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院?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课程编码: 3281103612课程名称: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traditionalCulture 二、学时及学分总学时数:36 学分:2三、适用专业及开设学期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开设学期:第5学期四、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到达以下目标: 扩展知识,理清脉络,进一步熟悉中国 引发学生思考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问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是思想政治专业的素质拓展课. 使学生比拟全面地了解中国悠久而丰富的文化内容, 文化的根本特征;在了解、熟悉中国文化的根底上, 题;
2、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灿烂文化成就有一个宏观的、明确的把握,从而引发他们关心和思考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开展问题以及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五、课程的根本要求在知识方面,要求学生比拟系统地了解中华先民创造出的历史悠久、成就灿烂的文化,以补充学生知识链条的缺失,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正确理解和分析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文明的渊源,提升自身文化创新的信心和本领;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开展的大势,领悟中国文化主体精神.在水平方面,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中国文化的开展历史,熟悉中国文化开展的趋势和规律,具备从文化
3、角度分析问题和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水平;学生能够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进行比拟,具备全人类文化的眼光来看待各种文化现象的水平.六、课程教学内容导言共2学时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理解文化的涵义和特征,掌握中国文化的概念、涉及范围、功能作用,以及学习的目的、 意义和方法,充分熟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从而端正学习的态度,为以后该课程内容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根底.二教学内容1 .文化的涵义2 .文化的分类3 .文化的特征4 .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特点5 .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目的、意义和方法三重点与难点重点:1.文化的根本概念2. 文化的根本特征难点:1.大学生对待中国文化的态度第一章
4、中国文化依赖的经济根底与社会政治结构共 4学时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树立一种文化与环境交互影响的观念,使其了解地理环境与文化的辨证关系.了解中国古代商业、手工业、开展状况,中国文化所植根的经济根底.理解中 国古代社会政治结构的特点,掌握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结构的特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开展方向和中华民族的心理结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的影响.二教学内容2.1 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根本特征2.2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2.3 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根底2.4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根本特点及其对文化开展的影响2.5 宗法制度的产生与确立2.6 专制制度与中国社会政治结构2.6.1 中国
5、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2.6.2 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三重点与难点重点:1.地理环境与文化之间的关系2 .宗法观念对中国社会政治结构的渗透3 .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难点:1.地理环境与文化之间的关系2.宗法制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3 .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第二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开展历程共3学时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传统文化开展历程的回忆,了解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开展脉络,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开展特点,掌握一些重要的文化现象,对传统文化形成系统熟悉.二教学内容3.1 中国文化的发生3.2 从神本走向人本3.2.1 殷商神本文化3.2.2 周人的文化维新3.3 春
6、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3.4 秦汉:一统帝国与文化一统3.5 魏晋南北朝:乱世中的文化多元走向3.5.1 玄学的兴起3.5.2 佛教的传播:佛教融进了南北朝文化系统3.6 隋唐:隆盛时代3.7 两宋:内省、精致趋向与市井文化勃兴3.8 明清:沉暮与开新三重点与难点重点:1.中国传统文化开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政策及文化成就难点:1.春秋战国的文化背景及诸子百家的学派特征2 .隋唐文化气派及艺术成就3 .两宋士大夫文化特征及成就4 .明清文化特征及成就第三章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与传统伦理道德共3学时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传统伦理道德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掌
7、握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精神,借鉴和继承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美德,增强思想道德修养,充实自我.二教学内容4.1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4.2 重人轻神的人文主义精神4.3 追求崇高的人格精神4.4 “以天下为己任的忧患意识4.5 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4.6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三重点与难点重点:1.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精神2.中国传统美德难点:1.各种文化精神的事实描述和价值评判2.当今的道德建设中如何批判地借鉴传统伦理道德第四章儒家学说共5学时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孟子、董仲舒和朱熹等儒家思想家的从整体上把握儒家思想的智慧,批判了解儒家的开展历程、主要代表人物,掌握孔子、 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对中
8、国传统文化产生的影响, 继承儒家文化.二教学内容4.1 孔子及其思想4.1.1 “仁的学说4.1.2 孝悌思想4.1.3 政治主张4.1.4 中庸之道4.2 孟子及其思想4.3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开展4.4 朱熹及其思想三重点与难点4.5 1.儒家的开展历程2.儒家学说的主要观点难点:1.儒家的思想及方法2.儒家思想的影响和借鉴第五章 道家学说共4学时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道家的开展历程、主要观点、根本趋向及其精华所在,进而从整体上把握古代哲人的思想智慧,注意吸取时至今日仍然有用的思想和思维方法.二教学内容5.1 老子及其学说5.1.1 老子5.1.2 老子思想概况5.2 庄子及其学说
9、5.2.1 庄子5.2.2 庄子思想概况三重点与难点重点:1.道家的开展历程2.道家的主要观点难点:1.道家的思想及方法2.中国道家思想的影响和借鉴、改造第六章中国古代宗教共泞时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和研究,熟悉和了解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开展过程.了解和掌握中国道教开展过程、根本教义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了解和掌握佛教的根本教义和在中国的传播,深刻熟悉中国化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二教学内容6.1 佛教的中国化与中国化佛教6.1.1 原始佛教6.1.2 原始佛教的根本内容6.2 .道教与中国古代文化6.2.1 道教的创立6.2.2 道教的开展6.2.3 道教的根本教义6.2.4 道教对中国古
