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地理德育渗透的多元途径_第1页
浅谈初中地理德育渗透的多元途径_第2页
浅谈初中地理德育渗透的多元途径_第3页
浅谈初中地理德育渗透的多元途径_第4页
浅谈初中地理德育渗透的多元途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初中地理德育渗透的多元途径2011-12-05 09:11:31 来源:河北德育网 浏览:894次地理课是以人类所生存的地理环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重要内容的一门学科。中学地理课程改革使地理课成为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情感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承担着重要的德育教育任务。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要素极为丰富,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观教育;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情、国策教育以及全球意识教育。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较为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和能力的培养,而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多停留于简单说教,无法打动学生的心,学生接受起来自然很难。

2、即使是所接受的德育观,也并非都能自觉运用于生活实践,更谈不上对其终身发展有用。故此,德育渗透的收效率呈现明显的递减规律,如图1所示。                                       

3、                                    学生自觉运用于生活实践的德育观             &

4、#160;             学生所接受的德育观                                   教师的德育渗透 

5、        图1  德育渗透收效率示意图德育渗透收效率的最大化就成为问题的关键所在,也就是说,如何使教师的德育渗透更广泛深入地被学生接受并自觉运用于生活实践是课程改革中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德育渗透途径的多元化能够有效地提高收效率。一、           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渗透德育教育家村威指出:“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景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德育渗透也是如此,此所谓“触景生情”、

6、“情景交融”,而此情此景必须源于学生的生活体验。      图2  三维关系示意图案例1中国自然资源具有总量大、人均少、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许多自然资源已经无法满足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然而资源的浪费现象却愈演愈烈。在众多的资源浪费现象中,过度包装现象“脱颖而出”,不仅屡禁不止,许多人为了追求奢华,甚至推波助澜。中秋节月饼的包装就是其中一例。每年中秋前后虽有争议,但由于具有广阔的市场,其奢华程度越来越严重。在我们周围的资源过度包装一课中,教师就通过展示形形色色月饼过度包装的图片,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分析过度包装的危害。由于情境的真实性,深深震撼了学生的心

7、灵,学生内心产生了拒绝过度包装的强烈愿望。案例2在地球的形状一课中,教师创设了一个虚拟的情景: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远古时期的人,由于受到山川阻隔,活动范围狭小,你会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如果你的父辈们告诉你“天圆地方”,你是不假思索地接受还是能够提出质疑?学生被这个情景深深地吸引了,于是开动脑筋,大胆想象,积极讨论。当讨论陷入白热化状态之际,笔者请几位同学介绍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以及哥白尼、麦哲伦等人的事迹,继而提出三种治学态度:人云亦云、善于观察和勇于实践,请学生判断:哪种治学态度有利于个人和社会的进步?你希望自己拥有哪种治学态度?最后,话锋一转,提出“如果麦哲伦提前出生几百年,他是否有机会

8、用行动证明地球是个球体?为什么?”这样,不仅使学生了解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曲折过程,而且明确了正确的治学态度以及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二、           借助于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教学的整合渗透德育借助于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教学的整合,可以多种感官同时冲击学生的心灵,促使学生发自内心地接受这些德育观,并且自觉运用于生活实践中去,进而提高德育渗透的收效率。案例1在我们周围的资源包装问题一课中,教师借助于多媒体手段,通过图片与音乐相结合的手法,展示了世界上一幕幕由于资源短缺而造成的凄惨景象,通过视觉和

9、听觉的冲击,浓缩学生对生活体验与感悟,震撼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进而引导学生自觉提出节约资源的强烈愿望。在观看过程中,学生不时地发出惊讶声、叹息声,甚至有学生忍不住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老师,太可怜了!”有的学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问:“老师,这是真的吗?”还有的学生迫不及待地希望知道“老师,那我们怎么办呀?”此时,学生的心里完全接受了“节约资源”这种思想,迫切希望自己能够节约资源,教师该做的就是启发他们找出节约资源的方法与窍门。这样,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实践中就成真正做到节约资源了。  案例2列宁说过:“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中国是一个多

10、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和睦相处有助于祖国的稳定团结。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课中,教师以56个民族56朵花这首歌为背景音乐,一幅幅地展示56个民族各具特色的图片,最后,在“爱我中华”的歌声中将画面定格于一幅民族大团结的照片。学生沉醉于歌曲和图片所表达出的民族大团结的震撼力之中,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油然而生。三、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渗透地理德育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德育渗透的收效率实质上就是学生接受程度的体现。皮亚杰曾指出:“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就的活动需要以某种兴趣作先决条件。”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习能力

11、,进而达到提高德育渗透收效率的目的。   案例1辩证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研究自然科学的理论依据。为了培养学生用唯物辩证法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辩证思维的素质,也为了渗透人地协调发展的观点,在黄河一课中,笔者设计了一节题为黄河的功与过的辩论课,正方的观点是:黄河利大于弊;反方的观点是:黄河弊大于利。通过辩论,学生意识到:黄河既是一条母亲河,又是一条害河。但是,如果我们追根溯源,不难发现黄河本身是一个受害者,其之所以为害,是人类的不合理开发与利用而造成的。要想改善黄河的现状,人类必须要反省并纠正自身的不当行为。案例2在北京市的气候一课中,笔者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设

