风景名胜区的功能作用风景名胜区的主要功能:(一)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维护自然生态系统,保存历史文化信息(二)发展旅游事业,丰富文化生活(三)开展科研和文化教育,促进社会进步与国民素质提高(四)通过合理开发,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协调第四节风景名胜区规划学习目的和方法二、学习方法(一)多学科的理论基础作为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基本理论基础,地理、历史、气象、艺术、建筑、园林、植物学、生 物学等都对风景名胜区规划起到必要的指导性作用。因
10、为风景区是多元素的综合体,自然界 的各种元素都应该包括在考虑的范围内。(二)科学的思维方法1、矛盾分析法在学习过程中,对风景名胜区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进行分析,努力找出其原因,从而寻 求解决之道。2、分析和归纳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各种案例分析归纳的基础上进行提炼,概括总结出一些基本的判断、结论和规律,在把 这些结论和规律应用到风景名胜区规划中去。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抓住风景变化、演进的特点,紧密结合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发展趋势,展开分 析研究,避免背死书的方法,使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三)讨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习过程中,除了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外,也应积极地参加规划讨论和规划实践,在讨论
11、 中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答案,在实践活动中加强对理论的理解。(四)规划师的职业道德在经济与政治中找到最恰当的表达方法。正确的对待自然与人的关系,在保护自然的基础 上,满足人们的游览要求。运用朴素的理念进行规划建设。规划师应有严谨的态度,热爱自 然的激情。规划之前应有充分的自身体验与感受,就像赖特用一个月的时间来亲身解读流水 别墅的基址一样。在课余时间,尽量游览不同地区,感受不同的自然风景和人文风光,就像 安藤忠雄等许多建筑师一样,游历是最好的学习方式。IUCN世界保护联盟徽志世界遗产徽志世界自然基金组织徽志GEOPARK 世界地质公园徽志 第三章风景名胜区规划导论及纲要第一节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基本
12、理论与方法一、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基本理论二、(一)系统理论三、1、系统理论的基本原理(D系统的概念(2)系统的属性四、2、系统理论在风景名胜区规划中的应用五、(1)规划的要素(2)规划的程序与编制(3)规划者的思维六、(二)可持续发展理论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2、可持续发展理论在风景名胜区规划中的应用2、(三)生态理论学3、1、生态理论的产生与发展2、景观生态学在风景名胜区规划中的应用4、二、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基本方法5、1、思维方法2、理论方法3、研究方法4、技术方法5、管理方法6、工作方法6、第二节风景名胜区规划体系7、一、风景名胜区规划任务二、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功能8、(一)控制作用(二)协
