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艾叶用于治病至少有2000 多年历史。至今, 民间还流传着“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 ”、 “若要安,三里常不干”等谚语。这些谚语、评价及相关的记载表明,灸法在古代中国是被人们所普遍认可的治疗技术。古代医家认为,艾灸“透诸经而治百病”。近代和当代的医学家们通过临床实践也证实,灸法可治疗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妇产科、心脑血管、骨伤及风湿类、皮科等诸多疾病植物形态:艾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45120cm;茎具明显棱条,上部分枝,被白色短绵毛。单叶,互生,茎中部叶卵状三角形或椭圆形,有柄,羽状深裂,两侧 2 对裂片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中间又常3 裂,裂片边缘均具锯齿,上面暗绿色,密布小腺
2、点,稀被白色柔毛,下面灰绿色,密被白色绒毛;茎顶部叶叶全缘或3 裂。头状花序排列成复总状,总苞卵形,密被灰白色丝状茸毛;筒状小花带红色,外层雌性花,内层两性花。瘦果长圆形、无冠毛。花期7 10 月。性味归经:艾叶味苦、辛,性温。归肝、脾、肾经。功能主治:艾草芳香、苦燥辛散,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为妇科要药。用治脘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证,如艾附暖宫丸。炒炭止血,可用 治虚寒性月经过多,崩漏带下,妊娠胎漏,如胶艾汤。本品捣绒,制成艾条、艾柱, 外灸能散寒止痛,温煦气血。煎汤外洗可治湿疮疥癣,祛湿止痒。艾叶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草药可以就地取材,且现代医学的药理研 究表明艾
3、叶是一种广谱抗菌抗病毒的药物,它对好多病毒和细菌都有抑制和杀伤作 用,对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艾叶烟薰防疫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防疫法。具体的操作方法是:用半斤成熟的艾 草图片图谱(没有成熟的艾草不能使用,因为它的药力不够)放置在盆子里,在房 子里点燃,把窗户关起来,这样才能起到熏的作用。在熏的时候,一定要烟熏,不 能是明火,因为实验证明,烟熏杀菌的效果比明火要好得多。烟熏的时候人要离开 房子,因为艾草有大量的挥发油,挥发油是艾草杀菌的重要成分,但它有毒性,容 易引起皮肤粘膜潮红,使人的中枢神经兴奋,严重的会导致抽搐,一般应该离开房 子半个小时就不会中毒。艾叶浴艾叶有理气血,逐寒湿,止血,
4、安眠,温经的功效。取新鲜艾叶3050g在澡盆中用沸水冲泡510 分钟,取出艾叶加水调至适宜水温即可沐浴。艾叶对毛囊炎,湿疹有一定的疗效。使用方法:内服3 10g。可内服,可烟熏,可外洗。止血宜炒炭用;理气血宜生用。灸疗三字经( 修改版) 人之身,价无边。若有疾,体难安。祛病法,有多端。用艾火,最简便。祖先辈,屡实践。曰“圣火”,功非浅。取艾叶,日曝干。搓成球,名艾炷。捻成条,叫艾卷。家常备,解急难。艾炷灸,着肤燃(1)。虽苦痛,力拔山。得脓坏,功效显(2)。顽痞症,方可痊。艾条灸,甚舒坦。温通经,热驱寒。虚可补,实可泻。陷可拔,凸可按。闭可开,脱可敛。治百病,反掌间。寒暑易,邪风传。起病急,症
5、状险。速灸治,病不掀(3)。高热危,灸大椎(4)。怕风寒,风门关(5)。痰咳喘,肺俞痊。食不洁,易腹泻,肠绞痛,苦不堪。急灸脐,腹中暖,不间断,便自干(6)。脓疮疖,肿热痛。灸患处,自然平(7)。治肺痈,灸前胸,脓血去,肺气通(8)。心有疾,灸后背,气血开,诸症退(9)。肝血瘀,灼肝俞,黄疸消,肋痛除(10。)脾胃虚,食纳减,免疫低,灸中脘(11)。肾病重,灸腰眼,浮肿退,周身暖(12)。便不通,灸天枢(13)。溲淋漓,寻中极(14)。精不固,关元筑(15)。带不止,暖小腹。乳有痞, 乳根取。 经不调, 三阴交。 胎不正, 灸至阴 ( 16) 。 崩漏恼。 隐白好 ( 17) 。婴幼儿,苗初长
6、,擅投药,易受伤。灸身柱,促成长,除百疾,保安康(18)。治乙脑, 百会烤, 火力足, 疗效好 ( 19) 。 结核病, 甚烦心, 对患处, 日日薰 ( 20) 。乙肝病,颇难愈,灼肝俞,配三里(21)。气不足,气海补(22)。血不旺,膈俞畅(23)。肝气上,太冲降(24)。肾水寒,烤涌泉(25)。灸风隆,痰饮行。休息痢,肠俞愈。肠痈凶,阑俞攻(26)。畏寒人,补命门。头眩晕,百会薰,拔气陷,力千钧(27)。上星专,清鼻渊(28)。迎香攻,嗅自通。曲池穴,清血毒,诸般疹,一灸无(29)。胸中闷,寻内关,艾火近,立时安。命将休,关元灸(30)。气欲散,神阕敛。诸般癌,最耗人,常灸艾,正气存(31