10、代文化的影响三重点与难点重点:1.道教的创立及其开展2 .道教的根本教义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3 .佛教的东传,根本教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难点:1.佛教为什么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4 .道教的形成、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第七章古代教育共3学时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重视教育的情况及教育思想的特色,以及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开展历程,理解古代文化是靠教育传递下来的,深刻领会中国古代的教学思想,以及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利弊.二教学内容1.1 开展历程1.1.1 西周已经建立了一套比拟完整的教育制度1.1.2 汉代到明清教育的开展1.2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特色1.3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1
11、.4 .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原那么三重点与难点重点:1.中国古代教学思想2. 教学原那么难点:1.古代教育的开展历程3. 古代科举制度的影响第八章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共3学时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果及其特点的介绍,使学生了解与感受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中的成就与缺乏,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精神,初步熟悉中西科技的不同,并正确看待这种不同,反对盲目自大与民族虚无主义.二教学内容8.1 中国古代科学的伟大成就8.1.1 天文8.1.2 数学8.1.3 医学8.2 四大创造8.3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和近代落后的原因8.3.1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8.3.2 中国近代科技开展迟滞的原因三
12、重点与难点重点:1.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2 .中国近代科技开展迟滞的原因难点:1.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的区别3 .近代科学的根底及核心精神第九章中国文学共2学时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的关系,理解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人文魅力,以便进一步增强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另一方面也应该熟悉到古代文学 中阻碍科技进步、人的解放的不利因素,对传统文化应持科学的扬弃态度.二教学内容3.1 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地位3.1.1 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地位3.1.2 古代文学的开展历程3.2 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3.3 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特征三重点与难点重点
13、:1.文学的文化地位2 .文学的开展历程3 .文化的文学具现4 .文学的辉煌成就5 .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特征难点:1.文学的文化地位6 .文学的辉煌成就7 .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特征第十章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的转变共2学时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的危机,理解中国文化走向近代的艰难历程,掌握中国文化从传统走向近代的动因,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新文化的正确方向与原那么.二教学内容7.1 1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7.1.1 1民族危机与文化危机7.1.2 2从开眼看世界到师夷长技7.2 2中国文化走向近代的艰难历程7.2.1 1物质层面的文化变革7.2.2 2制度层面的文
14、化变革7.2.3 3观念层面的文化变革7.3 3中国文化从传统走向近代的动因7.4 4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新文化三重点与难点重点:1.民族危机与文化危机2.中国文化走向近代的艰难历程难点:1.中国文化从传统走向近代的动因2.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新文化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的学习需要政治学、中国通史、当代世界政治与国际关系、伦理学等相关知识为根底,是对政治学、哲学、宗教、教育、伦理等课程的概括与总结.八、教学时数分配?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时数分配表总学时:36 学分:2章次各章标题名称讲授 学时实验学时实践讨论、习题课学时等学时导言200A章中国文化依赖的经济根底与社会政治结构400
15、0第F中国传统文化的开展历程3000第三章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与传统伦理道德3000第四章儒家学说5000第五章道家学说4000中国古代宗教5000第七章古代教育3000第八章中国科技文化3000第九章中国文学2000钎章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的转变2000总计36000九、推荐教材及参考书一推荐教材:?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田广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二参考书:1 .?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方克立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2 .?中国传统文化释要?,黄鹤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3 .?中国传统文化精义?,钟明善、朱正威主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年.4 .?中国文化史概要?,谭家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5 .?中国传统文化?,顾建华主编,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年.十、主要教学方法与教学条件要求由于本课程的内容博大精深,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2025年五下数学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答案
- 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2025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质量考评历史试题含解析
- 江西省芦溪县2025年数学三下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住房公积金借款合同
- 南宁市江南区2024-2025学年数学五下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 新疆昌吉州奇台县2025年初三化学试题第二次统测试卷含解析
- 四川文理学院《大数据采集与清洗》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镇江市重点中学2025年三月份月考数学试题含解析
- 药店全职员工劳动合同范本合同
-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射频电路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GA/T 652-2006公安交通管理外场设备基础施工通用要求
- 《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二答案
- 公积金提取单身声明
- 磷酸铁锂生产配方及工艺
- 高处作业吊篮进场验收表
- 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全套课件
- DB33T 1233-2021 基坑工程地下连续墙技术规程
- 8.生发项目ppt课件(66页PPT)
- 《新农技推广法解读》ppt课件
- 车载式轮椅升降装置的结构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
- 社区家庭病床护理记录文本汇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