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_第1页
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_第2页
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_第3页
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_第4页
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年级上课时间课时安排总课时教者课题: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学习方法指导】1、中国古代科技进步,领先世界。尤其中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一一造纸术、火药、指南针、 印刷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其他方面如数学、农学、 医学、建筑、天文历法等方面也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中国古代文化灿烂辉煌。中国古 代艺术种类繁多,名家辈出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从传统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杂技, 到中国书法、篆刻、绘画、雕塑、艺术门类齐全。这些艺术门类既各自独立发展又相互借 鉴融合吸收,不断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在今天依然有强大的生命活力;中国古代文学是 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中国文学体裁

2、丰富,佳作迭现。上古的神话、先秦诗歌散文、汉 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先后相继,又一脉相承。各领风骚数百年,构成中国文 学的壮丽画卷。对中国乃至世界影响深远。2、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把握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基本脉络,了解古代科学技术与文化 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从科学与文化层面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 本特征,了解科学技术与文化发展进步的原因及产生的深远影响。【本专题重难点】重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基本概况1、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除了举世闻名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及火药的四大发明外,中国古代在天文历法、建筑、医学、数学等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这些发明和成就对其后 整个世界面

3、貌的改变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是明清时期中国科技文化开始落后于西方。2、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成就灿烂辉煌。古代文学成就包括诗、词、歌、赋、小说、戏 曲等形式多样,作品繁富;古代艺术主要包括书法艺术、绘画艺术、音乐舞蹈艺术和雕塑 艺术等。学习中可采用图表法勾勒出古代科技发展地方基本脉络。结合时代背景,形成知 识结构。难点:科技文化发展作用和影响从古代科技发展的内容和功能作为切人点,以政治、经济、思想、为纽带分析掌握古 代科技文化的历史作用。了解古代科技文化对当时和现今的影响。【学法引导】本专题讲述的是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这一专题内容繁多,学习是要注意从整体上把 握这一专题。首先要了解本专题的基本线索和

4、结构,具体知识可以利用表格的形式列举出 来。然后了解每一个线索的构成以及彼此之间的联系。在这个基础上把握古代科技文化发 生发展的特征和特点。然后在积极参与学习,积极探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教材和教学资料 的整理,分析,得出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整体结论,得出科技文化的作用及对我国 发展产生的多方面影响。本专题的具体学习可以采用探究学习的方法。一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了解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史。了解、认识科学领域中的其他

5、相关知识。了解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等资源,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资料信息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科学的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相关材料,进行判断分析,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学会运用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实验法等来学习了解相关问题。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向学生展示大量历史材料的同时,要利用相关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运用

6、相关的历史学习资料。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深入体验,主动探究,独立思考。能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材料解释相关的现象,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的想法和自己的观点。教师应随时关注并予以恰当的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科技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 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通过对科技知识的了解,及积极主动的观察、感受、体验,学习到坚韧刻苦的精神,踏实细致的作风。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教学用具】多媒体【

7、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古代科技发展主要成就。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的掌握,可以利用图表法整理。以四大发明为主线辅以天文历法、数学、医学、建筑、农学、发展进步的情况。形成古代科技发展的基本网络结构,系统地掌握科技发展的多方面成就。二、难点:分析科技发展的原因。科技发展的是多方面的因素共同推进的结果。所以在分析古代科技发展原因的时候,要结合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对外对内交往、科技继承与发展、科技人员素质、思维方式等多方面去分析。也可以运用比较法,与同时代的其他地区比较,得出结论。【教学过程】R复习并导入1通过问题设置导入:中国为什么被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R讲授新课1一

8、、科技成就第一步:学生阅读教材,并填相关表格。四大发明的完成过程和外传概况发明过程外传概况影响造纸 术西汉前期发明植物纤维纸;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4世纪传到朝鲜、越南、日 本;8世纪传到中亚,约 12 世纪传到欧洲、非洲。伟大发明;地位: 影响最久远作用最显著; 作用:革命性进步。指南 针春秋战国时期发明;(司南.、 指南鱼、指南龟);北宋广泛 用于航海13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各国对军事实践、经济生 活、航海意义重大;为 远航提供条件。火药唐朝中期已有火药配方的记 录;唐末火药开始附十军事, 两宋步发展。13世纪传入阿拉伯,后经 阿拉伯传入西欧。改变人类作战方式; 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 的影

9、响。印刷 术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北宋 发明活字版印刷术。元王祯 创制木活字和转轮排字盘;明出现铜活字。由波斯传到西方。14世纪 末欧洲出现木版雕印,1450 前后德出现金属活字。对世界文明作出重大贡 献,为文艺复兴运动准备 条件第二步:利用表格内容进行相关讲解和练习。(一)造纸术:1 .书写材料的演变:秦汉时期:竹木简牍和丝织品;西汉;可能发明书写用纸;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发明新的书写材料一一蔡侯纸;魏晋南北朝时期:纸的质量 和产量提高,纸取代简牍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2 .意义:地位: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和社会进步的 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作用:有利于信息的记录、储存

