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三生物二轮专题 细胞运输和代谢10训练 新课标_第1页
2012年高三生物二轮专题 细胞运输和代谢10训练 新课标_第2页
2012年高三生物二轮专题 细胞运输和代谢10训练 新课标_第3页
2012年高三生物二轮专题 细胞运输和代谢10训练 新课标_第4页
2012年高三生物二轮专题 细胞运输和代谢10训练 新课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2年新课标高三生物二轮专题训练:细胞运输和代谢10一 、选择题水稻根尖细胞呼吸过程中,若单位时间内CO2的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的比值大于1,可能是()A分解了脂肪 B有氧呼吸强度大于无氧呼吸C只进行无氧呼吸 D出现了无氧呼吸在ATPADPPi能量的反应式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和能量都是可逆地,酶相同 B物质和能量都是不可逆的,酶不相同C物质是可逆的,能量是不可逆的,酶不相同D能量不可逆,物质是不可逆的,酶相同如图表示某反应物剩余量随pH及温度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酶的最适温度是37 B.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先降低后升高C.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最适pH

2、不变D.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降低以下哪种情况会发生渗透作用()干种子萌发时的吸水萎蔫的青菜放进清水中变得硬挺根毛细胞吸水水由气孔进入外界环境插在花瓶中的玫瑰花枝由瓶中吸水洋葱表皮细胞放在盐水中发生质壁分离兔的血液红细胞放在盐水中发生皱缩A BC D在下列四种实验条件下,测定了不同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实验条件记录于下表中。根据实验结果绘制成的曲线如右图所示。实验CO2浓度(%)温度()10.103020.102030.033040.0320下列对上述实验中限制光合作用速率主要因素的分析,正确的是()ABCD实验2光强度CO2浓度温度温度实验4CO2浓度光强度光强度CO2浓度P点

3、温度温度CO2浓度光强度如图表示某种酶在不同处理条件(a、b、c)下催化某反应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解 读此图可获得的信息是 ( ) A.a、b、c表示温度,则一定是abcB.a、b、c表示酶的浓度,则abcC.a、b、c表示底物的浓度,则abcD.a、b、c表示温度,则不可能是abc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ATP可作为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BATP转化成ADP的过程中需要酶的参与CATP的组成中与脂肪酶相同的元素只有C、H、OD正常细胞中的ATP与ADP之间的转化处于动态平衡玉米叶片的某些细胞中含有一种个体较大但没有基粒的叶绿体。在这种叶绿体中可以发生的化学反应是()A三碳化合物被还

4、原 B水被分解C生成ATP D合成糖原有人对不同光照强度下两种果树的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如下表(净光合速率以CO2的吸收速率表示,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对恒定)。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光强(mmol光子·m2·s1)00.10.20.30.40.50.60.70.80.9龙眼光能利用率(%)2.302.202.001.801.601.501.401.301.20净光合速率(mol CO2·m2·s1)0.602.505.106.557.457.908.208.508.508.50芒果光能利用率(%)1.201.050.900.850.800.750.

5、700.650.60净光合速率(mol CO2·m2·s1)2.101.103.705.406.507.257.607.607.607.60A光强大于0.1 mmol光子·m2·s1,随光照增强两种果树的光能利用率逐渐减小B光强小于0.5 mmol光子·m2·s1,限制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叶绿素含量C光强大于0.7 mmol光子·m2·s1,限制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生态因素是CO2浓度D龙眼的最大光能利用率大于芒果,但龙眼的最大总光合速率反而小于芒果为了探究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的关系,某兴趣小组将西红柿植株置于密闭装置

6、中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组别123456光强普通阳光(%)020406080100开始时的CO2浓度(%)0.350.350.350.350.350.3512 h 后的CO2浓度(%)0.3680.3060.2890.2820.2800.279根据上表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的自变量是CO2浓度的变化,因变量是光照强度的变化B该实验的对照组是第1组实验C若将第6组植株突然移至第4组条件下,短时间内细胞中的C5将增加D通过上述实验,可以确定西红柿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某同学为了观察渗透现象,设计了如下实验:用猪的膀胱膜将一漏斗口封住,再在漏斗里装上清水,然后把漏斗浸入盛有10%的Na

7、Cl溶液的烧杯中,并使漏斗管内的液面与烧杯中的液面一样高,但他始终没有观察到渗透现象。那么,他应该怎样改进实验才能达到实验目的 ()A把10%的NaCl溶液换成30%的NaCl溶液 B把10%的NaCl溶液改装在漏斗里,清水装在烧杯中C把猪的膀胱膜换为其他半透膜D把10%的NaCl溶液换成10%的蔗糖溶液NaK泵由4个亚基(多肽)组成,其中1个亚基向着细胞质的一面有1个ATP结合位点和3个Na结合位点,外表面有2个K结合位点。这一过程利用ATP供能,将Na从细胞内逆浓度梯度排出,将K从细胞外逆浓度梯度主动运入。对此过程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和K出入细胞是主动运输的过程BNaK泵是一个可同时

