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科立项申报书1_第1页
教育部人文社科立项申报书1_第2页
教育部人文社科立项申报书1_第3页
教育部人文社科立项申报书1_第4页
教育部人文社科立项申报书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题名称返乡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的追踪与促进对策研究研究方向及代码普通教育学(88051)研究类别基础研究计划完成时间2014-5最终成果形式论文、研究报告申请经费总额(万7其他来源经费(万元)元)B表(自此往下不得出现申请人个人身份信息,否则申请书作废!)7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限2页,不能加页)(一)本课题研究的实际应用和理论价值1、本课题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指出,农民工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和 社会发展全局,维护农民工权益是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其中子女上学问题成为难 点之一。更为重要的是,随着金融危机、产业转移、本地与外地

2、务工收入差距减小 等的影响,出现了农民工返乡的现象。随之,其中部分民工子女也返乡就读,而且 这种返乡就读现象仍将在一定时期继续存在。从城市到乡村的流动,对农村教育、 返乡农民工子女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冲击,班级超员、教学资源紧张、农民工子女学 习不适应等问题较为突出。解决返乡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直接关系到维护社会公 平正义,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局面,同时更能体现我国的教育公平、社会公平,对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及解决民生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基 于此,研究返乡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在当代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本课题以学校适应不良为突破口,着力探索返乡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的影响因 素,并提

3、出解决对策,研究成果将有助于返乡农民工子女顺利完成学业,促进他们 进行正常的社会化,以适应新的生活与学习,这将使得本研究不仅仅停留在教育起 点公平上,还将关注过程的公平。同时,从学校、家庭等方面分析原因,并寻求相 关的对策,亦可以为学校教育和家庭如何应对此问题提供一定的指导。2、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1)本课题将主要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来研究返乡农民工子女的学校适应问题, 能为人们提供较为可靠的研究数据,体现了教育科学研究科学化的要求,具有一定 的方法论意义。(2)运用追踪研究的方式探索返乡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的过程,可为返乡农民 工子女(或流动儿童)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个研究范例。(二)国内外研究的现

4、状和趋势学校适应(school adjustment )是一个广义的多维概念,许多研究在涉及学校 适应时,也未进行明确的界定。Ladd (1997)的定义被大多数研究采纳,他认为学 校适应就是在学校背景下愉快地参与学校活动并获得学业成功的状况。不难看出, Ladd将学校适应与学业成功等同起来了,并非完全合理。我们倾向地认为,中小学 学校适应不仅指学生有良好的学业表现、行为规范和情绪状态,而且能与同学、教 师的关系达到和谐良好的状态。1、关于学校适应的研究就国内外的研究来看,学校适应研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校适应的指 标。学校适应早期研究主要集中考察学生的辍学率、缺勤率;后来又以考察儿童的

5、 学业成绩、学业进步为重点;而现在大多数研究是针对于学校背景下的学业、人际、 行为和情感方面的适应。二是学校适应的影响因素。国内外的研究证实,学校适应 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班级环境(Buhs, 2005;谭千彳等,2007; Lisabeth & Paula , 2008; Laura , et al , 2008)、父母养育方式与行为(Coplan, Arbeau & Armer, 2007; Ingunn & Edvin , 2009; Rohner, Parmar Ibrahim & Masoumah 2010)、 师生关系(Lee, 2007; Decke

6、r, 2007;刍口弓4等,2007; Evelien , et al , 2009; Wan et al , 2010)和同辈群体(Stephen, et al , 2008; Kiuru , et al , 2009; Altermatt , 2011)等等。另外,一些研究也试图采用各种方式对学生的学校适应进行干预,例 如Hudley等(2007)从减少攻击和提高在校动机来增强学生的学校适应性。学校适 应研究对象正转向学前期儿童与特殊儿童,教育干预也越来越受到关注。2、关于返乡农民工子女适应问题的研究从国外的研究来看,流动儿童(移民儿童)教育问题在世界教育中是一个普遍 性的问题。而关于流动

7、儿童适应问题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国际移民子女的 社会化适应研究,主要关注如何改善国际移民子女在移入地的社会生活状况和心理 适应状况。有从社会保障方面来研究国际移民子女的健康保险和社会救助 (Acevedo-Garcia , 2008; Hill & Ian , 2008; Tehranifar & Parisa , 2008);有从 社会资本角度来分析提高国际移民子女的社会地位(Sandler , 2007)。国外研究的另一类则是对本国内流动学生的研究,这类研究主要集中在政府如何为流动学生维 护教育的延续性,美国就针对不同类型的流动学生分别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来保 障他们