7、)。欲长寿,灸三里,保健康,功无比(32)。灸从久,莫间断(33)。此一言,值万贯。艾火香,上古传,护万民,登鹤年。注: 这是 薛洪光 学习灸法20 余年的心得体会。粗陋浅薄,敬请诸同道指正。文中所言灸法,除明言“灼”、“烧”外,均指艾条温和灸。(1):指直接灸,多用于治疗疑难顽症。(2):脓坏是指灸疮发。正常情况下,直接灸穴位3-4 日后,灸痂下面开始出现白色分泌物,但这不是脓,只要保持灸痂部位干净,几天至十几天之内就会愈合。为预防感染,每天用艾卷在灸处烤几分钟或灸1-3 壮,效果更好。(3): 治疗急症是灸法的强项,尤其是各种急性传染病。古人云: “灸为救急”。(4):周楣声先生的经验,“
8、热症贵灸”,对于急性发热的病人,灸大椎有很好的退热效果。5):灸风门穴对卫气虚弱、怕风畏寒及风疹有很好的治疗效果。6):灸肚脐治疗各种急性腹泻神效。( 7):艾卷温和灸治疗疖肿有奇效。( 8):肺脓肿灸前胸任脉诸穴有效。( 9):后背心区心俞等穴位能温阳活血通脉,治疗各种心脏疾病。( 10) : 直接灸肝俞能治疗由于肝脏气滞血瘀引起的黄疸、两肋刺痛及各种肝病。( 11):灸中脘开胃健脾,增强免疫系统功能。( 12):腰眼为经外奇穴,能温暖肾脏,振奋肾阳,能利水消肿,亦治疗各种肾病。肾俞穴也有同样效果。( 13):天枢穴能枢转脏腑之气,治疗由于气机升降失调引起的大便不通。( 14):中极穴通调水
9、道,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小便失禁及癃闭。( 15):关元穴治疗遗精早泄及女子带下,宜多灸常灸。( 16):至阴穴是治疗胎位不正的有效穴。艾炷知热灸或艾卷灸均可。( 17):隐白穴治疗崩漏,艾炷知热灸或艾卷灸均可。( 18)身柱为小儿保健名穴,通治小儿百病,艾炷知热灸. 。( 19)周楣声先生治疗一位病危乙脑患儿,连续灸百会穴3 昼夜,转危为安。因此他说“火力须要充足,作用不能中断。听来不值一钱,用之足当万贯”。( 20):有资料记载,用艾条温和灸患处治疗骨结核、淋巴结核,有很好疗效。( 21):谢锡亮教授用直接灸肝俞、足三里治疗乙肝数百例,疗效卓著。( 22):气虚者,常灸气海。( 23):灸膈
10、俞治疗血液病,“血会膈俞”。( 24):灸太冲治疗肝气上逆。( 25):灸涌泉治疗下肢冰冷。( 26):阑俞为奇穴,治疗急性阑尾炎,宜早灸重灸,以愈为度。( 27):百会提一身阳气,治疗阳气下陷引起的神疲及眩晕。(28):直接灸上星穴,治疗额窦炎、鼻窦炎及各种鼻炎。(29):直接灸曲池穴,治疗各种过敏性皮疹。(30):灸关元可以急救各种休克特别是失血性休克。(31):癌症患者无论是否手术与化疗,如果常灸中脱、神阙、气海、关元、足 三里等保健穴,培补身体元气,健全免疫系统功能,增强身体抵抗力,则能防止 癌细胞对健康器官的侵蚀,甚至逐步剿灭清除体内的癌细胞。(32):足三里是长寿名穴,被历代医家所
11、推崇,直接灸、温和灸均可。(33):古人云:“灸者,久也”。意即灸法健身,要不间断,常坚持,效由久 生。这是由无数人实践得出的经验,弥足珍贵。灸神曲九月九金艾灸 好艾出在咱的手艾灸 艾了咱的灸温阳补气不飕飕艾了咱的灸滋阴壮阳精神够艾了咱的灸一人敢走西蜀口艾了咱的灸鹤年长寿乐悠悠 一四七三六九 九九归一跟我走 艾灸艾灸艾灸艾灸的作用文纪是我国传统针灸医学的一个主要部分。从总体上看,灸疗法和针刺法一样都 通过刺激腌穴或特定部位激发经络、神经、体液的功能,调整机体各组织、系统的 失衡状态,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但是,灸疗法又有着自己较为独特的作用特 点。和针刺法不同,灸疗法是通过温热、寒冷及其他非
12、机械刺激的作用,来进行扶 正劫邪,平衡阴阳,防治疾病,康复保健。尤其是艾灸的防病保健作用在古代就得 以十分重视。备急千金要方提到以灸疗预防 瘴疾温疟毒气扁鹊心法指出: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皖,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现代不仅已为大量的临床所证实,而且得以进一步发扬。同时,对艾灸作用机理也 进行了较为广泛和系统的探讨。艾灸的作用总结古往今来的实践经验,艾灸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作用。1. 温经散寒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血气在经脉中流行,完全是由于“气 ”的推送。各种原因,如“寒则气收,热则气疾”等,都可影响血气的流行,变生百病。而气温则血