13、调作用(三)优化作用(四)保障作用9、第二节风景名胜区规划体系10、 一、风景名胜区规划任务二、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功能11、 (一)控制作用(二)协调作用(三)优化作用(四)保障作用12、 三、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原则13、 (一)整体性原则(二)择优性原则(三)动态性原则(四)调控性原则(五)真实性与完整性原则14、 四、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特点15、 (一)方法的科学性(二)空间的地域性(三)系统的更杂性(四)内容的相对性16、 (五)实施的可操作性17、五、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层次与内容(一)风景发展战略规划(二)风景旅游体系规划(三)风景区域规划(四)风景区规划纲 要(审批管理)(五)风景区总体规划
14、(六)风景区分区规划(七)风景区详细规划(A)景点规划六、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相关规则(一)国土规划与区域规划(二)城市规划(三)土地利用规划(四)旅游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纲要第一节规划的程序与内容一、规划程序(一)规划的逻辑顺序(二)规划的编制程序二、规划的内容与深度第二节风景名胜区现状调查与分析第三节一、风景名胜资源的调查内容(一)风景名胜区资源系统调查第四节 1、自然景源调查2、人文景源调查第五节(二)风景名胜区的服务设施系统调查第六节(三)风景名胜区的居民社会经济系统调查第七节二、风景名胜区现状调查的方法与步骤第八节(一)准备阶段第九节1、成立调查组2、资料准备3、制定工作计划4、仪器设备准
15、备二)资料和数据采集阶段1、野外实地勘察2、现场资料收集3、访问座谈4、问卷调查(三)成果编辑阶段1、编写风景名胜区基础资料汇编2、编写现状调查报告3、完成现状图纸的绘制风景名胜资源分类简表中类:出上小类1.天景(1)日月星光(2)虹震盛景(3)风雨阴晴(5)自然声象(6)云雾景观(7)冰雪霜露(4)气候景象(8)其他天景2.地景(1)大尺度山地(2)山景(3)奇峰(4)峡谷(5)洞府(6)石林石景(7)沙景沙漠(8)火山熔岩(9)蚀余景观(10)洲岛屿礁(11)海岸景观(12)海底地形(13)地质珍迹(14)其他地景大英中美笑 一、自然景源3.水景(1)泉井(2)溪流(3)江河(4)湖泊(5
16、)潭沦(7)沼泽港涂(8)海湾海域(9)冰雪冰川(10)其一最4.生景(1)森麻(2)草地草原(3)古树名木(4)珍雁生身(5)植物生态类争(6)动物群栖息地(7)物候学卓聂现(8)其他生物景观.二、人文景源1.国景(1)历史名园(2)现代公园(3)植物园(4)动身£(5)庭宅花园(6)专类游园(7)陵园墓图(8)其土天圣2.建筑(1)风景建筑(2)民居宗祠(3)文娱建筑(4)姓立参务建女(5)宫殿衙署(6)宗教建筑(7)纪念建筑(8)工交景(9)工程构筑物(10)其他建筑3.胜迹(1)遗址遗迹(2)摩崖题刻(3)石窟(4)威更(5)乏念工(6)科技工程(7)游娱文体场地(8)其他胜
17、迹4.风物(1)节假庆典(2)民族民俗(3)宗教礼仪(4)神话传说(5)民间文艺(6)地方人物(7)地方物产(8)其他风物贡料来源;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1999。(一)自然景观资源(二)人文景观资源(二)二、风景名胜资源评价(三)(一)风景名胜资源的美学价值评价(四)1、风景名胜资源的外在美2、风景名胜资源外在美的类型(五)(1)形态美(2色彩美(3)动态美(4)听觉美(5)嗅觉、味觉、触觉美(6)结构美(7)功能美3、风景名胜资源美学评价方法研窕(1)专家学派(2)心理物理学派(3)认知学派(4)经验学派(二)风景名胜资源的科学价值评价1、科学价值评价的内容2、科学价值评价的指标分析(1)多
18、样性 (2)稀有性(3)代表性 (4)脆弱性三)风景名胜资源的综合评价1、风景资源评价的原则2、评价标准与指标图4.2景源系统构成层次(引自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18、 风景名胜资源分级4、风景名胜资源评价结论风景资源评价指标层次表给合评价层故值项目评价坛权更因子评价;51.景源价值7。80(】)欣赏价值(2)科学价值(3)历史价值(4)保健饵值(5)游憩价看O 景感度 奇特度 完整度 科技喧 科普伍 温数值 年代色知名度人文值 生理但心理值应咫值 功利性舒适度承受力2.环覆水平2010生态特征 B环境原量 设施状况 监护管理和植类结构值功能值 要素值等级值灾变* 水电能源口程管网环保设施 总