10、、传播和继承。(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1 .方向测定技术的进步:战国:“司南”;北宋:a、军事学著作武经总要中,提到一种指南鱼。它用薄铁叶裁成,用地磁场磁化法使它带有磁性,然后让指南鱼浮 于水面,就可以指向南方。b、北宋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南宋:事林广记中,还介绍了当时民间流行的指南装置一一木刻 的指南鱼和指南龟。清代:罗盘针2 .指南针的传播:指南针在 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人阿拉伯,然后再传人欧 洲。3 .指南针技术的应用和意义(1) 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2) 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北宋和南宋

11、的书籍里有中国海船使用指南针辨别方向进行航行的记载;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运航东非等地提供了 条件;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三 )火药的发明和使用:1 火药的发明历程:涉及因素:(1)实践经验:炼丹制药;冶金实践:人们在冶金实践中已经广泛使用木炭。2 2) 知识积累:春秋战国时期,制作火药的原料硫磺、硝石已经为人们所熟知。 神农本草经中,硫磺、硝石都被列为重要的药材,对炭、硫、硝三种物质性能的认识。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提到“火药”3 火药的应用(1) 唐末至宋初的战争中,已经开始使用火药箭。(2) 北宋时除了火药箭外,还发明了火炮、火球、火蒺藜

12、;武经总要记录了当时多种火药配方。(3) 明朝时创造了早期的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这些火药武器在当时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3影响:(1) 改变人类作战的方式: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2) 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成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四 )印刷术的进步1 印刷术的进步:(1) 隋唐:雕版印刷术的发明。1900 年在敦煌发现的金刚经卷子,证明我国在唐朝时已掌握了雕版印刷技术。金刚经卷子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发明:北宋平民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技术,实现了印刷史 上的一大革命。作用:节省了雕版的费用,提高了印刷效率,以经济、方

13、便的形式推进 了文化的传播。(3)活字印刷术的改进: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盘;明代中期,铜活字在江苏无锡、苏州、南京等地得到较多应用。2印刷术对欧洲产生的影响(1) 推动了印刷术的进步:14 世纪末欧洲出现了木版雕印的印刷品;1450 年前后,德国出现了受中国活字印刷术影响而制成的金属活字,用以印刷书籍。(2) 推动了社会进步: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二、中国古代科学思想1 进步性(1) 孔子提倡“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又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些观点都是符合现代科学原则的。(2) 中国古代思想中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

14、人和自然的关系是有合理意 义的。2局限性(1) 儒家注重以社会人文问题作为论说的主题,对于自然的探求和技术的总结,没有 给予充分的重视。(2) 比较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3) 27材料阅读与思考: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人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人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和推广。一一李 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答案提示:儒家重道轻器的传统观念阻碍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推广。三、提升1、 P26 学习思考: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传

15、统、思想、对外和民族交流、科学家个人角度去分析。源泉:我国古代人民积累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成为了古代科技发展的源泉。政治:中央集权制度为科技稳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经济: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为科技的进步提供了经济基础。政策:政府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对科技也给予一定的关注。教育: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对外交往: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发展也使中国古代科技能吸收其他国家地区人民的智慧,得以进一步发展。中国古代科学家探索精神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2、明清时期科技衰落的原因:经济: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封建小农经济,限制了对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政治:

16、君主专制的加强;中国 “重道轻器”的文化传统轻视科技发展;思想:明清时期的教育专制尤其是八股取士,使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缺乏必要的人才;对外: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对外交流,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总之,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在16 世纪以后走向衰落。3、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A、 与西方近代科技相比:(1) 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中国古代科学从内容上看主要是应用科学,经验的终结,缺乏理论探索还处于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描述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理性认识。而西方近代科学把系统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结合,形成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17、2) 中国古代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中国古代科技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西方近代科技善于分析法,把分析的实践上升到科学方法论的高度加以阐明,从而给近代科学理论提供有效方法和明确方向。(3) 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中国古代科技实用性强,一般能直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却很少能用逻辑方法对这些经验材料进行整理,作出理论概括和分析。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4) 中国古代科技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B、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实用性;经验性;封闭性;片面性。4、活动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韩非子 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

18、"(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 谋称: “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材料二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材料三马克思在机器、 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到: “火药、 指南针、 印刷术 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材料四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道:“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 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把它拿来当饭吃”。请回答:从材料看。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地方发挥了他辨别方向的功能?应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材料四中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指南针在近代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