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弯构件实验报告资料_第1页
受弯构件实验报告资料_第2页
受弯构件实验报告资料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受弯构件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土木工程系结构实验室二00四年实验一短期荷载下单筋矩形截面梁正截面强度试验一、实验目的通过适筋梁的试验, 加深对受弯构件正截面三个工作阶段的认识,并验证正截面强度计算公式。二、试验内容和要求1、 试件在纯弯曲段的裂缝出现和展开过程,并记下抗裂荷载PScr(MScr)量测试件在各级荷载下的跨中挠度值。绘制梁跨中挠度的Mf P Scr(MScr)图。2、测试件在纯弯曲段沿截面高度的平均应变,绘制沿梁高度的应变分布图形。3、 观察和描述试件破坏情况和特征,记下破坏荷载FSp(MSu)。验证理论公式,并 对试验值和理论值进行比较。三、试件和试验方

2、法1、试件试验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试件尺寸和配筋如图 1-1所示。2、试验设备及仪器 千斤顶及加荷架 百分表 手持式应变仪 电阻应变仪 电阻应变片 读数显微镜 3、试验方法本次试验报告由董世贵、杨艳敏修改定稿,尹新生审核。用千斤顶和反力架进行二点加载。 用百分表测读挠度。 用手持应变仪沿截面高度的平均应变。 电阻应变计计录受拉钢筋应变值。仪表布置如图1-2所示图2°百分表633633633A0VD050 I I4 、试验步骤 在未加荷前用百分表及手持应变仪读初读数,检查有无初始干缩裂缝。 加第一级荷载后读手持式应变仪,以量测梁未开裂时, 沿截面高度的平均应变值。 电阻应变计记录

3、受拉区应变,判断有无开裂。 估计试验梁的抗裂荷载,在梁开裂前分三级加荷,如仍未开裂,再少加些,直 到裂缝出现,记下荷载值 Plr(MScr),每次加荷后,持荷五分钟后读百分表,以量测试 件支座和跨中位移值。 试验梁出裂后至荷载之间分二次加荷,每次加荷五分钟后读百分表,至使用荷载时读应变仪,用读数放大镜读取最大裂缝宽度。 使用荷载理论值 M之间分三次加荷。百分表每次都读,至第二次加荷后读应 变仪,读后拆除百分表。如第三次加荷后仍不破坏,再酌量加荷直至破坏。破坏时, 仔细观察梁的破坏特征,并记下破坏荷载PSp(MSu)。、梁号二、材料性能cuN/mmcm=N/mmN/mmN/mmkN/mmI级钢筋

4、(0 6.5 )sY=N/mmEs=kN/mm手持应变仪记录表 1 (单位:0.01mm)何载1234P (kN)读数读数差读数读数差读数读数差读数读数差百分表记录表 2(单位:0.01mm)荷载表1表2表3跨中挠度f=(2)±(1丁P (kN)读数读数差读数读数差读数读数差1、绘制M-f图(图1-3)绘制图M )M(kNm)140'120'100'80'60'40'20'C 10203040506070 &O IMf(miri)图1-32、阐述构件破坏特征3、按照理论公式计算M值,并求出M/Msu5、绘出破坏图形实验二

5、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强度试验一、试验目的1、验证斜截面强度计算方法,加深认识剪压破坏形态的主要破坏特征,以及产 生破坏特征的机理。2、正确区分斜裂缝和垂直裂缝,弯剪斜裂缝;在此基础上加深了解裂缝的形成 原因和裂缝开展的特点。3、加深了解箍筋在斜截面抗剪中的作用。二、测试内容和要求1、测试验梁的挠度。2、量测斜裂缝出现前后箍筋的应变。3、仔细观察裂缝的出现和开展过程,特别注意观察剪跨内斜裂缝的出现和开展 的全过程。斜裂缝出现后,用铅笔在裂缝旁边描裂缝,按出现先后顺序编号,并在裂 缝顶端注明相应的荷载值,待试验梁破坏后再绘制裂缝分布图和破坏形态图。4、记录斜截面破坏荷载,并验算斜截面破坏时的