19、测机转法规纪套加油设置一 3.利用条件5(1)交通通讯 (2)食宿接待 (3)客源市场 (4)运营管理便挣性可靠性效镜能力标准规模分布结构消费家能体系经济结构居民社会4.规模范囹5(1)面积(2)体星 空间史科义源风景名胜区机划规范,999。第四节风景名胜区规划的范围、性质与目标一、风景名胜区范围的划定二、(一)划定风景名胜区范围的原则(二)划定风景名胜区范围界限的要求 三、二、风景名胜区性质的界定【案例4. 2】 风景名胜区性质范例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以典型的丹陵地貌为特征,自然山水为主景,与悠久历史文物相触合,供游览为主的国家级风景X。崂山风景名胜区是“青岛崂山风景区域”的组成部分,以山海奇观
20、和历史名山为风景特征,可供欣赏游览、度 假凄复,以及开展部分科学文化活动的国家级风景区。镜泊湖风景名胜区I以湖光山色为主的火山熔岩堰塞湖旅游风景区,兼有火山口森林、地下熔岩隧道等奇观,又有文物古迹等人文景观,可供游览、避暑、科学研究等活动的国冢皴风景区。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风景名胜区以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名园和大型寺庙古建筑群为主体,并兼有我国北方典型的丹霞地貌为其j风景特征,以欣赏、游览观光为主要旅游内容,同时也是开展清代历史文化研究和地质地貌、科技 等项活动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以自然风光特别是水景为主体,以多种休息娱乐和旅游活动为内容,在体现民族风格上突出楚 文化地
21、方特色,而又具有现代精神的国家破风景区。嵩山风景名胜区是中国古代中原文明的苓萃之地,以保护和发扬中华民族悠久文化与自然山水为主耍任务,供 国内外游憩观光、科研教育的典型的山岳型国家风景区。四、应景民忌应戛展目标的确定【案例,。岬石岩风景名胜区发展目标(北京林业大学,2004)一.总H标1.充分保护景观资源和自然环境。2建立与完善嶂石岩风景区的景观系统构成。3.在保护前提下,促进旅游发展,从而带动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二、资源保护门标1 .对峰石岩风景名胜区所具有的独特地形地貌实施严格有效的保护措施,强化及景观与科学价 值,禁止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对山体进行破坏。对已经受到破坏的地段,采取必要
22、手段,尽早恢 复其原貌,以维护景观资源的完整性Q2 .对峥石岩风景名胜区的人文景观资源进行全面而有效的保护,以维护历史的直实性为主旨. 对景区内的人文景观进行必要的维修与恢复,各专项工程的实施都需要在有关专家进行充分论证的 基础上.由相关部门严格监修实施。3 .严格保护母石岩风景区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对野生药用植物的采集行为应严格禁止.对不同 区域林相进行相应调整,以维护景区生态体系的完整性与稳定性.以退耕还林为契机.积极组织植 树造林.力争在短期内将森林布盖率提高到60%以上。4尽量降低与减少人类居住与旅游活动对风景区整体生态环境的破坏,积极倡导当地居民的适当外 迁与聚居,对游客采取“沟内游、
23、沟外住.山上游、山下住”的旅居方式,并对风景区内交通车辆数及 尾气排放标准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以减少生产、生活垃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建立风景区生态 环境监控体系,对风景区整个生态体系纳入动态管理范嚅,切实提高风景区的整体环境质量。5 .通过确定保护区等级与范圉,并对人类活动、旅游服务设施、土地利用等相关内容进行严格 控制与监管.以提高资源保护措施的可操作性。三.资源利用目标1 .根据奥源特征和市场定位,将嶂石岩建设成为“京、津、冀、晋”地区重要的集观光旅游、 避暑度假、科学探险、科普科研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2 .在有效保护资源的前提下,以嶂石岩风景名胜区的建设与发展为契机,与周边风景区
24、形成良 好的互动与连接,在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同时,带动整个赞皇县旅游经济的发展。第五节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分区、结构与布局一、风景名胜区的分区(一)风景名胜区的分区体系1、景区划分2、功能区划分3、保护区划分4、其他分区形式生态分区及其利用与保护措施生态分区环境要素状况利用与俣护措施大气水城土埸植被危机区1 1 1XXX应完全泯制发展,并不再发生人为压力,实施综合的自然保合 掩捷一或十XXX一或,XXX一或+不利区X一或+-或+应限制发展,对不利状态的环境要索要减建其人为压力,实蜿针 对性的自然保护推旅一或+X或+-或+一或十X稳定区一要稳定对环境要索造成的人为压力,实施对其适用的自然保护 W
