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中国古典文学与时代精神文学精粹与现实意义在世界上,中国以其浓厚的历史底蕴以及悠久的人文传承而著称 于世,毕竟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过历史的国度, 而这样的历史条件也给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优良的沃土,让中国文化得以厚积薄发,在世界上大放异彩。而中国古典文学作为组 成中国文化的血肉,也在长期的发展中经过千锤百炼而更加灿烂夺目。 当然在历史的长河中充满了变量,古典文学自也顺应着历史的发展具 有与众不同的时代特点,而现今我们在以泱泱古国、华夏子孙自居骄 傲的同时,在血脉中也深深的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举手投足间都受 其影响。古典文学借助中国传统文化这样一个载体在不同时期继承其传
2、统的同时又赋予它不同的历史特征, 转而丰富着传统文化。而由于各 个历史时期都有其局限性,因而文学不得全面发展,有其自身不可避 免的局限性,从而也造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可避免的缺陷, 久而久之, 便成其为无知者口中的“千古流毒”,而现代,人们呼吁改革,摒弃 旧俗更是这一类的激进体现。其实改革的真义是继承并发扬传统文化 中的精华部分,而摒弃其封建落后糟粕,别出心裁丰富中华文化,做 到中国在文化上既实现与历史传统的统一, 又能同国际文化接轨,从 而达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 提升国家文 化软实力(以韩国人争孔子儒家文化,端午祭申遗事件为例,诸如此 类都是国人不重传统而亲现代的后果
3、,令人闻者心惊,听者落泪,实在是痛心疾首,此处且按下不表)。本文就从古典文学说开去,浅谈 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得以留存下来的文学作品(包括口耳相传),无一不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精粹,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于这类 留存下来的文学作品,我们通常称之为古典文学,现在古典文学也走 向大学课堂,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这是中华文化之幸,因为文化的 魅力神韵和长久发展不在于历史是否中断, 而在于思想是否连贯,文 化是否断层。对于古典文学的发展,众所周知的特征无非是楚辞、汉 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杂剧以及清小说等,下面就这几个历史阶 段的特征,聊表愚见,粗陋之处还望老师不吝指教。历数中国古典文学,个
4、人认为主要发端于东周,也称春秋、战国 时期。之所以这样说,原因有二。其一,我国的文化可以追溯到上古 时代结绳记事、三皇五帝时代,那个时候的历史大多属口耳相传的神 话传说,少有文学,多属夸大后的历史想象;其二,虽然我国文字的 出现可以上溯至殷商时代,然而那时的文字大多作用于政事上面, 算 不上是与文学密切相关,而如果说是发端于春秋战国这比较合理了。春秋战国时代,实在可以算是中华上下五千年之中文化上最为辉 煌灿烂的时代,这个时期可以称得上文化最为勃兴的年代, 而古典文 学也于此时奠定了其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的基础。周天子无力掌控诸 侯,诸侯之间连年征战,整个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然而这样动 荡的年
5、代,却也给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契机,这主要表现在政治上,政 治环境十分宽松,真正达到了言论自由;其次,各国诸侯上位者也希 望寻求有才之士,借助文士之能,找到一种适合自己发展的学术、施 政方向,藉以巩固自己的统治,甚而一统天下,这些都给文化发展创 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于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术流派相继诞 生,其中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墨子为代表的墨家文化、老子 为代表的道家文化、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文化、孙武为代表的兵家文化、 以苏秦张仪为代表的纵横家以及阴阳家等学术流派都得到了长足的 发展,从而形成了春秋战国时期文化上的百花竞放、 百家争鸣的景象。若论其中对历史发展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以韩非子、商