6、V,u/Vu ( Vu和Vu分别为斜截面破坏形态时的剪力试验值和理论值。)三、试验梁尺寸和配筋试验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尺寸和配筋如图1所示,钢筋:主筋和箍筋的抗拉屈服强度fy,主筋净保护层为25mm图 1 试验梁详图OHRB2351002IIPB23四、试验方法1、根据试验梁最大承载能力,确定加载装置和加载方式。本次试验的梁,其加载体系采用反力架,千斤顶加载体系。加载装置如图2所示。2 、试验目的和要求,测点布置如图3 所示pp白分& i白衣3173 'ILILLISQ沐ij .曲 申“乂兴 和 口.開注:1、3百分表,量测试验梁支座沉降 2为百分表,量测试验梁跨中挠度1

7、为电阻应变片,量测试验梁箍筋应变3、试验仪器和加载设备 电阻应变仪,用于量测箍筋应变。 百分表,用于量测挠度。 千斤顶,压力传感器用于加荷。4、加荷方法采取分级加荷,每级加载值一般取5-10%的破坏荷载。每次加载后间歇5分钟,使试件的变形趋于稳定后,按试验内容和要求量测数据,并认真做好记录;使数据校 核无误码后,方可进行下一级加载。五、试验前的准备1、复习受弯构件斜截面的强度计算一章内容,仔细阅读试验指导书,充分了解 本次试验的目的、要求、测试等内容。2、根据所给试验梁尺寸、配筋,计算试验梁的破坏荷载,确定加载级数和每级 加载值。六、试验报告的内容和要求根据试验原始记录和试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8、,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将试验 结果总汇,以图表、文字说明之。绘制试验梁裂缝图;绘制斜截面(前跨区)破坏形态图;绘制荷载(P)-挠度(f)曲线;绘制荷载(P)-箍筋应力(d s )曲线;试验结果汇总表; 试验结果分析:分析产生破坏的条件及影响斜截面强度的因素。七、思考题1、垂直裂缝和斜裂缝、弯剪斜裂缝和腹剪斜裂缝形成的力学机理有什么不同?2、箍筋的抗剪作用和受力特征是什么?它对斜截面破坏强度和破坏特征有什 么影响?3、通过本次试验你对 规范 中所规定的斜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公式的二个限制 条件有何新的认识和体会?班级组别试验日期组员报告日期报告整理者一、试验名称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强度试验二、

9、试验内容和要求三、试验梁概况1、试验梁编号实际尺寸:b=mm, h=mm2、材料强度指标: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 C20,试验值f°c=N/mm钢 筋:1级钢: f°y=N/mm2n级钢:f oy=N/mm2四、加载方案1、加载方案和加载程序(参阅指导书)加载方案:加载程序:本组试验梁的剪跨比:a/h o=2、仪表和测点布及编号(以本组试验梁为准)仪表和测点布置图五、试验结果与分析1、试验情况概述2、试验梁裂缝图3、斜截面破坏形态图4、试验梁荷载一一挠度曲线5、试验梁荷载一一箍筋应力曲线6、 写出斜截面强度计算公式 Vu,并计算其理论值,再作 Vu/Vu比较(强度复核)V=V

10、°j/Vu=7、试验结果汇总表(以本组试验梁为主)序号测试内容试验值1斜截面破坏荷VuKn2斜截面破坏时,箍筋最大应变£ max S3跨中最大挠度fmaxmm8、通过本次试验,你认为影响斜截面强度的因素有哪些?附:试验记录表百分表记录表1荷载表1表2表3跨中挠度P (kN)读数读数差读数读数差读数读数差f=(2) 土畤电阻应变仪记录表表2何载1234P (kN)读数读数差读数读数差读数读数差读数读数差教学试验三一、 试验目的: 验证钢筋混凝土偏向受压构件正截面的受力特点与两种破特征和承载力公式, 并观察偏心受压构件的变形和裂缝发展过程。二、 试验内容1、 量测纵向钢筋的应变AS,, As2、 观察裂缝出现的荷载及裂缝开展过程。3、在跨中区段验证平截面假定并分析中和轴位置的变化。4、测量构件挠度值,并画出挠度图。5、确定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