25、ife.一,一+-有利区4+需规定人为压力的限度,根据需要而引定自然保护搭施+4+注:X不利;-稳定;+右利。资料泉源: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1999。二)国家公园分区体系1、世界保护联盟(IUCN)分区模式(1)保护性自然区2)保护性人类学区(3)保护性历史或考占区2、美国国家公园分区模式二、风景名胜区的结构与布局(一)风景名胜区的结构(二)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布局游线、交通、信息传递图4/风景名胜区系统构成 (引自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第四章 保护培育计划第一节保护培育规划的重要性一、保护培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二、(一)现状不清、方法欠妥(二)体制不顺、执法不严(三)人才匮乏、资金不足三、二、保护培
26、育规划的重要性四、1、有利于使风景资源价值更明确、更持久体现2、有利于将保护提到综合性保护的高 度五、3、令.利于突出风景资源保护的重点和难点4、有利于协调因保护带来的矛盾六、5、有利于争取对保护工作的投资七、第二节保护培育规划的原则一、完整性二、真实性三、原生性、多样性四、适宜性 第三节 保护培育规划的内容一、分类保护1、生态保护区 2、自然景观保护区 3、 史迹保护区4、风景恢复区5、风景游览区6、发展控制区二、分级保护特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三、核心景区保护四、专项保护规划1、生物多样性保护2、地质地貌景观保护3、水域景观保护4、文物建筑保护5、石刻碑刻专项保护6、
27、古树名木保护五、外围保护地带1、分类保护和培育2、分级保护规划3、专项保护规划第五章风景游赏规划第一节游人容量的量测与管理一、风景游赏规划内容一般包括景观特征分析、游赏项目组织、风景结构单元组织、游线与游程安排、游人容量调 控和游赏结构分析等。一、确定游人容量的基本程序图6-1 确定风景区游人容:®的基本流程八、游人容量的指标选择欧洲不同旅游区游人容量的研究重点表6-1旅游区类型旅游区特点环境容量研究侧重点,滨海型具有大众旅游特点,大尺度、大规模的设施建设,深 度的土地利用,广泛的城市化。如大多数地中海旅游 目的地流行的模式游客密度、沙湾使用情况、旅游服务设施情今、基 砒设施情况、海
28、水纳污力等海岛型中小尺度,通常与居住地、乡村、小型社区相结合旅游对当地社会文化的影响,旅游对当地制造业 和海岛经济的影旗,居民生活质量等1保护区型活动一般限制在欣赏、视察自然、科考、科学教育等 方面,这和旅游区是在严格控制和管理下最小化对环 境的干扰,限制基础设施发展游客人数、游客流以及空间集中的模式.保护自 然和生态系统功能的游客分散模式,游客体检质 量等乡村型包括广泛的动机和目的,常常表现为参观美所地区 等浅层次的旅游活动,零星分散在偏僻乡村游客流、当地社会文化影洎、乡村经济影响、游客 流空间分布模式山地型深度发展的旅游区,大众旅游类型,集中各类活动 自然中基他设施或可达道路对环境的影晌,
29、人工 造雪对小气候的影响,植被破坏和土壤流失,风景 破坏,交通堵塞和废物管理,历史城镇型主流的大众旅游地,大规模游客集中性纪念碑、博 物馆等,短时停留交通堵塞、土也使用的改变等鎏料来源:Coccossis. (Tourism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20Q0o九、山岳型风景区游人容指标体系示例表6-2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E游览环境容量线容量人均占路长度面容国人均占地面积景点最大负荷人数景区大负荷人数生活环境容量供水能力,供水标准供水人数供水时间供需平衡住宿接待能力,床位数总床位数景区床位数分档床位数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旅游用地容国可供开发使用的土