8、接受教育的权利,例如建立流动学生信息网络、实施流动学生家庭帮助计划 等。在国内,流动儿童适应问题研究的重点在城市流动儿童(农村流动到城市的儿 童)的社会适应、学校适应等主题上,而对另一种流动儿童,即返乡农民工子女的 研究未引起应有的关注。而受经济危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量农民工返回家乡,随其回来的子女就学问题随之产生,刘学东(2010)认为其面临着主要困难有:教 学设施和师资缺乏、教材不配套、返乡生存在心理落差等。目前,关于返乡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的关注散见于一些报刊的报道中,真正关 于这一群体的系统研究鲜为少见,在中国电子期刊网上以“返乡农民工+子女”、“返 乡+学生”等为关键词,检索到的相关

9、研究文献不到 5篇。因此。相关研究显得很薄 弱。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限2页,不能加贞)1、研究目标通过对返乡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的实证研究,获得返乡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的 发展过程及其特征,探索其生成机制与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干预策略, 进行实践探索,以促进返乡农民工子女的学校适应。2、研究内容(1)返乡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的现状调查。 拟在跨省流动儿童来源地分布比较 集中的省(市)(目前初步拟定为安徽、四川、河南、湖南、重庆和江西六省或市) 选取返乡农民工子女作为调查对象,结合实地访谈,采用问卷法测查返乡农民工子 女学校适应(主要为学业适应、情绪适应、行为适

10、应和人际适应)的状况。(2)返乡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问题的多维视角分析。返乡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问题不仅是教育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更是返乡农民工子女成长历程中的心理危机, 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本研究拟从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角度,以理论分 析的形式阐释农民工子女的学校适应问题。(3)返乡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问题的具体原因与影响研究。返乡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问题的产生原因较多,本研究主要采用横向研究的形式,拟从学校(如返乡 前后教材学制差异、教师的教学风格、学校干预措施等)、家庭(家庭资本、入学 指导、教养方式、亲子沟通等)和个体(个性特征、学业情绪、依恋感、自主性、 适应不良图式等)三个角度解析

11、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问题的具体原因,并探讨返乡 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问题对课堂气氛、班级环境和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具体影响。(4)返乡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的追踪研究。 学校适应既可指学生适应学校的结 果,又可指学生适应学校的过程。本研究基于此点,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采择纵 向研究的形式,拟选择典型被试,进行一年左右的跟踪调查,了解返乡农民工子女 学校适应的过程,分析返乡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的促进与阻碍因素。(5)返乡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的促进研究。 如何促进返乡农民工子女的学校适 应,将关乎这个“候鸟式”群体的未来发展,关乎基础教育的公平问题。本课题拟 结合以上研究,通过教育实践、经验总结等形式,形成返乡农

12、民工子女学校适应的 促进对策。促进对策将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去把握,主要涉及四个方面:一是促进返乡 农民工子女学校教育的制度设计;二是促进返乡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的学校教育优 化;三是促进返乡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的家庭支持系统构建;四是促进返乡农民工 子女学校适应的自我调节策略。3、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1)研究对象的选择问题。目前已有的文献大多从局部的角度,关注返乡农民 工子女的学校教育问题,鲜有研究大范围选择被试开展调查研究,本研究需要突破 地域局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被试进行研究。(2)研究工具的选用问题。学校适应的内涵和标准是什么,怎样甄别学校适应 不良的学生,至今仍然没有统一、明确的界定;而

13、且开展实证研究,研究工具的信 度与效度影响调查结果的科学性,因此本研究必须谨慎地选择适用于研究对象,具 有较高信效度的工具,保证研究数据的科学性。(3)追踪研究问题。目前少有人开展学校适应的追踪研究,主要因为研究过程 较为复杂,尤其关系研究成败的被试流失问题需要着力解决,这也将成为本研究突 破的难点问题。(4)返乡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的对策研究方面。无论是返乡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的理论阐释,还是相关的实证研究,其最终的主要归宿点之一就是促进返乡农民 工子女的学校适应。因此,如何根据前面的研究,有针对性地构建返乡农民工子女 学校适应的促进对策,并进行实践,尤显重要,这也将是本研究面临一个重要挑战。1