13、滑,气寒则血涩,也就是说,气血的运行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所以朱丹溪说:“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因此,凡是一切气血凝涩,没有热象的疾病,都可用温气的方法来进行治疗。灵枢 刺 节真邪篇中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 灵枢 禁服亦云: “陷下者,脉血结于中,血寒,故宜灸之”。艾灸正是应用其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所以艾灸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2. 行气通络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
14、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疮疡疖肿、冻伤、癃闭、不孕症、扭挫伤等,尤以外科、伤科应用较多。3. 扶阳固脱人生赖阳气为根本,得其所则人寿,失其所则人夭,故阳病则阴盛,阴盛则为寒、为厥,或元气虚陷,脉微欲脱,当此之时,正如素问 厥论所云:“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阳气衰微则阴气独盛,阳气不通于手足,则手足逆冷。凡大病危疾,阳气衰微,阴阳离决等症,用大炷重灸,能祛除阴寒,回阳救脱。此为其他穴位刺激疗法所不及。宋代针灸资生经也提到
15、:“凡溺死,一宿尚可救,解死人衣,灸脐中即活”。伤寒论指出: 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 “下利,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无脉者,灸之”。说明凡出现呕吐、下利、手足厥冷,脉弱等阳气虚脱的重危患者,如用大艾炷重灸关元、神阙等穴,由于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上火本属阳,两阳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中风脱症、急性腹痛吐泻、痢疾等急症的急救。4. 升阳举陷由于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虚下实,气虚下陷,出现脱肛、阴挺、久泄久痢、崩漏、滑胎等,灵枢 经脉篇云: 陷下则灸之工故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多用灸疗。关于陷下一症,脾胃学说创始者李东垣还
16、认为“陷下者,皮毛不任风寒”, “天地间无他,唯阴阳二者而已,阳在外在上,阴在内在下,今言下陷者,阳气陷入阴气之中,是阴反居其上而复其阳,脉证俱见在外者,则灸之”。因此,灸疗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使机体功能恢复正常。如脱肛、阴挺、久泄等病,可用灸百会穴来提升阳气,以“推而上之”,又如类经图翼云:“洞泄寒中脱肛者,灸水分百壮 ”。总之,这也是艾灸的独特作用之一。5. 拔毒泄热历代有不少医家提出热证禁灸的问题,如圣济总录指出:“若夫阳病灸之,则为大逆”;近代不少针灸教材亦把热证定为禁灸之列。但古今医家对此有不同见解。在古代文献中亦有 热可
17、用灸”的记载,艾灸治疗痈疽,就首见于黄 帝内经,历代医籍均将艾灸作为本病证的一个重要治法。唐代备急千金要方进 一步指出艾灸对脏腑实热有宣泄的作用,该书很多处还对热毒蕴结所致的痈疽及阴 虚内热证的灸治作了论述,如载:小肠热满,灸阴都,随年壮”,又如 肠痈屈两肘, 正灸肘尖锐骨各百壮,则下脓血,即差 消渴,口干不可忍者,灸小肠俞百壮, 横三间寸灸之金元医家朱丹溪认为热证用灸乃从治”之意;医学入门则阐明热症用灸的机理: 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 ”。医宗金鉴 痈疽 艾灸篇指出: 痈疽初起七日内,开结拔毒灸最宜,不痛灸至痛方止,疮痛灸至不 痛时”。总之,艾灸能以热引热,使热外出。灸能散寒,又能清热,表明对机体原来 的功能状态起双向调节作用。特别是随着灸增多和临床范围的扩大,这一作用日益 为人们所认识。6. 防病保健 我国古代医家中早就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防病于未然"、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而艾灸除了有治疗作用外,还有预防疾病和保健的作 用,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这在古代文献中有很多记载。早在黄帝内经就提 到;在 失所啮之处灸三壮,即以犬伤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