30、地面积游憩用地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用地旅游管理用地自然环更容量水体纳污能力水体自净能力污水处理能力旅游垃圾处理能力垃圾填埋垃圾焚烧垃圾回收资料来源:刘玲,(旅游环境承蒙力研究,2000。十、游人容量的测量方法H一、(一)游览空间容量(游人容量)1.瞬时容量量测公式(1)面积测算法瞬时游人容*人)二;(6-1)式中:风景区面积有3种计算可能a.整个风景区面积来计算,适应于风景体系规划和风景区战略或概念规划。b.风景区“可游面积”计算,但“可游面积"难以准确地确定,只能是一个估算,有一定的主 十二、现成分,并且与其他专项规划难以衔接,所以可用性不强。c.景点、景区面积计算,适用于规划的各个层
31、次,并可以同各专项规划协调,适应性较强。同三,还可以衡量一个风景区中景点分散与集中状况以及分区结构布局是否合理。单位规模指标的确定单位规模指标,是指在风景游览的同一时间中,每个游人活动所占用的最小面积,一般为 一/人。这个指标的确定有着较大的经会成分,所以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指标也是一个综 告变量,受游览心理因素、生态环境因素、功能技术因素等多方面影响。以1999年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中的风景区游览空间标准为例:主景景点:50lOOrr?/人一般景点:100400m2/人浴场海域:1020m2/人(海拔0-2m以内水面)浴场沙渡:510m2/人(海拔。+ 2m以内沙滩)(2)线路测算法瞬
32、时游人容量(人)=藏生(&2)卜中:II道路长度有两种计算可能a.全景区线路长度,全线容量,满足客流分布均匀的条件,属于静态容量,便于对风景区作宏现总体评价。 b.全景区分段线路长度,路段容量,客流分布不均的条件,属于动态容flt,便于对风景区局部31控管理控制合理规模。色游人间距的确定| 应1999年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中的风景区游览空间标准为例:道路面积:S10m2/人(以每个游人所占有平均道路面积计A)1 (3)卡口测笫法游人容it匚瓶颈游人容量(63)卡口测算法是一种极限计算方法.是以某一必游景区内的一个极限因素确定的。如:必须游览 三景区、景点的最大容量,必经道路的限制容量及配
33、套供应的极限数据等作为游人的最大容量.也 可以说这是一个安全容量。比如.华山的千尺幄、泰山的天街、武夷山的九曲溪等。F 2.日容量量测公式风景区日游人容量二瞬时容量x曰周转率(&4)式中风景区日周转率有两种计算可能:a以单个景区、景点的日周转率来计算,相对应的瞬时容也以单个景区景点取值。适合大型 灭景区景区之间联系松散、景区独立管理的情况.静态量测。b,以整个风景区的日周转率来计算.相对应的瞬时容量也以整个风景区取值。适合大型风景区 每个景区都不构成卡口、景区相互开放的情况,考虑游客游览整个风景区的连续:动态的行为过程. a态量涮。【案例6.1】 以观光型山岳风景区泰山为例(崔凤军.1
34、997年)黄山各景区日设施容量(供水人数)表If景区主要指标温泉云谷北海玉屏可利用番水容量(种)12336813200455763840日需水量(炉)738.46147.84698.06118.24人均用水指标(L/A - d)标准床位400400400400普通床位150150150150不住宿游客20202020常住人口160150150150日可供水人数(人次R)7187454751004487设施容置用于管理或规划用途时,一般不将其作为制定游人容,的限度,因为设施容弹住 易于建设,消除瓶颈的难度小,而且季节性变化也较大。比如大多数旅游区在旺季时严,超载运 而淡季时又严重弱藜,可以通过临
35、时设施等手段进行调整。近期,风景区可能会受设施容量的限制,但是,远期风景区的容置瓶颈依然是生态容.。(三)生态容量生态容量的研究常采用以下三种方法1.事实分析法2.模拟实验法3.长期监测法1.生态指示公式游憩用地生态容置指标生态容量=风景区生态分区面积生态指标用他类型允许容人量和用地指标用地类型允许客人量和用电指标(人饷(H/人)(人加科)一 /人)1.针业林地235000-33006.城镇公园30-200330502.诲叶林电482500-12507.专用浴场<500203.森林公园<15 20>660-5008.浴场水域1000-200020-104.武林董电20 255
