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专题训练3生物与环境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3/79a7d092-2915-48aa-bc5b-4e5ef4031bb4/79a7d092-2915-48aa-bc5b-4e5ef4031bb41.gif)
![中考生物专题训练3生物与环境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3/79a7d092-2915-48aa-bc5b-4e5ef4031bb4/79a7d092-2915-48aa-bc5b-4e5ef4031bb42.gif)
![中考生物专题训练3生物与环境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3/79a7d092-2915-48aa-bc5b-4e5ef4031bb4/79a7d092-2915-48aa-bc5b-4e5ef4031bb43.gif)
![中考生物专题训练3生物与环境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3/79a7d092-2915-48aa-bc5b-4e5ef4031bb4/79a7d092-2915-48aa-bc5b-4e5ef4031bb44.gif)
![中考生物专题训练3生物与环境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3/79a7d092-2915-48aa-bc5b-4e5ef4031bb4/79a7d092-2915-48aa-bc5b-4e5ef4031bb45.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3页,共5页中考生物专题训练三生物与环境一、选择题(共 40小题80分)1.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叫做A.生物圈B. 大气圈 C. 水圈 D. 岩石圈2.截至2010年4月8日,中国西南旱情: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 5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1.01亿亩,农作物受旱死苗达 7907万亩。此报道中导致农作物出现死苗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A .水分B.阳光C.温度d 土壤3 .鱼在水中用鳍游泳,鸟在空中用翼飞行。由此说明的问题是A.环境造就了生物B.生物的结构很复杂C.环境对生物的改造D.生物体的结构功能与环境相适应4 .下列不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A.春江水暖鸭先知B.葵花朵朵向太阳C
2、.大树底下好乘凉D.春风又绿江南岸5 .科学家发现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单位为ppm从上世纪50年代的315Ppm升至本世纪初的370ppm=下列哪项可能是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A.人口过快增长B 。植被遭受破坏C. 全球气温升高D. 野生生物灭绝6 .下列描述的情境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7 .下列影响玉米生存的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A.阳光 B .害虫 C .水分 D .温度8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成语是A.种瓜得瓜,种
3、豆得豆B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9 .今春与往年同期相比气温偏低,造成冬小麦的成熟比往年明显滞后,你认为影响冬小麦发育迟缓的非生 物因素主要是A.阳光 B. 水分 C. 空气 D. 温度10 .世界气候大会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舍议上,为了应对越来越严重的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各国首脑就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行磋商并签订“减排”协议。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主要是指A.氧气B. 硫化氢等有毒气体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11 .当前,某些地方的个别官员为了打造所谓的“城市名片”,不惜重金移栽一些南方树种,但因
4、“水土不服”,成活率较低。请你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一些南方树种在北方成活率低主要是受以下哪种因素的影响A.水分B .空气C,温度 D .阳光12下列现象中不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是A.惊弓之鸟 B .蜻蜓点水 C .杯弓蛇影 D .望梅止渴 13.具备下列哪一特征的植物不适宜生活在如右图所示生物生活的环境中 A.根系很发达 B .茎肥厚多汁C.角质层致密 D .叶面宽大 14.下列关于植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最合理的是A.影响植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是指阳光、温度、空气和水分等非生物因素 B.植物对于环境的适应是有一定限度的C.植物开花结果时,所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D.可采取人工延长光照时间
5、的方法,让菊花提前开花 15.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全球瞩目,“低碳生活”将成为人类共同的选择。根据下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生物庞分:11大气中的CO2 一依方盛料A.参与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过程增强后过程随之增强,故不能通过减少大气中的CO2C.碳在无机环境和各种生物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D.人类减少对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16.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下列主要反映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A.田鼠大量繁殖使农作物减产B .大量捕捉青蛙使农作物减产C.杂草丛生使农作物减产D .旱灾使农作物大量减产17.2
6、010年5月,美国科学家将人造 DNA直入到一个细菌中,几个小时内,人造DNA取代” 了原细菌中的DNA且该细菌还能不断繁殖。从此,世界首例完全由人造DNA控制的单细胞细菌诞生了,科学家将其命名为“辛西娅”。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 “辛西娅”属于多细胞生物B .“辛西娅”能不断繁殖,属于生物C. “辛西娅”的性状不是由基因控制的D .此实验表明生物进化论是错误的18 .年初我市遭受了罕见的冰冻灾害,造成不少地区的植物大面积死亡,这种现象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C.生物能影响环境D.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19 .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间合作关系的是A.七星瓢虫捕食助虫B. 一群麻雀一块
7、去觅食C.两只狗为骨头而争斗D.小鸟为占巢穴而在周围呜叫20 .今年上半年,我国西南地区遭受了历年罕见的特大旱灾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产。这说明影响农作物生 长发育的环境因素之一是A .阳光 B 。空气 C .水分 D 。温度21 .下表为某同学探究“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但还不完善,对其修改正确位置鼠妇泥土光线温度纸盒的左半侧10只湿土明亮2or纸盒的右半侧10只湿土阴暗3。七A.左右两侧应分别为湿土和干土 B.左右两侧都应该保持 20 CC.左右两侧都应该保持阴暗环境D.左右两侧的鼠妇数量可以不同22 .稻田里的水稻与杂草之间的关系属于()A .竞争关系 B .合作关系C.捕食关系