8、反向转运两种离子的载体蛋白,该过程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无关C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这一过程可能会造成细胞膜内外产生电位差种植农作物,必须考虑通风的问题,原因是()A需要增加作物叶片吸收光能的面积B必须降低作物周围环境的温度才能增加有机物的积累C需要增加植株周围的二氧化碳浓度D必须降低作物周围空气中氧气的浓度以减少细胞的有氧呼吸下列图中,表示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表示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E表示酶降低的活化能。正确的图解是( )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其吸水能力将 A逐渐变大B逐渐变小C不变D先变大后变小Calvin等人研究光合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在某种绿藻培养液中通入14CO2,再给予不

9、同的光照时间后从培养液中提取并分析放射性物质。预测实验结果是 ()A光照时间越长,固定产生的三碳化合物越多B在一定时间内光照时间越长,产生的放射性物质的种类越多C无论光照时间长短,放射性物质都会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D只要给予光照,放射性就会出现在NADPH中如图表示在一定范围内细胞膜外某物质浓度变化与该物质进入细胞膜内速度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该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该物质通过膜时必须与载体蛋白结合 该物质可能是水或甘油 该物质只能从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移动 该物质运输方式与呼吸作用密切相关 ABCD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做“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时,在实验

10、室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实验,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表实验组5分钟的现象再过5分钟滴加清水5分钟0.3 g·mL1蔗糖溶液x无变化质壁分离复原0.5 g·mL1蔗糖溶液质壁分离y无变化1 mol·L1KNO3溶液质壁分离质壁分离复原z1 mol·L1醋酸溶液无变化细胞大小无变化细胞大小无变化对上表的推断或解释不正确的是()Ax为质壁分离,因为细胞壁伸缩性弱于细胞膜By为质壁分离,可能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Cz为细胞稍增大,细胞液颜色变浅D组无变化是因为细胞吸水量等于失水量据测定,世界著名重量级拳王霍利菲尔德平均每次出拳的力量高达200磅,试问能引起

11、如此之高的拳击力量的直接供能物质是: A.人体细胞内的ATP B.饮食中的糖类 C.人体细胞内的糖类 D.人体细胞内的脂肪如图所示,溶液X中含有绿色染料,溶液Y中含有红色染料,溶液Z中含有蓝色染料。实验开始时,两支漏斗中溶液液面的高度一样。10 min后观察的结果是:溶液X液面上升,溶液Y液面下降;溶液X中只有绿色染料,溶液Y中含有红色和蓝色染料,溶液Z中含有绿色和蓝色染料。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溶液Z的浓度最高B溶液Y的浓度最低C溶液Y中的溶质分子能够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X中D溶液X中的溶质分子不能够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Z中根表皮细胞吸收K的数量,主要取决于()A土壤中K的浓度B细胞液中

12、K的浓度C细胞膜上载体的数量D土壤溶液中H2CO3的浓度关于有氧呼吸全过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水的分解和合成分别发生在第二和第三阶段 BCO2和H2O均产生于第二阶段,且均需O2参与 C吸进的氧气在线粒体内被消耗,参加第三阶段的反应,其作用是与H结合产生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 D三阶段均可产生ATP,其中产生ATP最多的阶段是第三阶段;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下表资料显示四组马铃薯条分别浸入四种不同溶液1 h后质量转变百分率,根据表中资料可得到的结论是 ( )溶液 质量转变百分率 +5% -5% -3% 0% A.溶液的浓度最小 B.溶液的浓度小于溶液C.溶液的浓度最大 D.溶液是蒸馏

13、水下列物质中,易通过细胞膜的是 A淀粉 B脂肪酸C蛋白质D糖类与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实验材料及外界溶液有关的正确叙述分别是 ()实验材料必须是成熟的植物活组织细胞细胞液最好有颜色,便于观察和判断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程度细胞液必须有颜色,否则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外界溶液的浓度应适中,不能过低或过高外界溶液必须对细胞无毒害外界溶液的浓度无特殊要求,任何浓度均可以A, B,C, D,二 、填空题光合作用之谜是经过众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才解开的,以下资料是科学家探究光合作用过程的部分实验,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1864年,萨克斯做了一个实验:他把绿叶先在暗处放置24个小时,然后,让叶片一半曝

14、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将叶片放在隔水加热的酒精中脱色,再用碘蒸汽处理这片叶,发现曝光的一半呈深蓝色,遮光的一半则没有颜色变化。(1)他把绿叶先在暗处放置24个小时的目的是:_。(2)该实验的结论是:_。材料2:1883年,恩吉尔曼把一些好氧并能运动的细菌放入盛有一条丝状绿藻的溶液中并制成装片,放在没有空气和黑暗的环境中,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丝状绿藻,发现细菌只向叶绿体被光照射到的部位集中;再将棱镜产生的连续的不同波长的光投射到丝状绿藻上,发现好氧细菌主要集中在某些光区。(3)好氧细菌只向被光照射到的叶绿体部位集中,说明光合作用场所在_。好氧细菌主要集中在_光区域。(4)科学家发现的光合