36、00-4009.浴场沙滩1000-200010-55.草地公园<70>140费科果源:引自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1999。2.净化能力公式_当旅游污染物的产出量超出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净化和吸收能力时,必须依靠人工方法对污染 物进行处理。这样,从环境对旅游产生的废物处理能力的角度也可以确定风景区的生态容量I反映净化能力的生态容量指标目前主要有:固体垃圾处理设施' 废水处理设施可接纳的最大游 客容量。一般,旅游者在风景区产生的污染物应在风景区内或附近予以净化、吸收,不宜向外区域扩散。故生态容量的测定应以风景区为基本空间单元。生态容量二69)自然环境能够吸纳的污染物之和+人工处理
37、掉的污染物之和涌客每人每天产噩蒜物量四、游人容量的探索实践(一)定义内涵的发展(二)概念体系的探索(三)调控管理的尝试 第二节景区规划一、景观的分析与组织视觉:视觉通道、视角、视域、 景深、视点、视距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心觉:联想、想象、推理等 主观心理感受分析评价 种类、数量 分布、组合 结构 特征项目策划景区空间场所设计 游线设计与组织 景区区划 游赏体系设计 景区结构与布局 景区形象设计图6-2景观分析与组织结构示意一五、景区的划分6-4景区单一分区模式六、(一)景区划分依据与原则(二)分区模式生态保护区 关联性强关联性弱« 6-5景区综合分区模式(三)景区的范围、名称与主题1、
38、范围界定2、景区命名3、景区主题三、景区的结构布局(一)组织结构(二)空间布局通用设计的原则标识规划的视可易于理解广泛的适应性安全性易于亲近美观协调易于理解的原则 简单直观的使用 公平的使用柔性使用 尽量少的身体负担 可以接近的尺度与空间允许失误图6.9标识设计视点与通用设计原则的转化(据田中直人,2004)无障碍户段通过增加音量、角虹莫进行 达文字和声音的 号换传达If 眼睛不方便的人. :不:二7七,:;两耳朵不方便的人不僮中文的人说话不方便的人图6-10 无障碍沟通示意各种人之间相互交流 需要借助无障碍化手段(据田中直人,2004)第八章道路交通规划第一节规划的原理与要求一、基本概念(一
39、)交通(二)道路(三)风景区对外交通(四)风景区内部交通(五)风景区 道路二、规划的基本原则三、规划的基本要求(一)合理利用地形和现有道路,规划不同功能的道路(二)考虑风景区整体环境和功能局 部要求(三)快捷化的外部交通体系(四)网络化的内部交通体系 第二节道路系统规划一、过境公路和对外交通改善措施二、车行游览道规划三、内部游览专用车道规划四、主要步行游览道规划第三节交通设施与交通组织一、交通设施(一)交通车站(码头)(二)停车场(三)交通标志二、道路交通的组织、过境公路和对冲交通改碑措施规划枳据林虎山风景区过境交通现状及旅游发展痛要,协调并改善风景区过境交酒的女正(X 表 91)。过境公路规划建议一览表表加1道路名称(起至巨I右风鼻区内K巾现状路面现划新河公J8粕油荏自改造升烟,加强曾聋任村一马家也一二姓12. TTkm新易或造升狡,限制货上交通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总结模版(2篇)
- 2025年中小学教师礼仪培训心得体会例文(5篇)
- 2025年人才上半年工作总结样本(四篇)
- 2025年企业劳务外包公司合同样本(三篇)
- 2025年产品代销协议(五篇)
- 2025年乡村计划生育年终总结参考(二篇)
- 2025年个人研修学习心得体会样本(3篇)
- 2025年互动交流学习心得样本(3篇)
- 2025年中级职称评审个人小结参考(四篇)
- 2025年中学家访教师心得体会(6篇)
- 老年痴呆症患者生活陪护协议
- 2024年-急诊气道管理共识课件
- 钢筋工程精细化管理指南(中建内部)
- 小学语文中段整本书阅读的指导策略研究 中期报告
- 2024年山西省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 (一模)英语试卷(含答案详解)
- 浙教版2023-2024学年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卷(含答案)
- 2024年中国铁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运动训练与康复治疗培训资料
- 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 制度
- 经营开发部工作目标责任书
- 小班绘本教学《藏在哪里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