6、鞅、李斯为代表的法家学派,秦国在商鞅变法的基础上实现了国力强盛, 国富民 强的态势,为后来始皇嬴政消灭六国、一统天下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思想文化的政治指导意义由此可略见一斑。 秦朝的统一,它的深远意 义不仅仅在于统一了春秋战国以来的群雄割据下的中华大地,更在于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多民族的封建性质的国 家,这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的发展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首先,它建立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历史的发展上是一个长足 的进步,顺应了历史的发展;其次,为适应政治体制的集权,巩固自 己的统治,始皇帝推行了一系列加强自己统治的政策, 比如统一度量 衡、书同文车同轨等等都为中国的发展创造了条
7、件,其中尤属焚书坑儒等最为恶名昭著,却也为历代统治者甚至是当今任何政府奉为金科 玉律的亘古不变基本政策加强思想统治, 这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 一个主要的基调,即使从长远上看不能使文化得到全面的发展, 却得 以让一种文化作为文化的主旋律得以发展壮大,纯正精粹,不绝如缕。其次,他所建立起来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也对后世的发展有着 重大意义,尤其是在文学的发展上。纵观我国发展史,从民族融合角 度来讲,主要是围绕着争斗一融合这条主线, 虽然历朝历代中原皇朝 与少数民族都有矛盾,时有争斗,但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仍是在不断地 交往磨擦中走向融合,而这些也丰富着中华文化的内容。 在我国的文 化中不仅仅有汉族文化的
8、内敛含蓄,同时兼具少数民族文化的粗狂豪 放、淳朴自然,这些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则表现的更加的淋漓尽致。当然以文化方面的影响力来说,儒家学派倒是在汉朝打了个翻身 仗,成为后来居上的典范,先不后来的影响力,就以儒家必修课诗 经为例,浅析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创作特点及现实意义。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四始”指风、 大雅、小雅、颂的四篇位于首列的诗;“六义”则指“风、 雅、颂、赋、比、兴”。其中,“风、雅、颂”是按照音乐的不同对诗 经进行的划分,“赋、比、兴”则是诗经的表现方法。其中,“风”即指国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 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一些地方,大部分都是黄河流域的
9、民 歌,风的意思就是土风、风谣。“雅”是指大雅、小雅,属正声 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颂”包括周颂,是宗庙 用于祭祀的乐歌和歌舞,是祭祀时颂神或者颂祖先的乐歌。当中雅、 颂对于研究先秦时代的贵族生活方式、 礼乐制度以及宗庙祭祀的 风俗有着重要意义,在文学方面的特性则要淡了很多。相比较而言,风更具有研究价值,风表现的是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民俗风情, 更具乡土特色。在那个时代(更多的是美好的想象) ,毕竟生产力不 发达,社会不安稳的环境下, 生活在下层的劳苦人民仍能创作出淳朴 自然本色的风谣, 来表达自己的悲苦、 寄望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而诗 经中所用到的“赋、比、兴”等表现手法,在现代文学的创作中仍 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当然,在那个时代还有诸如屈原创作的新题材文学, 开创楚辞一 派全新的体裁创作,诸如楚辞 、天问、九章、离骚等也在 我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他的文学成就, 在此就不再 一一赘述了。在动乱的年代,人们虽然生活悲苦,却能创作出惊天动 地、惊世骇俗的文章,是难能可贵的。与其说是社会的动荡不安造就 了文学发展的沃土, 成就了文学创作的灵感, 毋宁说是极度宽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窝工补偿协议书
- 用水纠纷协议书
- 道路修护协议书
- 母亲出车祸调解协议书
- 委托加工面膜厂协议书
- 股权咨询协议书
- 红酒赞助协议书
- 苗木嫁接协议书
- 用电负荷协议书
- 船员委培协议书
- 国开2025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形考作业1-4终考答案
- 2025贵州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考试题库(2025公需课课程)
- 物业工程体系文件规范
- 考务人员培训系统参考答案
- 2023年高考英语试卷(新课标Ⅰ卷)含答案解析
- (完整版)ECRS培训课件
- 第1本书出体旅程journeys out of the body精教版2003版
- 塑料制品事业部独立核算体系文件
- 《鸿门宴》话剧剧本
- 灸法操作规程完整
- 金蝶ERP实施-01-10-02供应链系统调研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