15、作用可用下列图解表示,据图回答:图中为_,为_。若突然停止光照,则三碳化合物的含量短时间内将 _(填“上升”、“下降”、“不变”)。从猪的唾液、胰液和新鲜肝脏细胞中分别提取到酶E1、E2、E3,它们与三种物质混合后的情况如表1,且S3与E3混合后产生较多气泡,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卫生香复燃。表2为有关的颜色反应实验。据表回答(表中“”表示有反应,“” 表示无反应):酶物质E1E2E3S1S2S3表1试管物质碘液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1S12S23S34S1E15S2E26S3E3表2(1)依据表中的信息,可以说明酶具有的特性是_,E2是_酶。(2)在酶E1、E2、E3中,不能用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

16、影响的是_,理由是_。(3)表2试管4、5、6中液体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的原因是_。为了提高土地单位面积农作物的产量,科学工作者通过长期大量实验,获得了一系列的有关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的实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绘制如图: 曲线:光照极弱,CO2很少;曲线:全光照的1/25,CO2浓度为0.03%;曲线:全光照的1/20,CO2浓度为0. 1%;曲线:全光照,CO2浓度为1.22%。 试据图分析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光合作用强度,无论在哪种光照强度、CO2浓度下,都有一个 。 (2)在一定的温度和CO2浓度下,光合作用强度越大。(3

17、)不论光照强度、CO2浓度如何变化,当超过一定温度时,光合作用强度都下降,其原因是。(4)当曲线净光合速率降为零时,其光合速率是否为零?为什么?(5)在大田作物管理中,采取下列哪些措施可以提高净光合速率?(多选)A通风B增施有机肥C延长生育期D施碳酸氢铵(6)上述曲线表明温室栽培蔬菜在光照、温度条件适宜时提高蔬菜产量可采取的措施及理由是答案解析一 、选择题D解析:水稻根尖细胞的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CO2,因此若出现无氧呼吸,会导致消耗的O2量比CO2的释放量少。CC解析 A项,该图表示反应物剩余量随pH及温度的变化情况,所以剩余量越少,代表反应越快,该酶的最适温度为35;B项,pH过高或过低都

18、会使酶活性降低,甚至变性失活;D项,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也是先升高后降低。从图中可以看出随温度的升高,酶的最适pH是8,保持不变。D解析:本题考查对渗透原理掌握情况以及对不同条件下植物、动物细胞吸水、失水的分析能力。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是:一是具备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而动物细胞的细胞膜、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都是选择透过性膜,所以动、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和失水,决定于细胞膜(或原生质层)内外两侧溶液的浓度差。植物细胞形成液泡以后,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可以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动物细胞虽无液泡和细胞液,但细胞内的细胞质也具有一定的浓度能发生渗透作用。干种子细胞没有形成液泡,属于吸

19、胀吸水;水由气孔进入外界是由于蒸腾作用;插在花瓶中的玫瑰花枝条吸水,是通过枝条中的导管的毛细现象吸水;洋葱表皮、根毛细胞、青菜叶属于成熟植物细胞有液泡,当它们与外界相接触时能发生渗透吸水的是,发生渗透失水的是。解析:实验1、2对照,CO2浓度相同,实验1温度高,光合速率大,说明限制实验2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实验3、4 CO2浓度相同,温度不同,但光合速率相等,实验3与实验1对照、实验4与实验2对照,说明限制实验4的因素是CO2浓度。P点无论CO2浓度高低,光合速率一样,但随光照增强,光合速率增大,说明限制因素是光强度。答案:DB解析 本题考查反应物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在同一反应时间

20、内,a中反应物的量最低,c中反应物的量最高,则可能是a中酶浓度高,c中酶浓度低。C解析:叶绿体中没有基粒就不能进行光反应,水不能被分解,不能生成ATP,只能进行暗反应。植物细胞中不能合成糖原。答案:A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芒果的最大光能利用率<龙眼的最大光能利用率,龙眼的呼吸强度<芒果的呼吸强度。当光强>0.1 mmol光子·m2·s1时,随光照增强,两种果树的光能利用率均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当光强<0.5 mmol光子·m2·s1时,限制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当光强>0.7 mmol光子·m2·

21、;s1时,限制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CO2浓度;龙眼的最大光能利用率大于芒果,龙眼的最大总光合速率为8.50.69.1(mol CO2·m2·s1),而芒果的最大总光合速率为7.62.19.7(mol CO2·m2·s1),大于龙眼的最大总光合速率。答案:B解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因变量是密闭装置中CO2浓度的变化;若将第6组植株突然移至第4组条件下,光照减弱,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减少,短时间内细胞中的C5将减少,C3将增加;因为不知道光照强度超过普通阳光100%后,CO2浓度的变化情况,该实验还不能确定西红柿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答案:BDB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