12、计了一系列问题,诸如衣食住行、峰谷电价以及奥运会举办日期与气候的关系等,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启发学生反思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进而渗透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那就是: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统一的,人类依赖于地理环境寻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如果人类活动与环境相协调,就会创造出更加适合人类生存的美好环境,如果人类活动不注意保护环境,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造成人与环境的对立,进而受到自然的惩罚。 案例3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状态,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相互启迪,不仅能够摩擦出思想的火花,而且有利于德育渗透顺利实施。在衣食住行话地理一课中,笔者将学生分成四个大组,借助于合作学习方式

13、,分别研究人们的衣、食、住、行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并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实现资源共享,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倾听意识以及表达能力,而且引导学生自发地提出了人地应协调发展的关系。四、开展实践活动,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渗透德育把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掌握的基本规律,同生活和生产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和思想方法,是智能培养的需要,也是地理学科渗透德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将所讲授的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及从电视、报纸等媒体中获取的信息相结合,开展实践活动,就能较好地实现德育渗透。案例1学校附近有一条小月河,河水污染极为严重。2002年初,市政府决定治理小月河。笔者得知这一消息后

14、,马上设计了题为小月河水污染治理追踪调查报告的实践活动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并评价小月河水质现状,调查小月河水污染的原因,分析哪些污染是可以避免的,追踪报道小月河治理进程,畅想小月河治理后对生活在其周边地区的人们的影响。在汇报总结时,许多学生纷纷表示:以前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一些行为居然会造成水质的污染,也从来不知道水污染的危害会如此之大,更不知道治理水污染会如此不易。一切水到渠成,笔者借机讲授了保护水资源的有效措施。学生听得极为投入。课后反馈证明,这次活动极见成效。案例2在组织学习北京市工业外迁探秘这部分知识时,笔者曾经选择北京市迁往四环以外的一些工厂作为案例提出。由于远离学生生活实际,效果欠佳

15、。就在困惑之际,传出学校要在首钢外迁之前组织学生参观的消息。笔者马上抓住这一契机,设计了一份题为首钢外迁引发的思考的实践活动思考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参观首钢。当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之后,以首钢外迁作为案例,探秘北京市工业外迁,水到渠成。案例3为了更好地实现居住地的选择与环境保护这一节的教学目标,笔者设计了题为校园环境调查报告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在调查校园环境的基础上,提出美化校园的建议。学生的热情极高,提出一个个使人耳目一新的建议。许多建议具有可操作性,非常有利于校园环境的改善!于是,笔者将学生的建议整理成文递交给学校后勤部门。很快,学生就惊奇地发现自己的建议变成了现实,校园变得更加美丽而人文。五

16、、利用评价过程扩大德育渗透的广度 恰当的评价不仅能给被评价者以良好的心理暗示,起到激励和促进作用,而且对评价者来说,也能起到德育教育的作用。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笔者一般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并在他人评价中积极引入家长评价与社会评价。案例1(笔试)考试既是学习过程,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渠道。海啸事件发生之后,笔者意识到: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极为严重,教师应重视对学生防灾减灾意识的培养。当时已经结课,马上就要举行期末考试。可是,为了给学生补上这一课,笔者决定在已经设计完毕试题中增加一道有关海啸的试题,使学生能够通过答题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将来

17、一旦灾害来临,能够自救以及救助他人。案例2(教师评价)在中国人口的数量与分布一课中,有一位学生所提出的观点过于偏激,主张利用战争或瘟疫减少人口数量,结果频频遭到其他同学的驳斥,互相争得面红耳赤,最后,他不服气地坐在座位上,用眼斜视大家,一言不发。于是,在总结时,我先表扬了他的两个优点:一是勇敢,敢于表达与众不同的观点;二是学习的主动性强,能够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他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了!我马上又声明:他虽然值得表扬,但是观点不对。之后又谈了正确的人口观以及我国的人口基本国策。他听得极为认真,并且表示心悦诚服。此后,他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而思维方法与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案例3(家长评价)在

18、水危机?!一课中,笔者要求学生依据自己设计的家庭节水方案,在家庭中开展节水活动,并请家长对此方案的可行性和实效性进行评价。这样,就使得节水活动深入家庭,学校德育教育外延到课堂之外,扩大其影响范围。家长的反馈证明:许多家庭开始意识到不能浪费水资源,并且开始注意节约用水。有的家长甚至与孩子一起改进了原有的节水方案,找到了最佳节水措施。案例4(社会评价)评价过程同时也是德育渗透的强化过程。在居住地的选择与环境保护这节课中,笔者要求学生将其设计的社区环境保护策略拿到小区物业或居委会,请工作人员进行评价;也可以随机请小区居民进行评价。通过这一活动,不仅学生深刻体会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而且评价人员在评价过程中也感受到了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