14、2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计划进度、前期研究基础及资料准备情况(限2页,不能加 页)1、研究思路本课题拟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以返乡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 不良的形成与功能为研究的切入点和主线索,对返乡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进行横向 研究和纵向研究,并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返乡农民工子女的学校适应进行干预, 最终形成科学有效的结论,总结、提炼出促进返乡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的对策(具 体见下图)。返乡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的追踪与促进对策研究法. 方.究: 研实证分析理论分析(1)文献法。本研究不可避兔地要俏吸域就僦港恤须解返乡农民工子女衣 教育、学习等问题,在已有理论框架分析、相关政策比

15、较、促进对策总结等方面也 会应用此种方法。(2)访谈法。本研究需要探索返乡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的影响因素,展示其在 城乡流动中的真实学习与生活图景。在研究中,我们将通过实地访谈揭示返乡农民 工子女的学校适应困境。(3)问卷调查法。为了获得返乡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现状的第一手数据,并解 析返乡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与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将借助一系列的调查问卷,开展实地调查研究。(4)追踪研究法。本研究将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当事人或典型案例进行追踪调 查研究,以便完整、准确地掌握返乡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问题形成与转化过程的基 本特点。在追踪研究过程中,研究将采取定期调查与不定期观察相结合、主线追踪与辅助线

16、调查相结合的原则进行。(5)实验研究法。为了促进返乡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本研究拟将通过教育干 预,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以缓减被试学校适应不良的程度, 从而验证教育干预对策的有效性。(6)比较研究法。本研究拟将外国流动儿童教育的研究与我国这方面的研究结 合起来,再比较分析后总结、借鉴经验。同时,将不同县市的典型经验进行对比分 析,从差异性中挖掘普遍性,为提出有效的、可操作的对策建议提出依据。3、计划进度(1)准备阶段(2011.03 2012.1 )收集资料,论证方案,积极稳妥地做好课题申报工作;完善研究计划,落 实课题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严谨有序地做好开题工作;选用适切的研

17、究工具。(2)实施阶段(2012.02 2014.06)按课题设计的要求抽取样本,进行大样本测查,撰写研究论文;选择典型 被试进行追踪研究;以返乡农民工子女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干预研究;形成相 关对策,反馈给相关学校、家长和教育主管部门。(3)结题阶段(2014.07 2014.12)进行课题研究总结;撰写结题报告;召开成果鉴定会。4、前期研究基础及资料准备情况(1)课题主持人主要从事基础教育研究工作,在中国特殊教育中国心理 卫生杂志等刊物上发表论文 20余篇,出版著作1部,主持省级课题3项,以项目 组副组长身份(第2)参与全国社科基金1项,以主要研究者参与完成省部级课题研 究6项,获省教学成果

18、奖三等奖1项、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优秀成果二等奖 1项, 具有较为丰富的科研经验、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2005年伊始,主持人就关注学校适应问题,并主持了相关省级课题 3项,搜集了大量的学校适应资料,并进行了大 范围的实地调查,发表了相关论文多篇。(2)课题组部分核心成员长期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近三年主持的主要省 部级课题有:民政部课题1项,研究主题为外出务工者的社会适应能力;省教育科 学规划课题1项,研究主题为弱势群体子女教育问题;省哲社成果评审委员会立项 课题1项,研究主题为城市流动儿童的习得性无助感;省教育厅项目1项,研究主 题为青少年行为与家庭教育的关系。主要成员在中国特殊教育等刊物上

19、发表相 关研究论文十余篇。(3)课题组已经收集了部分中英文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课题 负责人所在学校图书馆藏书132万余册,电子图书15万余册,中外学术期刊2700 余种,购买了清华大学报刊数据库,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数据库、外文资料数据 库、中国期刊网数据库等。(4)课题负责人所在学院拥有 XX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该基地 主要为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提供平台,可以为本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利支撑。13四、本课题研究的中期成果、最终成果,研究成果的预计去向(限 800字)(一)中期成果在课题研究中期,要基本上完成对返乡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的理论分析和问卷 调查,并对部分学校进行实地调研,在此基础上形成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