8、 D .寄生关系23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下列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选项是A .葵花朵朵向太阳B .大树底下好乘凉C .春风又绿江南岸 D .春眠不觉晓24 .下列哪种现象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 .河边垂柳的树枝长向了河心B 。仙人掌的叶变成刺C .秋天大雁南飞越冬D。蚯蚓在土壤中括动,可使土壤疏松25 .下列不能体现出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是A.人到高原出现高原反应C.北极狐的体色接近白色26.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A.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C.生物能影响环境B.竹节虫形似竹节D.草蜥遇到敌害自动断尾。这句话体现了()B. 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D.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27
9、.人们将一种叫“水葫芦”的植物引种到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 在滇池中蔓延,甚至威胁到其它生物的生存。这说明了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C.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D.生物既不能适应环境,也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28 .“山上多植物,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 。这句谚语形象地说明了A.植物在生物圈的作用B.山上植物多要修水库C.治山要治水D.根的特性29 .樟树上下相邻的叶片互不遮挡,能使每片叶都尽可能多地接受阳光的照射,此现象可说明A.环境能适应生物B.环境不能影响生物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生物不能影响环境30 .红树林枝繁叶茂、根系发达,能扎根
10、于海滩淤泥中,有效的防止波浪对海岸和海堤的侵蚀。红树林的根系发达属于()A.生物对环境的依赖 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31.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下列各项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夏天大雨过后,蚯蚓常常会爬出地面B.树林底下好乘凉C.鸟类迁徙D.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32 .生物在生存发展中,形态结构会发生一些与环境相适应的变化。下列生物的特征不是与干旱环境相适应的是()A.骆驼一般不出汗,而且尿液非常少B.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C.仙人掌茎变得非常肥厚,叶成刺状D.海豹胸部皮下脂月的厚度可达60毫米33 .蚯蚓在土壤中活动
11、,可以使土壤疏松,蚯蚓的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这说明了A.环境影响生物B .生物影响环境C .生物依赖环境D .生物适应环境34 .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是由()决定的.A. 土壤类型B. 温度 C. 湿度 D. 以上三项均是35 .柑橘在北方生长不好,影响柑橘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A阳光 B 空气 C 水分 D 温度36 .一块农田中,影响小麦生活的生物因素是()A阳光 B 温度 C 水分 D田间杂草37 .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定的耐受范围,下列各项中对温度的耐受范围最大的是A可生殖范围B 可生存范围 C 可生长范围D 一样大38 .地衣加速了岩石的风化,促进了地球土壤层的形成,
12、为动植物在陆地上定居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 这说明()。A.生物不能改变环境B.生物能改变环境C.生物与环境之间没有关系D.生物能改变环境,而环境不影响生物39 .下列各项中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A.光照时间短、温度太低导致植物死亡B.胡桃树分泌的有毒物质导致树下的小草死亡C.狼太多导致兔子数量减少D.过度放牧导致牧场退化40 .棕鸟喜食枸杞的果实,棕鸟对枸杞是()。A.有害的 B. 有益的 C. 无害、无益的 D. 有益、有害的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41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下图中的两只狐,一只是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狐,一只是生活在非洲 沙漠中的沙漠狐。材料
13、二:科学工作者发现,过去 20年里,北极冰盖面积减少了40%平均厚度从3米减至1.5米;2005年北极冰盖面积为 530万平方千米,2007年9第3页,共5页甲、乙、丙标签。在甲、丙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经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3瓶中同月为413万平方千米,创历史最低点。这些都说明了一个现象:地球在变暖。(1)图 所示为北极狐。其推测理由是 (2)由两种狐的头部某些特征也可以说明,生物的形态结构往往与 相适应。(3)如果地球“变暖”进一步加剧,请你预测北极狐的命运将会怎样? (4)为了不让地球继续“变暖”,你认为应该采取的措施是(至少答出两项)。42 .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有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取3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分别贴上时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如下图)。观察一段时间后:(1)哪瓶中的蚯蚓蠕动能力会明显减弱 ?,因为蚯蚓的呼 吸依靠 来完成。(2)甲乙两瓶的实验现象说明:影响蚯蚓生活的环境因素是 ,其中,瓶是对照装置。(3)若将丙装置放在暗处,则可以进一步探究 对蚯蚓的 影响。第7页,共5页中考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向量2.4.1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练习含解析新人教A版必修4
- 向英雄致敬(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
- 15女娲补天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 第15课《梅岭三章》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素养提升教学设计(统编版2024)
-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江省部编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
- 孩子与父母(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鄂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 7《生命最宝贵》(教学设计)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 Module 5(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三起)英语五年级上册
- Unit 1 The secrets of happiness Developing ideas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七年级英语下册
- 自动化腹膜透析(APD)的临床应用课件
- 中国滑雪运动安全规范
- DG-TJ 08-2343-2020 大型物流建筑消防设计标准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3版-张永红)教学课件1754
- 2022牛排消费趋势报告
- TPM╲t4Step Manul(三星TPM绝密资料)
- 细菌群体感应系统及其应用课件
-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PPT课件
- 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试行)
- 桥梁墩柱模板验收标准
- 通达信指标——江恩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